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7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F-α和VEGF协同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伤口愈合
1
作者 杨影 陈东升 +6 位作者 赵艾艾 何才蓉 陈凤娇 何运雪 郑梅 陆莹 丁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C低效且会损害细胞存活力和功能进而影响治愈效率。因此,改善EPC的生物学功能以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在10 ng/mL VEGF和5 ng/mL bFGF的作用下诱导获得CD133+CD34+EPC。以mESC衍生的EPC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于mESC-EPC,结果表明,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处理组相比于单因子处理显著促进EPC的黏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局部皮肤全层创伤模型,在创周处注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EPC治疗明显加速伤口愈合(P<0.05),再生皮肤真皮层增厚(P<0.001),促进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介导CD31+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成熟。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加深,促炎因子TNF-α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术后13 d,PBS组、EPC组、VE组、TE组和VTE组的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1、0.60±0.02、0.42±0.02、0.36±0.01和0.34±0.03),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炎症微环境。综上所述,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的协同作用强化EPC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早期炎症反应加速小鼠皮肤伤口闭合和组织重塑,为细胞干预伤口愈合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祖细胞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
2
作者 赵斌 赵志虎 +2 位作者 骆巍 马剑雄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对每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活体心脏穿刺法采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阳性细胞标记EP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bFGF、VEGF及MMP-9含量,分析EPCs数量与bFGF、VEGF、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升高,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bFGF含量升高,其余各组外周血VEGF含量升高,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MMP-9含量升高(P<0.05)。PNI 5 d组和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bF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4和0.788,P<0.05),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52,P<0.05);PNI 5 d组、PNI 7 d组和PNI 14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8、0.852和0.873,P<0.05)。结论EPCs与bFGF、VEGF和MMP-9共同参与了PNI后血供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 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及玻璃体内MMP⁃9、VEGF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付馨余 梅希 +1 位作者 李君艾 刘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疾病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35例35眼为空白对照组(A组),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7例37眼为单纯对照组(B组),选择同期我院诊断为DR的患者共78例78眼,按照DR诊断标准分为非增生型DR(NPDR,C组)36例和增生型DR(PDR,D组)42例,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并比较D组及A组患者玻璃体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四组患者EPC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D组患者EPCs数量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D组患者EPCs数量略有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及C组患者未参与比较。结论糖尿病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但EPCs数在PDR时大量增加,并且与之相关的MMP⁃9、VEGF明显高表达,可能提示EPCs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恩格列净通过调控AMPK/eNOS信号通路改善ox-LDL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
4
作者 帅青云 张晶 +3 位作者 唐光能 赵祺 曹政 涂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67-673,共7页
目的研究恩格列净(EM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的EPCs。采用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联合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FI... 目的研究恩格列净(EM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的EPCs。采用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联合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双摄取法鉴定。将EPCs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以及ox-LDL联合不同浓度恩格列净实验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FITC-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一氧化氮(NO)的合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eNOS、p-eNOS的蛋白表达。结果提取的EPCs诱导培养至第7天经鉴定为小鼠骨髓EPCs。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活力降低,迁移细胞减少,凋亡增加,VEGF、SDF-1α含量降低,NO合成减少(P<0.05);与ox-LDL组相比,不同浓度恩格列净组细胞活力有所提高,迁移细胞增多,凋亡减少,VEGF、SDF-1α含量升高,NO合成增加(P<0.05)。ox-LDL处理可明显抑制AMPK及eNOS磷酸化(P<0.05),恩格列净处理可以改善AMPK及eNOS磷酸化水平(P<0.05),而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使恩格列净改善EPCs功能活性的作用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结论恩格列净可改善ox-LDL诱导的EPCs功能障碍,其机制与调控AMPK/e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祖细胞 一氧化氮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干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中的应用
5
