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嵘斌 叶胜义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左主干病变(LMC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106例LM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2例纳入...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左主干病变(LMC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106例LM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2例纳入对照组,行血管内超声显像的64例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指标(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后扩张次数、后扩张球囊直径、后扩张球囊压力)、手术指标(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及手术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支架直径大于对照组,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后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后扩张球囊直径、后扩张球囊压力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心肌梗死、二次血运重建、病死等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LMCAD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提高支架植入效果,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左主干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PCI治疗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昌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2期193-195,共3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期间血管内超声显像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以此为样本,统一在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入选,并落实PCI治疗,此期间单双数分组,即显像组、造影组,样本均是30例,前者予以血管内超声显像... 目的:评估冠心病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期间血管内超声显像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以此为样本,统一在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入选,并落实PCI治疗,此期间单双数分组,即显像组、造影组,样本均是30例,前者予以血管内超声显像,后者予以冠脉造影,记录各方案下的治疗指标,评估介入效果,统计安全事件。结果:统计各组治疗指标,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最小管腔直径、后球囊扩张次数等经统计计算后在显像组比造影组高,P<0.05。后扩张球囊直径、压力等经测定检验后在显像组比造影组低,P<0.05。各方案下达到理想介入术有差异,在显像组是96.67%,远比造影组的80.00%高,P<0.05。针对术后狭窄残余率进行统计和检验,该数值在显像组比造影组低,P<0.05。显像组未出现血运重建以及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均是0.00%,检验计算后比造影组的13.33%、16.67%低,P<0.05。统计各组心肌梗死事件,在显像组(6.67%)和造影组(10.00%)无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显像辅助下能有效改善血管状态,规避血管闭塞、血运重建等事件,且能恢复血管直径,改善介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安全事件 PCI 冠心病 治疗指标 血管内超声显像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指标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功能意义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训民 何国祥 +4 位作者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姚青 宋治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测定的指标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功能意义的判断价值。方法:46支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angiography,CAG)显示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40%~60%)的冠状动脉,压力导丝测定心肌...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测定的指标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功能意义的判断价值。方法:46支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angiography,CAG)显示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40%~60%)的冠状动脉,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myocardialfractionalflowreserve,FFRmyo),IVUS测定面积狭窄率及最小管腔面积。以FFRmyo<0.75为界限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选择IVUS测量的每个指标的截断点。结果:46支血管病变的直径狭窄率(49±11)%,FFRmyo为(0.83±0.15),显著低于正常组(FFRmyo为0.97±0.02)。14处(30%)病变低于界限值(FFRmyo<0.75)。IVUS面积狭窄率与FFRmyo呈负相关(r=-0.68,P<0.001)。以FFRmyo<0.75为界限值,根据ROC分析,面积狭窄率≥65%为截断点,灵敏度=100%,特异性=72%。最小管腔面积与FFRmyo呈正相关(r=0.63,P<0.001),以最小管腔面积≤4mm2为截断点,灵敏度=93%,特异性=77%。结论:IVUS测定的面积狭窄率≥65%、最小管腔面积≤4mm2,能较准确地判断中度狭窄病变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显像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中度狭窄 血管病变 判断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超声显像及带膜支架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钱菊英 刘学波 +3 位作者 张济富 柏瑾 路艳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7-688,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超声显像 带膜支架 治疗 诊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超声显像结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钱菊英 葛均波 +5 位作者 吴鸿谊 樊冰 刘学波 王齐兵 葛雷 路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xy2 (BostonScientific ,USA)行IVUS检查。