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李宝 金文铭 +5 位作者 李涵 向杜磊 赵根 沈阳 刘欣伟 邵兵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SVF)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自体脂肪来源SVF关节腔内注射)和对照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比较2组患者...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SVF)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自体脂肪来源SVF关节腔内注射)和对照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18个月膝关节WOMAC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注射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半月板及软骨损伤信号改善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9.2±0.9)个月。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WOMA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8个月观察组的WOMAC评分、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观察到半月板及软骨损伤信号较治疗前改善,而对照组未观察到损伤信号的改善。结论 自体脂肪来源SVF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血管基质组分 透明酸钠
下载PDF
血管基质组分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促进体内软骨再生
2
作者 巴凯 倪端 +3 位作者 王新波 魏雪琴 李娜 郑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本研究通过对比血管基质组分(SVF)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在体内促进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的差异,为软骨再生筛选更加优秀的种子细胞。方法本研究首先构建聚-β-羟基丁酸(PHB)/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 目的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本研究通过对比血管基质组分(SVF)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在体内促进软骨细胞成软骨能力的差异,为软骨再生筛选更加优秀的种子细胞。方法本研究首先构建聚-β-羟基丁酸(PHB)/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三维生物支架材料,然后分离培养兔脂肪/软骨细胞,检测培养于支架上的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最后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模型,将SVF和ASCs分别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于支架上,植入缺损部位,10周后对比评估原位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接种在支架上的细胞在体外表现出更好的黏附和增殖。与软骨细胞共培养,脂肪源性SVF比ASCs更能促进体内软骨组织的生成。结论 PHB/PHBHHx共混体系是一种优秀的软骨组织工程材料。新鲜的SVF比体外扩增培养的ASCs更能促进软骨细胞生成软骨基质。SVF有望成为一种更好的软骨修复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血管基质组分 共培养 软骨再生
下载PDF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获取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思捷 王克明 马继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53-356,共4页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是抽脂脂肪去除成熟脂肪细胞后剩余的多种细胞及基质成分的组合,主要包含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其中,ADSCs具有多...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是抽脂脂肪去除成熟脂肪细胞后剩余的多种细胞及基质成分的组合,主要包含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其中,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组织再生及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SVF的获取方法主要包括酶消化法与机械乳化法,但获取标准尚未达成共识。SVF已广泛应用于辅助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瘢痕及脱发治疗等整形外科领域,也可应用于放射性损伤、骨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关于SVF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仍存争议,需要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探索SVF的最佳获取方法及作用机制,提高SVF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并进一步扩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分 脂肪来源干细胞 纳米脂肪 自体脂肪移植
下载PDF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的转归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安璐 陈晓明 +5 位作者 李灿 姚建 张舒羽 曹建平 龚振华 余道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7,共7页
目的研究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VF)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的转归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每组25只。将空白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小鼠以15 G... 目的研究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VF)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的转归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每组25只。将空白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小鼠以15 Gy X射线进行背部局部照射,随后对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小鼠局部注射来源于B6/G⁃R小鼠的SVF。通过荧光示踪、活体成像观察SVF注射后1、3、7、14、21 d的存活情况。根据动物实验结果优化临床SVF注射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创面情况以不同频次进行SVF局部注射,并观察疗效。结果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阴性对照组在SVF注射后的第14天均可在组织切片中观察到局部组织中的SVF。在注射后1、3、7 d,SVF的荧光信号强度依次为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注射后14 d,SVF的荧光信号强度依次为急性损伤组>阴性对照组>慢性损伤组;注射后21 d,各组SVF荧光信号强度极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急性损伤组仅在注射后14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5),慢性损伤组在注射后1、3、7、14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8~5.74,P<0.05);急性损伤组的SVF荧光信号强度在第3、7、14、21天均显著高于慢性损伤组(t=4.73~8.38,P<0.05)。阴性对照组、急性损伤组、慢性损伤组的SVF半衰期分别为6.336、6.014、2.163 d。临床试验中在传统手术方案基础上应用SVF移植,显示SVF有明确的促进创面修复作用,且移植越早越有利于创面愈合。结论SVF在急、慢性皮肤辐照损伤微环境中转归不同,对临床应用中SVF的用药时机和注射频次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 放射性皮肤损伤 转归
原文传递
