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桂月 李思锐 +3 位作者 刘颖 陈嵘祎 罗素君 林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5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以及14例健康人(健康组)外周血中CT...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5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以及14例健康人(健康组)外周血中CTC及CTEC数量,计算检出率,分析肿瘤组CTC/CTEC的亚类分型特征以及CTC/CTEC数量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外周血中CTC平均值为(6.93±8.18)个/mL,CTEC平均值为(1.60±1.03)个/mL;健康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均为64%,外周血中CTC平均(0.19±0.21)个/mL,CTEC平均(0.30±0.33)个/mL。肿瘤直径较大、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CTC及CTEC水平较高。肿瘤患者大细胞CTC占总数的88.46%(184/208),大细胞CTEC占总数的81.25%(39/48),且主要为≥五倍体CTC和CTEC。结论皮肤肿瘤患者CTC/CTEC检出率较高;CTC及CTEC数量与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密切关系;皮肤肿瘤外周血中大细胞多倍体CTC和CTEC比例高于其他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皮肤肿瘤 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易 郑夏林 +2 位作者 孙涛 姜之全 张少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GVEC)在胶质瘤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正常血管内皮细胞(VEC)及胶质瘤GVEC,在体外与胶质瘤细胞株(CGH5)共培养,并以单独培养的CHG5细胞作为对照。通过Transwell培养板迁移实验分析GVEC对CHG...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GVEC)在胶质瘤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正常血管内皮细胞(VEC)及胶质瘤GVEC,在体外与胶质瘤细胞株(CGH5)共培养,并以单独培养的CHG5细胞作为对照。通过Transwell培养板迁移实验分析GVEC对CHG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VEC对CHG5细胞骨架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后CHG5细胞Rac1和Cdc42表达的变化。结果:CHG5与GVEC共培养后迁移能力显著高于与VEC共培养和单独培养的CHG5细胞(P<0.05)。细胞骨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GVEC共培养的CHG5细胞的微管蛋白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核附近微管蛋白较粗厚,呈圆环状,放射状排列。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GVEC共培养的CHG5细胞Rac1和Cdc42表达明显增高(P<0.05),但与VEC共培养的CHG5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肿瘤细胞血管在胶质瘤细胞迁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GVEC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微管蛋白结构,并上调Rac1和Cdc42蛋白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迁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迁徙
下载PDF
靛玉红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卓虹 祝朝富 +2 位作者 安佰平 蓝兰 李世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靛玉红(Indirubin)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影响。方法采用肝癌Hep G2细胞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成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TdE... 目的探讨靛玉红(Indirubin)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影响。方法采用肝癌Hep G2细胞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成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TdEC),通过MTT法、细胞迁徙试验、血管形成实验检测靛玉红对HUVEC与Td-EC增殖、迁移、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靛玉红在体外对Td-EC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靛玉红能显著降低Td-EC细胞迁徙活性和抑制血管的形成,而同样条件下,靛玉红对HUVEC的抑制作用弱于Td-EC。结论靛玉红在体外可特异地抑制Td-EC增殖、迁移、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玉红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血管形成
下载PDF
小檗碱衍生物B-119抑制肿瘤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菁 祁蕙 +1 位作者 庄铨坤 官夏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衍生物B-119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B-119对瘤细胞株MDA-MB-231、B16、K562、LLC、HT29、SMMC-7721、Colo205、HL60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抑制作用;划... 目的探讨小檗碱衍生物B-119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B-119对瘤细胞株MDA-MB-231、B16、K562、LLC、HT29、SMMC-7721、Colo205、HL60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抑制作用;划痕法测定B-119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迁移的影响;观察B-119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B-119对8株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0.76~26.83mg/L;B-119对ECV304的增殖抑制作用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性,24,48,72h的IC50分别为59.22,12.08,3.31mg/L;药物干预组ECV304细胞迁移数减少,且随B-119浓度的增加,迁移抑制作用越强,B-119浓度为1.25,2.5,5mg/L干预24h后,细胞迁移数渐次减少,抑制率分别为49.29%,59.71%和71.94%(P<0.01);B-119对ECV304小管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20,30mg/L时的小管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5.71%,57.14%和67.86%(P<0.01)。结论 B-119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衍生物 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小管形成
下载PDF
