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促血管生成素-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对大鼠新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祖凌云 蒋捷 +4 位作者 姜宁 陈莉 郭艳红 李黔 高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促血管生成素 1(angoipoietin 1,Ang 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大鼠下肢新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并观察不同基因剂量配比的差异。方法 制造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理模型 ...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促血管生成素 1(angoipoietin 1,Ang 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大鼠下肢新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并观察不同基因剂量配比的差异。方法 制造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理模型 ,按不同剂量配比肌肉内电转pcD2 Ang 1和 或pcD2 VEGF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外源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通过伊文思蓝灌注观察其对新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染色均能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随着转入pcD2 VEGF剂量的增加 ,血管通透性逐渐增加 ;而随着转入pcD2 Ang 1剂量的增加 ,血管通透性逐渐下降。其中pcD2 VEGF 10 0 μg +pcD2 Ang 12 0 0 μg组通透性与正常对照最为接近 [( 8 5 7± 0 74 )ng mlvs ( 8 4 2± 0 82 )ng ml,P >0 0 5 ]。结论 联合转pcD2 Ang 1基因可逆转pcD2 VEGF基因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副作用 ,其中pcD2 VEGF与pcD2 Ang 1比例为 1 2时血管通透性最接近生理状态。与单基因治疗相比 ,适当配比的联合转基因可能成为治疗闭塞性血管病更安全、更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大鼠 血管通透性 副作用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和人血管生成素-1促进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建蓉 杨志健 +4 位作者 张馥敏 马文珠 哈团柱 李传富 高翔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 观察肌肉转染腺病毒(adenovirus ,Ad )携带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 6 5(ves cularendothelialgrowfactor ,Ad5 VEGF1 65)和人血管形成素- 1 (angiopoietin- 1 ,Ad5 Ang -1 )基因对大鼠缺血下肢的生血管效应。方法 制作大... 目的 观察肌肉转染腺病毒(adenovirus ,Ad )携带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 6 5(ves cularendothelialgrowfactor ,Ad5 VEGF1 65)和人血管形成素- 1 (angiopoietin- 1 ,Ad5 Ang -1 )基因对大鼠缺血下肢的生血管效应。方法 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5 VEGF1 65 或 和Ad5 Ang -1 ,以Westernblot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 肌肉经注射Ad5 VEGF1 65和Ad5 Ang- 1后高表达人VEGF1 65 蛋白和人Ang- 1蛋白。术后7d处理组与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数目无明显差别。但术后1 4d和2 1dAng- 1和VEGF1 65 组的新生毛细血管 肌肉数目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 0 1 ) ,VEGF1 65+Ang 1两因子合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P <0. 0 1 )。Ad -VEGF1 65组及Ad VEGF1 65+Ad Ang 1合用组出现大量包围着一厚层αSMA阳性平滑肌细胞的血管,其数量与肌肉数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 0 1 )。因子单用组和合用组肌肉内出现大量溴化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表面呈现C- Kit阳性,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C Kit阳性标记。结论 Ad5- VEGF1 65和Ad5 -Ang -1能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二者合用的生血管效应更为显著;VEG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血管生成素-1 缺血下肢 大鼠 Ad-VEGF165 人VEGF165 溴化脱氧尿嘧啶 Ang-1 平滑肌细胞 C-Kit factor 下肢血管闭塞 WESTEM 免疫组化检测 新生毛细血管 阳性细胞浸润 血管生成作用 血管效应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抑制心脏成肌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磊 马文珠 +7 位作者 张馥敏 杨志建 陆丽 丁兆丰 丁必森 哈团柱 李传富 高翔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69-771,T0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编码人VEGF165或angiopoi-etin-1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EGF165或Ad-Ang1)转染大鼠心脏成肌细胞(H9C2),24h后以H2O2诱导细...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编码人VEGF165或angiopoi-etin-1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EGF165或Ad-Ang1)转染大鼠心脏成肌细胞(H9C2),24h后以H2O2诱导细胞凋亡,分析VEGF165和an-giopoietin-1的抗凋亡作用。腺病毒转染24h后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肌醇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VEGF165和angiopoietin-1可不同程度抑制H9C2细胞凋亡。VEGF165和Ang1作用下细胞内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增高。结论:VEGF165和/或Ang1可抑制心脏成肌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激活细胞内三磷酸肌醇激酶途径和促进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相关。血管生长因子VEGF165和angiopoietin-1的心脏成肌细胞保护作用为其功能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抑制 心脏成肌细胞 细胞凋亡 心肌保护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韦俊杰 李晓峰 +6 位作者 李吕力 李燕华 张丽香 陈渊 范秉林 陈志 封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9只。HE染色观察梗死灶...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9只。HE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形态变化,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监测微循环血流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VEGF和Ang-1的表达。结果依达拉奉组的组织病理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要轻于模型组,微循环血流量(47.32±6.58)明显高于模型组(40.51±7.96)(P<0.05)。