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
1
作者 王荣荣 黄玉珊 +1 位作者 李湘淼 白金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8-967,共10页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即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前列腺素E1组。后两组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的体内模型,前列腺素E1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15 min内立即尾静脉注射脂质前列腺素E110μg/kg。分别在损伤后2,24 h测定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脊髓微血管直径和面积、脊髓含水量、血管功能调节因子(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A2、前列环素、内皮素1)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2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脊髓损伤后24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面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③脊髓损伤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但是脊髓组织内皮素1质量浓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④前列腺素E1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含水量高于损伤后2 h(P<0.05);⑤以上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大鼠伤后即刻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可调节血管功能调节因子、炎症因子并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这为寻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列腺E1 脊髓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 炎症因子 血管功能调节因子
下载PDF
金水宝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肾脏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叶 庄新鸿 +2 位作者 张丽 李佳 王凤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43,共4页
目的 探究金水宝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peptide-1,LP-1)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肾脏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2年8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48)... 目的 探究金水宝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peptide-1,LP-1)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肾脏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2年8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GLP-1受体激动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金水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肾脏血、氧化应激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频、精神萎靡、口渴喜饮和易饥多食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频、精神萎靡、口渴喜饮和易饥多食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UAE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Hcy、UAER和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段间动脉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段间动脉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RI)和叶间动脉R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段间动脉PI、段间动脉RI和叶间动脉R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alonic dialdehyde, MDA)、脂质过氧化氢(lipid peroxidation, 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bility, T-AO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L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GPX和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35/48)(χ^(2)=4.376,P=0.036)。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4/48),略低于对照组的10.42%(5/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726)。结论 金水宝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和肾脏血流,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宝 GLP-1受体激动剂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肾脏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
3
作者 王卫卫 邢文韬 +4 位作者 张爱青 苏振华 王辉 郝世梦 魏思忱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742-2745,27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早期胃癌组;另取同期胃部良性疾病与体...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早期胃癌组;另取同期胃部良性疾病与体检证实健康者各50例,分别纳入胃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检测早期胃癌组、胃部良性疾病组治疗前及对照组体检当天的外周血PD-1含量,同时检测VEGF、血清胃功能三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评估各指标联合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早期胃癌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2组资料,重点分析VEGF、PD-1、胃泌素三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VEGF、PD-1、G-17比较,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对照组,3组PG-Ⅰ水平比较,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对照组(P<0.05),3组PG-Ⅱ比较,对照组低于其他2组,但其他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PD-1、G-17、PG-Ⅰ单独诊断胃癌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G-Ⅱ诊断胃癌的AUC<0.7,诊断价值较差,联合诊断的AUC为0.968,诊断价值最高。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15例,复发率为12.50%。