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晓慧 倪祝华 杨新春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87-389,共3页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主干 血管内超声检测 临床研究 主干病变 动脉系统 左主干 起始部 开口部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与血管内超声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惠波 党群 +7 位作者 金喆 王小飞 夏大胜 高陆 蔡林 张靖 许芳 王佩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与否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用血管内超声检测62例ACS患者的75处病变。根据血清cTnI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两组:cTnI升高组34例(cTnI>0.15ng/...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与否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用血管内超声检测62例ACS患者的75处病变。根据血清cTnI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两组:cTnI升高组34例(cTnI>0.15ng/ml)和cTnI正常组28例(cTnI≤0.15ng/ml)。分析病变处与近端和远端参考段,包括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及斑块负荷,并计算斑块面积和重塑指数,继之确定重塑方向(正、负、无重塑);此外对每组的软硬斑块进行识别和比较。结果:cTnI升高组重塑指数大于cTnI正常组(1.01±0.25对0.83±0.11,P<0.01),正重塑常见于cTnI升高组(46.5%对6.3%,P<0.001),负重塑常见于cTnI正常组(81.3%对39.5%,P<0.05)。cTnI升高组患者的病变斑块面积比cTnI正常组大[(11.9±5.2)mm2对(9.1±3.4)mm2,P<0.05];前者远端参考段斑块面积也比后者大[(5.5±3.4)mm2对(3.8±1.8)mm2,P<0.05]。cTnI升高组患者与cTnI正常组相比有增高的血栓形成率(P<0.05)。结论:cTnI升高的ACS患者存在较多血栓和正重塑,有较大的病变处斑块面积和远端参考段斑块面积。他们的冠状动脉病变较cTnI正常的患者严重、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清肌钙蛋白I 患者 对比分析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cTnI 血管内超声检测 斑块面积 水平 介入治疗前 正常组 血栓形成率 ACS 升高 重塑 远端 指数
下载PDF
舒降之、普罗布考和开搏通对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梅 张运 +1 位作者 张园园 高月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探讨舒降之、普罗布考和开搏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在 10 2例患者中 ,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后壁内膜中膜的正常厚度、最大厚度、四条动脉最大厚度的平均值和四条... 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探讨舒降之、普罗布考和开搏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在 10 2例患者中 ,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后壁内膜中膜的正常厚度、最大厚度、四条动脉最大厚度的平均值和四条动脉中单个最大厚度 ,同时测量管壁的僵硬度 β。然后分别服用舒降之、普罗布考、开搏通三年后复查。结果发现 ,各组治疗前后斑块部位内膜中膜厚度均增加 (P均 <0 .0 5 )。对照组正常厚度的变化值 (0 .0 4± 0 .12mm)均显著高于普罗布考组的右颈动脉 (0 .0 4± 0 .12mm)和舒降之组左颈动脉 (0 .0 4± 0 .2 6mm)及右股动脉 (0 .0 3± 0 .2 3mm) (P <0 .0 5 )。舒降之组最大厚度、四条动脉最大厚度的平均值和各治疗组右侧股动脉最大厚度的变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舒降之组 (0 .17± 0 .12mm)和开搏通组 (0 .2 1± 0 .15mm)四条动脉最大厚度的平均值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0 .2 5± 0 .2 0mm) (P均 <0 .0 1)。各组四条动脉中单个最大厚度的变化值及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本研究结果表明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正常内膜—中膜厚度进展较快 ,药物治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以舒降之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三种药物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血管内超声检测 颈动脉 股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消退治疗
下载PDF
感染负荷与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摘要)
4
作者 牛玉宏 许从峰 +1 位作者 史剑慧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共1页
目的探讨感染负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检查的患者182例,血管内超声检测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介入检查前抽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感染负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检查的患者182例,血管内超声检测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介入检查前抽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旋菌,肺炎衣原体、EB病毒、B型柯萨奇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抗体IgG/IgA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根据感染负荷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感染原n≤3种,B组:n=4~5种和C组:n≥6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随感染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分别为44.4%,70.6%和76.7%(P〈0.001);感染负荷与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呈正相关,r=0.9396。血清hs—CRP水平升高者(〉5.0mg/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升高更明显(43.8%,70.0%,70.8%)比(45.5%,63.7%.96.8%).A、B、C组易损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3.3%、32.4%、51.7%(P〈0.05),感染原在5种以上者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以往感染微生物数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率相关,血清hs—CRP水平升高者中两者的相关性更明显.提示二者有协同作用。高水平的感染负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的易损斑块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感染原 粥样硬化形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负荷 血管内超声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B型流感病毒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高强度他汀治疗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5
《微循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7-7,共1页
以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是,他汀类药物是否也可逆转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尚未被证实。为此,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Stephen J.Nicholls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名为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 以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是,他汀类药物是否也可逆转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尚未被证实。为此,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Stephen J.Nicholls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名为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比较(SATURN)研究,旨在探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能促进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1月的DiabetesCare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 药物治疗 可逆转 强度 血管内超声检测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性别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
6
作者 Kaneda H. Ako J. +2 位作者 Kataoka T. P.J. Fitzgerald 黄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7期20-21,共2页
性别对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预后是否有影响仍存在争论。本研究在一个大型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队列中利用三维血管内超声检测性别对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以0.5mm为间隔手工探测整个支架置入节段的管腔和支架面积。使用Simpson方法,计... 性别对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预后是否有影响仍存在争论。本研究在一个大型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队列中利用三维血管内超声检测性别对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以0.5mm为间隔手工探测整个支架置入节段的管腔和支架面积。使用Simpson方法,计算管腔容积、支架容积和新生内膜体积(支架容积减去管腔容积),并用支架长度标化。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年龄较大,更常伴有高脂血症或高血压,并且参考血管直径和平均支架面积较小。虽然女性患者中新生内膜增生和新生内膜厚度与男性患者相似,但是由于其支架面积较小,女性患者新生内膜增生的百分比(新生内膜面积除以支架面积)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内膜增生 冠状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性别 血管内超声检测 SIMPSON 内膜面积 女性患者
下载PDF
感染负荷与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牛玉宏 许从峰 +1 位作者 史剑慧 葛均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负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检查的患者182例,血管内超声检测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介入检查前抽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感染负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检查的患者182例,血管内超声检测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性质;介入检查前抽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旋菌、肺炎衣原体、EB病毒、B型柯萨奇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抗体IgG/IgA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根据感染负荷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感染原n≤3种,B组:n=4~5种和C组:n≥6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随感染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分别为44.4%,70.6%和76.7%(P<0.001);感染负荷与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呈正相关,r=0.9396.血清hs-CRP水平升高者(>5.0 mg/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升高更明显(43.8%, 70.0%, 70.8%)比(45.5%, 63.7%, 96.8%).A、B、C组易损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3.3%、32.4%、51.7%(P<0.05),感染原在5种以上者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以往感染微生物数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率相关,血清hs-CRP水平升高者中两者的相关性更明显, 提示二者有协同作用.高水平的感染负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粥样硬化形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负荷 性质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血管内超声检测 高敏C反应蛋白 免疫散射比浊法 A型流感病毒 B型流感病毒 易损斑块 2003年 2001年 巨细胞病毒 幽门螺旋菌 肺炎衣原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