IVUS分析资料包括罪犯病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的数据包括病变部位和参照节段的血管面积(EEMcsa)、管腔面积(Lcsa)和斑块面积(EEMcsa -Lcsa) ,斑块负荷=(EEMcsa -Lcsa) EEMcsa×1 0 0 % ,计算血管重构指数(RI)。RI >1 . 0者为正性重构,RI <1. 0者为负性重构。结果 ACS患者的罪犯病变中软斑块为主,占74 % ,明显高于SAP患者的31 % (P =0 .0 0 1 ) ,更多斑块破裂[ACS( 38% )比SAP( 8% ) ,P =0 .0 0 2 ]和血栓形成[ACS( 2 4 % )比SAP( 0 % ) ,P =0 .0 0 2 ]。ACS患者的病变处EEMcsa( 1 5 .0±4 . 4mm2 比1 1 .3±3 6mm2 ,P <0. 0 0 1 ) ,斑块面积( 1 1 . 5±4 .1mm2 比7. 6±2 . 9mm2 ,P <0 . 0 0 1 ) ,斑块负荷( 76 . 7%±1 0 . 4 %比6 6 . 8%±1 2 .6 % ,P <0 . 0 0 1 )和RI( 1 . 0 5±0 .1 1比0 . 95±0 . 1 6 ,P =0 .0 0 2 )均显著高于SAP。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正性重构较SAP患者更常见( 6 7%比3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患者 显像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血管内超声显像 稳定型心绞痛 定量测定 斑块面积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ACS SAP 软斑块 病变性质 方法比较 平均年龄 罪犯血管 View US检查 定性分析 IVUS 血管面积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蒋俊豪 王玉琦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938-939,94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主动脉夹层 诊断 治疗 应用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蒋俊豪 符伟国 +3 位作者 郭大乔 陈斌 杨珏 王玉琦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6-548,共3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2 0 0 1年4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人工血管内支架术的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例 ,评价IVUS在支架尺寸选择、操作定位和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2 0 0 1年4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人工血管内支架术的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例 ,评价IVUS在支架尺寸选择、操作定位和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在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 ,通过IVUS测量近端真腔的最大直径可验证支架尺寸的选择 ,通过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可确定支架的释放部位 ,结合IVUS的套圈方法可确保支架在真腔内释放。支架释放后 ,可通过IVUS观察支架与真腔壁的贴附状况 ,及时发现Ⅰ型内漏。结论 在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 ,IVUS可验证支架尺寸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人工血管内支架术 血管内超声显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志华 王彬尧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5期279-281,共3页
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的轮廓,而血管内超声不仅能反映管腔形态、又能显示粥样斑块的性质和血管重构,本文就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心病 诊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
9
作者 贾如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心病 应用 IVUS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冠脉轻中度病变血管内超声显像及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10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4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李振荣 王祖禄 苗志林 《沈阳部队医药》 2001年第5期392-393,共2页
为评价经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与冠脉造影(CAG)对冠脉轻中度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50例冠心病(CHD)及可疑CHD病人详细询同病史后,行ECG、CAG及IVUS检查。结果表明:①IVUS平均面积狭窄为74.4±13.54,CAG为58.64±18.89(P<0.05),... 为评价经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与冠脉造影(CAG)对冠脉轻中度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50例冠心病(CHD)及可疑CHD病人详细询同病史后,行ECG、CAG及IVUS检查。结果表明:①IVUS平均面积狭窄为74.4±13.54,CAG为58.64±18.89(P<0.05),4处(5.6%)CAG示无狭窄,而IVUS示狭窄在58%~76%。②IVUS平均病变长度为21.6±25.17mm,CAG为14.12±10.08mm(P<0.05)。③偏心斑块,IVUS示47处,CAG示3处(P<0.01)。④钙化性病变IVUS示29处,CAG示1处(P<0.01)。结论:CAG可低估冠脉轻中度病变程度,且有少数漏诊率(5.6%),对钙化检出率较低;而IVUS可弥补这一不足。特别对有心绞痛和心电图ST-T改变而CAG正常者,要考虑到CAG在诊断CHD上的不足,有条件的单位应行IVUS检查,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脉造影 CAG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11
作者 顾振良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720-72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CAG PTCA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应用
