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7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香素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实验研究
1
作者 孟繁杰 马青嵩 +1 位作者 陈曼丽 冯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82-1186,1192,共6页
目的:探究瑞香素对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血管生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胫骨骨折大鼠模型,将120只胫骨骨折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瑞香素低剂量组(30 mg/kg)、瑞香素中剂量组(60... 目的:探究瑞香素对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血管生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胫骨骨折大鼠模型,将120只胫骨骨折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瑞香素低剂量组(30 mg/kg)、瑞香素中剂量组(60 mg/kg)、瑞香素高剂量组(90 mg/kg)剂量组、瑞香素高剂量+HIF-1α抑制剂YC-1组(90 mg/kg瑞香素+10 mg/kg YC-1),每组24只。另取24只正常大鼠仅暴露胫骨,穿入克氏针,不切断胫骨,设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进行相应给药干预8周。X射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并计算骨痂体积。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骨折折断处骨痂组织和假手术组相同部位骨组织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胫骨骨折处骨组织及假手术组大鼠相同部位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计算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水平。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胫骨骨折处骨痂组织及假手术组骨膜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胫骨骨组织破坏严重,骨小梁稀疏紊乱,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BV/TV、Tb.N、Tb.Th、BMD、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LP、OCN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香素低、中、高剂量组骨组织中骨痂依次增多,骨小梁生成增加且排列有序,毛细血管逐渐丰富,聚集的成骨细胞数量依次增加,骨组织破坏减轻,骨痂体积、BV/TV、Tb.N、Tb.Th、BMD、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ALP、OCN、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与瑞香素高剂量组比较,瑞香素高剂量+YC-1组骨痂、骨小梁生成、毛细血管、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骨组织破坏加重,骨痂体积、BV/TV、Tb.N、Tb.Th、BMD、新生血管数量及血管面积、ALP、OCN、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瑞香素可能通过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胫骨骨折大鼠骨痂形成、血管生成,从而加速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瑞香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痂形成 血管生成 大鼠
下载PDF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S100B、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形成素-1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国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850-4851,共2页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发生变化,并对病变的进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变进展中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升高,不仅可以加速病变的进展,且对治疗起重要的抵抗作用.因此药物治疗中有效...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发生变化,并对病变的进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变进展中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升高,不仅可以加速病变的进展,且对治疗起重要的抵抗作用.因此药物治疗中有效地下调相关蛋白的表达,对治疗有重要价值[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形成素-1(ANG-1)是神经细胞损伤后间质血管新生的重要蛋白,对促进间质的肉芽组织的形成及增加局部血流量有重要价值,从间质改善的角度保护神经细胞[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100B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形成素(ang)-1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下载PDF
补充血管紧张素(1-7)联合运动疗法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脏重塑的作用与机制
3
作者 徐文杰 谢旭东 +2 位作者 何瑞波 马刚 彭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137-4144,共8页
背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1-7)具有降压作用并反向调节血管紧张素Ⅱ的不良效应。运动康复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非药物手段,然而血管紧张素(1-7)与运动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尚未明确。目的:... 背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1-7)具有降压作用并反向调节血管紧张素Ⅱ的不良效应。运动康复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非药物手段,然而血管紧张素(1-7)与运动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尚未明确。目的:观察补充血管紧张素(1-7)联合运动疗法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血管紧张素(1-7)及其受体信号轴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血压组,其余48只利用两肾一夹法制作肾性高血压模型并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高血压运动组、血管紧张素(1-7)组、联合治疗组。造模成功1周后,各组分别给予不同干预(为期6周):高血压运动组在电动跑台上进行跑步训练,血管紧张素(1-7)组通过植入大鼠背部皮下的Alzet微渗透泵灌流血管紧张素(1-7),联合治疗组在跑步训练后灌流血管紧张素(1-7),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对照组在鼠笼内安静饲养。