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风雷 胡楠 郑义同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5期454-456,共3页
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tumor endothelial markers,TEMs)是近年来在使用基因微阵列技术对肿瘤和非肿瘤的血管内皮进行比较时发现的,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表达模式及跨细胞膜定位的独特结构对于肿瘤的诊断、预后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tumor endothelial markers,TEMs)是近年来在使用基因微阵列技术对肿瘤和非肿瘤的血管内皮进行比较时发现的,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表达模式及跨细胞膜定位的独特结构对于肿瘤的诊断、预后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对TEM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 新生血管 肿瘤
下载PDF
肿瘤血管内皮抗原TEM8的HLA-2.1限制性低亲和性CTL表位预测及改造分析
6
作者 阮志华 吴玉章 +4 位作者 支轶 王惠明 唐艳 林治华 吕燕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 初步筛选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8(tumorendothelialmarker 8,TEM 8)HLA A2 1限制性低亲和性CTL表位,并预测修饰后的表位与HLA A2 1之间亲和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超基序、3D QSAR、蛋白酶解预测等相结合的办法筛选HLA A2 1限制性... 目的 初步筛选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8(tumorendothelialmarker 8,TEM 8)HLA A2 1限制性低亲和性CTL表位,并预测修饰后的表位与HLA A2 1之间亲和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超基序、3D QSAR、蛋白酶解预测等相结合的办法筛选HLA A2 1限制性低亲和性CTL表位,并通过氨基酸置换适当修饰,最后对部分候选的多肽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筛选出8个低亲和性CTL候选表位,经修饰后的表位与HLA A2 1之间的亲和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初步预测和修饰的表位系列可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 CTL 表位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微环境对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爱玲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年第6期411-414,共4页
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组织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 ,具有明显窗孔结构、对生长因子反应性高、粘附因子表达高等特点 ,是造成肿瘤血管通透性高且新生旺盛的重要原因 ,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转移。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异质性 ,受... 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组织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 ,具有明显窗孔结构、对生长因子反应性高、粘附因子表达高等特点 ,是造成肿瘤血管通透性高且新生旺盛的重要原因 ,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转移。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异质性 ,受宿主组织、肿瘤类型及肿瘤微环境的多重影响。了解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及功能上的异质性特点及其可能机制 ,对进行合理的、个性化的、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的抗血管新生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微环境 异质性
下载PDF
胃肠激素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的mRNA表达
8
作者 刘东屏 姜若兰 《胃肠病学》 1998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前恶性肿瘤细胞的急剧、持续增殖是由于肿瘤组织内血管的不断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主要的血管发生蛋白质,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为观察VEGF及其受体... 目前恶性肿瘤细胞的急剧、持续增殖是由于肿瘤组织内血管的不断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主要的血管发生蛋白质,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为观察VEGF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的基因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胃癌组织 肿瘤血管内皮 胃肠激素 淋巴结转移 VEGF121 癌旁组织 早期胃癌 肿瘤组织 mRNA
下载PDF
铁对人肺癌细胞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增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况炜 陈慧玲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铁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SPC-A-1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SPC-A-1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铁对SPC-A-1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效应。结... 目的研究铁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SPC-A-1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SPC-A-1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铁对SPC-A-1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效应。结果 10、30、100及300 mol/L浓度组铁可明显促进SPC-A-1细胞的增殖活性;10、30及100 mol/L浓度组铁使SPC-A-1的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增多;30及100 mol/L浓度组铁使SPC-A-1的凋亡率显著降低;30及100 mol/L的铁可明显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铁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向S期转化、降低凋亡率从而促进SPC-A-1细胞增殖,还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文达 王雪雯 张建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98-602,共5页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的机制,采用肝癌HepG2细胞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成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的机制,采用肝癌HepG2细胞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成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Td-EC),通过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血管形成实验检测As2O3对HUVEC与Td-EC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样条件下与HUVEC相比,As2O3在体外抑制Td-EC增殖、迁移和血管的形成及其促进凋亡的作用显著。结论:As2O3在体外可特异地抑制Td-EC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迁移 血管形成