作者 郑安垲 刘瑞明 向秋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由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运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实现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有助于改善血管移植后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总结干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由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运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实现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有助于改善血管移植后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总结干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 Med和万方数据库2013-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graft,tissue-engineered blood vessel/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endothelialization,stem cells,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embryonicstemcells”,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组织工程血管/血管组织工程,内皮化,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检索近10年国内外关于干细胞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献552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选取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远期通畅率不理想限制了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造成远期通畅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天然血管内皮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及内膜增生性能,内皮化可以模拟天然血管的特性,是提升远期通畅率的有效手段。(2)小口径人工血管植入体内后会经历体内内皮化过程,但难以形成完整的内皮层。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潜能,体内招募干细胞或将其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在人工血管内表面是实现内皮化的研究策略。(3)将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等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均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且它们各具优势。内皮祖细胞便于获取且可直接用于种植;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且具有旁分泌和调节免疫的功能;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丰富且可消除免疫原性;胚胎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且能多向分化。(4)将干细胞用于人工血管的研究目前仍未转化至临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促进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内皮 细胞 内皮祖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综述
下载PDF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联性
6
作者 张河 许宁本 +2 位作者 宁军 许雪芳 马凤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58-0061,共4页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变化,评估EPCs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联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我科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变化,评估EPCs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联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我科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组(观察组)88例,未发生血栓组(对照组)38例,抽取血液样本后通过标准实验室程序测定血常规、血浆生化、凝血相关参数,并收集2支4 mL血液用于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随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跟踪一年,记录包括血栓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等继发病症和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结果 高脂血症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PCs数量与血栓形成和高脂血症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EPC数量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系较为密切,EPC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内皮祖细胞 血栓
下载PDF
吲哚布芬联合红外线照射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凝血状态血管内皮功能和动静脉内瘘功能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王薇 谭小猛 王梦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吲哚布芬联合红外线照射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凝血状态、血管内皮功能和动静脉内瘘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92例在本院肾脏内科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在AVF建立后每日... 目的探究吲哚布芬联合红外线照射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凝血状态、血管内皮功能和动静脉内瘘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92例在本院肾脏内科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在AVF建立后每日给予红外线照射处理;研究组在红外线照射的同时服用吲哚布芬。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变化情况;统计2组干预1个月血管成熟率、内瘘口血流量和血管通畅率。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后血脂TG[(4.16±1.24)mmol/L与(4.32±1.10)mmol/L]、TG[(1.59±0.40)mmol/L与(1.59±0.42)mmol/L]、LDL-C[(2.40±0.60)mmol/L与(2.43±0.69)mmol/L]、HDL-C[(1.28±0.37)mmol/L与(1.26±0.33)mmol/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PTT[(33.9±2.2)s与(31.9±2.3)s]明显延长,全血黏度[(4.72±0.43)mPa·s与(5.08±0.47)mPa·s]、血清Fib[(3.10±0.28)g/L与(3.40±0.27)g/L]、血小板聚集率[(50.7±5.3)%与(56.5±4.7)%]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ET-1[(62±14)μmol/L与(72±14)μmol/L]、NO[(90±12)μmol/L与(80±12)μmol/L]水平降低,VEGF-A[(191±47)pg/ml与(218±43)pg/ml]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血管成熟率间比较差异(74.0%与70.8%)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内瘘口血流量[(277±31)ml与(257±33)ml]和血管通畅率(99.0%与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布芬联合红外线照射可在不明显影响血脂基础上,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机体凝血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预防AVF狭窄,提高内瘘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吲哚布芬 红外线 凝血 血管内皮 动静脉瘘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联合金水宝片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林小堃 张敏 +1 位作者 林中方 卢敏然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6-18,22,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与口服金水宝片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透析患者血浆(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透析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方法选择2021年1月...