基质血管组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有效性及进展
5
作者 彭璐璐 曾田雨 +1 位作者 何明杰 许荣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尤其是其复杂的并发症,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性伤口容易形成慢性不愈合性创面,并有复发的倾向,甚至可能导致截肢。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近年来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尤其是其复杂的并发症,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性伤口容易形成慢性不愈合性创面,并有复发的倾向,甚至可能导致截肢。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近年来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新措施。干细胞中的基质血管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有促进创面周围血管再生和抗炎的作用,糖尿病慢性创面可以实现血液循环的重建和血液补给,最终达到治愈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目的。本文从SVF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同时指出SVF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分 慢性创面 糖尿病
下载PDF
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治疗骨伤骨不连临床研究
6
作者 邵擎东 严旭 +4 位作者 李宇飞 杨鹏 江峰 吕峰霞 韦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49-1050,105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治疗骨伤骨不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月龄4~5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采用Brownlow法制备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治疗骨伤骨不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月龄4~5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采用Brownlow法制备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支架材料移植。对实验兔行X线影像检查,观察骨痂出现、骨愈合时间,评价骨折愈合状况;测定实验兔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为(11. 36±0. 55)周、骨愈合时间为(35. 57±0. 73)周;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为(2. 86±0. 43)周、骨愈合时间为(26. 95±0. 56)周,观察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165. 19±23. 51)U/L,血钙磷乘积为(9. 16±1. 59)mmol/L;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218. 33±36. 78) U/L,血钙磷乘积为(16. 61±5. 43) mmol/L,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可有效治疗骨伤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组织 血管基质组分 骨不连 血清碱性磷酸酶 钙磷乘积 愈合状况
下载PDF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转归的动物模型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安璐 张舒羽 +1 位作者 曹建平 余道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80-2484,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VF)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动物模型以研究SVF的转归。方法:C57BL/6N小鼠以15Gy剂量局部照射后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SVF处理组),每组30只。B组小鼠注射来源于B6-G/R小鼠的SVF,A组小... 目的:探讨一种脂肪血管基质组分(SVF)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动物模型以研究SVF的转归。方法:C57BL/6N小鼠以15Gy剂量局部照射后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SVF处理组),每组30只。B组小鼠注射来源于B6-G/R小鼠的SVF,A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分别于SVF注射前及注射后1、3、7、14、21、28 d行活体成像(IVIS);用随机数字表法在两组小鼠中随机抽取3只,处死后切取皮肤标本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评估SVF的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SVF注射前及注射后1、3、7、14、21、28 d在IVIS下观察,光通量分别为(3.17±1.28)×107、(1.06±0.07)×1010、(9.23±0.74)×10^(9)、(4.91±0.57)×10^(9)、(2.89±0.40)×10^(9)、(1.04±0.25)×10^(9)、(2.53±0.55)×108[p/sec/cm^(2)/sr]/[μW/cm^(2)]。结果显示,SVF注射前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荧光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1.909,15.27))=85.662,P<0.01。SVF注射后第1天(P<0.01)、第3天(P<0.01)、第7天(P<0.01)、第14天(P<0.01)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高于注射前,而第21天(P>0.05)、第28天(P>0.05)与注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切片中绿色荧光标记的SVF分布于真皮层及皮下组织,随时间增加SVF逐渐减少。结论:本研究构建一种简便易行、高效可靠的动物模型用以示踪SVF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微环境中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血管基质组分 转归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微环境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脂肪组织基质血管组分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庄伟 谢良地 +3 位作者 许昌声 王华军 沈逸华 陈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30-2033,共4页
目的:观察脂肪组织基质血管组分(SVF)静脉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胶原酶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SVF,并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阿霉素对照组(n=10)和SV... 目的:观察脂肪组织基质血管组分(SVF)静脉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胶原酶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SVF,并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阿霉素对照组(n=10)和SVF治疗组(n=10);15 mg/kg阿霉素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4周,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SVF治疗组予以阴茎静脉移植SVF(1×107/L细胞0.5 mL),其余两组给予等量PBS注射。移植4周后,经导管多导生理仪测定心功能;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SVF在心肌组织中归巢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新生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的表达。结果:(1)与阿霉素对照组相比,SVF治疗组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135.65±21.58)mmHg vs(105.58±22.62)mmHg,P<0.05]、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4 815.65±566.24)mmHg/s vs(3 535.50±465.28)mmHg/s,P<0.05]和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3 677.56±467.75)mmHg/s vs(2 738.65±512.51)mmHg/s,P<0.05]均显著增加,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2)SVF治疗组CD31免疫组化显示细胞核染色及棕黄色颗粒沉着分布较阿霉素对照组均匀,每个视野的血管数显著增多。结论:SVF移植可明显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部分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心肌组织血管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分 阿霉素 心力衰竭 血管内皮 大鼠