复发组入院时血清VEGF、PD-1、G-17、PG-Ⅰ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G-Ⅱ水平低于未复发组,术后各时点VEGF、PD-1、G-17、PG-Ⅰ水平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G-Ⅱ逐渐升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VEGF、PD-1、G-17、PG-Ⅰ、PG-Ⅱ异常表达均与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关,其中VEGF、PD-1、G-17、PG-Ⅱ为危险因素,PG-Ⅰ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VEGF、PD-1及胃泌素三项均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呈异常表达,可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其异常表达也可能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胃泌三项 复发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蛛毒素受体7次跨膜结构域1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调控胃癌迁移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罗庆伟 李志红 +5 位作者 汤俊 周志军 严伟 江旭林 陈校力 胡刚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蛛毒素受体7次跨膜结构域1(ADGRL4)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调控胃癌迁移的机制。方法将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癌细胞SGC⁃7901、HGC⁃27、Hs⁃746T传代培养后,检测ADGRL4表达量。将胃癌SGC⁃7901细...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蛛毒素受体7次跨膜结构域1(ADGRL4)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调控胃癌迁移的机制。方法将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癌细胞SGC⁃7901、HGC⁃27、Hs⁃746T传代培养后,检测ADGRL4表达量。将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沉默组。对照组转染空载体,过表达组转染ADGRL4上调质粒,沉默组转染ADGRL4沉默质粒。分析并比较3组胃癌细胞侵袭、迁移数及VEGF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胃癌细胞SGC⁃7901、HGC⁃27、Hs⁃746T中ADGRL4表达量均上升(P<0.05);与胃癌细胞HGC⁃27、Hs⁃746T比较,胃癌细胞SGC⁃7901中ADGRL4表达量较高(P<0.05),故选择SGC⁃7901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ADGRL4表达量上升,沉默组ADGRL4表达量下降(P<0.05);与过表达组比较,沉默组ADGRL4表达量下降(P<0.05),说明ADGRL4转染成功。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迁移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量上升,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量下降,沉默组细胞侵袭数、迁移数、MMP⁃2、MMP⁃9、VEGF、VEGFR⁃2表达量下降,E⁃cadherin表达量上升(P<0.05);与过表达组比较,沉默组细胞侵袭数、迁移数、MMP⁃2、MMP⁃9、VEGF、VEGFR⁃2表达量下降,E⁃cadherin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胃癌细胞经下调ADGRL4干预后,侵袭、迁移数减少,迁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量得到调节,其机制可能与VEGF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蛛毒受体7次跨膜结构域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癌 迁移
下载PDF
银杏素调节TGF⁃β1/Smad通路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李贺 曹慧 冯莉莉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9-24,39,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素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HUVEC细胞)、模型组(50μg/mL ox⁃LDL处理的HUVEC细胞)、银杏素组(50μg/mL ox⁃LD... 目的探讨银杏素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HUVEC细胞)、模型组(50μg/mL ox⁃LDL处理的HUVEC细胞)、银杏素组(50μg/mL ox⁃LDL+12.5μmol/L银杏素处理HUVEC细胞)、SRI⁃011381组(50μg/mL ox⁃LDL+10μmol/L的TGF⁃β1/Smad激活剂SRI⁃011381处理HUVEC细胞)、银杏素+SRI⁃011381组(50μg/mL ox⁃LDL+12.5μmol/L银杏素+10μmol/L的SRI⁃011381共同处理HUVEC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HUVEC细胞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L⁃6、IL⁃1β、TNF⁃α水平;CCK⁃8法检测HUVEC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β、IL⁃6、TNF⁃α、MDA水平、细胞凋亡率、TGF⁃β1、Smad3、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A值、GSH、SOD水平、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银杏素组IL⁃1β、IL⁃6、TNF⁃α、MDA水平、细胞凋亡率、TGF⁃β1、Smad3、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A值、GSH、SOD水平、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SRI⁃011381组趋势相反,SRI⁃011381减弱了银杏素对ox⁃LDL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结论银杏素可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TGF⁃β1/Smad信号通路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血清网膜素-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与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范彩逢 郭玉冰 齐玉婕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与心房颤动(AF)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25例AF病人,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两组:未... 目的探究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与心房颤动(AF)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25例AF病人,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两组:未复发组(n=93)、复发组(n=32);血清Omentin-1、ANGPTL2、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AF病人术后血清Omentin-1、ANGPTL2水平与各指标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AF病人术后复发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Omentin-1、ANGPTL2水平在预测AF病人术后复发中的价值。