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与口服金水宝片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透析患者血浆(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透析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为低流量透析。对照组给予高通量透析(HFHD),治疗组在高通量透析的基础上口服金水宝,3片/次(0.42 g/片),3次/d,连续3个月,对比两组研究前后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Hb与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降低,Hb和Alb水平均增高,且治疗组的Hb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EGF、IL-1β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VEGF、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维护其血管内皮功能,而高通量透析联合金水宝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金水宝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尹千璐 周小莉 +4 位作者 王淼 熊川 郑宇航 廖为翔 王卓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V患者外周血EPCs进行培养,将EP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AV患者外周血EPCs进行培养,将EP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10%空白血清)和活血通络汤低(5%含药血清)、中(10%含药血清)、高(20%含药血清)剂量组,干预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检测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PCs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vWF、sTM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活血通络汤各剂量组EPCs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显著升高(P<0.05,P<0.01),vWF、sT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以活血通络汤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 活血通络汤可能通过提高EPCs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降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vWF、sTM蛋白表达,从而治疗A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内皮功能 活血通络汤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颖新 刘伟 刘义华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4期287-290,F0002,共5页
目的检测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EPCs)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7d后取贴壁... 目的检测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EPCs)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7d后取贴壁细胞进行Di-LDL和FITC-UEA-I双染色,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KDR,以鉴定EPCs。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功能检测评价其迁移和黏附能力,并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Framingham危险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期血液透析患者EPCs的数量和迁移、黏附功能都低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的患者EPCs的数量和黏附、迁移功能明显降低(P<0.05),有高血压的患者EPCs的数量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而性别、血脂和吸烟对EPCS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ramingham危险评分与患者EPCs的数量和迁移、黏附功能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623,-0.658,-0.625,P<0.05)。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EPCs数量和功能降低,存在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的缺陷,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Framingham危险评分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蕴 汤静 +3 位作者 陈安珉 黄建槐 夏文亚 冯锦红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39-446,共8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内皮功能、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内皮功能、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入组维持性HD患者107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分为LVH组和非LVH组。彩超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根据FMD值分为3组:血管内皮功能良好组、血管内皮功能一般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生化指标,对影响FMD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将HD患者是否发生LVH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D患者中LVH组FMD显著低于非LVH组,收缩压、舒张压、NLR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血管内皮功能3组间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MD与LVMI、糖化血红蛋白、NLR、PLR呈负相关(P<0.05)。以是否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NLR预测HD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ROC曲线AUC值依次为0.605(95%CI:0.488~0.722)、0.619(95%CI:0.504~0.734)、0.794(95%CI:0.706~0.88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4.00岁、5.85%、3.42,灵敏度分别为38.2%、58.8%、94.1%,特异度分别为17.8%、63.0%、69.9%。以是否发生LVH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HD患者发生LVH的ROC曲线AUC值为0.671(95%CI:0.567~0.774),最佳截断值为3.49,灵敏度为61.7%,特异度为72.3%。结论FMD与HD患者LVMI显著相关,年龄、糖化血红蛋白、NLR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NLR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内皮功能 左室肥厚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管疾病
下载PDF
疏肝活血法对下肢缺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学阳 林鸿国 +5 位作者 王建春 李彦彬 仉玮 刘明 黄羽 蔡炳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法对下肢缺血模型大鼠外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20只,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中药组和模型组均采用右下肢股动脉结扎及分支剔除术复制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法对下肢缺血模型大鼠外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20只,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中药组和模型组均采用右下肢股动脉结扎及分支剔除术复制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股动脉但不结扎股动脉及其分支。中药组术后按0.5 g.kg-1.d-1剂量灌服柴胡疏肝散合大黄虫丸煎剂,连续7 d。检测各组术前1 d、术后第1、3、7天4个时间点大鼠外周血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变化及双荧光阳性细胞[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比例。【结果】术后模型组外周血酶学指标AST、CK、LDH、HBDH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上升,术后第3、7天中药组各项酶学指标水平较模型组及术后第1天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中药组和模型组反映EPC变化的CD34+、VEGFR2+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升高较模型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疏肝活血法可有效地改善下肢缺血状态,其作用可能与其能增加外周血EPC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活血法/治疗应用 下肢缺血/中药疗法 血管内皮祖细胞/血液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13
