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1
作者 唐茂林 钟桂午 +4 位作者 王国文 蒋穗斌 肖建中 曹朝辉 李素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大隐静脉 隐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胜华 万炜 +3 位作者 唐茂林 安高 向宇燕 蒋穗斌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剥离体被组织于X光下摄影,分析皮动脉的分布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与贵要静脉伴行,两者周围分布着外径大于0.5 mm的营养动脉,平均3.4支,它们分别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营养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动脉血管链。其中第一支位于肘横纹上21.25±6.33 mm,血管外径1.03±0.24 mm。结论可以在前臂内侧部切取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供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贵要静脉 神经血管复合体 皮瓣 应用解剖 动脉造影
下载PDF
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春晖 曾庆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观察黄斑康对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omplex,CBRC)的作用。方法将喂养高脂饲料5月后的C57BL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 目的观察黄斑康对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omplex,CBRC)的作用。方法将喂养高脂饲料5月后的C57BL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黄斑康治疗组。按时处死各组动物后作各项指标检测,同时摘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黄斑康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指标明显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黄斑康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厚度无明显差异;黄斑康治疗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玻璃膜厚度变薄;黄斑康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玻璃膜厚度变薄。结论黄斑康改善了血脂异常小鼠血液生化等指标,小鼠CBRC病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康 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血脂异常对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庆华 王春晖 魏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C57BL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pig mente pitheliumcomplex,CBRC)的病理改变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的相关...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C57BL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pig mente pitheliumcomplex,CBRC)的病理改变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的相关性。方法选C57BL小鼠36只,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月龄普通饲料组、8月龄普通饲料组和8月龄高脂饲料组。按时处死各组动物后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同时摘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8月龄高脂饲料组血脂、血液流变学、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指标均高于3月龄、8月龄普通饲料组;8月龄高脂饲料组与3月龄、8月龄普通饲料组比较,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厚度明显变薄,玻璃膜厚度明显增厚。结论血脂异常能够加速C57BL小鼠的CBRC的病理改变,其改变与ARMD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5
作者 陈胜华 唐茂林 +4 位作者 欧阳四新 谭建国 向宇燕 曾效恒 王泽军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4期392-394,39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 2 5侧 ,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 ,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 2 5侧 ,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 ,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窝中间皮动脉 ,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窝外侧皮动脉 ,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 ,形成血管链 ,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背侧血管复合体免缝扎的技巧和效果总结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玉明 潘凯 +4 位作者 申余勇 周海 祁乐中 戚庭月 王小祥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免缝扎背侧血管复合体(DVC)的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的45例LRP患者资料。其中24例术中缝扎DVC(DVC缝扎组),21例术中未缝扎DVC(DV...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免缝扎背侧血管复合体(DVC)的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的45例LRP患者资料。其中24例术中缝扎DVC(DVC缝扎组),21例术中未缝扎DVC(DVC免缝扎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阳性率、输血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排尿可控率、勃起功能恢复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VC免缝扎组的排尿可控率(75.19%)高于DVC缝扎组(45.83%),DVC免缝扎组的勃起功能恢复率(71.43%)高于DVC缝扎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DVC免缝扎技术在LRP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更有利于术后控尿功能及性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腹腔镜 背侧血管复合体 DVC免缝扎 手术技巧
下载PDF
正中双侧缝合法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处理阴茎背血管复合体的应用
7
作者 王熠 袁顺辉 +1 位作者 翟小菲 韦海荣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正中双侧缝合法处理阴茎背血管复合体(dorsal vascular complex,DVC)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医疗组2020年3月—2022年3月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1例患者,根据处理DVC...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正中双侧缝合法处理阴茎背血管复合体(dorsal vascular complex,DVC)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医疗组2020年3月—2022年3月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1例患者,根据处理DVC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缝合组(38例)和正中双侧缝合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相关资料及术后恢复指标有无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双侧缝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缘阳性率及术后1、3个月控尿恢复率均优于传统缝合组(P<0.05),术后6个月控尿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双侧缝合法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显著降低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控尿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背血管复合体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控尿功能 切缘阳性 术中出血量
原文传递
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张海东 于振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562-566,共5页
目的总结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ESG)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3年1月关于ESG在累及颈动脉... 目的总结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ESG)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3年1月关于ESG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手术治疗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共计765篇,排除内容不符、重复研究、无法获取全文、研究质量不高及综述类文献,最终纳入40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ESG联合手术切除可以在不影响颈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切除肿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术中、术后发生神经后遗症的潜在风险。在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中,ESG是治疗颈动脉爆裂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血管内或外科颈动脉牺牲相关的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但潜在的延迟性缺血性或感染性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对于头颈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颈动脉狭窄(RICS)的患者,使用ESG治疗能有效改善RICS,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短期效果肯定,但在动脉再狭窄及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还需进一步观察。ESG内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是置入ESG常见的并发症,其预防措施需进一步探索。结论ESG动脉内置入是累及颈动脉的头颈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挽救性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并发症 外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爆裂综合征 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