下载PDF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辉 李学良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2期2292-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胃部病变患者,均给予CTEC检测和放大内镜检查,比较早期胃癌患者与胃部良性病变患者的CTEC检出数和阳性检出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胃部病变患者,均给予CTEC检测和放大内镜检查,比较早期胃癌患者与胃部良性病变患者的CTEC检出数和阳性检出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CTEC和放大内镜单独及联合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胃癌80例,胃良性病变80例。CTEC检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患者CTEC检出个数和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TEC检出数诊断早期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此时的灵敏度为62.50%,特异度为98.80%,最佳截断值为CTEC检出数≥5个;当最佳截断值定为6个时,CTEC检出数诊断早期胃癌的特异度为100%(此时AUC为0.710)。放大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62.50%、准确度为78.75%、阳性预测值为71.70%、阴性预测值为92.59%。CTEC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85.00%、准确度为89.02%、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97.14%。结论CTEC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较高,且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放大内镜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肿瘤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日昌 谭丽珊 +3 位作者 陈智慧 李海南 郭慧 陈玉英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7-10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表现均为皮下肿块伴疼痛。光镜下肿瘤呈海绵... 目的探讨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表现均为皮下肿块伴疼痛。光镜下肿瘤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囊性扩张的薄壁血管腔内被覆靴钉样内皮细胞,并呈乳头状、肾小球样突入管腔内,核分裂相少见。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1(+)、CD34(+)、FVIIIRag(+)、Vimetin(+)、CK(-)、NSE(-)。结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可协助诊断。应与其他血管源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骨的血管内皮肉瘤和血管外皮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小丽 吕智 +2 位作者 刘卓 刘桂卿 袁瑞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5年第6期339-340,共2页
骨的血管内皮肉瘤和血管外皮瘤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刘小丽,吕智,刘卓,刘桂卿,袁瑞香来源于骨的血管内皮肉瘤和血管外皮瘤均十分罕见。我院从1985年以来共收住2例,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血管外皮瘤。均发... 骨的血管内皮肉瘤和血管外皮瘤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刘小丽,吕智,刘卓,刘桂卿,袁瑞香来源于骨的血管内皮肉瘤和血管外皮瘤均十分罕见。我院从1985年以来共收住2例,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血管外皮瘤。均发生于肩胛骨,现将其临床、x线及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肿瘤 血管外皮肿瘤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傅文达 王雪雯 张建华 《农垦医学》 2011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的抗血管形成机制。方法:采用肝癌HepG2细胞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成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的抗血管形成机制。方法:采用肝癌HepG2细胞上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成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Td-EC),通过细胞迁徙实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血管形成实验检测As2O3对Td-EC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As2O3在体外对Td-EC有显著促进凋亡的作用,并能抑制其迁移和血管的形成,较在同样条件下对HUVEC的凋亡、迁移和血管形成作用显著。结论:As2O3在体外可特异地抑制Td-EC生长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迁移 血管形成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新木 毛茂亲 +1 位作者 徐少杰 朱忆凌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6期826-826,共1页
关键词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 文献复习 血管内皮肿瘤 低度恶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 上皮样细胞 血管肉瘤 恶性程度
下载PDF
大黄素等中药成分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婷 刘敏 李京军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8期101-101,共1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等中药成分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外体荧光标记肿瘤,内皮细胞黏附模型对中药成分的抗黏附能力进行考察,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黏附分子蛋白表达。结果:本次实验针对几种活血化瘀中药... 目的:研究大黄素等中药成分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外体荧光标记肿瘤,内皮细胞黏附模型对中药成分的抗黏附能力进行考察,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黏附分子蛋白表达。结果:本次实验针对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成分进行筛选验证,结果发现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可有效降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结论: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可有效降低黏附分子表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中药成分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机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管腔形成中量效和时效局限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文静 钱红燕 +5 位作者 李靖 张素青 邵冰锋 张一心 陈建国 杨俐萍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6年第4期284-290,共7页