下载PDF
不同非接触式超声波处理获得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嘉田 卢沛伶 +5 位作者 黄婧 柳雪 蔡海明 巫国辉 张玲华 聂云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5347-5352,共6页
背景:探索能够高效、稳定获取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方法对于临床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分离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解法、推注破碎法、接触式超声波破碎法等,存在安全性和细胞存活率低、材料污染等不足,而非接触式超声波破碎... 背景:探索能够高效、稳定获取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方法对于临床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分离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解法、推注破碎法、接触式超声波破碎法等,存在安全性和细胞存活率低、材料污染等不足,而非接触式超声波破碎法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目的:寻找一种最优的非接触式超声波处理获得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所用人体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由广州中家医家庭医生整形美容医院提供,体检无其他基础疾病,取材前均获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3种不同的超声波仪器(超声波清洗仪功率约为800 W、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功率约为1 000 W、非接触式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功率约为1 200 W)对脂肪材料进行非接触式超声处理15,20,25 min,以接触式超声波细胞破碎法为对照,功率为100 W,超声处理16 s,分别检测基质血管组分细胞大小、存活数量、细胞活力、细胞碎片率和微生物感染度。该研究实施符合广州中家医家庭医生整形美容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1)3种方法所获得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活性均高于接触式超声波破碎法(P<0.05);(2)3种方法所获得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污染度均低于接触式超声波破碎法;(3)3种方法获得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3种方法所获得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碎片均少于接触式超声波破碎法(P<0.05),其中非接触式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20 min后采用酶解方法获取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血管组分 非接触式超声波 纯物理破碎 细胞活力
下载PDF
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提升颞部凹陷的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志贤 黄如林 +3 位作者 莫自增 沈剑 李响 梁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评价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颞部凹陷填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SVF辅助脂肪移植组应用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脂肪移植组应用传统的自体脂肪技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 目的评价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颞部凹陷填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SVF辅助脂肪移植组应用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脂肪移植组应用传统的自体脂肪技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颞部凹陷提升率二维测量法、颞部凹陷评分改善度法和患者满意率调查法评估术后有效性,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后安全性。结果相较于脂肪移植组,SVF辅助脂肪移植组的手术次数减少到了(1.45±0.49)次,单侧总计脂肪组织填充量减少到(17.65±6.93)m L,但颞部凹陷的提升率提高到(32.35±7.13)%、颞部凹陷评分改善度平均提高(2.50±0.71)分、患者满意率92.31%,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改善颞部凹陷的有效性优于传统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血管组分 自体脂肪移植 颞部凹陷 颞部填充
下载PDF
多种物理方法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沛伶 冯春朝 +6 位作者 梁淼淼 魏嘉田 黄婧 蔡海明 巫国辉 张玲华 聂云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76-1982,共7页
背景: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和脂肪源性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当前,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和推注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目的:寻找一种更加高活性、安全、简便的制... 背景: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和脂肪源性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当前,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和推注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目的:寻找一种更加高活性、安全、简便的制备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方法:以无任何处理的脂肪组织为阴性对照,酶解法为阳性对照,通过细胞量、存活率、细胞碎片、细胞活性、增殖率等指标来比较酶解法、普通推注法、改良推注法、玻璃珠破碎法(简称玻璃珠法)及内置式超声波破碎法(简称内置超声波法)的差异。酶解法及普通推注法为目前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细胞普遍使用的方法;改良推注法是在普通推注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后得到的方法;玻璃珠法是利用玻璃珠震荡产生的剪切力,在脂肪颗粒中加入玻璃珠后在2500 r/min的条件下震荡9 min以制备基质血管组分细胞;内置超声波法则是利用空化效应,在25 W的功率下对脂肪组织处理36 s以获得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结果与结论:①5种方法获得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阴性对照组细胞活性最低,酶解法细胞活性最高,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的细胞活性高于改良推注法和普通推注法(P<0.05);③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高于改良推注法和普通推注法(P<0.05);④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细胞碎片比例、细胞凋亡率要远远低于普通推注法和改良推注法(P<0.05);⑤结果表明,玻璃珠法和内置超声波法富集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效果优良,但玻璃珠法加入了外源物质进行处理,增加了污染的风险,而内置超声波法尽管将超声探头插入脂肪组织中,但只要将超声探头彻底灭菌,即可将污染风险降到最小。总的来说,内置超声波法和玻璃珠法优于普通推注法及改良推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方法 血管组分细胞 脂肪组织 超声波 细胞活力 玻璃珠 细胞碎片率 细胞增殖率