作者 牛福坤 胡范玲 +3 位作者 郭淑霞 庄炎 赵慧 孙娟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7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预后不良CR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后不良患者与预后...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预后不良CR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后不良患者与预后良好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血清VEGF、MCP-1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MCP-1水平与CRF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患者血清VEGF、MCP-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MCP-1水平高可能是CRF患者血液透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VEGF、MCP-1水平与CRF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密切相关,血清VEGF、MCP-1水平越高,CRF血液透析治疗预后不良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益坤饮对围绝经期大鼠血管内皮修复的作用
14
作者 杜秋 许惠琴 +2 位作者 陈霞 吴萌萌 詹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研究益坤饮对围绝经期大鼠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ERα和SDF-1/CXCR4通路在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和归巢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围绝经期大鼠模型,给予阳性药替勃龙(0.25 mg/kg)及益坤饮(3.4、6.8 g/kg)干预后,HE染色... 目的研究益坤饮对围绝经期大鼠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ERα和SDF-1/CXCR4通路在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和归巢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围绝经期大鼠模型,给予阳性药替勃龙(0.25 mg/kg)及益坤饮(3.4、6.8 g/kg)干预后,HE染色观察颈动脉血管内皮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1及NO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颈动脉血管EPCs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外周血EPCs的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皮ERα、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益坤饮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大鼠血管内皮的病理改变及血管内皮功能;增加骨髓及外周血EPCs的数量及迁移至受损颈动脉血管的归巢能力,增加血管内皮ERα水平,提高与EPCs迁移密切相关的SDF-1/CXCR4通路蛋白的表达。结论益坤饮可改善围绝经期大鼠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EPCs的迁移和归巢,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管内皮ERα和SDF-1/CXCR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坤饮 围绝经期综合征 内皮祖细胞 血管疾病 SDF-1/CXCR4信号通路 ERΑ
下载PDF
超声微血管成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诊断胎儿生长受限
15
作者 田捧 管秀娟 +3 位作者 董孝贞 孟欣雨 张红彬 栗河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微血管成像(MV-Flow)联合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7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包括43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及44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孕妇及112名正... 目的观察超声微血管成像(MV-Flow)联合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7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包括43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及44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孕妇及112名正常孕妇[对照组,55名孕周<28周(对照组1)、57名孕周≥28周(对照组1)],以MV-Flow技术测量胎盘微血管指数(MVI),于同期检测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于分娩后即刻检测胎盘母体面VEGF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胎盘MVI、母体血清VEGF及二者联合诊断FGR的价值。结果FGR组2亚组胎盘MVI、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及胎盘组织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MVI、母体血清VEGF及二者联合诊断<28周FG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1、0.870和0.997,诊断≥28周FGR的AUC分别为0.991、0.867和0.993。以单一孕妇血清VEGF诊断2亚组FGR的AUC均低于胎盘MVI及其联合孕妇血清VEGF(P均<0.05),而后二者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盘MVI和孕妇血清VEGF可用于筛查FGR,而前者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迟缓 胎盘血液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超声检查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健脾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的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伟 刘向哲 +3 位作者 韩红艳 张燕平 路永坤 周红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影响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机制,以期为该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每毫升含生药为3.25 g健脾补...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影响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机制,以期为该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每毫升含生药为3.25 g健脾补肾活血方颗粒药液和CMC-Na溶液灌胃,采集血清,组内混合,保存备用。SD大鼠2只,取骨髓EPCs,并培养、鉴定。将EPCs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KB),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Lx、Mx、Hx),PI3K抑制剂组(PI),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PI3K抑制剂组(Lp、Mp、Hp)。分别给予同等体积的对照组混合血清,10%、20%、40%浓度中药组混合含药血清,30μmol·L^(-1)浓度LY294002,10%、20%、40%浓度中药组混合含药血清+30μmol·L^(-1)浓度LY294002。Western blot、CCK8、Tranwell、体外成血管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EPCs p-Akt/Akt、p-PI3K/PI3K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结果与空白组(KB)比较,健脾补肾活血方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Lx、Mx、Hx)EPCs p-Akt/Akt、p-PI3K/PI3K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增殖、迁移、成管能力明显提高(P<0.05)。