目的利用体外管腔形成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ECs)调控的精准性,探讨以VEGF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缺陷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CD31免疫磁珠分选人肝癌标本中的TECs,在含Matrigel基质胶的96孔板... 目的利用体外管腔形成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TECs)调控的精准性,探讨以VEGF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缺陷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CD31免疫磁珠分选人肝癌标本中的TECs,在含Matrigel基质胶的96孔板中,分别与不同浓度VEGF共培养,观察不同时间的TECs体外管腔形成能力,以正常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为对照。结果 1)体外分离培养的TECs拟血管内皮细胞梭状形态,其96%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CD31;2)TECs在微小量(基础培养条件,2 ng·m L^(-1))VEGF165时,体外管腔形成较少或不成腔,而对照组HUVECs却能形成明显的管腔并分支成网;当附加10 ng·m L^(-1)VEGF165时,在4 h观察到TECs如同HUVECs形成了管腔,在6 h出现明显的分支网;然而,当附加20 ng·m L^(-1)VEGF165时,在6 h观察到TECs形成的管腔明显减少;统计分析显示,10 ng·m L^(-1)VEGF165组TECs成管能力比2 ng·m L^(-1)VEGF165组高出6倍(P<0.001),而20ng·m L^(-1)VEGF165组TECs成管能力显著下降至10 ng·m L^(-1)VEGF165组的4.5倍(P<0.001);3)10ng·m L^(-1)VEGF165组在培养4、6、8 h均可见TECs管腔形成,但以6 h为显著;在20 h时,TECs的管腔消失,而对照组HUVECs却还有明显的管腔分支网。结论肝癌TECs体外管腔形成对VEGF165既有依赖性但又有量-效局限性,过高VEGF浓度能抑制性影响TECs(而不是HUVECs)管腔形成能力。在VEGF的刺激下,TECs体外管腔形成的时效性短于HUVECs。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抗VEGF的抗肿瘤药物疗效不一可能与VEGF在TECs体外管腔形成的量效和时效的局限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 体外管腔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选择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调控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浩 方素萍 +1 位作者 赵志正 王家伟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选择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及Lewis肺癌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组、扶正解毒组及其拆方扶正、解毒药物组,采用MTT法观察扶...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选择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及Lewis肺癌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组、扶正解毒组及其拆方扶正、解毒药物组,采用MTT法观察扶正解毒方药、贝伐单抗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药物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瘤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VEGFR-2(KDR)表达的影响。结果:扶正解毒方能够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P<0.05),而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P>0.05),贝伐单抗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及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1),扶正解毒组与贝伐单抗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扶正解毒方能降低瘤组织VEGF表达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VEGFR-2表达(P>0.05),扶正解毒方组VEGFR-2表达水平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相近。结论:扶正解毒方能够选择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与调控VEGF/VEGFR-2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VEGF/VEGFR-2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现状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文健 杨治华 娄晋宁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组织血管结构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结构的过程.1971年Folkmant[1]提出了肿瘤血管依赖性生长的概念,并把肿瘤生长分为非血管期和血管期两个生长阶段.固体肿瘤在血管生成前,肿瘤体积一般不超过3 mm3.随着肿瘤细胞的不...   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组织血管结构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结构的过程.1971年Folkmant[1]提出了肿瘤血管依赖性生长的概念,并把肿瘤生长分为非血管期和血管期两个生长阶段.固体肿瘤在血管生成前,肿瘤体积一般不超过3 mm3.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肿瘤组织出现缺氧、代谢产物堆积、pH值改变等,这些因素刺激肿瘤细胞、周围间质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各种促血管生长刺激因子,通过诱导血管基底膜降解和内皮细胞增殖,启动新生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靶点 抑制肿瘤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婴幼儿良性血管内皮瘤10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0
作者 谢生元 皮亚平 张弘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 婴幼儿 病理特点分析 良性 临床 毛细血管肿瘤 血管内皮肿瘤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特点 文献报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