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2篇文章
< 1 2 1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许峰 陈一彪 居冠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20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比较肿瘤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20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比较肿瘤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TA1与VEGF-C表达的关系,不同临床资料患者MTA1、VEGF-C阳性表达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量,采用ROC曲线获取MTA1、VEGF-C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表达量截断值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5),MTA1与VEGF-C表达阳性正相关(P<0.05),肿瘤中低分化的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肿瘤高分化,术前ⅢA期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术前Ⅰ期,淋巴结转移的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淋巴结未转移(P<0.05)。MTA1、VEGF-C表达阳性为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量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MTA1、VEGF-C对肺癌淋巴结转移AUC为0.837、0.819,均具有良好诊断效能(P<0.05)。结论MTA1与VEGF-C互相影响,在肺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TA1、VEGF-C表达阳性提示患者存在较高淋巴结转移风险,通过检测MTA1、VEGF-C表达量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术前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降钙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昆 黄华 +2 位作者 武晓娜 邢珂 郑朝阳 《癌症进展》 2024年第8期914-916,928,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MTC患者和71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tn和VEGFC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TNM分期MT... 目的探讨降钙素(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MTC患者和71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tn和VEGFC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TNM分期MTC患者的Ctn、VEGFC水平。对MTC患者随访1年,根据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TC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Ct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MTC患者Ct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Ctn水平、VEG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Ctn水平升高、VEGFC水平升高均是M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n、VEGFC在MTC患者中表达均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M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降钙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预后
下载PDF
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斯锦 冯骁腾 +1 位作者 王怡茹 刘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02-4208,共7页
背景:携带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Synthetic promoter 146-C1)及外源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在动脉... 背景:携带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Synthetic promoter 146-C1)及外源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效率还不确定。目的:探究rAAV9-SP146-C1-VEGFC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的表达效率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30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转染7,14,21,28,35 d组各5只,尾静脉注射5.0×10^(11) vg rAAV9-SP146-C1-VEGFC,对照组5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对照病毒rAAV9-SP146-C1-Scramble。分别于转染后7,14,21,28,35 d时麻醉后处死,留取血清、股骨、胫骨、心脏及主动脉组织,对照组于7 d时同法取材。各组小鼠的股骨和胫骨用于提取骨髓原代巨噬细胞,RT-qPCR检测骨髓原代巨噬细胞及主动脉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髓原代巨噬细胞及主动脉中VEGFC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C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主动脉窦中VEGFC的表达,主动脉周围及心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转染7 d组小鼠血清VEGFC水平增加,主动脉及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表达增高,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蛋白表达增高,主动脉窦斑块的VEGFC荧光强度增高(P<0.05,P<0.01);②转染rAAV9-SP146-C1-VEGFC的各组小鼠血清VEGFC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28 d时开始减少;主动脉及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水平、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蛋白水平、主动脉窦斑块的VEGFC荧光强度、主动脉窦周围及心肌的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荧光强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其中主动脉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水平、主动脉窦周围及心肌的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荧光强度在28 d时表达量最高(P<0.05),其余均在21 d时表达最高,28 d后逐渐减少(P<0.05)。结果表明,rAAV9-SP146-C1-VEGFC可有效转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并促进淋巴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主动脉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蛋白激酶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芳 王丽春 +3 位作者 韩彩玲 马少寒 陈华 樊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57-76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卵巢良性肿瘤行手术的10例患者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中VEGF及PKC蛋白表达情况;分离培养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与非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细胞免疫鉴定法鉴定间质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间质细胞中VEGF和PKC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采用VEGF-siRNA转染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VEGF后EMs间质细胞的VEGF、PKC蛋白表达变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其侵袭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VEGF、PKC蛋白表达均升高,且EMs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1)。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蛋白、PKC蛋白荧光染色均能看到绿色荧光,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而PKC蛋白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Ms组VEGF及PKC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01);培养72 h后siRNA转染效率最高;与si R-NC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中VEGF、PK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与siR-NC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减少(P均<0.