12
作者 孙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47-249,共3页
血管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maging,IVUS)是超声显像与心导管结合的一项新技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IVUS技术迅速发展,已从离体标本研究和动物试验阶段进入临床应用,并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显示出令人瞩目的重要作用... 血管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maging,IVUS)是超声显像与心导管结合的一项新技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IVUS技术迅速发展,已从离体标本研究和动物试验阶段进入临床应用,并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显示出令人瞩目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优势.本文对IVUS在冠脉疾病应用的近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超声显像 IVUS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俊豪 王玉琦 +3 位作者 符伟国 郭大乔 陈斌 杨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1-494,共4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82例。评价IVUS在明确夹层真假腔、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内脏动脉的缺血原因...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82例。评价IVUS在明确夹层真假腔、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内脏动脉的缺血原因和主动脉直径等方面的作用 ,并与CT、MRI、经胸超声 (TTE)、经食管超声 (TEE)、双功能超声 (Duplex)和动脉造影 (DSA)相对照。结果 通过IVUS发现的真假腔外侧壁的超声结构差异、真假腔外侧壁交界处的特征性改变和假腔内血栓可鉴别真假腔。IVUS可发现静态狭窄和动态狭窄等内脏动脉缺血的原因。IVUS对近端破口的检出率为 1 0 0 % ,高于CT(2 8% )、MRI(2 2 % )、TTE(2 % )和TEE(61 % ) (P <0 0 1 ) ;与DSA(8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IVUS对夹层末端的检出率为 1 0 0 % ,高于Duplex(2 1 % ) (P <0 0 1 ) ;与CT(89% )和MRI(86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IVUS对内脏动脉的检出率为 98% ,高于CT(56 % )、MRI(57% )、Duplex(1 7% )和DSA(66 % ) (P <0 0 1 )。IVUS测得的主动脉直径与CT测量值的相关系数r=0 94(P <0 0 1 )。 结论 应用IVUS能够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明确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和内脏动脉的缺血原因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诊断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外科 内脏动脉 真假腔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俊豪 王玉琦 +3 位作者 郭大乔 符伟国 陈斌 杨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DSA)后经股动脉导入超声探头行IVUS检查。观察真假腔的超声结构 ,判别夹层范围内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 ,将...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DSA)后经股动脉导入超声探头行IVUS检查。观察真假腔的超声结构 ,判别夹层范围内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 ,将IVUS对内脏动脉的检出率与CT和DSA作对照。根据IVUS显像中夹层内膜片与内脏动脉开口的关系判别内脏动脉有无缺血以及缺血的原因 ,并与常规诊断方法相比较。结果 通过IVUS可发现真腔外侧壁显示三层超声结构 ,而假腔外侧壁仅显示一层超声结构 ,假腔外侧壁和内膜片相接处形成一个特征性的锐角 ,假腔内可发现有血栓 ,根据这些表现可对真假腔进行鉴别。 84支内脏动脉中 ,IVUS可判别 81支与真假腔的关系 ,5 4支开口于真腔 ,2 7支开口于假腔 ,检出率为 96 .4 % ,高于CT( 70 .2 % )和DSA( 84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2 0 74和 6 .91,P <0 .0 1)。IVUS发现 6支内脏动脉开口受夹层累及导致狭窄 ,另有 1支因真腔明显受压 ,其开口被夹层内膜片覆盖。常规CT检查方法仅发现 2支内脏动脉开口受累。结论 IVUS可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的静态狭窄和动态狭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主动脉夹层 内脏动脉供血 缺血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造影剂排空滞缓段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训民 何国祥 +4 位作者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姚青 宋治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造影剂排空滞缓的冠状动脉段的病变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造影剂充盈缓慢且排空滞缓的血管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测量面积狭窄率及计算重构指数。结果:与参照血管段比较,病变处血... 目的:探讨造影剂排空滞缓的冠状动脉段的病变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造影剂充盈缓慢且排空滞缓的血管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测量面积狭窄率及计算重构指数。结果:与参照血管段比较,病变处血管面积[(17·04±3·86)mm2vs(14·35±3·62)mm2,P<0·01]及血管腔面积[(13·72±2·38)mm2vs(11·86±2·57)mm2,P<0·01]均显著增加,并有软斑块,狭窄程度较轻(19·48%±5·23%)。23处病变20处为正重构,重构指数为1·21±0·07。结论:小的粥样硬化斑块及正重构是导致造影剂排空滞缓的原因,这种病变具有不稳定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显像 血管重构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新军 郑若龙 +2 位作者 李伟章 钱惠东 张华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2066-206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冠心病(CHD)患者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70%(临界病变),均经IVUS查检测及压力导丝检查。