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0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郭庆波 马璐娟 李明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例和健康人群(对照组)55例...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例和健康人群(对照组)55例作为研究对象。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23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32例),研究不同组别血清hs-CRP和VE-cadherin的结果差异,探讨血清hs-CRP和VE-cadherin对脑梗死危险分级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包含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VE-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以及VE-cadherin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VE-cadherin与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呈正相关(P<0.001)。结论:hs-CRP和VE-cadherin水平与脑梗死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脑梗死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正五聚体蛋白-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2
作者 孙晶 杨蕊华 +3 位作者 刘丽华 孙晔 薛丹 焦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正五聚体蛋白-3(PTX-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儿童病毒性心...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正五聚体蛋白-3(PTX-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其中重度、中度、轻度各33例、44例、35例)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分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感染病毒分布情况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cadherin、PTX-3、h-FAB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检出病毒115株,主要为柯萨奇病毒B、腺病毒、EB病毒。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儿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更高(P<0.05)。重度、中度、轻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cadherin、PTX-3、h-FABP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AUC及敏感度、特异度最高,诊断效果最好。病例组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E-cadherin、PTX-3、h-FABP与cTnI呈正相关(P<0.05)。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心肌损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 心肌损害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正五聚体蛋白-3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层粘连蛋白α1的表达影响
3
作者 林达 宋广伟 +2 位作者 马歆琰 叶脉 郑海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07-310,335,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高糖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层粘连蛋白α1(LAMA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设置4种糖浓度培养液(5、15、25、35 mmol/L),其中5 mmol/L作为对照组,15、25、35 mmol/L作为高糖组。观察不同糖浓度培养液处... 目的分析高糖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层粘连蛋白α1(LAMA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设置4种糖浓度培养液(5、15、25、35 mmol/L),其中5 mmol/L作为对照组,15、25、35 mmol/L作为高糖组。观察不同糖浓度培养液处理后的细胞生长情况,LAMA1的表达情况、检测细胞的迁移、增殖能力变化。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高糖环境下细胞的生长速度增加,糖浓度越高,相对应生长速度越快。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在处理24、48 h后,LAMA1在细胞质中表达,在高糖组(25、35 mmol/L)中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处理24 h时,高糖组(25、35 mmol/L)中LAMA1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分别=4.40、5.20,P均<0.05);处理48 h时,高糖组(35 mmol/L)LAMA1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6.80、4.23,P均<0.05)。在处理48、72 h后,高糖组(15、25、35 mmol/L)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分别=6.78、10.47、10.00、10.78、10.78、10.78,P均<0.05)。处理48、72、96 h后,高糖组(25、35 mmol/L)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6.68、4.60、3.89、4.09、4.29、4.37,P均<0.05)。结论高糖短期内刺激了细胞的生长、迁移、增殖,但抑制了LAMA1蛋白的表达,LAMA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并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粘连蛋白α1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糖尿病足进程
4
作者 宋庆宏 吴楠 +5 位作者 史燕 崔洪雨 刘飞 刘汉冲 周宁 姚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96-5402,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血管因素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糖尿病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①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关键基因。收集糖尿病足患者以及无糖尿病健康人的皮肤... 背景:研究表明,血管因素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糖尿病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①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关键基因。收集糖尿病足患者以及无糖尿病健康人的皮肤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qRT-PCR实验,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情况。②培养人永生化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和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2种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外源性补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通过划痕实验以及CCK-8实验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通过Ki67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生信分析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基因的下调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足形成的关键基因。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皮肤相比,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糖尿病足皮肤内弱表达,且其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③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值在24,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01);提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可增强高糖处理的成纤维细胞迁移及增殖能力。④Ki67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内皮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组内皮细胞的吸光度值在24,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5)以上结果均提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可增强高糖处理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足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高糖诱导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钙黏蛋白表达变化
5