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调节PKC蛋白表达,继而改变细胞侵袭活性,诱导EM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 细胞侵袭性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泮 陈光辉 +1 位作者 赵明静 郭爱叶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M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E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E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随访3年,采用Cox回... 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M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E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E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随访3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C组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期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N水平≥3.46 ng/ml、血清VEGFC水平≥1129.76 ng/L、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C患者血清VEGFC和STMN水平均较高,且其表达水平与E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管解聚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对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汪骏峰 张枫琳 +1 位作者 江青艳 王松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04,共7页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调控因子,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从而参与调控机体的多项生理过程。最新的研究表明,VEGFC还参与调控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这一过程,进而影响动物肠道的脂肪消化吸收。本文主要阐述了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了VEGFC及VEGFR3对乳糜管结构和淋巴内皮细胞(LECs)连接方式的调控机制,以期深入了解VEGFC及其受体在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肠道 脂肪消化吸收 调控
下载PDF
抗凋亡因子Bcl-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陶艳玲 邹典定 赵东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5,96,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凋亡因子Bcl_2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Bcl_2及VEGF的表达。结果Bcl_2及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表达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抗凋亡因子Bcl_2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Bcl_2及VEGF的表达。结果Bcl_2及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5) ,治疗后完全缓解组两者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中存在Bcl_2及VEGF高表达 ,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发展及疾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凋亡因子Bcl-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急性白血病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XRCC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翡 刘雪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0-1553,共4页
目的研究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XRCC1基因蛋白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XRCC1基因蛋白水平,... 目的研究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XRCC1基因蛋白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XRCC1基因蛋白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XRCC1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XRCC1蛋白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VEGF-C表达的相关性,同时比较XRCC1蛋白阳性表达病例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XRCC1、VEGF-C蛋白高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XRCC1蛋白的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728),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XRCC1、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与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正相关。XRCC1阳性表达癌组织的MVD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XRCC1阴性表达癌组织。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XRCC1、VEGF-C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可能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 血管密度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预测高尿酸血症患者非布司他治疗后疗效的价值
9
作者 王岚 张懿芳 +3 位作者 武众众 李霞 赵斌燕 李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预测高尿酸血症(HUA)非布司他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山西总队医院收治的160例HU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根...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预测高尿酸血症(HUA)非布司他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山西总队医院收治的160例HU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使用非布司他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n=118)和无效组(n=42)。观察两组基础资料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疾病类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肌酐、肾小球过滤率(GFR)、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预测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效能。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疾病类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肌酐、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的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水平分别为(435.89±33.05)μmol/L、(10.84±1.65)mg/L、(32.81±5.55)ng/L、(25.74±4.85)ng/mL,均显著高于有效组[(351.85±24.76)μmol/L、(8.15±1.43)mg/L、(24.56±4.12)ng/L、(19.28±3.6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清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高水平均是影响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可用于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53、0.825,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血清血尿酸、胱抑素C、内皮素-1、TGF-β1高水平均是影响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可将以上指标作为评估HUA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的标志物,为临床降低HUA治疗无效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血清胱抑素c 内皮素-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静电混纺支架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振宇 张祥满 +1 位作者 陈枫 符伟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以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共聚物混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采用静电纺的方法构建纳米支架并检测其生物学性能。方法按照EC/CL共聚物比例为1∶9、1∶6、1∶4,Poly(CL-EC)浓度分别... 目的以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共聚物混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采用静电纺的方法构建纳米支架并检测其生物学性能。方法按照EC/CL共聚物比例为1∶9、1∶6、1∶4,Poly(CL-EC)浓度分别为5%、10%、15%电纺纤维膜,分析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和力学性能。然后将VEGF按照0ng/g、10ng/g、100ng/g、1μg/g的质量比与Poly(CL-EC)溶液混合,电纺制备纳米支架。对混纺膜进行细胞增殖和黏附试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试验、间接溶血试验和皮下植入试验等检测。结果根据Poly(CL-EC)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和力学性能,我们选用EC/CL比例为1∶6的10%Poly(CL-EC)与VEGF构建混合电纺膜。细胞增殖和黏附试验证实Poly(CL-EC)/VEGF电纺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LDH释放试验、接触溶血试验和体内植入试验显示该材料无细胞毒性、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很低的异物反应。结论静电纺构建的Poly(CL-EC)/VE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能够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静电纺 生物学性能
