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指导导丝通过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临床疗效探讨
1
作者 丁成彦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导丝通过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50例自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数均为2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皮冠状...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导丝通过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50例自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数均为2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实验组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导丝通过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导丝通过技术治疗的实验组手术的成功率(96.00)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2.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28.00%),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92.00%)也高于对照组(52.00%),以上三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通过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导丝通过技术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指导导丝通过技术 冠状动脉 慢性闭塞性病变
下载PDF
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王富 郭万亮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7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究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的价值,旨在明确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 目的 探究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的价值,旨在明确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本院于2019年9月—2022年12月经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图片质量、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时间(65.19±6.25)min、曝光时间(12.56±3.28)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8、7.285,P均<0.05)。两组图片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图片质量良好,可显著促进穿刺置管成功,缩短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技术 经股动脉入径行脑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 价值
下载PDF
施行塞丁格穿刺技术时谨防导丝脱入血管 被引量:4
3
作者 乔爱珍 钟慧 陈玉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4期146-146,共1页
在带教新手用塞丁格穿刺技术置入PICC导管时,险些发生1例导丝脱入血管现象,由于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得当,避免了一场恶性事件的发生。根据这件事的教训,笔者制订了详细的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塞丁格穿刺技术 PICC 脱入血管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图像融合技术:陆标的最优化策略
4
作者 李旭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图像融合技术 超声指导 最优化 血管 射频消融治疗 美国学者 肺静脉 左房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针尖的显影部位对导丝顺利放入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黎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699-1699,共1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时针尖显影部位对导丝顺利置入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资料13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取针尖进入血管后观察针尖在图像上的显影位置,确认针尖显影在血管的中下1/3处,此时再将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时针尖显影部位对导丝顺利置入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资料13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取针尖进入血管后观察针尖在图像上的显影位置,确认针尖显影在血管的中下1/3处,此时再将导丝送入穿刺针内。对照组见回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右手将导丝沿着穿刺针送入。结果:血管位于皮下0.5 cm,直径小于5 mm的置管,试验组一次性导丝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确认针尖显影在血管的下1/3处,此时可以将针尖的回弹因素排除,保证在分离针尖和探头时针尖在血管中的安全位置,从而顺利将导丝置入,为导管的成功置入创造条件,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 针尖显影 置入
下载PDF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被引量:4
6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7期527-531,共5页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成形术中导丝顺利到达靶血管并通过病变是实施血管成形的必要前提。导丝的结构设计、材料不同,性能各异,了解导丝的结构设计及材料有助于掌握不同类型导丝的性能,进而可根据病变特点酌情选择合适的导丝;导丝使用...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成形术中导丝顺利到达靶血管并通过病变是实施血管成形的必要前提。导丝的结构设计、材料不同,性能各异,了解导丝的结构设计及材料有助于掌握不同类型导丝的性能,进而可根据病变特点酌情选择合适的导丝;导丝使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通过病变时,对于通过技巧掌握很重要:如对于回流静脉病变需要依据病变性质选择相应技巧;对于吻合口区域病变可以尝试导丝导管配合、导丝成襻技术、远段动脉阻挡等;对于双入路的腔内治疗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接力技术;这些技巧有助于导丝快速、安全通过病变。本文将普及导丝性能、使用基本原则,并介绍动静脉内瘘常见病变及导丝通过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经皮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的发展方向——微电机与导丝影像系统
7
作者 黄晶 王志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995年第4期253-255,共3页
血管内超声成像要求探头很小,且导管传送系统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探性。目前多触点电子相控阵有良好的导管传送系统,但探头复杂而昂贵,图像质量仍不理想。大多数血管内超声由机械转动单晶片产生超声,该系统图像质量良好,但因有一驱动杆... 血管内超声成像要求探头很小,且导管传送系统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探性。目前多触点电子相控阵有良好的导管传送系统,但探头复杂而昂贵,图像质量仍不理想。大多数血管内超声由机械转动单晶片产生超声,该系统图像质量良好,但因有一驱动杆限制了导管的柔韧性及可控性,另外驱动杆的活动加在血管内的跳动和弯曲将产生复杂的影响。导管是否弯曲将影响其分辨率;扫描头相对轴系统的角度位置仍不够十分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血管内超声 微电机 影像系统
下载PDF
