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8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许峰 陈一彪 居冠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20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比较肿瘤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20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比较肿瘤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TA1与VEGF-C表达的关系,不同临床资料患者MTA1、VEGF-C阳性表达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量,采用ROC曲线获取MTA1、VEGF-C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表达量截断值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5),MTA1与VEGF-C表达阳性正相关(P<0.05),肿瘤中低分化的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肿瘤高分化,术前ⅢA期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术前Ⅰ期,淋巴结转移的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淋巴结未转移(P<0.05)。MTA1、VEGF-C表达阳性为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量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MTA1、VEGF-C对肺癌淋巴结转移AUC为0.837、0.819,均具有良好诊断效能(P<0.05)。结论MTA1与VEGF-C互相影响,在肺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TA1、VEGF-C表达阳性提示患者存在较高淋巴结转移风险,通过检测MTA1、VEGF-C表达量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术前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降钙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昆 黄华 +2 位作者 武晓娜 邢珂 郑朝阳 《癌症进展》 2024年第8期914-916,928,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MTC患者和71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tn和VEGFC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TNM分期MT... 目的探讨降钙素(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MTC患者和71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tn和VEGFC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TNM分期MTC患者的Ctn、VEGFC水平。对MTC患者随访1年,根据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TC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Ct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MTC患者Ct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Ctn水平、VEG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Ctn水平升高、VEGFC水平升高均是M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n、VEGFC在MTC患者中表达均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M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降钙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预后
下载PDF
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斯锦 冯骁腾 +1 位作者 王怡茹 刘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02-4208,共7页
背景:携带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Synthetic promoter 146-C1)及外源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在动脉... 背景:携带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SP146-C1(Synthetic promoter 146-C1)及外源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效率还不确定。目的:探究rAAV9-SP146-C1-VEGFC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的表达效率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30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转染7,14,21,28,35 d组各5只,尾静脉注射5.0×10^(11) vg rAAV9-SP146-C1-VEGFC,对照组5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对照病毒rAAV9-SP146-C1-Scramble。分别于转染后7,14,21,28,35 d时麻醉后处死,留取血清、股骨、胫骨、心脏及主动脉组织,对照组于7 d时同法取材。各组小鼠的股骨和胫骨用于提取骨髓原代巨噬细胞,RT-qPCR检测骨髓原代巨噬细胞及主动脉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髓原代巨噬细胞及主动脉中VEGFC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C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主动脉窦中VEGFC的表达,主动脉周围及心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转染7 d组小鼠血清VEGFC水平增加,主动脉及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表达增高,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蛋白表达增高,主动脉窦斑块的VEGFC荧光强度增高(P<0.05,P<0.01);②转染rAAV9-SP146-C1-VEGFC的各组小鼠血清VEGFC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28 d时开始减少;主动脉及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平足蛋白、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水平、骨髓巨噬细胞中VEGFC蛋白水平、主动脉窦斑块的VEGFC荧光强度、主动脉窦周围及心肌的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荧光强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其中主动脉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mRNA水平、主动脉窦周围及心肌的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荧光强度在28 d时表达量最高(P<0.05),其余均在21 d时表达最高,28 d后逐渐减少(P<0.05)。结果表明,rAAV9-SP146-C1-VEGFC可有效转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并促进淋巴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巨噬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主动脉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蛋白激酶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芳 王丽春 +3 位作者 韩彩玲 马少寒 陈华 樊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57-76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卵巢良性肿瘤行手术的10例患者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中VEGF及PKC蛋白表达情况;分离培养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与非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细胞免疫鉴定法鉴定间质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间质细胞中VEGF和PKC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采用VEGF-siRNA转染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VEGF后EMs间质细胞的VEGF、PKC蛋白表达变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其侵袭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VEGF、PKC蛋白表达均升高,且EMs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1)。