模型组大脑组织的VEGF和Ang-1[(0.124±0.021),(0.099±0.014)]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118±0.018),(0.095±0.016)](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大脑组织的VEGF和Ang-1[(0.147±0.019),(0.124±0.02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136±0.023),(0.118±0.018)](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上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VEGF和Ang-1来保护梗死灶周围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缺血再灌注 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增殖诱导配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小板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欢 陈曦 +1 位作者 刘艳春 刘庆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89-6491,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发生和发展的因子〔3〕。血清增殖诱导配体( APRI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均为此类相关蛋白,骨髓瘤患者四种蛋白血清表达升高〔4~7〕,四者对病变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关注 A-PRIL、sICAM-1、TPO和VEGF在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 血小板生成素(TP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曾莉 常以力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μmol·L-1VEGFASODN5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mg·L-1Ang-15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μmol·L-1VEGFASODN及160mg·L-1Ang-1各5μL;3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20.98±1.14)mm2、(21.47±1.65)mm2、(14.60±1.55)mm2、(13.80±1.19)mm2、(10.81±1.35)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91,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 ASODN联合Ang-1玻璃体内注射能明显抑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兰兰 惠延年 曾光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氉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茵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配治疗组大鼠20只,每15d每眼球后注射Ang-1溶液0.05mL1次(4ng·L-1),糖尿病阳性对照组2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2组与正常对照组(20只)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时,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o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MMP的表达量。结果 FFA观察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扭曲、不规则,Ang-1治疗组可见明显的改善;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可见视网膜微动脉瘤,Ang-1治疗组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微动脉瘤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个月、6个月时正常对照组仅见微弱的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92.9687±2.0400和81.0311±2.7700,糖尿病阳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灰度值分别为120.0008±2.9011和124.7905±1.96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Ang-1治疗组3个月、6个月时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16.1548±1.3431和92.8509±2.3234,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P蛋白无表达,3个月时Ang-1治疗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P<0.05),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与Ang-1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并抑制视网膜内VEGF、MM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翀 陈蕾 李婷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高氧+100 mg·L-1Ang-1)、小剂量治疗组(高氧+50 mg·L-1Ang-1)。前两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μL BSS,后两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不同浓度的Ang-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吸入高氧小鼠视网膜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对照组可见突出细胞数为(24.69±2.61)个,大剂量治疗组为(6.56±1.37)个,小剂量治疗组为(10.83±1.81)个。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在Ang-1治疗的两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加强。高氧对照组(4.50±0.22)、大剂量治疗组(3.29±0.18)、小剂量治疗组(3.81±0.16)视网膜各层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组(2.23±0.20)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能减少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世江 尉娜 +1 位作者 韩艳艳 谭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触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腺苷预处理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进行氧糖剥夺;氧糖剥夺组细胞接受氧糖剥夺8 h和复氧糖24 h处理;腺苷预处理组细胞在氧糖剥夺前24 h加入100μmol·L^(-1)腺苷后接受氧糖剥夺8 h和复氧糖24 h处理。复氧糖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和Ang-1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变圆,水肿明显,细胞形态由不规则形变成梭形,突触明显变短甚至消失;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较氧糖剥夺组轻,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分别为0.698±0.059、0.196±0.062、0.412±0.009;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q=3.561,P<0.05),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氧糖剥夺组(q=2.102,P<0.05)。