结果复发组血清IL-6[(3.56±0.73)ng/L]、IL-8[(8.26±2.58)ng/L]、TNF-α[(7.34±2.19)ng/L]、左心房内径(LAD)水平[(37.24±5.23)mm]较未复发组[(1.41±0.26)ng/L、(3.49±1.04)ng/L、(2.67±0.63)ng/L、(31.44±4.16)mm]均显著升高,LVEF水平较未复发组显著降低(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Omentin-1水平显著降低,复发组血清ANGPTL2上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AF病人术前血清Omentin-1水平与炎症因子IL-6、IL-8、TNF-α及LAD均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血清ANGPTL2水平与炎症因子IL-6、IL-8、TNF-α及LAD水平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且Omentin-1、ANGPTL2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水平Omentin-1为AF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高水平ANGPTL2、IL-6、IL-8均为AF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mentin-1、ANGPTL2水平预测AF病人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4,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效能均优于两者单独预测(Z=1.93、2.10,P<0.05)。结论AF病人术后血清Omentin-1水平显著降低,血清ANGPTL2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后复发相关,且两者联合对预测AF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网膜-1 血管生成样蛋白2 复发
下载PDF
毛兰素调节Slit2/Robo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7
作者 张菊云 陈绵雄 +1 位作者 华炳红 蒙绪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讨毛兰素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slit同源蛋白2(Slit2)/轴突导向受体蛋白1(Robo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持续饲养雄性SD大鼠8周,ip给予链脲佐菌素35 mg·kg^(-1)制备DN大... 目的 探讨毛兰素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slit同源蛋白2(Slit2)/轴突导向受体蛋白1(Robo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持续饲养雄性SD大鼠8周,ip给予链脲佐菌素35 mg·kg^(-1)制备DN大鼠模型。将DN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及模型+毛兰素10,20和40 mg·kg^(-1)组(ig给予毛兰素,持续8周),每组10只,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ig给予0.5%羟甲基纤维素钠,持续8周)。尿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和血肌酐(Scr)水平,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CD31)和足细胞标志蛋白(PCX)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肾组织CD31、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新增肾小球毛细血管,并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面积扩张,存在非管状CD31染色,缺少相邻PCX染色,以及部分CD31管状区域染色也缺乏相邻的PCX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毛兰素10,20和40 mg·kg^(-1)组大鼠FPG、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组织CD31、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肾组织新增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球肥大和系膜面积扩张现象减轻,CD31管状区域染色与PCX足细胞区域染色基本相邻。结论 毛兰素可能通过抑制Slit2/Robo1信号通路而抑制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 Slit同源蛋白2 轴突导向受体蛋白1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PINK1/Parkin通路减轻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8
作者 覃玉群 赵建军 +3 位作者 王辉 温李滔 胡亚妮 付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3-600,共8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OGD/R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内皮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评估姜黄素... 目的:探究姜黄素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OGD/R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内皮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评估姜黄素对BMECs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和跨内皮电阻值检测用于评估细胞增殖、损伤和屏障完整性。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PINK1/Parkin通路蛋白(LC-3 II/I、PINK1、Parkin及p62)表达的影响,采用Mdivi-1同时处理细胞,进一步确认线粒体自噬在姜黄素减轻OGD/R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姜黄素处理显著促进了线粒体自噬,并显著增加LC-3 II/I、PINK1和Parkin蛋白的表达(P<0.001),显著减少了p62蛋白的表达(P<0.001)。在OGD/R模型中,姜黄素显著提高了细胞增殖率(P<0.001),显著降低了乳酸脱氢酶释放(P<0.001),并显著改善了细胞屏障的电阻值(P<0.001)。而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可以逆转姜黄素的这些保护效果。结论:姜黄素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有效缓解BMECs在OGD/R条件下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通路
下载PDF
搜风祛痰法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NOS mRNA及ET-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徐畅 宫丽鸿 +1 位作者 赵添成 杜玉洁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观察搜风祛痰法对血管紧张素Ⅱ致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iNOS及E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兔活心汤含药血清。采用酶消化法培养HUVECs2-3代用于实验,采用RT-PCR法测定内皮细胞iNOSmRNA及ET-1 mRNA。结果活心汤可抑制... 目的观察搜风祛痰法对血管紧张素Ⅱ致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iNOS及E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兔活心汤含药血清。采用酶消化法培养HUVECs2-3代用于实验,采用RT-PCR法测定内皮细胞iNOSmRNA及ET-1 mRNA。结果活心汤可抑制AngⅡ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减少iNOSmRNA及ET-1 mRNA的表达。结论活心汤可抑制AngⅡ所致的HUVECs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内皮细胞 INOSMRNA et-1 搜风祛痰 活心汤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对LLO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希 穆祥 许剑琴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9,共5页