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蛋白、PKC蛋白荧光染色均能看到绿色荧光,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而PKC蛋白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Ms组VEGF及PKC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01);培养72 h后siRNA转染效率最高;与si R-NC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中VEGF、PK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与siR-NC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减少(P均<0.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调节PKC蛋白表达,继而改变细胞侵袭活性,诱导EM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 细胞侵袭性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泮 陈光辉 +1 位作者 赵明静 郭爱叶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M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E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E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随访3年,采用Cox回... 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M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E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E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随访3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C组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期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N水平≥3.46 ng/ml、血清VEGFC水平≥1129.76 ng/L、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C患者血清VEGFC和STMN水平均较高,且其表达水平与E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管解聚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对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汪骏峰 张枫琳 +1 位作者 江青艳 王松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04,共7页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调控因子,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从而参与调控机体的多项生理过程。最新的研究表明,VEGFC还参与调控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这一过程,进而影响动物肠道的脂肪消化吸收。本文主要阐述了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了VEGFC及VEGFR3对乳糜管结构和淋巴内皮细胞(LECs)连接方式的调控机制,以期深入了解VEGFC及其受体在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肠道 脂肪消化吸收 调控
下载PDF
乙醇脱氢酶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7
作者 薛乐乐 井玉莹 +8 位作者 杨凯歌 祁力文 吴桐 任祎琳 臧翌辰 王良海 张海俊 梁伟华 胡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讨ADH1A在HCC中的相关通路;收集84例HCC患者的样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并选取54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做对照,分析ADH1A和VEGFA与HCC中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ADH1A和VEGF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ADH1A和VEGFA的表达与HCC患者的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DH1A在HCC中低表达而VEGFA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P<0.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DH1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VEGFA在HCC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HCC组织中ADH1A高表达组的脉管癌栓及HCC患者的复发比例更低(P<0.05);HCC组织中VEGFA高表达组的肿瘤直径>5 cm、高TNM分期、有微卫星以及G2-G3分化程度比例更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DH1A高表达同时VEGFA低表达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高。结论HCC患者肿瘤组织中ADH1A的低表达以及VEGF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进展有关,可作为HCC患者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醇脱氢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肿瘤复发 生物信息学 预后
下载PDF
肺癌组织环指蛋白181、转移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华寿 卢陈嘉 +1 位作者 黄俊文 林少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环指蛋白181(RNF181)、转移相关基因1(MTA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获取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RNF181、MTA1及VEGF-C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上述三...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环指蛋白181(RNF181)、转移相关基因1(MTA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获取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RNF181、MTA1及VEGF-C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上述三项蛋白表达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将所有受试者按照生存状况的差异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RNF181、MTA1及VEGF-C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RNF181阳性率为24.0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5.00%,而MTA1、VEGF-C阳性率分别为73.00%、69.0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5.00%、33.00%(均P<0.05)。低分化、Ⅲ-Ⅳ期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NF181表达均低于中高分化、Ⅰ-Ⅱ期与无淋巴结转移;而MTA1及VEGF-C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Ⅰ-Ⅱ期与无淋巴结转移(均P<0.05)。死亡组RNF181表达低于存活组,而MTA1及VEGF-C表达高于存活组(均P<0.05)。结论:肺癌组织RNF181异常低表达,而MTA1及VEGF-C异常高表达,三项蛋白表达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环指蛋白181 转移相关基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射频消融联合生物治疗对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马英 孙韬 +1 位作者 李玉苓 孔丽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中药射频消融联合生物治疗对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6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0例患者行肝癌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中药射频消融联合生物治疗对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6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0例患者行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97例术后联合射频消融、生物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后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水平及VEGF,评价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统计1年生存率及转移复发率。结果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NK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VEGF水平降低(P<0.05),生活质量各评分提高(P<0.05),1年生存率提高(P<0.05),转移复发率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后射频消融联合生物治疗,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VEGF高表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 生物治疗 免疫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系统