末次训练后48 h,通过无创血压仪测定尾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取左心室心肌,利用苏木精-伊红和马松染色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获取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胶原容积分数分别作为心肌肥大和心肌纤维化标志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脏血管紧张素(1-7)含量;qRT-PCR检测心脏胚胎基因心钠素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脏Mas受体、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对照组血压升高(P<0.05),心功能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胶原容积分数增加(P<0.05),心钠素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量上调,血管紧张素(1-7)含量以及Mas受体、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②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血压下降(P<0.05),心功能提高(P<0.05),胶原容积分数下降(P<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血管紧张素(1-7)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心钠素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量下调(P<0.05),Mas受体、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血管紧张素(1-7)组除心肌血管紧张素(1-7)含量升高(P<0.05)外,其他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运动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下降(P<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心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胶原容积分数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1-7)含量升高(P<0.05),心钠素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量下调(P<0.05),Mas受体、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④提示单独补充血管紧张素(1-7)并不能改善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脏重塑,但却能够增强运动的疗效,其机制与血管紧张素(1-7)受体缺陷改善并恢复其信号通路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运动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1-7) 心脏重塑
下载PDF
血清α1-抗胰蛋白酶、血管紧张素-Ⅱ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黄左宇 朱晓红 +2 位作者 陆雪峰 邹美银 曹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该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7例首诊AIDS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该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7例首诊AIDS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纳入研究者进行α1-AT、Ang-Ⅱ水平检测,并进行分组比较。对纳入研究的AIDS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α1-AT、Ang-Ⅱ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DS患者预后的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α1-AT、Ang-Ⅱ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α1-AT和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IDS患者1年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3.71%(23/97)。预后不良患者血清α1-AT和Ang-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合并淋巴瘤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清蛋白(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淋巴瘤(OR=2.087)、高α1-AT水平(OR=2.611)、高Ang-Ⅱ水平(OR=2.13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α1-AT预测AI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Ang-Ⅱ预测的AUC为0.798,α1-AT联合Ang-Ⅱ预测的AUC为0.918。结论α1-AT和Ang-Ⅱ在AIDS患者血清中水平异常升高,而且与患者预后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α1-AT和Ang-Ⅱ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Α1-抗胰蛋白酶 血管紧张- 预后评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素-1在卵巢上皮癌组织的表达及与p53肿瘤抑制蛋白和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先杰 郎景和 +3 位作者 王芊晨 沈铿 楼伟珍 许秀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和p53肿瘤抑制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抗体免疫染色...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和p53肿瘤抑制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抗体免疫染色后对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合随诊资料,回顾分析上述指标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TSP-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47.4%和72.7%,P=0.042),且多为弱阳性表达;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53的阳性率为61.4%,正常卵巢组织未检测到p53蛋白。TSP-1表达和p53蛋白阳性与卵巢上皮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大网膜转移和癌性腹水相关。卵巢上皮癌组织的MVD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分别30.3±8.5和20.1±8.1,P=0.014)。TSP-1表达与MVD呈负相关(P<0.001),p53蛋白阳性与MVD呈正相关(P<0.001)。TSP-1表达与患者的3年存活率呈正相关(P=0.001),p53蛋白阳性与3年存活率呈负相关(P=0.002)。TSP-1阴性而p53蛋白阳性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明显低于TSP-1阳性而p53蛋白阴性组(分别为13.6%和78.6%,P<0.001)。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TSP-1和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对上述分子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卵巢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小板反应-1 蛋白质P53 肿瘤抑制蛋白质 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预后
下载PDF