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水平分别为(0.038±0.005)、(0.053±0.007)、(0.084±0.006)μg·L^(-1),Ang-1水平分别为(0.030±0.007)、(0.049±0.008)、(0.080±0.004)μg·L^(-1);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Ang-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q=1.394、1.633,P<0.05),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Ang-1水平高于氧糖剥夺组(q=1.584、1.632,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够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后VEGF和Ang-1的表达,增强大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 腺苷预处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林 王雷 +4 位作者 贾三庆 张宇晨 李贵华 李虹伟 顾复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38-342,共5页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hUCBSC)经静脉移植对心肌梗死(MI)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将结扎线通过前降支动...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hUCBSC)经静脉移植对心肌梗死(MI)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将结扎线通过前降支动脉(LAD),不结扎,然后关胸;(2)对照组(15只):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LAD,制备MI模型成功(经肉眼观察和心电图证实)后,经尾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0.5 mL;(3)移植组(15只),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LAD,制备MI模型后,经尾静脉注射hUCBSC 0.5 mL(含干细胞2×107/mL,由北京市脐血干细胞库提供)。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并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抗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肌毛细血管密度(MCD)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和RT-PCT的方法检测VEGF、Ang-1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时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55.35%±11.23%比40.23%±10.87%,P<0.01),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10.56±4.69 mmHg比20.13±5.63 mmHg,P<0.01),而左室压力最大变化率明显增加(4.25±2.01 mmHg比6.53±2.38mmHg,P<0.05;3.83±2.69 mmHg比6.25±2.92 mmHg,P<0.05);移植组MCD明显高于对照组(每高倍视野4.2±0.5个比2.1±0.3个,P<0.01);移植组VEGF和Ang-1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经静脉移植hUCBSC促进MI大鼠VEGF和Ang-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新生血管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珍珠梅提取物对S_(180)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艳 柳明洙 +1 位作者 张琚 张学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8-689,共2页
目的研究珍珠梅水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蛋白-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小鼠复制S180荷瘤模型,随机分成5组:珍珠梅水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观察珍珠梅水提取物对S18... 目的研究珍珠梅水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蛋白-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小鼠复制S180荷瘤模型,随机分成5组:珍珠梅水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观察珍珠梅水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制率;应用免疫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Ang-1蛋白的表达。结果珍珠梅水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免疫杂交结果显示,珍珠梅水提取物可以明显降低VEGF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P<0.05);Ang-1的表达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珍珠梅水提物可以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下调VEGF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梅 S180荷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蛋白-1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耐受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丛丽 王春霞 赵仁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5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IP)对脑缺血耐受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IP组(45只)、非缺血预处理(NIP)组(45只)和假手术对照组(9只)。首先应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IP)对脑缺血耐受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IP组(45只)、非缺血预处理(NIP)组(45只)和假手术对照组(9只)。首先应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然后分别在缺血预处理后第1,3,7,14,21天给予再次缺血2 h再灌注22 h处理,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别将NIP组及IP组再分成5个亚组,NIP组以假手术代替预缺血,假手术对照组两次均为假手术。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侧皮层和纹状体VEGF和Ang-1蛋白的表达。结果 IP组大鼠第1,3,7d亚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NIP组(均P<0.01),其中以IP组第3天亚组脑梗死体积减小最为明显。IP组第1,3,7天亚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IP组(均P<0.05),其中以IP组第3天亚组最为明显。假手术对照组和NIP组均存在一定程度Ang-1蛋白表达,但IP组第7天亚组Ang-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预缺血诱导VEGF及Ang-1蛋白表达增加,对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耐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神经营养因子3、血管生成素1基因转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星海 赵彪 +3 位作者 吴凯 肖仁顺 王晓梅 宋玉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3956-3962,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腺病毒转染等方法对其进行基因修饰,使其能够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腺病毒转染等方法对其进行基因修饰,使其能够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等,从而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中。