作者 王霞 韩居才 +1 位作者 刘凯歌 何腾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浓度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态、增殖活性及VE-钙黏蛋白(VE-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变化。方法将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组(葡萄糖浓度5.... 目的探讨不同糖浓度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形态、增殖活性及VE-钙黏蛋白(VE-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变化。方法将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甘露醇浓度24.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1.1、22.2、33.3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以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 VE-cadherin、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结果培养72 h,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呈类圆形,高糖组、甘露醇组细胞形态由圆形、椭圆形逐渐到条索状,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隙较前增加。培养24h,高糖组细胞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增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培养48、72h,高糖组细胞增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以上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培养24、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UVECsN-cadherin、VE-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高糖组细胞N-cadherin、VE-cadherin、E-caderin蛋白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在高糖条件下,HUVECs发生形态转变,增殖率下降,且伴有细胞钙黏蛋白N-cadherin、VE-cadherin、E-cadherin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黏附分子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6
作者 燕茹 王凯茹 +2 位作者 张飞燕 贾绍斌 丛广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anglao DB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单细胞转录组荟萃分析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群表达丰度和定位。血管新生小鼠和内皮(心内膜)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小鼠转录组测序数据集探索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2)体内实验验证:建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对比模型小鼠患侧与健侧缺血后肢7,14和21 d血流灌注情况,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CD31的表达定位情况。(3)体外实验验证: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剂(Noggin蛋白)干预组,培养24 h,观察各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内皮细胞是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重要细胞亚群,在血管新生内皮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过表达内皮细胞转录组再分析均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升高,血管新生通路明显激活。(2)缺血7 d小鼠新生血管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增加(P<0.05),缺血2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减少(P<0.001)。(3)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干预后,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出芽明显增加,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Noggin明显减少了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P<0.001),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P<0.01)。(4)结果证实,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靶向性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望改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新生 细胞RNA测序 批量RNA测序 信号通路 后肢缺血模型 成管实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改善缺氧复氧状态下成骨细胞损伤
7
作者 赵伊婷 张裕祥 +1 位作者 马洁 何雪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69-5674,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析。方法:取成骨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建模前后Real-Time 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给予建模后成骨细胞不同质量浓度(10,20,4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12,24,36,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成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3)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中低表达,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处理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对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缺氧复氧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氧化型脂蛋白(a)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焦亡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子彤 陈彦君 +4 位作者 谈世铭 饶羽祝 王晶晶 蔡泽民 王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58-566,共9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脂蛋白(a)[oxLp(a)]诱发血管内皮细胞焦亡及其机制。[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经100 mg/L oxLp(a)孵育24 h后,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焦亡相关蛋白、促炎细胞因子、线粒体相关蛋白核呼吸因子1(NRF1)、... [目的]探讨氧化型脂蛋白(a)[oxLp(a)]诱发血管内皮细胞焦亡及其机制。[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经100 mg/L oxLp(a)孵育24 h后,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焦亡相关蛋白、促炎细胞因子、线粒体相关蛋白核呼吸因子1(NRF1)、核呼吸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及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CYT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扫描电镜检测细胞膜破裂,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MitoSOX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Flou-4AM探针检测钙离子,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Calcein AM染色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向HUVEC转染CYTB过表达慢病毒,分析其对oxLp(a)诱发焦亡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经oxLp(a)处理后,焦亡相关分子NLRP3、pro-Caspase-1、Caspase-1、消皮素D(GSDMD)、GSDMD-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YTB、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膜上出现细小裂孔,PI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oxLp(a)抑制线粒体相关蛋白NRF1、NRF2、PGC-1α的表达及线粒体基因CYTB的表达,促使mtROS生成增加、钙离子超载、ATP水平下降、MMP下降、mPTP值升高、线粒体形态异常。pHelper 2.0慢病毒载体转染过表达CYTB后,oxLp(a)诱发HUVEC焦亡与线粒体形态功能异常被过表达CYTB部分逆转。[结论]oxLp(a)通过下调CYTB促进线粒体形态功能异常而诱发HUVEC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氧化型脂蛋白(a) 线粒体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色素B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下调血管内皮钙粘连蛋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沈红枫 查渭 +2 位作者 金志江 夏海江 刘龙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发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具体机制。