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基因治疗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宁 高炜 +7 位作者 王日胜 朱建健 郭艳红 王建 沈冬 朱国英 陈光慧 汤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观察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对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模型,通过电转Ang-1进行基因治疗,以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目的  观察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对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模型,通过电转Ang-1进行基因治疗,以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Ang-1基因的表达,应用微血管计数、血管造影技术及相关临床指标观察 Ang-1基因导入大鼠体内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1)肌肉电转pcD2Ang-1基因可在大鼠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效表达Ang-1;(2)转pcD2Ang-1基因组大鼠下肢肌肉组织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明显多于同期空载质粒对照组。结论  转Ang-1基因可促进大鼠局部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建立,恢复闭塞部位血供,从而有效治疗血管闭塞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1 基因治疗 血管闭塞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家族的新成员——Angtensin-(1-7)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亚蓉 郭冀珍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330-333,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 ang-(1-7) 生理作用 药理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1-7)-Mas轴心血管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卢青 丁世芳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6-129,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个重要的血压和水电解质调节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近发现,循环和局部的RAS还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同族物——ACE2及各种旁代谢产物:如血管紧张素(Ang1-7、Ang3-8、A...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个重要的血压和水电解质调节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近发现,循环和局部的RAS还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同族物——ACE2及各种旁代谢产物:如血管紧张素(Ang1-7、Ang3-8、Ang2-7)以及肾素受体和Ang1-7受体Mas等。ACE2与Ang1-7、Mas受体共同构成的ACE2-Ang(1-7)-Mas轴,成为RAS的另一重要分支,能对抗AngⅡ的作用。由于RAS的复杂性,促使了进一步研究该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本文就该轴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2 血管紧张1-7 血管效应
下载PDF
血管形成素-1与微血管通透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郑阳春 周总光 唐昱英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6期371-373,共3页
血管形成素(Angiopoietin,Ang)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的配体,是一类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共同作用,协同调节血管的发生、形... 血管形成素(Angiopoietin,Ang)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的配体,是一类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共同作用,协同调节血管的发生、形成过程[1]。Ang-1是Tie-2的主要生理配体,其功能涉及:募集与支持血管内皮周围细胞、诱导毛细血管发芽、ECs趋化反应和ECs网络形成[2]、与抗ECs凋亡有关[3,4]。Ang-1或Tie-2基因敲除的小鼠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受体 血管形成-1 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血管形成素-1重组腺病毒对兔实验性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陈仕林 徐志云 +4 位作者 梅举 朱家麟 张宝仁 蔡凯华 刘延龄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3-664,共2页
目的 研究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 1(Ang 1)重组腺病毒促进血管生长的作用及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 用硝基四氮唑蓝大体标本染色观测血管形成素 1对高位双重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 目的 研究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 1(Ang 1)重组腺病毒促进血管生长的作用及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 用硝基四氮唑蓝大体标本染色观测血管形成素 1对高位双重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血管生长情况。 48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培养基 (DMEM)组与半乳糖苷酶Z(LacZ)重组腺病毒组 ,分别于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 1重组腺病毒 ,DMEM与LacZ重组腺病毒。第 14天与第 2 8天各组分别处死 8只 ,以观测心肌梗死与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14天 ,实验组与对照组梗死心肌范围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目均无明显差异 ,术后 2 8天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 ,而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管形成素 1能促进兔实验性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形成-1 血管新生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血管形成素-1基因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陈仕林 景华 +3 位作者 黎介寿 易龙 马百坤 方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素 1(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 (Ad .Ang1)的获取及其对人脐静脉上皮细胞 (ECV30 4 )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自人脾组织中克隆出Ang1全长cDNA ,测序后克隆到Ad5腺病毒载体中 ,制备纯化的Ad .Ang1...