为研究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分泌NO、内皮素(ET-1)的影响,以及硫酸软骨素(CS)通过调节细胞微环境保护RIMVECs的作用,将体外培养的RIMVECs分为LLO+CS组、LLO组、CS组、空白组,经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 为研究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分泌NO、内皮素(ET-1)的影响,以及硫酸软骨素(CS)通过调节细胞微环境保护RIMVECs的作用,将体外培养的RIMVECs分为LLO+CS组、LLO组、CS组、空白组,经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NO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检测ET-1含量,并用原位杂交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LO可抑制RIMVECs增殖活性,提高NO、ET-1分泌量且高于正常水平,并导致NO/ET-1比值失衡(下降);而CS可提高RIMVECs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显著上调NO/ET-1比值。由此可知,CS可通过改善LLO引起细胞因子NO和ET-1失衡而起到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NO et-1 LLO
下载PDF
SLT-Ⅱe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宏超 索占伟 +2 位作者 范光丽 刘钟杰 穆祥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8-742,共5页
为探索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仔猪水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SLT-Ⅱe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 为探索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仔猪水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SLT-Ⅱe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10μg/mL SLT-Ⅱe诱导内皮细胞作用12 h时NO的分泌浓度是对照组NO分泌浓度的3倍。1μg/mL SLT-Ⅱe作用12 h时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分别是相应对照组的4.6、2.8、2.8、1.8倍。由此可见,SLT-Ⅱe通过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过量分泌,NO/ET-1比值下降,引起肠道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导致水肿病的发生。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最佳模型剂量为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样毒Ⅱ型变异体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内皮-1 P-选凝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A01对内皮素-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12
作者 张文秀 赵慧 韩晓华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TMEM16A/anoctamin 1(ANO1)抑制剂T16Ainh-A01(A01)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大鼠胸主动脉VSMCs的原代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无药物处理)、ET-1组(用1 nmol/... 目的探讨TMEM16A/anoctamin 1(ANO1)抑制剂T16Ainh-A01(A01)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大鼠胸主动脉VSMCs的原代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无药物处理)、ET-1组(用1 nmol/L ET-1处理)、ET-1+A01组(同时加入1 nmol/L ET-1和20μmol/L A01)、A01组(用20μmol/L A01处理)。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观察细胞增殖,通过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骨桥蛋白(OPN)表达观察细胞表型转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组PCNA蛋白表达升高(F=25.190,P<0.01),α-SMA蛋白表达下降(F=19.912,P<0.01),OPN蛋白表达升高(F=9.795,P<0.05);与ET-1组比较,ET-1+A01组PCNA蛋白表达下降(F=11.472,P<0.01),α-SMA蛋白表达升高(F=12.818,P<0.01),OPN蛋白表达下降(F=11.013,P<0.01);与对照组比较,A01组上述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01对ET-1诱导的VSMCs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和A01促进细胞表型从合成型转为收缩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ctamin-1蛋白 ANO1抑制剂 内皮血管肽1 血管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表型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联合金水宝片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小堃 张敏 +1 位作者 林中方 卢敏然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6-18,22,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与口服金水宝片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透析患者血浆(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透析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方法选择2021年1月...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与口服金水宝片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透析患者血浆(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透析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为低流量透析。对照组给予高通量透析(HFHD),治疗组在高通量透析的基础上口服金水宝,3片/次(0.42 g/片),3次/d,连续3个月,对比两组研究前后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Hb与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降低,Hb和Alb水平均增高,且治疗组的Hb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EGF、IL-1β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VEGF、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维护其血管内皮功能,而高通量透析联合金水宝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金水宝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1Β
下载PDF
瑞香素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实验研究
14
作者 孟繁杰 马青嵩 +1 位作者 陈曼丽 冯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82-1186,1192,共6页