目的:探讨VEGF165、NT-3、Ang-1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鉴定。以巨细胞病毒(CMV)作为启动子,构建2个腺病毒载体,其一为双顺反子载体,携带h VEGF165及Ang-1基因(Adv-Bic);其二为携带NT-3基因载体,即Adv NT-3。以不同感染复数值将Adv-Bic(绿色荧光)及Adv NT-3(红色荧光)同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2 d后根据荧光显微镜下绿色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确定最佳感染复数值。将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最适感染复数值转染Adv-Bic(无荧光标记)及Adv NT-3(无荧光标记);对照组以相同感染复数值转染空白对照病毒。两组分别于体外培养7 d后进行免疫荧光及q 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间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呈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5呈阴性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2)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绿色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随着感染复数值增大荧光表达量逐渐增强,感染复数值为100时荧光表达最强烈;(3)免疫荧光及q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165、NT-3、Ang-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血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CD31、CD3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Nest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4)结果提示,VEGF165、NT-3、Ang-1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过表达VEGF165、NT-3、Ang-1生长因子,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神经营养因子3 血管生成素1 神经化 血管 脊髓损伤 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血管生成素1 组织工程
下载PDF
VEGF-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永增 王成贵 +3 位作者 水小龙 余洋 蔡乐益 徐华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4-49,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已转染EPCs中VEGF-165及ANG-1的表达。噻唑蓝(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情况等综合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材料中血管再生的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RT-PCR反应显示,实验组VEGF-165、ANG-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均显示,材料无毒性反应。扫描电镜显示,材料表面有较多血管内皮祖细胞黏附,并有较多伪足伸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显示,材料周围组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材料与周围组织交界处有大量的新骨生成。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材料中有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结论 VEGF-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骨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一定的诱导血管再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血管生成素-1双基因 生物活性玻璃 骨材料 生物相容性 血管再生
下载PDF
紫黄生肌膏对慢性感染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筱 吴本升 +1 位作者 何宗琦 杨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慢性感染性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贝复济组、紫黄生肌膏组,造模成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组每天换药前在...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慢性感染性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贝复济组、紫黄生肌膏组,造模成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组每天换药前在创面上涂粪液1 mL,保留30 min后予以清洁换药,于用药后3、7、14 d观察创面的大体愈合情况,同时在第3、7、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观察毛细血管生长数量,并用ELISA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的VEGF、Ang-1的含量。结果:紫黄生肌膏大鼠创面渗血渗液较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在第7和14天,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模型组及贝复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和14天,与模型组、贝复济组相比,紫黄生肌膏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VEGF、Ang-1的含量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黄生肌膏对大鼠慢性感染性创面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其快速有效上调VEGF、Ang-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黄生肌膏 慢性感染性创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脑缺血耐受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滨 孙顺昌 +4 位作者 王国峰 刘伯芹 赵玉芳 肖成贤 赵仁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在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大鼠脑组织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9只)、非IP(NIP)组(45只)和IP组(45只)。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在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大鼠脑组织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9只)、非IP(NIP)组(45只)和IP组(45只)。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IP模型,NIP组以假手术代替预缺血,分别在IP后1、3、7、14、21 d予以缺血2 h、再灌注22 h,对照组2次均为假手术。大鼠处死前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无梗死灶,NDS为0。IP 1、3、7 d亚组NDS和梗死体积显著小于NIP组1、3、7 d亚组(P<0.01~0.05),其中IP 3 d亚组NDS最低,梗死体积最小。对照组脑组织少量VEGF蛋白表达,IP 1、3、7 d亚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IP 1、3、7 d亚组(均P<0.05),其中IP 3 d亚组VEGF蛋白表达最高。各组脑组织均有一定程度Ang-1蛋白表达,IP 7 d亚组Ang-1蛋白表达高于NIP 7 d亚组(P<0.05)。结论 IP 1~7 d内脑组织VEGF、Ang-1表达增加,对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耐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宋平 钱桂生 +2 位作者 李玉英 黄桂君 安晓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4-486,489,共4页