不可触及乳腺病灶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的技巧体会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宇翔 薛改琴 +1 位作者 冯秀荣 张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642-1643,共2页
由于超声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临床上不可触及的乳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能够快捷、准确判断此类结节性质,并进行相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对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超声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临床上不可触及的乳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能够快捷、准确判断此类结节性质,并进行相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对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快捷、有效地明确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病灶(non-palpablr breast lesions,NPBL)的性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灶 不可触及 超声 定位 LESIONS 乳腺结节 检查技术 癌发病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结节穿刺导丝定位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苗润琴 薛改琴 王宇翔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3期279-280,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临床未触及肿物及微小病灶的检出率[1,2]。超声引导下导丝...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临床未触及肿物及微小病灶的检出率[1,2]。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使临床做到了小病灶的精确切除,本文收集整理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导丝定位手术切除的113例(137个)乳腺结节,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超声引导下乳腺可疑结节导丝穿刺定位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价值 定位 超声 微小结节 穿刺定位 乳腺癌 高频超声技术 早期治疗
下载PDF
125例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润琴 王宇翔 +1 位作者 薛改琴 杜晨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514-1515,共2页
随着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被检出[1-4]。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使临床做到了小病灶的精确切除。本文收集整理了我院2010—2012年导丝... 随着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被检出[1-4]。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使临床做到了小病灶的精确切除。本文收集整理了我院2010—2012年导丝定位手术切除的125例(192个)乳腺结节,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超声引导下乳腺可疑结节导丝穿刺定位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超声 乳腺病灶 不可触及 定位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 自我保健意识 乳腺结节
下载PDF
改良的交替平行技术硬/软导丝组合突破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松坚 吴铿 +1 位作者 游琼 莫海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的交替平行技术硬/软导丝组合与经典"升阶梯"导丝技术突破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硬/软导丝组合交替平行技...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的交替平行技术硬/软导丝组合与经典"升阶梯"导丝技术突破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硬/软导丝组合交替平行技术组(Improved组,61例)和经典"升阶梯"导丝技术组(Classic组,59例)。两组患者PCI均采用正向导丝技术,评估指标包括首次突破成功率、失败后再次突破成功率、导丝耗材数、X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并发症,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前、术后30 d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CTO受累血管部位等造影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proved组患者首次导丝突破成功率(93.4%比77.9%,P=0.016)高于Classic组;经过交换导丝技术后,Improved组累次导丝突破成功率与Classic组比较(95.1%比96.6%,P=0.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技术成功患者经球囊预扩张,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均成功。Improved组患者导丝耗材数[3.0(2.0,4.0)根比5.0(3.0,7.0)根,P=0.018]、X线暴露时间[(110±65)min比(175±73)min,P=0.024]、对比剂用量[(210±137)ml比(305±148)ml,P=0.017]均少于Class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夹层、感染、穿刺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proved组患者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Classic组(16.4%比30.5%,P=0.045);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19.7%比11.9%,P=0.0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mproved组患者NYHA心功能Ⅱ级(45.9%比32.2%,P=0.038)高于Classic组,Ⅲ级(26.3%比37.3%,P=0.047)、Ⅳ级(8.2%比18.6%,P=0.026)低于Classic组;Improved组患者LVEF[(51.5±10.3)%比(47.3±11.4)%,P=0.029]、6 min步行距离[(437±43)m比(376±52)m,P=0.031]均高于Classic组。结论改良的交替平行技术硬/软导丝组合安全性好,突破困难和非常困难CTO的有效性、手术成功率优于经典"升阶梯"导丝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技术
下载PDF
改良双导丝技术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锐 吴迎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483-487,共5页
目的使用改良的双导丝技术行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90例经DSA或CTA证实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以改良的双导丝技术(V-18导丝+0.014导丝)行血... 目的使用改良的双导丝技术行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90例经DSA或CTA证实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以改良的双导丝技术(V-18导丝+0.014导丝)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并发症。按Malek评分在1、3、6、12个月随访。结果90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支架覆盖狭窄部位准确,形态良好,前向血流3级。全部支架到位顺利,且支架位置不理想、血管痉挛、血管夹层及术中斑块脱落等并发症大幅度减少;术后12个月内随访,所有置入支架无闭塞、移位及断裂,发生支架再狭窄6例,其中1例为症状性;术后第12月Malek评分78例为1分,12例为2分。结论改良双导丝技术行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良好,安全,值得推广。