方法: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Ang Ⅱ+缬沙坦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发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具体机制。方法: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Ang Ⅱ+缬沙坦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紧密连接(ZO-1)、血管内皮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ZO-1蛋白的分布。通过向内皮细胞转染过表达VE-cadherin质粒,检测过表达VE-cadherin对Ang Ⅱ诱导的ZO-1蛋白表达和蛋白分布改变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Ang II组内皮细胞ZO-1和VE-cadherin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且ZO-1蛋白在细胞周边分布的趋势显著降低。在Ang Ⅱ干预的内皮细胞中过表达VE-cadherin后,内皮细胞ZO-1蛋白表达增加(P<0.01),细胞周边分布趋势显著增强。结论:Ang Ⅱ通过下调VE-cadherin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ZO-1蛋白的表达,从而破坏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这可能是Ang II引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粘连蛋白 紧密连接 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任明霞 谢华强 +1 位作者 涂强 曹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ABI family member 3-binding protein,ABI3B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探讨ABI3BP在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sh-N... 目的探讨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ABI family member 3-binding protein,ABI3B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探讨ABI3BP在AngⅡ诱导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sh-NC组[转染阴性对照短发夹RNA(LV-scramble-shRNA)+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sh-ABI3BP组[转染ABI3BP shRNA(LV-ABI3BP-shRNA)+PBS]、sh-NC+AngⅡ组(LV-scramble-shRNA+AngⅡ)和sh-ABI3BP+AngⅡ组(LV-ABI3BP-shRNA+AngⅡ)。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Matrigel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P53信号通路变化情况。结果与sh-NC组比较,sh-NC+AngⅡ组迁移细胞数量、黏附细胞数量、小管形成数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整合素β1、磷酸化FAK(p-FAK)/FAK及P5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NC+AngⅡ组比较,sh-ABI3BP+AngⅡ组迁移细胞数量[(88.67±8.33)个vs(62.33±7.37)个]、黏附细胞数量[(104.33±6.03)个vs(68.33±10.05)个]、小管形成数量[(36.33±3.21)个vs(19.33±3.06)个]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整合素β1、p-FAK/FAK及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上调ABI3BP表达,敲低ABI3BP基因表达可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整合素β1-FAK-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凋亡 ABI家族成员3结合蛋白 FAK-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蛋白激酶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芳 王丽春 +3 位作者 韩彩玲 马少寒 陈华 樊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57-76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调节蛋白激酶C(PKC)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间质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卵巢EMs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20例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分为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收集同期因其他卵巢良性肿瘤行手术的10例患者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中VEGF及PKC蛋白表达情况;分离培养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与非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细胞免疫鉴定法鉴定间质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间质细胞中VEGF和PKC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采用VEGF-siRNA转染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VEGF后EMs间质细胞的VEGF、PKC蛋白表达变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其侵袭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s在位内膜组及EMs异位内膜组VEGF、PKC蛋白表达均升高,且EMs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EMs在位内膜组(P均<0.01)。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蛋白、PKC蛋白荧光染色均能看到绿色荧光,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而PKC蛋白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质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Ms组VEGF及PKC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01);培养72 h后siRNA转染效率最高;与si R-NC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中VEGF、PK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与siR-NC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siRNA转染后,EMs间质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减少(P均<0.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调节PKC蛋白表达,继而改变细胞侵袭活性,诱导EM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 细胞侵袭性
下载PDF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探讨柚皮素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海潼 刘建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柚皮素(NAR)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HG+NAR组(3 mg/L NAR)、HG+激活剂(AICAR)组(1 mmol/L A...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柚皮素(NAR)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HG+NAR组(3 mg/L NAR)、HG+激活剂(AICAR)组(1 mmol/L AICAR)、HG+NAR+AICAR组(3 mg/L NAR+1 mmol/L AICAR);除对照组向培养基中加入5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外,其他各组均向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采用CCK-8及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自噬因子LC3 mRNA、p6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MPK/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G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相比,HG+N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但HG+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NAR组相比,HG+NAR+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AICAR组相比,HG+NAR+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可减轻HG诱导的HRM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自噬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NUTM2A-AS1靶向微小RNA-129-5p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晓宇 张永咏 +1 位作者 秦娟 杨忠信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UTM2A-AS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采用100μg/mL oxLDL处理的HUVEC纳入oxLDL组,常规培养的细胞纳...