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素 1(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 (Ad .Ang1)的获取及其对人脐静脉上皮细胞 (ECV30 4 )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自人脾组织中克隆出Ang1全长cDNA ,测序后克隆到Ad5腺病毒载体中 ,制备纯化的Ad .Ang1;以Ad .Ang1转染ECV30 4细胞 ,1至 7d后 ,用RT PCR与Westernblot分别检测ECV30 4中Ang1转录与表达情况 ,同时观测其对ECV30 4的影响。结果 克隆的Ang1DNA片段为 15 15bp的全长cDNA。所获得的Ad .Ang1与 β 半乳糖苷酶 (LacZ)基因重组腺病毒 (Ad .LacZ)滴度分别为 5 6× 10 8pfu/ml、5 3× 10 8pfu/ml。β 半乳糖苷 (X gal)染色显示LacZ基因转染Hela细胞 ,蓝染率可达 95 %以上。Ang1基因转染后第 1、3、7d可检出mRNA表达 ,第 3、7d可检测到其蛋白表达。XTT检测显示Ad .Ang1组与对照组相比 ,各时间点的OD值差异不显著 ,P >0 0 5。结论 Ad .Ang1在体外培养的ECV30 4细胞中能有效表达 ,但对ECV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1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细胞 实验研究 腺病毒
下载PDF
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形成素-1基因的制备及其体外表达的研究
12
作者 陈仕林 梅举 +5 位作者 程茅薇 徐志云 张宝仁 黄盛东 景华 张石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71-473,477,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体外的有效转录。 方法 :以RT PCR自人脾组织中克隆和筛选出血管形成素 1(Ang 1)全长cDNA ,测序鉴定正确后 ,经salI酶切并克隆到E1、E3 缺失的Ad5腺病毒载体 (PAxCAwt)中 ,应用cosmid TPC磷酸钙共...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体外的有效转录。 方法 :以RT PCR自人脾组织中克隆和筛选出血管形成素 1(Ang 1)全长cDNA ,测序鉴定正确后 ,经salI酶切并克隆到E1、E3 缺失的Ad5腺病毒载体 (PAxCAwt)中 ,应用cosmid TPC磷酸钙共沉淀法 ,将含有左向转录表达单元重组载体PAxCAwtAng 1与DNA 末端肽复合物(TPC)一同转染 2 93细胞中 ,经挑选克隆、病毒扩增、纯化、浓度滴度测定 ,制备了纯化病毒颗粒 ,以此转染人脐静脉上皮细胞 (ECV30 4) ,收集转染后 17天的细胞 ,用RT PCR检测转染细胞中外源性Ang 1基因转录。  结果 :实验所克隆的Ang 1DNA片段为含有信号肽结构的长度为 15 15bp的全长cDNA ,与文献报道一致。外源基因在转染细胞中能有效转录。 结论 :Ad5 PAxCAwt转导的血管形成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1 腺病毒 基因转染 制备 体外表达
下载PDF
AngⅡ上调Th17/白细胞介素-17表达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13
作者 谢家和 谢东明 +2 位作者 廖祥中 朱金海 张古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030-6033,共4页
目的观察Th17/白细胞介素(IL)-17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导管球囊损伤动脉血管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贝那普利组。饲养12 w后,检查兔动脉粥样斑块的大... 目的观察Th17/白细胞介素(IL)-17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导管球囊损伤动脉血管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贝那普利组。饲养12 w后,检查兔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血脂水平、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成功建立起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组、贝那普利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及血浆AngⅡ、IL-17、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贝那普利组血浆AngⅡ、IL-17、hs-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脂组(P<0.05),血脂水平(TC、LDL-C、VLDL-C)表达没有差异(P>0.05),血浆AngⅡ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浆IL-17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AngⅡ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一个机制可能为AngⅡ上调Th17/IL-17表达,Th17/IL-17可能通过引起和加剧机体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ang)Ⅱ 动脉粥样硬化 Th17/白细胞介(IL)-17 超敏C-反应蛋白(hs-C
下载PDF
ACE2-Ang(1-7)-MasR轴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郑梦迪 王治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17-521,共5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之一,在维持机体血压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了RAS系统的新支路,ACE2和Ang(1-7)等是心血管系统的关键保护因子,ACE2-Ang(1-7)-MasR轴成为了心血管疾病领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之一,在维持机体血压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了RAS系统的新支路,ACE2和Ang(1-7)等是心血管系统的关键保护因子,ACE2-Ang(1-7)-MasR轴成为了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非经典的RAS系统ACE2-Ang(1-7)-MasR轴能够拮抗经典的ACE-AngⅡ-AT1R轴,二者共同维系机体的平衡,该轴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转换酶2 血管紧张(1-7) 血管紧张(1-9) AT2受体 心肾综合征 MAS受体
下载PDF
芹菜素调控Caveolin-1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紧张素1-7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俞志军 张桂娟 +2 位作者 陈丽新 杨森林 崔玉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591-1596,共6页