左主干血管狭窄程度≥70%,狭窄处管腔面积<6mm2;其他血管狭窄程度...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冠心病(CHD)患者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70%(临界病变),均经IVUS查检测及压力导丝检查。左主干血管狭窄程度≥70%,狭窄处管腔面积<6mm2;其他血管狭窄程度≥70%,狭窄处管腔面积<4mm2则判定IVUS检测阳性。血流储备分数<0.75判定压力导丝检测阳性。结果 4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测定临界病变50处,其中左主干临界病变6处,左前降支临界病变20处,回旋支临界病变9处,右冠脉临界病变15处。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的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IVUS测定阳性病变分别为4、12、6、10处,而压力导丝检测阳性病变分别为4、8、4、6处。结论 IVUS对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显像判定肾动脉血管重构与高血压的关系
17
作者 倪钧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瑞岩 杨震坤 张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907-909,共3页
目的 运用血管内超声显像评价肾动脉重构与临床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1例显著单侧肾动脉狭窄 (管腔减少 >5 0 % )患者 ,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 ,分为高血压组 (10例 )和血压正常组 (11例 )。各例均行肾动脉血管内超声检... 目的 运用血管内超声显像评价肾动脉重构与临床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1例显著单侧肾动脉狭窄 (管腔减少 >5 0 % )患者 ,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 ,分为高血压组 (10例 )和血压正常组 (11例 )。各例均行肾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抽取患侧及对侧肾静脉血 ,测定肾素浓度 ,并计算肾静脉肾素比 ,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正性重构 (5对 7)及节段收缩 (5对 4)患者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 [(12 8.3± 2 9.5 )mm2 对 (111.8± 3 0 .4)mm2 ]、斑块面积 [(94.4± 2 6.2 )mm2 对 (79.6± 2 8.5 )mm2 ]及面积狭窄程度 [(73 .3± 6.7) %对 (67.9± 11.2 ) % ]高于非高血压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肾静脉肾素比(2 .79± 0 .5 7对 1.0 9± 0 .2 8)高血压组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 (P <0 .0 1)。结论 肾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肾动脉重构无关 ;两种重构方式 (正性重构和节段收缩 )均可导致临床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动脉 血管内超声显像 肾素 肾静脉 血管重构 患者 斑块面积 著性 收缩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左晋 刘静 +1 位作者 于建 于心亚 《人民军医》 2010年第10期795-79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程训民 何国祥 +4 位作者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姚青 宋治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1-703,共3页
通过分析病变的结构特点 ,探讨轻中度狭窄病变斑块不稳定的机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 2 0 %~ 6 0 % ) 6 2例及重度狭窄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发现 ,轻... 通过分析病变的结构特点 ,探讨轻中度狭窄病变斑块不稳定的机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 2 0 %~ 6 0 % ) 6 2例及重度狭窄 2 6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发现 ,轻中度狭窄患者中软斑块 (6 8.2 %比 15 .4 % ,P <0 .0 1)、薄纤维帽 (6 5 .9%比 7.7% ,P <0 .0 1)显著多于重度狭窄患者 ,并且斑块破裂 (2 8.2 %比 7.7% ,P <0 .0 1)及正性重构 (5 1.8%比 0 % ,P <0 .0 1)也显著多于重度狭窄患者。轻中度狭窄患者偏心斑块检出率显著多于重度狭窄者 (84 .7%比 30 .1% ,P <0 .0 1) ,但钙化少见 (16 .5 %比 84 .6 % ,P <0 .0 1)。结果提示 ,冠状动脉造影轻中度狭窄患者多数具有不稳定性斑块的结构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轻中度狭窄者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心病 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内超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惠玲 何国祥 +5 位作者 刘建平 冉擘力 李永华 仝识非 姚青 唐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tab le angina,SA)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 le angina,UA)患者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 lar u ltrasound,IVUS)下的表现特征。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例SA患者、29例UA患者的共55支病变冠脉行IVUS...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tab le angina,SA)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 le angina,UA)患者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 lar u ltrasound,IVUS)下的表现特征。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例SA患者、29例UA患者的共55支病变冠脉行IVUS检查。结果SA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类似。UA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SA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显著高于UA组(P<0.01)。结论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上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