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UTM2A-AS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采用100μg/mL oxLDL处理的HUVEC纳入oxLDL组,常规培养的细胞纳入Con组。将lncRNA NUTM2A-AS1干扰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miR-129-5p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至HUVEC后采用100μg/mL oxLDL处理后的细胞分别纳入oxLDL+si-NUTM2A-AS1组、oxLDL+si-NC组、oxLDL+miR-129-5p组、oxLDL+miR-NC组。将lncRNA NUTM2A-AS1干扰表达载体与微小RNA(miR)-129-5p抑制剂或阴性对照共转染至HUVEC后采用100μg/mL的oxLDL处理的细胞分别纳入oxLDL+si-NUTM2A-AS1+anti-miR-129-5p组、oxLDL+si-NUTM2A-AS1+anti-miR-NC组。采用试剂盒测量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RNA下拉实验检测NUTM2A-AS1与miR-129-5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Con组比较,oxLDL组lncRNA NUTM2A-AS1表达水平升高,miR-129-5p表达水平降低,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lncRNA NUTM2A-AS1表达或过表达miR-129-5p后,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NUTM2A-AS1敲低介导的oxLDL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可以被miR-129-5p下调逆转。lncRNA NUTM2A-AS1靶向调控miR-129-5p。结论 干扰lncRNA NUTM2A-AS1表达通过靶向上调miR-129-5p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NUTM2A-AS1 微小RNA-129-5p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丹皮酚通过调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miR-152-3p/ASPH轴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发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14
作者 刘岩 张磊 +2 位作者 安硕 史玉娟 秦素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244-1253,共10页
目的揭示丹皮酚通过调控miR-152-3p/ASPH轴在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不同浓度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0、25、50、100μg·mL^... 目的揭示丹皮酚通过调控miR-152-3p/ASPH轴在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不同浓度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0、25、50、100μg·mL^(-1))处理小鼠VECs,选取100μg·mL^(-1)ox-LDL进行实验。然后,用不同浓度的丹皮酚(30、60、120μmol·L^(-1))或辛伐他汀(30μmol·L^(-1))处理VECs。接着,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用于测定细胞活力和凋亡。此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了IL-1β和IL-6的水平,并使用相关试剂盒检测了活性氧、乳酸脱氢酶和丙二醛的含量。此外,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miR-152-3p和天冬氨酰(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ASPH)的表达。miR-152-3p和ASPH之间的相互作用由starBase预测,然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证实。结果100μg·mL^(-1)ox-LDL显著抑制VECs活力,并促进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而丹皮酚的处理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增加细胞活力,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丹皮酚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ox-LDL诱导的IL-1β和IL-6的水平,以及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减弱ox-LDL对ROS、MDA和LDH含量的促进作用。另外,ox-LDL对miR-152-3p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ASPH表达的促进作用也被丹皮酚逆转,且120μmol·L^(-1)丹皮酚效果最好。120μmol·L^(-1)丹皮酚能够上调miR-152-3p或下调ASPH,进一步促进丹皮酚对VECs生长的保护作用,miR-152-3p靶向负调控ASPH表达。结论丹皮酚通过调节miR-152-3p/ASPH轴减弱ox-LDL对小鼠VECs生长的影响,为AS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miR-152-3p 天冬氨酰(天冬酰胺)β-羟化酶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带电多囊体蛋白5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孙俊楠 张姣姣 王海嵘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究带电多囊体蛋白5(charged multivesicular body protein 5,CHMP5)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焦亡中的表达以及敲低CHMP5对HUVEC焦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 目的:探究带电多囊体蛋白5(charged multivesicular body protein 5,CHMP5)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焦亡中的表达以及敲低CHMP5对HUVEC焦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HUVEC建立病毒性脓毒症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将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Lipo组、Poly I:C组、siNC组和siCHMP5+Poly I:C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各组CHMP5的表达。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DH释放率、ELISA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HUVEC的超微结构以观察细胞膜的完整性,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活性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活化Casp-3)、gas-dermin E蛋白N端(gasdermin E N-terminal,GSDME-N)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ly I:C组HUVEC细胞肿胀,多处细胞膜破裂,同时活化Casp-3、GSDME-N和CHMP5蛋白表达上调(P<0.05)。RNAi技术敲低CHMP5后,与对照组和siNC组比较,siCHMP5+Poly I:C组LDH和IL-1β释放增加,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以及GSDME蛋白募集分布改变,内皮细胞焦亡明显加重(均P<0.05)。结论:CHMP5在HUVEC细胞焦亡中呈现高表达。敲低CHMP5可增强HUVEC细胞焦亡,可能与抑制膜修复促进GSDME和GSDMD蛋白剪切引起的继发性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带电多囊体蛋白5 血管内皮细胞 GSDME
下载PDF
不同来源人血清白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刘卿 王宗奎 +4 位作者 徐俊 程露 李长清 杜晞 马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577-58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对体外无血清培养的HUVEC细胞添加不同来源HSA处理,利用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对体外无血清培养的HUVEC细胞添加不同来源HSA处理,利用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来源HSA处理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分布,并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管形成实验分析比较不同来源HSA处理对HUVEC细胞迁移和管形成的影响。结果酵母来源rHSA1对HUVEC细胞增殖活性无影响(P=0.49,q=1.601),其他HSA处理组均显示出显著促进HUVEC细胞增殖的活性,且不同来源HSA处理组间的HUVEC增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01,F=10.84)。所有HSA处理组均显示出抑制HUVEC细胞凋亡的作用(P<0.001),不同处理组间活细胞(P=0.07,F=2.415)、凋亡细胞(P=0.2,F=1.624)和坏死细胞(P=0.28,F=1.376)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无血清对照组,在HSA处理组中除pHSA2和pHSA6处理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1)、S期无明显变化、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外,其他HSA处理组各细胞周期比例均无明显改变。在划痕实验中,对比无血清对照组,HSA处理组中pHSA(1)和pHSA(2)处理组经过12 h(P<0.001)、24 h(P<0.001)、36 h(P<0.001,P=0.002)后划痕愈合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rHSA(1)和rHSA(2)处理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管形成实验中,对比无血清对照组,HSA处理组中pHSA(1)和pHSA(2)处理组的节点数量(P=0.001、P=0.005)、管状分支(P<0.001)及网状结构(P<0.001)均显著增多,而rHSA(1)和rHSA(2)处理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来源HSA均能够显著抑制无血清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且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和管形成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预测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有效性及预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7