下载PDF
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谢传高 王兴鹏 +3 位作者 董育玮 杜勤 蔡建庭 钱可大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x的干预的基础上,观测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 目的 探讨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x的干预的基础上,观测PGE_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PGE_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PGE_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分泌,其可能在COX-2参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E2 胰腺癌 Pc-3细胞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影响 环氧合酶-2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3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3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及hs-CRP、VEGF水平检测,分析两组肾血流参数检出情况与hs-CRP及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主动脉及肾段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肾主动脉、肾段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及舒张期最低流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及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血流参数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其hs-CRP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准确给出患者肾血流参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糖尿病肾病 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γ2和SCD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蛋白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改改 刘红丽 +4 位作者 孙永健 彭战 李一鸣 席守民 沈国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有脂代谢异常,但脂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脂代谢异常在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癌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有脂代谢异常,但脂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脂代谢异常在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癌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ishak评分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和探讨PPARγ2,SCD1及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在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2,SCD1及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率分别为40.00%、46.70%、75.50%.相关性分析发现SCD1和VEGF之间存在相关性(r=0.482,p≤0.001),但是PPARγ2和SCD1(r=0.221,p=0.164),以及PPARγ2与VEGF(r=0.219,p=0.169)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该研究提示脂代谢相关基因与血管生成相关,但不通过PPARγ2调控SCD1途径;脂代谢相关基因SCD1是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
下载PDF
肿瘤增殖相关分子(TSPA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惠芬 毛熙光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5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增殖相关分子(TSPA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正常宫颈(NCE)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NCE组...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增殖相关分子(TSPA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正常宫颈(NCE)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NCE组织,30例高级别CIN组织及45例SCC组织中TSPAN-1和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各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TSPAN-1和VEGF-C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不表达;在CINI I+CINI I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明显升高。TSPAN-1在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深度有关(P<0.05)。VEGF-C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无关,而与宫颈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1,P<0.05)。结论 TSPAN-1和VEGF-C在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鳞癌组中的表达。在宫颈鳞癌组中TSPAN-1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与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FIGO分期无关,而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SPAN-1及VEGF-C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说明两者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肿瘤增殖相关分子(TSPAN-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蒙玉刚 梁春燕 +1 位作者 曾雅畅 安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在人宫颈癌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43例宫颈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在人宫颈癌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43例宫颈癌组血清和组织中VEGF-C、VEGF-D表达水平,并分析表达结果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VEGF-C、VEGF-D在正常宫颈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5);(2)伴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在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均明显升高(P<0.05);(3)宫颈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5.1%、60.5%,并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0.615、P=0.021;r=0.709、P=0.014)。结论 VEGF-C、VEGF-D通过促进宫颈癌内淋巴管形成,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玉珍 梁志清 +1 位作者 龙玲 王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并确定VEGF C和VEGF D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皆有VEGF C和VEGF D的表达 ,但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 ,其表达强度与腹膜转移、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与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年龄等无关。