远期预后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技术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椎动脉起始部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乳腺微小病灶1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严峻锋 管鸣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1314-1316,共3页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乳腺微小癌病灶,尤其是临床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NPBL)得以发现。许多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因肿块体积的不同而呈一种台阶式的改...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乳腺微小癌病灶,尤其是临床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NPBL)得以发现。许多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因肿块体积的不同而呈一种台阶式的改变:肿块越大,生存期越短[1]。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对这类微小病灶进行正确评估并对怀疑恶性的病灶进行早期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方法切除乳腺微小病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小病灶 临床分析 超声 定位切除 LESIONS 乳腺癌患者 现代影像技术
下载PDF
“门卫”导丝技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正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宗雪梅 孙鸿彬 +2 位作者 李兵强 王耀辉 李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门卫"导丝技术(GW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正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人61例,随机分为"门卫&qu... 目的探讨"门卫"导丝技术(GW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正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人61例,随机分为"门卫"导丝组(31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正向介入治疗,常规组按一般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门卫"导丝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应用"门卫"导丝技术,比较两组X线曝光时间、PCI总时间、对比剂用量、导丝成功通过率、PCI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等。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血管病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X线曝光时间[(40.0±5.1)min与(44.8±5.4)min]、PCI总时间[(89.7±7.8)min与(96.9±11.9)min]、对比剂用量[(193.0±8.1)mL与(200.5±13.3)mL]、导丝通过率(96.8%与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I成功率(90.3%与73.3%)、手术并发症(6.5%与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3.2%与10.0%)、次要终点事件(3.2%与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不良事件(6.4%与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LVEF[(53.8±4.7)%与(48.7±4.1)%]、6 min步行距离[(443.9±16.6)m与(401.6±22.0)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门卫"导丝技术可明显提高导丝通过率,降低心血管整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卫”技术 正向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改良双导丝技术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中的疗效体会
15
作者 王珺 王峰 +2 位作者 朱元瀚 应国政 孙玉琳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双导丝技术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经DSA或CTA证实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5例,以改良的双导丝技术行血管内支架... 目的探讨改良双导丝技术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经DSA或CTA证实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并符合支架置入指征的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5例,以改良的双导丝技术行血管内支架置入;对照组25例,以单导丝技术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Malek评定法观察随访期内有无神经功能缺损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并发症如支架发生闭塞,断裂,移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痉挛、导丝纠缠、斑块脱落、动脉夹层等情况,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两组患者支架形态好,覆盖病变完全。观察组术后即刻血管狭窄程度和Male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如闭塞,移位,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双导丝技术行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技术 椎动脉 血管狭窄程度 并发症:疗效
下载PDF
应用改良的针刀和治疗性超声内镜进行导丝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
16
作者 Azar R.R. Oh Y.S. +1 位作者 Janec E.M. 成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39-39,共1页
Background:Various methods to drain pancreatic pseudocysts by using EUS guidance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Objective:A new drainage technique is described that uses a modified needle knife advanced over a g... Background:Various methods to drain pancreatic pseudocysts by using EUS guidance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Objective:A new drainage technique is described that uses a modified needle knife advanced over a guidewire positioned in the pseudocyst by EUS guidance.Design: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Setting:Academic medical center.Patients:Consecutive subjects from December 1,2002,to January 10,2005,with symptomatic pseudocysts in whom EUS-guided drainage was attempted.Interventions:By using a therapeutic linear echoendoscope,a 19-gauge aspiration needle was inserted into the pseudocyst.A guidewire was placed through the needle,and a needle knife with the cutting wire protruding and bent was advanced over the guidewire to contact the stomach mucosa.The needle knife was then advanced by using electrocautery into the pseudocyst.The cystenterostomy was dilated by using a balloon over the guidewire.One to 4 stents were placed through the tract.