目的:探讨芹菜素通过调控窖蛋白-1(Caveolin-1)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机制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CHF组、芹菜素组、Caveolin-1组及联合组,每组10只,除Sham组... 目的:探讨芹菜素通过调控窖蛋白-1(Caveolin-1)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机制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CHF组、芹菜素组、Caveolin-1组及联合组,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均建立CHF大鼠模型。建模后24 h,芹菜素组大鼠腹腔注射2 mg/kg的芹菜素,Caveolin-1组腹腔注射1.2 mg/kg的Caveolin-1质粒的脂质体溶液,联合组大鼠腹腔注射2 mg/kg的芹菜素及1.2 mg/kg的Caveolin-1质粒的脂质体溶液,Sham组及CHF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血清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电镜观察心房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生成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Caveolin-1、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结果:CHF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Ang1-7及Caveolin-1蛋白、HIF-1蛋白、VEGF蛋白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芹菜素组、Caveolin-1组与CHF组比较,大鼠LVEF、LVFS、Ang1-7、Caveolin-1蛋白、HIF-1蛋白、VEGF蛋白及血管数目升高,LVESD、LVEDD、LVEDV、LVESV、AngⅡ、ALD、PR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芹菜素组与Caveolin-1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芹菜素组及Caveolin-1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芹菜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并可通过上调Ang1-7改善心肌重塑从而保护心脏,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veolin-1表达而增加心肌新生血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芹菜 心功能 血管紧张1-7 窖蛋白-1
下载PDF
血清内皮素-1、血管生成素-2浓度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徐东魁 禹晓冰 +2 位作者 赵爱国 陈曼 李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 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pt-2)的浓度,并分析血清ET-1、Angpt-2浓度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沧州... 目的 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pt-2)的浓度,并分析血清ET-1、Angpt-2浓度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9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同期95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入院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ET-1、Angpt-2浓度。比较3组受试者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ET-1和Angpt-2浓度、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ET-1、Angpt-2与LVEF、BN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ET-1、Angpt-2浓度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的LVEF及血清Angpt-2、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1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52±9.07)pg/mL vs.(92.48±13.21)pg/mL,P<0.05];研究组患者LVEF降低,血清ET-1[(63.52±9.07)pg/mL vs.(147.85±21.12)pg/mL,P<0.05]、Angpt-2[(4.55±0.65)ng/mL vs. 6.68±0.94)ng/mL,P<0.05]、BNP[(21.35±3.05)pg/mL vs.(47.81±8.25)pg/mL,P<0.05]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相比,研究组患者LVEF降低,血清ET-1[(92.48±13.21)pg/mL vs. 147.85±21.12)pg/mL,P<0.05]、Angpt-2[(4.57±0.65)ng/mL vs.(6.68±0.94)ng/mL,P<0.05]、BNP[(22.01±3.14)pg/mL vs.(47.81±8.25)pg/mL,P<0.05]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组患者血清ET-1[(134.16±19.16)pg/mL vs.(145.27±20.75)pg/mL vs.(161.72±23.11)pg/mL]、Angpt-2[(5.23±0.74)ng/mL vs.(6.71±0.95)ng/mL vs.(7.82±1.12)ng/mL]浓度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T-1浓度与LVEF负相关(r=-0.712,P<0.05),与血清BNP浓度正相关(r=0.565,P<0.05);血清Angpt-2浓度与LVEF负相关(r=-0.554,P<0.05),与血清BNP浓度正相关(r=0.612,P<0.05);血清ET-1、Angpt-2、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6(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73.9%),0.869(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89.1%),0.967(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85.9%)。结论 血清ET-1、Angpt-2浓度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中均升高,与BNP、LVEF浓度关系密切,二者联合对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生心脏病有一定帮助,为临床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内皮-1 血管生成-2
下载PDF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周琰 曾志威 陈洪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氯吡格... 目的 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vWF和ET-1水平、心肌酶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14 d两组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口黏痰多、脘痞纳呆、肢体沉重评分降低(P<0.05);与治疗后7 d相比,治疗后14 d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7、14 d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 WF和ET-1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WF和ET-1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AST、LDH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K、CK-MB、AST、LDH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显著,能够下调v WF、ET-1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心肌损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内皮-1
下载PDF