下载PDF
重叠延伸PCR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继红 张靖 +2 位作者 王俐 杨保胜 王天云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重叠延伸PCR(OE-PCR)方法合成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方法:根据Genbank中人VEGF基因的编码序列合成15个寡核苷酸片段,相邻引物间均有19个碱基互补,经过7轮PCR循环扩增出人VEGF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vector,挑取3个重组... 目的:重叠延伸PCR(OE-PCR)方法合成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方法:根据Genbank中人VEGF基因的编码序列合成15个寡核苷酸片段,相邻引物间均有19个碱基互补,经过7轮PCR循环扩增出人VEGF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vector,挑取3个重组质粒进行筛选并测序。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其中一个与VEGF的同源性达到100%。结论:动态模板OE-PCR基因合成法成功获得576bp的VEGF全长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重叠延伸PcR 动态模板 基因合成
下载PDF
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药物对黄斑水肿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的作用
11
作者 祁媛媛 宁吉良 +2 位作者 牟亚男 袁琳慧 张立军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角膜生物力学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只眼),其中,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19例(1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DME)20例(20只... 目的观察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角膜生物力学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只眼),其中,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19例(1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DME)20例(2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25例(25只眼)。阿柏西普(2 mg/0.05 ml)治疗29例(29只眼),雷株单抗(0.5 mg/0.05 ml)治疗35例(35只眼)。经过3次连续注射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只眼),经过4次连续注射治疗的患者共10例(10只眼)。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每次注药后1个月与注射前的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滞后量(CH)、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可重复的模拟Goldmann眼压值(IOPg)的变化。比较使用阿柏西普和雷株单抗两种不同药物多次玻璃体腔注射后以上所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nAMD、DME、RVO三种不同疾病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以上所有指标的变化。结果(1)雷株单抗/阿柏西普多次注射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指标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注射次数与角膜生物力学各项指标的改变无明显相关性;(3)术前基线时,角膜生物力学等各指标在3种不同疾病患者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注射3次后,DME组的CH值较RVO组和AMD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使DME组的CH值则显著高于RVO组和AMD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角膜生物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生物力学 阿柏西普 雷株单抗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环氧合酶-2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振中 徐锦程 承泽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OSCC、23例癌前病变、19例良性病变中COX-2、VEGF-C,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OSCC、23例癌前病变、19例良性病变中COX-2、VEGF-C,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SCC中VEGF-C和COX-2表达明显高于口腔癌前病变和良性病变(P<0.05)。OSCC中VEGF-C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P<0.01);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VEGF-C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9,P<0.01)。结论COX-2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OSCC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生物合成 淋巴转移 环氧合酶-2 疫组织化学/方法
下载PDF
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静电混纺支架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振宇 张祥满 +1 位作者 陈枫 符伟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以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共聚物混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采用静电纺的方法构建纳米支架并检测其生物学性能。方法按照EC/CL共聚物比例为1∶9、1∶6、1∶4,Poly(CL-EC)浓度分别... 目的以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共聚物混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采用静电纺的方法构建纳米支架并检测其生物学性能。方法按照EC/CL共聚物比例为1∶9、1∶6、1∶4,Poly(CL-EC)浓度分别为5%、10%、15%电纺纤维膜,分析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和力学性能。然后将VEGF按照0ng/g、10ng/g、100ng/g、1μg/g的质量比与Poly(CL-EC)溶液混合,电纺制备纳米支架。对混纺膜进行细胞增殖和黏附试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试验、间接溶血试验和皮下植入试验等检测。结果根据Poly(CL-EC)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和力学性能,我们选用EC/CL比例为1∶6的10%Poly(CL-EC)与VEGF构建混合电纺膜。细胞增殖和黏附试验证实Poly(CL-EC)/VEGF电纺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LDH释放试验、接触溶血试验和体内植入试验显示该材料无细胞毒性、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很低的异物反应。结论静电纺构建的Poly(CL-EC)/VE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能够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静电纺 生物学性能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娟 吴惠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8例EMs异位内膜与4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8例EMs异位内膜与4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在EMs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eNOS、VEGF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黏附分子CD44H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协同作用对鼻咽癌复发风险的生物学评估意义(英文)
15
作者 王双乐 江远仕 杨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74-1575,共2页