目的:探究瑞香素对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血管生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胫骨骨折大鼠模型,将120只胫骨骨折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瑞香素低剂量组(30 mg/kg)、瑞香素中剂量组(60... 目的:探究瑞香素对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血管生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胫骨骨折大鼠模型,将120只胫骨骨折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瑞香素低剂量组(30 mg/kg)、瑞香素中剂量组(60 mg/kg)、瑞香素高剂量组(90 mg/kg)剂量组、瑞香素高剂量+HIF-1α抑制剂YC-1组(90 mg/kg瑞香素+10 mg/kg YC-1),每组24只。另取24只正常大鼠仅暴露胫骨,穿入克氏针,不切断胫骨,设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进行相应给药干预8周。X射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并计算骨痂体积。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骨折折断处骨痂组织和假手术组相同部位骨组织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胫骨骨折处骨组织及假手术组大鼠相同部位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计算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水平。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胫骨骨折处骨痂组织及假手术组骨膜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胫骨骨组织破坏严重,骨小梁稀疏紊乱,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BV/TV、Tb.N、Tb.Th、BMD、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LP、OCN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香素低、中、高剂量组骨组织中骨痂依次增多,骨小梁生成增加且排列有序,毛细血管逐渐丰富,聚集的成骨细胞数量依次增加,骨组织破坏减轻,骨痂体积、BV/TV、Tb.N、Tb.Th、BMD、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ALP、OCN、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与瑞香素高剂量组比较,瑞香素高剂量+YC-1组骨痂、骨小梁生成、毛细血管、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骨组织破坏加重,骨痂体积、BV/TV、Tb.N、Tb.Th、BMD、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ALP、OCN、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瑞香素可能通过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血管生成,从而加速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瑞香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痂形成 血管生成 大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华英 崔娅晖 +1 位作者 郑连红 王琮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均治疗14 d。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MCP-1、ET-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2.86%比14.29%,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右莰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内皮-1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周琰 曾志威 陈洪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氯吡格... 目的 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WF和ET-1水平、心肌酶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14 d两组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口黏痰多、脘痞纳呆、肢体沉重评分降低(P<0.05);与治疗后7 d相比,治疗后14 d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7、14 d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 WF和ET-1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WF和ET-1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AST、LDH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K、CK-MB、AST、LDH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显著,能够下调v WF、ET-1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心肌损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内皮-1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侯春立 许佳睿 +4 位作者 何强 朱铁年 吴红海 陈虹 薛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选用PD-1抑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B组选用PD-1抑制剂+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C组选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3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8),其中A组ORR、DCR[50.0%(15/30)、83.3%(25/30)]均最高。A、B、C组中位PFS分别为7.4、5.6、5.7个月,3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及转移器官数量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均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5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4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C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1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2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显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下载PDF
血清内皮素-1、血管生成素-2浓度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徐东魁 禹晓冰 +2 位作者 赵爱国 陈曼 李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 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pt-2)的浓度,并分析血清ET-1、Angpt-2浓度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沧州... 目的 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pt-2)的浓度,并分析血清ET-1、Angpt-2浓度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9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同期95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入院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ET-1、Angpt-2浓度。比较3组受试者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ET-1和Angpt-2浓度、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ET-1、Angpt-2与LVEF、BN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ET-1、Angpt-2浓度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的LVEF及血清Angpt-2、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1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52±9.07)pg/mL vs.