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温穗溱 潘玉金 +2 位作者 许元文 李影花 王饶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血透套管针,抽吸血栓及采用改良方法推注尿激酶。统计并发症情况及人工血管再通率。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血透套管针抽取部分血栓并顺利推注尿激酶,术后均能扪及震颤及搏动,4例溶栓失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溶栓成功率84.62%(22/26)。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时,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透析套管针行尿激酶溶栓,并采用改良的尿激酶推注方法,人工血管复通率较高,减少了尿激酶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套管针 尿激酶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动静脉内瘘闭塞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 被引量:43
2
作者 郭相江 赵意平 +4 位作者 施娅雪 叶猛 孙敏莉 张皓 张纪蔚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袁丽萍 杨铁城 +2 位作者 伍强 罗敏虹 张海燕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取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室收治52例尿毒症患者,18例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4例因静脉血栓形成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术中使用Fog...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取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室收治52例尿毒症患者,18例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4例因静脉血栓形成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术中使用Fogarty导管,在球囊充盈状态下牵拉出血管,达到扩张细小血管或取栓目的,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使用Fogarty球囊导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内瘘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随访12个月,其中6例行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患者再次出现血栓形成。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自体血管条件欠佳患者中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行取栓术是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球囊导管 尿毒症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 成形术 取栓术
下载PDF
覆膜支架及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甄雅南 张建彬 +9 位作者 郑夏 陈洁 马博 刘晓鹏 秦红云 杨煜光 王非 叶志东 刘鹏 樊雪强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56-259,264,共5页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覆膜支架组(20例)和球囊扩张组(2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0天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覆膜支架组的6个月及12个月一期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组(6个月:60.00%vs 30.34%,P=0.034;12个月:20.00%vs 0%,P=0.005)。覆膜支架组6个月辅助一期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为(70.00%vs 34.78%,P=0.019)。两组6个月及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00%vs 100%,P=0.999;12个月:90.00%vs 95.65%,P=0.491。覆膜支架组12个月的通路功能指数高于球囊扩张组(6.90±2.71 vs 4.96±1.15,P=0.003)。结论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治疗AVG失功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可以明显提高6个月及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但对AVG是否应常规进行监测及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覆膜支架 球囊扩张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龚娜 王静 +1 位作者 杨琼 熊世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6期1493-149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同时在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9例手术病例中,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8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同时在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9例手术病例中,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88.9%;成功病例3个月通畅率达87.5%。手术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手术成功后恰当的护理及良好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途径 高压球囊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护理
下载PDF
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洋 张丽峰 +2 位作者 王科 王奇奇 何春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4期4398-4400,共3页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内瘘重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内瘘重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深静脉置管率、术后内瘘使用时间、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12个月通畅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血管通畅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病例需要置管,对照组全部需要置管,观察组深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5%与10.81%,P=0.127)。结论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给予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高,术后短期即可使用,但远期通畅率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 球囊扩张 内瘘切除重建术 血管开通率
下载PDF
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丹 赵余晓 赵俐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13-14,共2页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 溶栓治疗 多点穿刺 尿激酶 护理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中远期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池拽 胡锡祥 +1 位作者 缪健航 师天雄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79-281,295,共4页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中远期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科65例(71例次)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随访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失访14例,死亡9例。余42例随访时间为6~66个月,一期内瘘通畅时间1~51个月,平...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中远期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科65例(71例次)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随访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失访14例,死亡9例。余42例随访时间为6~66个月,一期内瘘通畅时间1~51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期间内,38例出现内瘘堵塞或流量不足,其中30例患者行人工血管切开取栓术,手术成功率86.7%(26/30),8例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其中1例未处理,2例行假性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修补术,3例行假性动脉瘤切除+血管吻合+皮瓣转移修复术,6例行假性动脉瘤切除+血管吻合术。1例反复穿刺部位的人工血管失功,1例动脉吻合口严重狭窄,均予以再次造瘘。3例发生人工血管感染,均行人工血管取出术。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中远期的并发症主要为内瘘堵塞和假性动脉瘤形成,利用手术和介入的方法可处理人工血管的并发症,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干预可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手术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留置针溶栓处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邢越 徐国建 +4 位作者 朱峥嵘 谭羽灿 何志坚 曹健强 罗灿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39-41,4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针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3~12月行留置针溶栓治疗31例AVG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VG复通的成功率、溶栓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平均溶栓次数...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针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3~12月行留置针溶栓治疗31例AVG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VG复通的成功率、溶栓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平均溶栓次数1.5次(1~3次),23例溶栓成功,8例溶栓失败,溶栓成功率74.2%。需置入临时透析管12例,免于置入临时透析管19例(61.3%)。7例患者(22.6%)出血,未见肺栓塞病例。术中球囊扩张处理28例患者,其中支架植入4例。结论留置针溶栓处理急性AVG血栓成功率较高,可减少置管造成的血管损伤,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臻 欧阳永锋 +3 位作者 张庆 张清 刘军 石亿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8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干预方法不同分...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8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测量肱动脉与头静脉的管径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峰值血流、阻力指数、血流量);统计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狭窄、硬化或栓塞)。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APTT短于观察组患者,D-D水平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肱动脉的峰值血流和血流量低于观察组患者;头静脉的管径和血流量低于观察组患者,阻力指数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维持内瘘血管的成熟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水平,对于防止血管硬化及栓塞形成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多磺酸粘多糖 凝血功能
