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当归及其组方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2
1
作者 雷燕 高倩 +1 位作者 李悦山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3-756,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及其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 ,HUVEC)为模型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SABC法检测血...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及其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 ,HUVEC)为模型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 ,对黄芪、当归及其组方的促HUVEC增殖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 :黄芪、当归单用或合用均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 ,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数目 ,尤以复方作用明显 (P <0 0 5或P <0 0 0 1)。同时 ,各给药组均能上调VEGF的表达 ,而对照组VEGF仅有微弱表达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黄芪、当归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作用 ,两药配伍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 ,提示在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组方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研究
下载PDF
外源性bFGF对深度烫伤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程飚 付小兵 +2 位作者 盛志勇 顾小曼 孙同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深 度烫伤创面敷用 b FGF后肉芽组织中血管增殖与迁移情况 ,以及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 方法  Wistar大鼠 1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A组 (n=7)、单纯烫伤 B组 (n=4 2 )、b FGF治疗 C组 (n=4 2 )、c- fos抗体 D组 (n=4... 目的 观察大鼠深 度烫伤创面敷用 b FGF后肉芽组织中血管增殖与迁移情况 ,以及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 方法  Wistar大鼠 1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A组 (n=7)、单纯烫伤 B组 (n=4 2 )、b FGF治疗 C组 (n=4 2 )、c- fos抗体 D组 (n=4 2 )。利用大鼠 30 %深 度烫伤模型 ,于伤后 3、6小时 ,1、3、7、 14和 2 1天取创面皮肤标本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真皮内血管形成的情况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黏着斑蛋白激酶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及 c- fos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手段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在血管形成中的激活情况。 结果  B、C组于伤后 7天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明显 ,14天后 FA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损伤后 3~ 6小时 ERK的表达增强 ,随后 1~ 3天 ,c- fos亦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各时间点 D组血管内皮细胞 PCNA和 FAK的表达均减弱 ,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低于 B组。敷用外源性的 b FGF后 ,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前者变化不显著 ,但 FAK的表达较 A组增强明显 ,ER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 ,特别是 c- fos也在伤后 1~ 3天呈增强趋势。 结论 使用外源性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BFGF 烫伤 大鼠 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麦冬、生地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民 张旭 +1 位作者 朱平 刘学凤 《国医论坛》 2001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生地 麦冬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血清 养阴生津法 络病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樑英 苏东辉 +1 位作者 娄永华 焦炳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VEGI)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方法  MTT法检测重组人可溶性 VEGI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 结果 在体外 ,重组人可溶性 VEGI可强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目的 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VEGI)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方法  MTT法检测重组人可溶性 VEGI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 结果 在体外 ,重组人可溶性 VEGI可强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30 4、大鼠肺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MPCEC)及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的增殖 ,不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 B- 16和小鼠成纤维细胞 L - 92 9的增殖。 结论 重组人可溶性 VEGI能作用于不同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 ,而对肿瘤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抑制因子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肿瘤
下载PDF
养阴生津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陆军 李民 +1 位作者 张旭 朱平 《国医论坛》 2001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养阴生津方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络病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下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c-met mRNA表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喜明 李兴 王桂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高血糖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高血糖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患病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由间质来源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多种类型的细胞增殖、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HGF通过与c—met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HGF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在各种血管生长因子中是最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生长因子 met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高糖环境 表达作用 MRNA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下载PDF