(92.48±13.21)pg/mL,P<0.05];研究组患者LVEF降低,血清ET-1[(63.52±9.07)pg/mL vs.(147.85±21.12)pg/mL,P<0.05]、Angpt-2[(4.55±0.65)ng/mL vs. 6.68±0.94)ng/mL,P<0.05]、BNP[(21.35±3.05)pg/mL vs.(47.81±8.25)pg/mL,P<0.05]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相比,研究组患者LVEF降低,血清ET-1[(92.48±13.21)pg/mL vs. 147.85±21.12)pg/mL,P<0.05]、Angpt-2[(4.57±0.65)ng/mL vs.(6.68±0.94)ng/mL,P<0.05]、BNP[(22.01±3.14)pg/mL vs.(47.81±8.25)pg/mL,P<0.05]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组患者血清ET-1[(134.16±19.16)pg/mL vs.(145.27±20.75)pg/mL vs.(161.72±23.11)pg/mL]、Angpt-2[(5.23±0.74)ng/mL vs.(6.71±0.95)ng/mL vs.(7.82±1.12)ng/mL]浓度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T-1浓度与LVEF负相关(r=-0.712,P<0.05),与血清BNP浓度正相关(r=0.565,P<0.05);血清Angpt-2浓度与LVEF负相关(r=-0.554,P<0.05),与血清BNP浓度正相关(r=0.612,P<0.05);血清ET-1、Angpt-2、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6(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73.9%),0.869(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89.1%),0.967(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85.9%)。结论 血清ET-1、Angpt-2浓度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中均升高,与BNP、LVEF浓度关系密切,二者联合对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生心脏病有一定帮助,为临床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内皮-1 血管生成-2
下载PDF
山姜素调节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锟 王智 王柯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山姜素(AP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Videman法构建KOA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山... 目的探讨山姜素(AP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Videman法构建KOA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山姜素低剂量组(L-APT组)、山姜素高剂量组(H-APT组)、山姜素高剂量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APT+NC组)、山姜素高剂量组+过表达SphK1慢病毒组(APT+SphK1组),每组15只。HE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软骨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TUNEL检测软骨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VEGFR2(p-VEGFR2)、SphK1、S1P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出现病理损伤,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L-APT组、H-APT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PT+NC组比较,APT+SphK1组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APT通过抑制VEGF/SphK1/S1P信号通路抑制KOA大鼠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新生血管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山姜 鞘氨醇激酶1 1磷酸鞘氨醇
下载PDF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vWF及ET-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三江 张秀卿 +3 位作者 王鹏 连烨 金晓 刘善贤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重度TBI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8岁;年龄32~60岁,平均43.7岁。根据TBI后24 h内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分为凝血正常组(74例)和凝血障碍组(32例)。比较两组重度TBI患者临床资料和入院次日清晨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α2-AP、vWF、ET-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α2-AP、vWF、ET-1水平对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GCS、入院头部最高AIS和入院时平均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4±5.7)岁vs.(42.8±4.2)岁、(6.7±1.1)分vs.(7.2±0.9)分、(4.6±0.8)分vs.(3.7±0.6)分、(84.1±11.2)mmHg vs.(91.0±9.7)mmHg],P<0.05。凝血障碍组TBI患者PT、APT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浆α2-AP、vWF、ET-1水平高于凝血正常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凝血正常组[(27.9±3.4)s vs.(12.0±1.9)s、(66.4±5.8)s vs.(36.2±2.3)s、1.6±0.2 vs.1.0±0.1、(67.8±8.2)mg/L vs.(19.3±2.4)mg/L、(162.5±24.6)%vs.(94.8±10.4)%、(65.1±5.2)mg/L vs.(41.6±3.9)mg/L、(2.6±0.3)g/L vs.(3.9±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与PT呈强正相关(r=0.723、0.528、0.586,P<0.05),与APTT呈强正相关(r=0.646、0.572、0.585,P<0.05),与INR呈强正相关(r=0.592、0.507、0.548,P<0.05),与FIB呈强负相关(r=-0.653、-0.672、-0.5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降低(OR=2.593,95%CI:1.018~6.606,P<0.05)、α2-AP水平升高(OR=3.019,95%CI:1.107~8.236,P<0.05)和vWF水平升高(OR=2.729,95%CI:1.028~7.243,P<0.05)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α2-AP、vWF、ET-1预测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05~0.969,P<0.05)、0.828(95%CI:0.734~0.922,P<0.05)和0.807(95%CI:0.695~0.918,P<0.05),联合检测的AUC为0.912(95%CI:0.854~0.970,P<0.05),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7.14%。结论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和ET-1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血浆α2-AP、vWF水平升高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血浆α2-抗纤溶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1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