原文传递
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中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宏伟 单明 +4 位作者 冯春国 李志范 肖瑾 罗靖 张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研究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暴露,为临床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湿尸头上模拟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显微手术,选择乳突切迹后下方与后颅凹外下方交界区开窗,并沿乙状窦内下侧视野显微暴露并观察... 目的研究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暴露,为临床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湿尸头上模拟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显微手术,选择乳突切迹后下方与后颅凹外下方交界区开窗,并沿乙状窦内下侧视野显微暴露并观察;术毕将骨窗及术野上移,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下视野暴露并显微观察。结果①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可显露中后部桥小脑角区,充分暴露面听神经;经舌咽神经与小脑绒球间隙可直视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相关结构,手术减压有效、安全、彻底;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暴露中血管神经复合体手术创伤大,暴露角度受限,术中操作困难。结论经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安全,减压效果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外侧小脑绒球下入路 血管神经复合 显微解剖 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玢屾 徐亚文 +4 位作者 徐啊白 刘春晓 郑少波 李虎林 许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介绍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9月32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采用免结扎(ligationfree)技术处理血管筋膜复合体(DVC),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 目的介绍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9月32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采用免结扎(ligationfree)技术处理血管筋膜复合体(DVC),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采用免缝扎技术处理DVC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此步骤手术时间为10~25min,平均13.1min,此步骤手术出血量为10~100mL。所有病例前列腺尖部切缘阴性。术后2~3周拔除尿管,17例患者拔除尿管后1周内排尿即完全可控,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DVC的完整对于尿控起到重要的作用,DVC免结扎技术能够清晰暴露前列腺尖部,保留尽可能长的功能尿道,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控的恢复,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并不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结扎 尿控 血管筋膜复合 腹腔镜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光贵 牛朝诗 韩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等。小脑上动脉主干尾袢及其分叉部附近常压迫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的上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展神经、面听神经和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小脑下前动脉常呈折叠状凸入内耳,在折叠端及其附近常发出内听动脉入内耳。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延髓、后组颅神经、舌下神经、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等。结论责任血管可能不止一根,压迫点可能不止一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 血管神经复合 解剖
下载PDF
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 程宏伟 +2 位作者 冯春国 李长元 单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利用10具福尔马林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应用显微镜及神经内镜对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 目的研究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利用10具福尔马林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应用显微镜及神经内镜对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清晰的显露三叉神经根与岩上静脉、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关系,小脑上动脉是三叉神经受压的主要责任血管。神经内镜的运用弥补了显微镜下对三叉神经上内侧、脑干腹侧暴露的不足。结论极外侧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显露上血管神经复合体及其毗邻关系,适用于桥小脑角区上部病变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 血管神经复合 神经内镜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面肌痉挛MVD入路与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庆华 孙涛 +2 位作者 田继辉 李宗正 郝少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与桥小脑角(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与桥小脑角(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CPA区中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同时,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面肌痉挛9例。结果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可直接从尾侧方小脑绒球与舌咽神经之间的间隙显露面、听神经分离处,能够准确、安全、快捷到达CPA区相应的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充分暴露术野,达到完全减压效果。结论经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损伤神经致术后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枕下外侧小脑绒球下方入路 血管神经复合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庆华 孙涛 +3 位作者 田继辉 张莉 刘吉庆 李国放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6-98,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桥小脑角(CPA)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 目的观察桥小脑角(CPA)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和相关的小脑后下动脉及延髓、小脑下脚、延髓小脑沟及小脑枕下部等。小脑后下动脉行程弯曲,通常形成3个袢,这些袢接触舌咽神经根并有浅的压痕。结论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深在,结构复杂且周围毗邻脑干、小脑动脉及颅神经等重要的结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此区的手术成功率并且尽可能保存神经功能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 桥小脑角 血管神经复合 舌咽神经痛
下载PDF
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15
作者 欧阳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经股动脉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ESG)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SGE)目前已被公认为一微创、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宜外科手术修复的肾下腹主动脉瘤病人。本文详细介绍了ESG的结构、类型和性能以及其作用机制和组织反... 经股动脉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ESG)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SGE)目前已被公认为一微创、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宜外科手术修复的肾下腹主动脉瘤病人。本文详细介绍了ESG的结构、类型和性能以及其作用机制和组织反应,着重对腹主动脉瘤ESG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ESG选择原则、技术操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发症、临床疗效和长期随访结果等作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今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 ESGE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上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研究
16