β-榄香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虹 郭建忠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2期1094-1095,共2页
关键词 Β-榄香烯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开发应用前景 抗肿瘤成分 抗肿瘤药物 姜科植物 临床应用 增强免疫
下载PDF
成骨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健 胡敏 张文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观察兔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的形态学的变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 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经传代后分别以细胞数量为0:1、1:1、2:1、4:1设为4组,置于 同一培养皿中,培养1、3、5、7 ... 目的:观察兔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的形态学的变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 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经传代后分别以细胞数量为0:1、1:1、2:1、4:1设为4组,置于 同一培养皿中,培养1、3、5、7 d后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及成骨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两种细胞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细胞形态均呈长梭形。从生长曲线可见,细胞比例为2:1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程度 明显高于其他两实验组。结论:当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共培养时,各自失去自身细胞的形态而呈长梭 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程度可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形态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加味小陷胸汤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喻秀兰 梅国强 +2 位作者 张德玲 刘永明 欧阳静萍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小陷胸汤拮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00μg/ml的OXLDL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诱导细胞凋亡;观察不同浓度小陷胸汤对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100μg/ml的... 目的:探讨加味小陷胸汤拮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00μg/ml的OXLDL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诱导细胞凋亡;观察不同浓度小陷胸汤对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100μg/ml的OXLDL在作用一定时间后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加味小陷胸汤含药血清对该细胞毒性有明显拮抗作用,并显示了效果与药物浓度有关。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可通过提高内皮细胞生长活性并抑制其凋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汤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加味 内皮细胞株ECV304 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生长活性 细胞凋亡 人脐静脉 不同浓度 拮抗作用 细胞毒性 含药血清 药物浓度 ml 抑制
下载PDF
麦冬、生地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雪霞 李民 +2 位作者 张旭 杨进 王灿晖 《工企医刊》 2006年第5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血清 麦冬 地药 保护作用机制 体外培养 实验手段 医学课题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调节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学溢 孟智宏 王健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明确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病理损伤和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针刺组(内关穴3次/s、60s),每组6只模型。4组取材后,... 目的:明确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病理损伤和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针刺组(内关穴3次/s、60s),每组6只模型。4组取材后,通过t-检验结合差异变化倍数(FC)筛选进行差异分析,检测差异表达基因、GO。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病理损伤致基因上调417个,共富集到340个GO生物过程;针刺组与非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显著差异,肢体症状较非针刺组减轻(P≤0.05),下调358个基因,共富集到19个GO生物过程。结论:脑缺血损伤导致显著变化的生物过程包括单核细胞聚集、正向调控血管生成、急性时相反应、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病毒防御应答、正向调控异型细胞的细胞黏附等,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针刺内关穴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可能与调控Egr3、Ccl11、Vash2等表达促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关,通过促进大鼠缺血脑组织脑血管新生,改善脑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脑缺血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缺氧和中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蓉 朱邦豪 《中国药理通讯》 2008年第2期36-36,共1页