目的获取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构建sFlt-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Flt-1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sFlt-1基因cDNA,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测... 目的获取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构建sFlt-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Flt-1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sFlt-1基因cDNA,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测序证实后,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pUCm-T-sFlt-1重组载体,胶回收sFlt-1基因,再将其定向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Script中,提取质粒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构建的重组sFlt-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MV-Script-sFlt-1分别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其中含有sFlt-1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与预期设计的编码区c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人sFlt-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基因克隆 抗肿瘤血管生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动态联合监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血管生成素-1、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预测早期妊娠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博弘 刘少芬 +1 位作者 王红霞 温凯纯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8期3-4,共2页
目的动态联合监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生成素-1(Ang-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探讨其预测早期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医院妇产科确诊为早期妊娠的孕妇450例... 目的动态联合监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生成素-1(Ang-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探讨其预测早期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医院妇产科确诊为早期妊娠的孕妇450例,按照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分娩189例(A组)、先兆流产保胎成功分娩35例(B组)、先兆流产发展为稽留流产112例(C组)、异位妊娠114例(D组),均进行血清IGF-Ⅱ、Ang-1、HIF-1α和VEGF动态监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妊娠6周及妊娠8周,D组、C组及B组的血清IGF-Ⅱ、Ang-1和VEGF水平均低于A组,血清HIF-1α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组及B组的血清IGF-Ⅱ、Ang-1、HIF-1α和VEGF水平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0周,D组与C组的血清IGF-Ⅱ、Ang-1和VEGF水平均低于A组及B组,血清HIF-1α水平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血清IGF-Ⅱ、Ang-1、HIF-1α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联合监测血清IGF-Ⅱ、Ang-1、HIF-1α和VEGF水平,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早期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早期妊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和血管形成素-1促进干细胞动员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建蓉 张馥敏 +5 位作者 杨志健 马文珠 李玉华 哈团柱 李传富 高翔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0-362,F003,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肌肉转染腺病毒(Ad)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人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后引起的细胞动员效应。方法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5VEGF-165和/或Ad5Ang-1,以Western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缺血肌肉转染腺病毒(Ad)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人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后引起的细胞动员效应。方法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5VEGF-165和/或Ad5Ang-1,以Western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1)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表达人VEGF-165蛋白和人Ang1蛋白;(2)与对照组相比,接收两因子转染后的骨骼肌纤维间溴化脱氧尿嘧啶(BrdU)阳性的浸润细胞显著增多,呈协同效应。有细胞同时表达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标志性抗原。部分细胞表达CD117+并分化为新生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结论(1)两因子能促进CD117+骨髓干细胞动员到缺血组织部位并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2)两因子可能协同动员召集能在缺血部位聚集并分化为其它类型细胞的干/祖细胞;(3)两因子可能同时作为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动员剂用于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以增强缺血损伤修复效果和节省干细胞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形成素-1 骨髓干细胞 细胞动员 基因治疗 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梅 王强 +2 位作者 刘维萍 丘蕾 吴玉枝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8期1023-1025,共3页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ed factorl,HIF)-1在肿瘤缺氧环境中起着中枢纽带作用,对血红素加氧酶、葡萄糖转运蛋白、糖酵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ed factorl,HIF)-1在肿瘤缺氧环境中起着中枢纽带作用,对血红素加氧酶、葡萄糖转运蛋白、糖酵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P53等细胞酶和蛋白起着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素加氧酶 血管生成 纽带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