作者 雷钟奇 程宏伟 +3 位作者 李长元 单明 洪文明 周律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对桥小脑角区(CPA)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显微解剖研究,从而对临床范围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给予解剖学参考。方法:通过解剖15例灌有乳胶并经过甲醛(10%)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CPA区上血管神经... 目的:对桥小脑角区(CPA)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显微解剖研究,从而对临床范围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给予解剖学参考。方法:通过解剖15例灌有乳胶并经过甲醛(10%)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CPA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进行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CPA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由滑车及三叉神经、小脑上及前下动脉、岩静脉等结构组成,调整内镜角度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小脑上动脉、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的关系。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CPA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详尽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成功率并尽可能保存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血管神经复合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11例及其多模影像特征
17
作者 杨婷婷 赵玥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观察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2/2022-02于我院经多模式影像检查确诊的PEVAC患者11例11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学... 目的:观察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2/2022-02于我院经多模式影像检查确诊的PEVAC患者11例11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结果:眼底检查显示11眼中,6眼为单侧、孤立病灶且直径≥150μm,5眼为多个病灶(2~4个)且病灶直径<150μm;7眼伴视网膜水肿和/或硬性渗出。所有病灶FFA检查均显示为中心凹旁独立的类圆形高荧光病灶,晚期荧光增强无渗漏,伴水肿时晚期可见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漏。OCTA检查示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层可见中心凹旁小团状高反射呈动脉瘤样扩张,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稀疏,对应B扫描断层图(B-scan)可见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4眼伴黄斑水肿者行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治疗,随访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PEVA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EVAC对抗VEGF治疗应答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 视网膜疾病/诊断 多模式影像检查
下载PDF
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7-1418,共2页
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是指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成像显示在旁中心凹视网膜表层或深层毛细血管网出现的大而孤立的动脉瘤样病灶,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新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不伴有视网膜血管病变,但可合并近视或年龄相... 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是指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成像显示在旁中心凹视网膜表层或深层毛细血管网出现的大而孤立的动脉瘤样病灶,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新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不伴有视网膜血管病变,但可合并近视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若合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时,被称为PEVAC样病变。疾病早期无渗出,后期可有视网膜内渗出引起视物变形或视力下降。一些病例长期随访病灶无变化或自发消散。可能需要与3型视网膜新生血管(RAP)和Ⅰ型MacTel鉴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无效。有用微脉冲激光等治疗改善的个案。推测此病与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中心凹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 动脉瘤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广域SS-OCTA下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黄斑区的改变
19
作者 蔡亚珍 方严 +2 位作者 崔腾 徐玥 谢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89-98,共10页
目的基于广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黄斑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于2023年07月至2023年08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共招募10... 目的基于广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黄斑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于2023年07月至2023年08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共招募105例105眼DR患者,分为无DR组(NDR)53眼和轻至中度非增殖性DR组(NPDR)52眼两组,53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S-OCTA以黄斑为中心的12mm×12mm扫描成像并自动定量测算黄斑不同分区的浅层血管复合体(SVC)、深层血管复合体(DVC)的血管密度(VD)、灌注面积(PA),SVC的小血管密度(SVD)以及神经节细胞内从状层(GC-IPL)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DVC中只有鼻侧象限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NPDR组除了SVC中VD的上、颞侧象限、PA的上象限、DVC中VD的鼻侧象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43、P=0.302、P=0.644、P=0.129),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DR组相比,NPDR组的SVC、DVC中平均VD、总PA以及各象限的和SVC中SVD平均以及各象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NDR组相比,NPDR组鼻侧象限GC-IP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3);与对照组相比,NDR组GC-IPL中的差异以及各象限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Spearman相关分析中,鼻侧象限GC-IPL与SVC中平均VD、总PA、SVD呈正相关性(r=0.438,P<0.001;r=0.417,P<0.001;r=0.439,P<0.001),中等相关;与DVC中平均VD、总PA呈正相关性(r=0.247,P=0.002;r=0.360,P<0.001),弱相关。结论随着DR进展,广域SS-OCTA可观察到视网膜微循环先代偿性增加后下降。浅层小血管的密度可作为临床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客观检测影像学标志。早期DR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和视网膜神经改变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广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血管复合体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下载PDF
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刚 张洁 +1 位作者 虞仁和 周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5-1081,共7页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亚洲中青年男性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变。急性和慢性CSC可导致视网膜血流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亚洲中青年男性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变。急性和慢性CSC可导致视网膜血流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并对比急性和慢性CSC患眼各层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方法:纳入12例急性CSC和8例慢性CSC患者,包括12只急性CSC患眼(急性CSC患眼组)、11只慢性CSC患眼(慢性CSC患眼组)、17只正常眼(正常眼组)。患者均接受3 mm×3 mm、6 mm×6 mm黄斑区OCTA扫描。通过去投影OCTA算法将扫描的视网膜血流分层分割为浅层血管复合体(superficial vascular complexes,SVC)、中间毛细血管层(intermediate capillary plexuses,ICP)和深层毛细血管层(deep capillary plexuses,DCP)。内层视网膜包括SVC、ICP、DCP。计算并比较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结果:3 mm×3 mm黄斑区OCTA扫描显示:SVC和ICP血流密度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CSC患眼组的DCP和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低于急性CSC患眼组及正常眼组(均P<0.05);急性CSC患眼组与正常眼组之间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 mm×6 mm黄斑区OCTA扫描结果显示:慢性CSC患眼组的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低于急性CSC患眼组及正常眼组(均P<0.05),而3组之间的SVC血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CSC患眼DCP和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降低,可能是患者视功能受损的原因。对于急性期CSC患者,建议积极治疗,以避免迁延成慢性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浅层血管复合体 中间毛细血管 深层毛细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