PI3K抑制剂组(PI)和空白组(KB),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PI3K抑制剂组(Lp、Mp、Hp)和与之分别对应的Lx、Mx、Hx组相比较,EPCs p-Akt/Akt、p-PI3K/PI3K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增殖、迁移、成管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大鼠骨髓源EPCs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活血方 内皮祖细胞(EPCs) PI3K/AKT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参黄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振强 张淑芳 +4 位作者 吕树泉 刘树科 苏秀海 陈晶晶 赵怡然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 探讨参黄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压、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黄降糖组(49例... 目的 探讨参黄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压、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黄降糖组(49例)和常规组(49例),常规组给予硝苯地平及二甲双胍治疗,参黄降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参黄降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压水平(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内皮素-1水平、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糖指标治疗后[24 h平均舒张压:(75.52±10.27)mmHg、(91.46±10.21)mmHg;24 h平均收缩压:(112.64±20.18)mmHg、(127.52±20.21)mmHg;空腹血糖:(6.18±1.09)mmol/L、(6.92±1.24)mmol/L;餐后2 h血糖(2hPG):(8.87±1.44)mmol/L、(10.28±2.01)mmol/L;空腹胰高血糖素(PGG):(78.64±12.17)ng/L、(85.16±11.69)ng/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6±1.14)%、(7.91±1.53)%]均较治疗前[24 h平均舒张压:(104.46±9.23)mmHg、(106.28±9.26)mmHg;24 h平均收缩压:(148.72±21.46)mmHg、(146.78±22.17)mmHg;空腹血糖:(9.87±1.62)mmol/L、(9.94±1.57)mmol/L;2hPG:(13.61±2.58)mmol/L、(13.59±2.54)mmol/L;PGG:(94.36±15.31)ng/L、(94.28±15.27)ng/L;HbAlc:(8.92±1.21)%、(8.96±1.31)%]降低(P<0.05),且参黄降糖组低于常规组(P<0.05),一氧化氮、VEGF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参黄降糖组高于常规组(P<0.05);参黄降糖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77.55%(P<0.05)。结论 参黄降糖胶囊与常规药物联合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能够降低病人血糖及血压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药 参黄降糖胶囊 糖尿病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相关性
18
作者 闫晓辉 赵娟茹 梁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IHD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IHD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2组受试者PEAR1基因多态性。另外,观察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血清学、病原学等检查,根据是否发生血管通路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PEAR1基因多态性与IHD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PEAR1基因位点均有G和A 2个等位基因,检出3种基因型,包括野生型(GG)、突变杂合型(GA)、突变纯合型(AA)。观察组患者的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基因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性别比例、体温、体质量指数、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GA和AA基因型频率及高血脂史、抽烟史、饮酒史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3 a占比、透析频率1周≥3次占比、PEAR1 GG基因型频率、PEAR1 G等位基因频率、肌钙蛋白T水平、白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降钙素原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高血压史占比、糖尿病史占比均低于感染组,PEAR1 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长、年龄大及高透析频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PEAR1 G等位基因是影响IHD患者发生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HD患者存在PEAR1基因型表达异常,其中PEAR1基因型为GG的患者发生血管通路感染的风险更高,可将其作为早期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有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基因多态性 间歇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感染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祖细胞参与缺血区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2
19
作者 高冬 焦雨欢 +5 位作者 武一曼 林凡 陈岩 逯波 宋军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影响缺血区血管生长和修复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血管栓塞法制作下肢缺血大鼠模型,将DAPI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由尾静脉注射植入模型鼠体内,继而给予不同剂量血府逐瘀汤灌胃,于给药第3天和第7天,分别采血并取材缺血坏...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影响缺血区血管生长和修复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血管栓塞法制作下肢缺血大鼠模型,将DAPI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由尾静脉注射植入模型鼠体内,继而给予不同剂量血府逐瘀汤灌胃,于给药第3天和第7天,分别采血并取材缺血坏死部位肉芽组织和肌肉组织,行冰冻切片分析荧光表达,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各组样本坏死病变情况并计数局部血管数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缺血下肢大体观察延续至30天。结果给药3天和7天,高剂量药物组缺血区荧光强度和肉芽组织血管数量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药物组和生理盐水组,给药7天后常规剂量药物组的上述指标也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另外高剂量及常规剂量药物组两个时相点血清NO含量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给药30天,高剂量药物组造模下肢肌肉萎缩现象最不显著。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提高NO水平诱导内皮祖细胞迁移至缺血区,促进血管新生,进而改善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血管内膜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武晓静 周音频 张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EPCs可归巢至血管损伤部位。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0.82±0.09vs1.52±0.21,1.48±0.19,P<0.01)。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19.25±3.96vs31.42±5.23,29.37±3.16,P<0.05)。结论:EPCs能有效移植到内皮损伤血管段,参与损伤血管的内膜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移植 血管内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