背景:肿瘤复发是残存的肿瘤细胞重新增殖生长为病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某些基因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E-cadherin,CD44H和VEGF基因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复发及康复的关系,探索促进康复的途径。设计:以诊断为依据,标准对照横断... 背景:肿瘤复发是残存的肿瘤细胞重新增殖生长为病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某些基因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E-cadherin,CD44H和VEGF基因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复发及康复的关系,探索促进康复的途径。设计:以诊断为依据,标准对照横断面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由汕头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完成,选择1995年3月~10月的原发性鼻咽癌放疗的62例鼻咽癌患者,年龄17~70岁。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CD44H和VEGF的表达强度。以细胞浆内或细胞膜上出现黄色染色为阳性标记,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结果判定。主要观察指标: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CD44H和VEGF的表达强度。结果: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组中,E-cadherin的表达减弱(阳性表达率为52.4%),CD44H和VEGF的表达增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80.9%),无复发组中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4%,65.9%,73.2%,两组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1),CD44H与VEGF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组中的表达有正相关关系(r=0.535,P<0.05)。结论:E-cadherin,CD44H和VEGF的表达均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关系密切,CD44H和VEGF存在协同作用,他们可作为评估复发风险的生物学标志,可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康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cD44H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协同作用 鼻咽癌 肿瘤复发 风险性 生物 放疗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6
作者 杨宣涛 张会华 张迎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2864-2865,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淋巴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生物合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 VEGF家族 淋巴管增生 factor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义多肽对人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胜明 夏永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反义多肽对人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讨VEGF-C反义多肽用于骨肉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靶向VEGF-C的反义多肽,通过与骨肉瘤细胞株共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人工基底...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反义多肽对人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讨VEGF-C反义多肽用于骨肉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靶向VEGF-C的反义多肽,通过与骨肉瘤细胞株共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构建骨肉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内注射VEGF-C反义多肽,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C在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密度。结果VEGF-C反义多肽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对骨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增殖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瘤组织内给予VEGF-C反义多肽后,Western blot分析VEGF-C在瘤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肿瘤生长受制,抑瘤率为52%(P<0.05);免疫组化分析VEGF-C反义多肽可抑制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形成。结论VEGF-C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可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及肿瘤组织VEGFR-3阳性脉管形成而发挥抗骨肉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骨肉瘤 反义多肽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蒙玉刚 梁春燕 +1 位作者 曾雅畅 安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在人宫颈癌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43例宫颈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在人宫颈癌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43例宫颈癌组血清和组织中VEGF-C、VEGF-D表达水平,并分析表达结果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VEGF-C、VEGF-D在正常宫颈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5);(2)伴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在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均明显升高(P<0.05);(3)宫颈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5.1%、60.5%,并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0.615、P=0.021;r=0.709、P=0.014)。结论 VEGF-C、VEGF-D通过促进宫颈癌内淋巴管形成,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玉珍 梁志清 +1 位作者 龙玲 王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并确定VEGF C和VEGF D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皆有VEGF C和VEGF D的表达 ,但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 ,其表达强度与腹膜转移、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与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年龄等无关。结论 VEGF C和VEGF D在卵巢癌的表达上调有利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免疫组化 卵巢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的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琳 刘华 +2 位作者 蔡红雁 杨为民 郭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23-3727,共5页
背景:有关灯盏花乙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细胞、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上,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预处理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 背景:有关灯盏花乙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细胞、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上,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预处理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及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予缺氧缺糖3h/复氧糖5或24h;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1×10-5,1×10-6,1×10-7mol/L灯盏花乙素孵育30min,然后予缺血再灌注处理。实验结束后取细胞裂解液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ε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缺血3h再灌注5及24h,较对照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颗粒部分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明显增加。灯盏花乙素能促进缺血3h再灌注5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尤其以灯盏花乙素高剂量和中剂量组明显,但对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