下载PDF
65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池拽 师天雄 +1 位作者 胡锡祥 缪健航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总结为不适合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5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性肾病27例。手术方法是前臂人工... 目的总结为不适合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5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性肾病27例。手术方法是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和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结果 65例患者共行动静脉内瘘手术71次,全部成功,总体成功率100%。术后有69例次成功用于透析穿刺,内瘘成熟率97%。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肢肿胀(58例),其次为血栓形成(3例),出血(2例),缺血性神经病变(2例),窃血综合征(1例),切口血清肿(1例)。结论对不适合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可行的,术前予以积极准备及评估血管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双双 周建芳 胡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重要补充,为血管耗竭的血透患者提供了希望[1]。但AVG并发症多,长期通畅率远不及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导致内瘘功...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重要补充,为血管耗竭的血透患者提供了希望[1]。但AVG并发症多,长期通畅率远不及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导致内瘘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血透患者 功能异常 危险因素分析 长期血管通路 AVF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静 董妮 +2 位作者 罗红梅 赵小红 薛小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8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1年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透析流量、心理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经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选择不同流出道对近期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锋 阿力木江·沙吾提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流出道选择的不同,探讨其术后近期通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拟行AVG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收集患者... 目的研究基于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流出道选择的不同,探讨其术后近期通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拟行AVG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人工血管流出道是浅静脉或是深静脉作为分组标准,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资料;通过Kaplan-Meier对比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通畅率;通过COX模型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7例,将流出道为浅静脉的患者分为A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共22例);将流出道为深静脉的患者分为B组(肱静脉,共1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资料,仅人工血管规格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17.357,P=0.002);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通畅率无明显差异(X2=0.224,P=0.636);COX回归分析对手术位置、性别、移植物型号、分组(A组比B组)相关因素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265,1.668,3.936,1.880;95%CI值分别为0.241~6.626,0.315~8.821,0.657~23.590,0.398~8.881;P值分别为0.781,0.547,0.781,0.426)。结论AVG远端流出道选用深静脉或是浅静脉,术后近期通畅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流出道 通畅率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艳 缪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染组(n=17)和对照组(n=13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的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会发生一定比例的移植物感染,年龄、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与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有关,应做好预防并及时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移植物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汝琨 赵晓霞 《全科护理》 2013年第24期2251-2252,共2页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病人溶栓治疗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双针法穿刺分别从人工血管动静脉吻合口端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帮助人造血管再通。[结果]14例病人溶栓成功,溶栓失败10例,成功率为58.33%。...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病人溶栓治疗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双针法穿刺分别从人工血管动静脉吻合口端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帮助人造血管再通。[结果]14例病人溶栓成功,溶栓失败10例,成功率为58.33%。[结论]双针法用尿激酶及时溶栓的治疗护理措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溶栓 护理
下载PDF
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双双 周建芳 胡婷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 目的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12、18、24个月的内瘘通畅率。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内瘘失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18、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18、24个月的辅助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提高内瘘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随访管理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通畅率
下载PDF
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锋 阿力木江·沙吾提 《新疆医学》 202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基于对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行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的18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 目的 本研究基于对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行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的18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术后通畅率。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技术成功100%,随访率100%。术后6月、9月、12月通畅率为77.8%;术后18月通畅率为66.7%;术后24月通畅率为61.1%。结论 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此结论仍需循证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切开取栓 球囊扩张 通畅率
下载PDF
浅静脉流出道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通畅率影响的比较
19
作者 缪鹏 谭正力 +2 位作者 姚辰亮 田然 郁正亚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229-232,247,共5页
目的比较建立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时选择不同浅静脉流出道对于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建立前臂AVG的21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浅静脉... 目的比较建立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时选择不同浅静脉流出道对于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建立前臂AVG的21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浅静脉流出道的不同分为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MCV)、贵要静脉(basilic vein,BV)组和头静脉(cephalic vein,CV)组,比较三组术后通畅率。结果MCV组术后12、24、36和48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45.5%、16.9%、7.5%和3.7%,BV组分别为47.2%、15.8%、8.2%和5.5%,CV组分别为58.9%、26.5%、15.1%和9.7%。MCV组术后12、24、36和48个月的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45.5%、23.3%、10.7%和8.5%,BV组分别为60.4%、32.9%、20.2%和12.0%,CV组分别为71.4%、35.5%、16.8%和10.0%。MCV组术后12、24、36和48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3.0%、49.8%、26.3%和15.9%,BV组分别为78.9%、56.2%、39.7%和26.8%,CV组分别为87.5%、67.7%、46.6%和2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浅静脉流出道建立AVG术后近中期通畅率无明显差异,可依据临床情况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静脉 流出道 通畅率
下载PDF
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及术后闭塞的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喜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11期19-19,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与术后闭塞的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于我院行上臂人工血管襻式造瘘术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与术后闭塞的治疗。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于我院行上臂人工血管襻式造瘘术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0%;1年初级通畅率是71.7%(43/60),累积次级通畅率是91.7%(55/60);2年初级通畅率是58.3%(35/60),累积次级通畅率是81.7%(49/60)。静脉端吻合口狭窄2例(3.3%),人工血管初期闭塞26例(43.3%),肢体肿胀20例(33.3%)。人工血管初期闭塞或狭窄28例通过对症治疗后最终累计人工血管闭塞减少至12例。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是自体静脉条件差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人工血管闭塞给予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增长人工血管的使用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术后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