目的:观察高糖(30mmol/L)、中高糖(15mmol/L)及低氧各处理因素单独及合用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HREC)增殖作用及vEGF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灯盏花素对增殖及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高糖(30mmol/L)、中高糖(15mmol/L)及低氧各处理因素单独及合用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HREC)增殖作用及vEGF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灯盏花素对增殖及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砌配的增殖情况,免疫印记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VEGF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中高糖 缺氧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诱导的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肝癌肿瘤应答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光琴 刘开才 卢今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所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RCCEP)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RCCEP的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价值。结果在随访18个月的时间内,70例接受卡瑞...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所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RCCEP)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RCCEP的发生率、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价值。结果在随访18个月的时间内,70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52例(74.3%)出现RCCEP。RCCEP发生在皮肤表面,主要发生在头、脸和躯干。根据形态学特征,RCCEP可分为“红痣样”、“珍珠样”、“桑椹样”、“斑片状”和“肿瘤样”5种类型。RCCEP病理显示真皮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和毛细血管增生。RCCEP的发生率与较高的客观缓解率(OR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6.5%vs.11.1%,P=0.042)。结论RCCEP发生在皮肤表面,是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免疫反应。RCCEP的发生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卡瑞利珠单抗的肿瘤反应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细胞肝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川芎中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倩倩 周梅林 +4 位作者 赵苏敏 肖琴文 沈琳琳 许少英 董建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43-2647,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中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现代分离和波谱技术纯化鉴定化合物。结果:从川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咖啡酸甲酯(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Z)-6,7... 目的:研究川芎中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现代分离和波谱技术纯化鉴定化合物。结果:从川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咖啡酸甲酯(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Z)-6,7-环氧藁苯内酯(4)、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5)、homosenkyunolide H(6)、洋川芎内酯I(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8)、1-阿魏酰氧基-2-甲氧基肉桂酸(9)、洋川芎内酯H(10)、4-戊基环己基-3-烯-1α,2β-二醇(11)、反式咖啡酸乙酯(12)、反式阿魏酸(13)和(4S,5S)-5-hydroxy-4-hexanolide(14)。结论:其中,化合物1、6、9、12、14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9、10、12对RF/6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化学成分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下载PDF
胃癌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研究
15
作者 徐雪瑶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6期89-89,共1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的78例胃癌患者选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8例胃部良性疾病就诊患者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的78例胃癌患者选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8例胃部良性疾病就诊患者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及CD3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及CD3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低分化患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者,中分化则高于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呈现高表达状态,且随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反应意义,因此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织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
下载PDF
来源于血小板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因子
16
作者 栾亦木 《国外医学情报》 1992年第5期10-11,共2页
血管新生对个体的发生、创伤的治愈、炎症及恶性肿瘤的发展等均起着重要作用。血管新生由若干不同的阶段组成。即当血管向某一方向延伸时,首先在其生长点上,血管结构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变得散乱。继之。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血小板 增殖因子 血管新生 平滑肌细胞 恶性肿瘤 重要作用 血管增生 氨基酸 结构破坏
下载PDF
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脂多糖致伤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云鹏 王磊 +9 位作者 童亚林 刘亮 吕璐 莫永亮 詹球 阳齐琼 梁静 朱富军 龚震宇 辛海明 《感染.炎症.修复》 2015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人羊膜匀浆上清液(hAHS)对脂多糖(LPS)致伤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增殖及其分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用新鲜人羊膜制备hAHS,用考马斯亮蓝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hAHS中总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 目的:探讨人羊膜匀浆上清液(hAHS)对脂多糖(LPS)致伤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增殖及其分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用新鲜人羊膜制备hAHS,用考马斯亮蓝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hAHS中总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4(IL-4)、IL-10、血管生成素-1(Ang-1)、人β-防御素2(HBD2)的含量。MTT法检测不同体积分数hAHS(0、10%、15%、20%、25%)作用于RPMVECs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确定hAHS促进RPMVECs增殖的最佳浓度。