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Successful pseudocyst drainage.Results:A total of 21 of 23 patients underwent technically successful pseudocyst drainage.One patient had self-limited hypotension during the procedure.Another patient had free intraperitoneal air after the procedure but correct stent placement.Limitations:Retrospective analysis,small sample size.Conclusions:In this preliminary experience,wire-guided pseudocyst drainage with a modified needle knife appears effective and safe while allowing for a more controlled pseudocyst pun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治疗性超声内镜 引流技术 针刀 改良 EUS 病例分析
下载PDF
经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洪山 白如冰 屈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经压力导丝测定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从血管解剖学和生理功能学评价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狭窄在50%~70%的150例单支血管病变患者经血管内超声压力导... 目的经压力导丝测定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从血管解剖学和生理功能学评价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狭窄在50%~70%的150例单支血管病变患者经血管内超声压力导丝测定FFR,FFR≥0.75的患者(A组)57例不予介入干预,仅行药物治疗,FFR〈0.75的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干预组(B组)53例和药物治疗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1年中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07,P=0.000),其中,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临界血管病变的患者如FFR≥0.75,推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是安全的,对FFR〈0.75的患者,行早期介入干预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更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压力 血管内超声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保留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导丝行左室起搏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甫 刘兵 +1 位作者 武峰 沈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78,共1页
患者男性,77岁,间断胸闷、气短、心慌4年,加重1月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后给予优化的药物治疗后,植入了Medtronic8042三腔起搏器。植入过程中4193型左室电极进入多处冠状静脉均起搏不良,而利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患者男性,77岁,间断胸闷、气短、心慌4年,加重1月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后给予优化的药物治疗后,植入了Medtronic8042三腔起搏器。植入过程中4193型左室电极进入多处冠状静脉均起搏不良,而利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导丝于心侧静脉进行延伸起搏后获得满意阈值(1.5V),但阻抗较低仅有306Ω,患者起搏器植入处肌肉跳动明显,将左室电极起搏模式由Unipolar改为LVtip/RVring模式后,肌肉跳动消失,1个月后随访,未有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活动度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学 左室电极线 保留技术 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前降支起始完全闭塞部分导丝入冠状动脉内膜下介入成功一例
19
作者 乔树宾 郭进建 +5 位作者 高保东 钱杰 刘海波 吴永健 徐波 夏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在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介入治疗时,由指引导丝引起的闭塞远端血管夹层,整个导丝进入假腔,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很多,甚至还有出现血管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确定导丝正确无误进入远端血管真腔是确保手术安全... 在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介入治疗时,由指引导丝引起的闭塞远端血管夹层,整个导丝进入假腔,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很多,甚至还有出现血管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确定导丝正确无误进入远端血管真腔是确保手术安全成功的首要条件。本文报道1例导丝部分通过管壁内膜下后再进入真腔,在血管内超声(IVUS)及双侧冠状动脉造影的指示下置入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获得成功,国外也有类似报告。但必须指出,此例是属于非常规方法,前提是在通过IVUS等检查,明确了解导丝与管壁关系、误入管壁的长度、管壁结构、真假腔位置等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的手术方案,且术者必须具有及其丰富的PCI临床经验。否则此种方法是不能在临床推广和简单模仿,以免出现类似血管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内膜 前降支 血管内超声 严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运用中空超声电机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炬炬 孙志峻 +3 位作者 闫鹤 杨建林 郭语 钱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6-983,1037,1038,共10页
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在X射线下协同操控导丝、导管进行,不可避免的遭受X射线的辐射,而目前的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不能在一套装置上操控导丝和导管,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为了能在同一装置上操控导丝和导管,研制了基于中空超声电机的... 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在X射线下协同操控导丝、导管进行,不可避免的遭受X射线的辐射,而目前的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不能在一套装置上操控导丝和导管,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为了能在同一装置上操控导丝和导管,研制了基于中空超声电机的新型血管介入手术主从控制机器人系统,实现了在同一套装置中协同操控导丝、导管。根据中空超声电机的中空结构以及低速大扭矩的特点,设计出一种可协同操控导丝和导管的关键机构——中空旋转机构,并根据医生操控导丝和导管的习惯,设计出线性驱动机构。精选了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简称PID)控制算法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主从跟随累计误差、滞后时间、最小操控分辨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作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的主从跟随累计误差分别小于0.2°,0.4 mm,最小操控分辨率分别小于0.2°,0.4 mm,滞后时间小于300 ms,满足了临床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手术 主从控制机器人 中空超声电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