作者 方向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预测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有效性及预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213例接受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早期液体复苏达标情况将其分为复苏有效组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预测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有效性及预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213例接受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早期液体复苏达标情况将其分为复苏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流动力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液体复苏有效性的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影响因素对早期液体复苏有效性的预测价值;同时利用ROC获取VE-Cad最佳截断值,分为高VE-Cad组和低VE-Cad组,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高VE-Cad组和低VE-Cad组患者28 d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28 d生存率。结果:213例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有效129例,占比60.56%;两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VE-C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饱和度(ScvO_(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心脏指数(CI)、每搏变异率(SV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vO_(2)(OR=0.928,95%CI=0.856~0.999)、CI(OR=0.356,95%CI=0.154~0.822)为早期液体复苏有效的独立保护因素,SOFA评分(OR=2.860,95%CI=1.778~4.602)、APACHEⅡ评分(OR=1.165,95%CI=1.033~1.315)、IL-6(OR=1.107,95%CI=1.027~1.192)、VE-Cad高表达(OR=14.824,95%CI=4.058~54.147)为早期液体复苏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上述因素绘制ROC曲线得知APACHEⅡ评分[AUC=0.632,95%CI(0.563~0.697)];SOFA评分[AUC=0.853,95%CI(0.798~0.897)];IL-6[AUC=0.817,95%CI(0.758~0.866)];ScvO_(2)[AUC=0.721,95%CI(0.655~0.780)];CI[AUC=0.632,95%CI(0.563~0.697)];VE-Cad[AUC=0.848,95%CI(0.793~0.894)];根据约登指数确定VE-Cad最佳截断值为1.93μg/L(敏感度90.50%,特异度41.70%),其中低VE-Cad组存活率高于高VE-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VE-Cad水平与早期液体复苏有效性及预后有关,其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蛋白 脓毒症 早期液体复苏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上调脑血管内皮细胞RH蛋白C表达的机制
18
作者 陆慧 李东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目的研究在肝性脑病中发挥强效作用的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中RH蛋白C(rhesus glycoprotein of C,RHCG)表达的调控和潜在... 目的研究在肝性脑病中发挥强效作用的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中RH蛋白C(rhesus glycoprotein of C,RHCG)表达的调控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HBMEC复苏,传5代,以适宜浓度铺孔板在孵箱中培养,并通过与TNF-α(浓度为0.1μg/mL内皮细胞培养基ECM)的共培养,按照作用时间不同分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BMEC中RhCG mRNA及蛋白随着TNF-α作用时间延长表达量的变化,并统计变化趋势。根据以上结果选择表达量最高的时间点加PKC抑制剂Safingol处理,分组:(1)TNF-α处理0 h组;(2)TNF-α处理24 h组;(3)Safingol单独处理组;(4)TNF-α+Safingol抑制剂组:预先用Safingol处理HBMEC细胞1 h后,再予TNF-α刺激24 h。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BMEC中RhCG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统计RhCG蛋白不同组别的变化趋势。结果RhCG蛋白随着TNF-α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加,24 h表达量最高。RhCG mRNA随着TNF-α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加,24 h表达量最高。加入处理因素PKC-α特异性抑制剂Safingol后,RhCG蛋白的表达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以上调HBMEC细胞中RhCG mRNA及蛋白的表达。PKC-α参与TNF-α上调HBMEC中RhCG蛋白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肿瘤坏死因子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氨转运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侯春立 许佳睿 +4 位作者 何强 朱铁年 吴红海 陈虹 薛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选用PD-1抑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B组选用PD-1抑制剂+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C组选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3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8),其中A组ORR、DCR[50.0%(15/30)、83.3%(25/30)]均最高。A、B、C组中位PFS分别为7.4、5.6、5.7个月,3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及转移器官数量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均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5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4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C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1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2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显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下载PDF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翠学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预后极差的综合征,目前尚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在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炎症引起ARDS的关键步骤。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是一种钙...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预后极差的综合征,目前尚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在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炎症引起ARDS的关键步骤。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具有参与内皮细胞黏附、调节血管生成与发育、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目前研究发现,VE-Cadherin与ARDS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提示了VE-Cadherin在ARDS中的作用。本文就VE-Cadherin在ARDS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蛋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内皮屏障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