下载PDF
基质血管组分对肌腱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顺 陈津 +2 位作者 肖杰 林荆鹏 韩雪松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基质血管组分(SVF)富含干细胞和多功能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呈现出巨大的潜能,为肌腱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观点和方向。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VF富含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具... 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基质血管组分(SVF)富含干细胞和多功能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呈现出巨大的潜能,为肌腱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观点和方向。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VF富含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具备促血管生成、抗凋亡、免疫调节等功能,可改善纤维排列结构和提高肌腱生物力学性能。本文就SVF的功能、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肌腱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SVF在肌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分 肌腱损伤 脂肪干细胞 间充干细胞
下载PDF
自体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脂肪移植改善面部皮肤质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雅婷 张爱君 +4 位作者 王浩 王苹苹 李健华 温敏敏 金培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8-143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辅助脂肪移植能够促进移植物的存活,但研究其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招...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辅助脂肪移植能够促进移植物的存活,但研究其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改善面部皮肤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招募患者。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即基质血管组分辅助脂肪移植与单纯脂肪移植。VISIA皮肤检测仪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的面部皮肤质量,包括斑点、皱纹、纹理、毛孔、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紫质8个皮肤指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在皱纹和纹理方面改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在斑点、毛孔及红色区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改善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在紫外线色斑、棕色斑方面,两组治疗效果改善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紫质未受研究对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血管组分能够提升脂肪移植在改善面部皮肤质量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分 自体脂肪移植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 面部肤 干细胞 移植物存活 国家自然科学 脂肪组织 组织移植 皮肤 面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脂肪基质血管组分促进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锦荧 楼袁美 +1 位作者 单乐天 周莉 《智慧健康》 2021年第7期35-38,44,共5页
目的阐述目前有关基质血管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促进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软骨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SVF治疗KOA的文献并进行归纳、... 目的阐述目前有关基质血管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促进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软骨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SVF治疗KOA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SVF治疗KOA的临床前模型主要是手术诱发模型、原发型KOA模型和胶原酶关节内注射诱导KOA模型,研究均显示SVF具有软骨修复和愈合作用。临床研究表明SVF关节内注射能减缓KOA症状,缓解疼痛并减少并发症发生。SVF作用机制主要是关于抗炎、血管再生、免疫调节、软骨再生方面,但文章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结论现有的文献主要是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关于SVF治疗KOA的作用机制研究尚浅,有必要对SVF治疗KOA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掘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血管组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脂肪源性基质血管组分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中的短期临床疗效
15
作者 李涵 向杜磊 +4 位作者 赵根 金文铭 李宝 刘欣伟 邵兵 《骨科》 CAS 2022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病例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病例,经病人知情同意后行SVF关节腔注射治疗。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为(39.0±...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病例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病例,经病人知情同意后行SVF关节腔注射治疗。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为(39.0±11.6)岁(22~58岁)。军事训练伤致软骨损伤24例,退变性软骨损伤6例。全部病例均为单侧膝关节注射。于治疗后3、6个月观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及日本膝关节骨关节炎功能评估量表(the Japanese knee osteoarthritis measure,JKOM)评分。在治疗后6个月再次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4±2.6)个月。治疗后3、6个月随访,VAS、WOMAC和JKOM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随访MRI检查,与治疗前比较,软骨损伤信号未见明显缓解。病人未发生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内注射SVF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脂肪源性血管组分 军事训练伤
下载PDF
脂肪基质血管组分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疼痛及软骨修复的研究
16