根据共培养条件不同,将RPMVECs随机分为4组:N组(10%FBS+DMEM/F12),A组(10%FBS+DMEM/F12+15%hAHS),B组(10%FBS+DMEM/F12+LPS)和C组(10%FBS+DMEM/F12+15%hAHS+LPS)。各组细胞在干预后0、12、24、48、72h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A值),并分别于培养6、8、10、12、24h时用ELISA法测定RPMVECs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hAHS中总蛋白浓度为(725.125±12.625)mg/L,其中EGF、bFGF、VEGF、IL-4、IL-10、Ang-1、HBD2的浓度分别为(504.785±4.665)、(4.426±0.138)、(0.185±0.006)、(25.650±4.104)、(13.733±2.197)、(15.561±0.496)和(4.763±0.714)ng/L。hAHS的体积分数在10%~20%时均具有促进RPMVECs增殖的作用且以15%hAHS培养后第7、9天的增殖率最佳,而25%hAHS在第7、9、11天使RPMVECs增殖率小于0%hAHS组(P〈0.05)。A组48和72h细胞增殖活性较N组显著增加,B组24、48和72h的增殖活性较N组显著降低;C组24、48和72h的增殖活性较B组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B组各时间点的IL-6和TNF-α的含量以及8、10、12和24h的IL-8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5);C组10和12h的IL-6含量,8、10、12和24h的IL-8含量及各时间点的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hAHS含有促进组织修复、调节免疫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及杀伤致病微生物的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对LPS致伤的RPMVECs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减少致伤后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脂多糖细胞增殖肺损伤 急性
下载PDF
hVEGF_(165)基因转移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启功 颜进 +1 位作者 张卫东 陆再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分泌功能 HVEGF165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结肠癌细胞起源的白细胞介素1α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家驰 陈泉 +6 位作者 顾远晖 李一平 房伟 刘美玲 陈晓昌 郭庆金 马世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起源的白细胞介素1仅(IL—1α)及其受体拮抗剂IL—1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Westernblot法检测IL-1α和IL-1I型受体(IL-1R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检测外源性的IL-1α和IL—1α对胎儿脐...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起源的白细胞介素1仅(IL—1α)及其受体拮抗剂IL—1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Westernblot法检测IL-1α和IL-1I型受体(IL-1R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检测外源性的IL-1α和IL—1α对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采用双层培养系统检测肿瘤细胞起源的IL-1α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IL-1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Westernblot检测显示,IL-1α蛋白在高肝转移结肠癌HT-29和WiDr细胞中表达,而在低肝转移结肠癌CaCo-2和CoL0320细胞中不表达。细胞迁移实验显示,对照组、1ng/mrIL—1α组、10n异/mlrIL—1α组和100ng/mlrIL—1α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7.9±3.6)个、(23.2±4.2)个、(31.7±4.5)个和(38.6±4.9)个,IL-1α能够显著提高HUVEC的迁移能力,并与IL-1α浓度有关(均P〈0.01)。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对照组、1ng/mlrIL—1α组、10ng/mlrIL—1α组和100ng/mlrIL—1α组的吸光度值分别为1.37±0.18、1.79±0.14、2.14±0.17和2.21±0.23,IL—1α能够显著提高HUVEC的增殖能力,并与IL-1α浓度有关(均P〈0.叭)。IL—1α能够抑制HUVEC的迁移和增殖(均P〈0.01)。在共同培养系统中,对照组、HUVECs+10pg/mlrIL—1α组和HUVECs+HT-29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697±0.072)ng/ml、(3.507±0.064)ng/ml和(4.139±0.039)ng/ml,HUVECs+10pg/mlrIL-1α组和HUVECs+HT-29组分别与HUVEC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结肠癌细胞起源的IL-1α在结肠癌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通过结合IL-1RI提高结肠癌细胞VEGF的分泌水平,强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而IL-1α具有抑制IL-1α水平的作用,从而抑制结肠癌的新生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肿瘤细胞起源 细胞介素1Α 结肠癌细胞 细胞迁移 WESTERNBLOT法 rIL-1α HUVECS
原文传递
抗KDR胞外Ⅲ区单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20
作者 李容 熊冬生 +3 位作者 邵晓枫 许元富 朱祯平 杨纯正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 研制能够封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的单克隆抗体,探讨其体外抑制VEGF1 65诱导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原核表达的KDR胞外Ⅲ区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抗KDR胞外Ⅲ区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FACS方... 目的 研制能够封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的单克隆抗体,探讨其体外抑制VEGF1 65诱导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原核表达的KDR胞外Ⅲ区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抗KDR胞外Ⅲ区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FACS方法鉴定其抗原结合特异性,采用免疫沉淀和[3 H] TdR掺入的方法分析该单克隆抗体阻断VEGF1 65刺激内皮细胞表面KDR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抑制VEGF1 65诱导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抗KDR胞外Ⅲ区单抗Ycom1D3不仅能与可溶性KDR结合,亦可与细胞表面表达的KDR结合,并可竞争性抑制VEGF1 65与可溶性KDR的相互作用,阻断VEGF1 65刺激内皮细胞表面KDR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显著抑制由VEGF1 65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结论 抗KDR胞外Ⅲ区单抗Ycom1D3可通过封闭KDR而抑制VEGF活性,在肿瘤及其他血管新生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抗 VEGF165 酪氨酸激酶受体 Balb/c小鼠 单克隆抗体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表面表达 VEGF活性 受体KDR 生物学活性 杂交瘤技术 结合特异性 ELISA TdR掺入 竞争性抑制 体外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