结论 VEGF C和VEGF D在卵巢癌的表达上调有利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免疫组化 卵巢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国光 向晓娟 何友兼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VEGF-D)是目前已鉴定出的淋巴管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C或VEGF-D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VEGF-D)是目前已鉴定出的淋巴管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C或VEGF-D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鼻咽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和CD34染色情况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microvesseldensity,LM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VEGF-C高表达率在鼻咽癌组织中(54.5%)较鼻咽非肿瘤组织中(26.3%)高(P<0.05);鼻咽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或T分期晚者,VEGF-C高表达率增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区域淋巴结转移与VEGF-C高表达相关(P<0.05),但VEGF-C高表达与性别、年龄、5年生存率、LMVD、MVD等因素无关(P>0.05)。VEGF-D阳性表达率在鼻咽癌组织中(69.7%)较鼻咽非肿瘤组织中(42.1%)高(P<0.05);鼻咽癌中VEGF-D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LMVD、MVD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VEGF-C高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VEGF-D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50.0%)显著低于VEGF-D不表达者(85.0%)(P<0.01)。结论:鼻咽癌中VEGF-C高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D阳性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VEGF-C高表达正相关,且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vegf—D 鼻咽肿瘤 免疫组化 HE染色 微淋巴管密度 血管密度 生存率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琳 刘华 +2 位作者 蔡红雁 杨为民 郭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23-3727,共5页
背景:有关灯盏花乙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细胞、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上,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预处理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 背景:有关灯盏花乙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细胞、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上,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预处理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及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予缺氧缺糖3h/复氧糖5或24h;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1×10-5,1×10-6,1×10-7mol/L灯盏花乙素孵育30min,然后予缺血再灌注处理。实验结束后取细胞裂解液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ε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缺血3h再灌注5及24h,较对照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颗粒部分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明显增加。灯盏花乙素能促进缺血3h再灌注5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尤其以灯盏花乙素高剂量和中剂量组明显,但对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Ε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erbB_2,p53表达与鼻咽癌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俊 周云峰 +2 位作者 龚玲玲 张弓 王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研究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erbB2 ,p5 3的表达与鼻咽癌生存时间 ,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和与其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探讨VEGF ,C erbB2 ,p5 3在预测判断鼻咽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10 3例鼻咽癌的VEGF ... 目的 研究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erbB2 ,p5 3的表达与鼻咽癌生存时间 ,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和与其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探讨VEGF ,C erbB2 ,p5 3在预测判断鼻咽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10 3例鼻咽癌的VEGF ,C erbB2 ,p5 3的表达特征。结果 发现在10 3例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鼻咽癌病例中 ,VEGF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转移有相关性 ,p5 3的表达与鼻咽癌病人的远处转移相关 ,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而VEGF ,C erbB2 ,p5 3表达与鼻咽癌各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同时C erbB2 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生存时间和转移无关 (P >0 0 5 )。p5 3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生存时间无关。结论 VEGF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高表达 ,说明该病例易转移 ,生存时间短 ,结合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另癌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c-ERBB2 P53 vegf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钰洁 侯旭 胡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9-623,共5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参与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但PDGF—C在NVG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定量检测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的质量浓度,为NVG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NVG患者62例62眼,其中10眼近1年内曾行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其他52眼中原发病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者1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20眼,视网膜脱离(RD)术后者5眼,视网膜血管炎(Eales病)者4眼,未知原因者7眼;虹膜新生血管Ⅱ级者13眼,Ⅲ级者29眼,Ⅳ级者10眼。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例11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中采集受检眼房水0.1~0.2ml,应用ELISA法检测受检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结果NVG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138.17±69.31)ng/L和(29.80±1.6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54±49.81)ng/L和(18.60±1.8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5、20.49,均P〈0.01)。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095.99±52.71)ng/L和(28.55±0.94)ng/L,均低于非光凝和/或冷凝组的(1146.28±69.57)ng/L和(30.04±1.6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34;t=-2.760,P=0.008)。NVG患者房水中VEGF与PDGF-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0.346,P=0.006)。不同原发病组间及不同虹膜新生血管分级组间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可抑制VEGF和PDGF-C的产生,靶向抑制PDGF—C可为NVG的抗新生血管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疾病/并发症 细胞因子/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 生长因子c 房水代谢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