作者 杨锦荧 楼袁美 +4 位作者 葛彦志 陈祖祥 单乐天 陆海山 贾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脂肪基质血管组分(SVF)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疼痛和软骨修复的作用。方法取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制备SVF,采用碘乙酸法构建KOA模型。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VF低浓度组、SVF中浓度组、SVF高浓度组,每组各5... 目的观察脂肪基质血管组分(SVF)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疼痛和软骨修复的作用。方法取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制备SVF,采用碘乙酸法构建KOA模型。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VF低浓度组、SVF中浓度组、SVF高浓度组,每组各5只。采用低(1.6×10^(4)个/mL)、中(3.2×10^(4)个/mL)、高(6.4×10^(4)个/mL)浓度的SVF对大鼠双侧膝骨关节腔注射治疗,每周注射1次,于模型复制后第2周和4周时评价大鼠疼痛指标。注射4周后,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OARSI评分。结果模型复制后第2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SVF低、中、高浓度组压痛阈值均降低(P<0.01);模型复制后第4周,模型组压痛阈值低于正常组(P<0.01),SVF低、中、高浓度组压痛阈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提高(P<0.01),且SVF高浓度组高于SVF低浓度组(P<0.05)。病理学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关节软骨破坏和退行性变化明显;SVF低、中、高浓度组相比于模型组关节软骨形态明显改善。模型组OARSI评分高于正常组(P<0.01),SVF低、中、高浓度组OARSI评分均较模型组下降(P<0.01)。结论SVF可提高KOA模型大鼠疼痛阈值,修复软骨损伤,且低剂量就有良好效果,是临床治疗KOA的潜在有效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脂肪血管组分 压痛阈值 软骨细胞
下载PDF
脂肪组织血管基质移植联合补元复骨汤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孙惠文 王卫国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移植联合中药补元复骨汤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移...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移植联合中药补元复骨汤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移植联合中药补元复骨汤治疗),各1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定期拍片及抽血随访,重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患肢的骨痂出现时间、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磷乘积。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85%(13/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8/14)(P<0.05)。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为(11.56±2.98)周,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为(7.12±2.5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172.58±36.65)U/L,血钙磷乘积为(3.69±0.58)mmol/L;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206.92±29.91)U/L,血钙磷乘积为(4.80±0.62)mmol/L,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移植联合中药补元复骨汤可有效治疗骨折不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组织血管基质组分 补元复骨汤 骨折不愈合 血清碱性磷酸酶 钙磷乘积
下载PDF
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对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林平 刘恿铂 +1 位作者 蒋亚楠 谭谦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12-914,共3页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分别应用SVF(试验组,12例)和常规换药(对照组,18例)治疗难愈性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37.6±18.2)d vs.(62.4±25.2...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分别应用SVF(试验组,12例)和常规换药(对照组,18例)治疗难愈性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37.6±18.2)d vs.(62.4±25.2)d](P<0.05),术后4周和8周创面愈合率高[(87.5±20.7)%vs.(55.7±27.2)%和(99.0±2.9)%vs.(86.9±16.3)%](P<0.05)。结论脂肪来源的SVF能有效促进难愈性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血管组分 难愈性创面
原文传递
基质血管组分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郑丽君 赵启明 +1 位作者 茅东升 司婷婷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5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血管组分(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受术者于局部麻醉下,采用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行能谱宝石CT胸部三维重建,测量乳房皮下厚度,观察术前、术后乳房轮廓改善和并发症.... 目的 探讨基质血管组分(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受术者于局部麻醉下,采用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行能谱宝石CT胸部三维重建,测量乳房皮下厚度,观察术前、术后乳房轮廓改善和并发症.结果 脂肪颗粒注射2次3例,其余均注射1次.术后6个月对注射效果表示满意13例,比较满意2例.乳房皮下厚度术前右侧(11±4)mm、左侧(11±6)mm;术后6个月右侧(14±3)mm、左侧(1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柔软,无结节、无钙化等并发症.结论 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胸部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乳房结构,有效指导隆乳术及评估脂肪颗粒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分 隆乳术 脂肪颗粒 自体 移植 三维CT重建
原文传递
基质血管组分(SVF)临床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智国 张方方 +2 位作者 刘悦 刘建兴 金亮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3-82,共10页
脂肪组织易获取、组织相容性好且对供体影响小,可作为获得成体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是从脂肪中分离出来的包括脂源性干细胞(ADSC)和基质细胞的异质性细胞群。SVF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已被大量的临床实验所证实,尤其是在... 脂肪组织易获取、组织相容性好且对供体影响小,可作为获得成体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是从脂肪中分离出来的包括脂源性干细胞(ADSC)和基质细胞的异质性细胞群。SVF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已被大量的临床实验所证实,尤其是在美容整形和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早期,SVF通过酶消化法获得,随着近年来在临床中扩大应用,为确保患者安全和质量可控,开发出新型自动分离设备。同时,为符合一些国家监管要求,避免酶的使用,采用非酶消化法获取SVF。因此,该文主要针对基于酶消化法和非酶消化法已经发表临床分离方法和上市的相关设备作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分 酶消化法 非酶消化法 分离设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