ET-1、IL-6以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皮亮 周雷廷 李子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34-737,747,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其平均血流速度,根据血流速度划分为单纯颅脑损伤组(36例)、轻症痉挛组(41例)、重症痉挛组(25例)。对比三组患者ET-1、IL-6、SIL-2R表达水平,并分析ET-1、IL-6、SIL-2R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随后建立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ET-1、IL-6、SIL-2R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效能。对66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随访,将治疗后重新进入ICU与院内死亡的21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将其余45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并分析ET-1、IL-6、SIL-2R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痉挛组血清ET-1、IL-6、SIL-2R水平高于轻症痉挛组和单纯颅脑损伤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T-1、IL-6、SIL-2R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呈正相关(P<0.05);ET-1、IL-6、SIL-2R及三者联合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ROC曲线面积(AUC)依次为0.688、0.667、0.656、0.821;且三者联合的诊断灵敏度(74.58%)和特异度(86.32%)高于单独诊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颅脑损伤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挫伤范围、就诊时间、APACHEⅡ评分、平均血流速度、ET-1、IL-6、SIL-2R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平均血流速度、ET-1、IL-6、SIL-2R为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重症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ET-1、IL-6、SIL-2R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对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三者为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临床上对于ET-1、IL-6、SIL-2R水平升高的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需及时改良方案,提升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1 白细胞介-6 可溶性白介-2受体 颅脑损伤 血管痉挛 预后预测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形成抑制素-2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娟娟 沈正军 +1 位作者 倪斌 徐成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1939-194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形成抑制素-2(VS-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3例,Ⅲ级31例...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形成抑制素-2(VS-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3例,Ⅲ级31例,Ⅳ级26例,并根据患者的不同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38例)和预后良好组(52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NYHA分级的患者、不同预后的患者血清VS-2、SIRT1和心功能指标,分析VS-2、SIRT1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血清VS-2、SIRT1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低于对照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NYHA分级越高,血清VS-2、SIRT1水平及LVEF越低,LVEDD越高,各级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VEDD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VS-2、SIRT1水平和LVEF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VS-2、SIRT1水平均与LVEDD呈负相关(P<0.05),均与LVEF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DD增大、LVEF降低、VS-2降低和SIRT1降低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VS-2、SIRT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不良预后的发生有关,血清VS-2和SIRT1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和预测不良预后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形成抑制-2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预后 心功能 危险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和血管形成素-1促进干细胞动员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建蓉 张馥敏 +5 位作者 杨志健 马文珠 李玉华 哈团柱 李传富 高翔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0-362,F003,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肌肉转染腺病毒(Ad)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人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后引起的细胞动员效应。方法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5VEGF-165和/或Ad5Ang-1,以Western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缺血肌肉转染腺病毒(Ad)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人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后引起的细胞动员效应。方法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5VEGF-165和/或Ad5Ang-1,以Western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1)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表达人VEGF-165蛋白和人Ang1蛋白;(2)与对照组相比,接收两因子转染后的骨骼肌纤维间溴化脱氧尿嘧啶(BrdU)阳性的浸润细胞显著增多,呈协同效应。有细胞同时表达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标志性抗原。部分细胞表达CD117+并分化为新生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结论(1)两因子能促进CD117+骨髓干细胞动员到缺血组织部位并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2)两因子可能协同动员召集能在缺血部位聚集并分化为其它类型细胞的干/祖细胞;(3)两因子可能同时作为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动员剂用于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以增强缺血损伤修复效果和节省干细胞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形成-1 骨髓干细胞 细胞动员 基因治疗 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