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抑制胃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
1
作者 廖刚 王子卫 +2 位作者 张能 董浦江 汤为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未转染组(US组,UN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pEGFP-N1质粒转染组(ES组,EN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DS组,DN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管腔结构形成实验检测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标本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体内促血管形成能力,标本体积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pEGFPN1-DNEGFR质粒的人胃癌细胞株出现HUVEC管腔结构形成抑制,培养液中VEGF水平降低,MVD计数降低,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小。结论 DNEGFR可能通过下调VEGF分泌抑制胃癌细胞体外及裸鼠体内促血管形成能力,最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能力 显性负性突变体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藤黄酸对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2
作者 李舒珏 吴文正 +2 位作者 欧莉莉 梁叶萍 曾国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02-609,共8页
目的观察藤黄酸(GA)对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GA处理786-O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Alamar blue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检测GA对786-O细胞活力、周期分布、凋亡率及凋亡标志物... 目的观察藤黄酸(GA)对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GA处理786-O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Alamar blue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检测GA对786-O细胞活力、周期分布、凋亡率及凋亡标志物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降解片段的影响;GA对HUVEC细胞的作用除进行上述检测外,还利用划痕实验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横向及纵向迁移能力变化,反映GA对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P21Waf1/Cip1、Bax、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泛素化蛋白;特异性荧光蛋白酶体底物肽降解法检测细胞内糜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结果 GA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786-O和HUVEC细胞的活力、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同时增加P21Waf1/Cip1、Bax和泛素化蛋白水平;能够减弱HUVEC细胞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伴随HIF-1α的稳定性增加和VEGF表达下调;能够抑制细胞内糜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结论 GA通过诱导细胞G2-M周期阻滞和凋亡而显著抑制786-O和HUVEC细胞活力,并能有效抑制HUVEC细胞血管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蛋白酶体活性抑制所导致的底物蛋白P21Waf1/Cip1、Bax和HIF-1α的稳定性改变,及HIF-1α调控的下游蛋白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肾癌 细胞活力 血管形成能力 蛋白酶体活性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低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茹 钟桂兰 +1 位作者 王小花 李波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子痫前期(P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定期产检且住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PE组,50例为Nor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子痫前期(P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定期产检且住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PE组,50例为Nor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NGPTL4在PE组和Nor组患者胎盘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将si-ANGPTL4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并分为Nox组、Hyp+si-NC组、Hyp+si-ANGPTL4组和Hyp+rhANGPTL4组,采取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NGPTL4表达,采取CK-8、划痕、小管生成和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实验法检测各组HUVECs的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和凋亡能力。结果与Nor组相比,ANGPTL4在PE患者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均降低;与si-NC组相比,si-ANGPTL4组ANGPTL4表达水平均降低;与Nox组相比,Hyp+si-NC组和Hyp+si-ANGPTL4组增殖活力、迁移与血管形成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与Hyp+si-NC组相比,Hyp+si-ANGPTL4组增殖活力、迁移与血管形成能力增加,凋亡率降低。结论ANGPTL4在PE患者外周血与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ANGPTL4可促进低氧环境下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降低细胞的凋亡水平,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血管内皮细胞 低氧 增殖 凋亡 迁移 血管形成能力
下载PDF
miR-378对缺血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天柱 邢越 +4 位作者 侯婧瑛 周长青 钟婷婷 郑韶欣 王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9期2961-2967,共7页
背景:研究miR-378对缺血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生存提供新方法。目的:观察miR-378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耐受缺血缺氧及促进血管形成的能力... 背景:研究miR-378对缺血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生存提供新方法。目的:观察miR-378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耐受缺血缺氧及促进血管形成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和转染组,未转染组为未转染miR-378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组则采用化学合成的miR-378模拟物转染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缺血缺氧(无血清,体积分数为1%O2、5%CO2,94%N2)环境中培养24 h后,应用锥虫蓝染色计数法、MTS法检测两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及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两组缺血缺氧后的培养基上清液分别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缺血缺氧干预后48 h和72 h,转染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细胞数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均为P<0.01);转染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较高的增殖能力,缺血缺氧干预后24 h及48 h细胞增殖升高较未转染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缺血缺氧后转染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下降(P<0.05)。两组细胞均可促进血管腔样结构形成,但转染组血管管腔样结构较未转染组显著增多(P<0.01)。研究结果提示miR-378可促进缺血缺氧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抑制其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同时可提高其促血管生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R-378 缺血缺氧 增殖 凋亡 血管形成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miR-152通过影响dNK分泌GM-CSF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
5
作者 杨洋 马媛 +3 位作者 陈宥艺 周娟 栾丽霞 赵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464-1469,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52)通过蜕膜NK细胞(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52)通过蜕膜NK细胞(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功能的影响。方法为研究miR-152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的调控作用,将人绒毛膜滋养细胞(HTR8)分为过表达组(转染miR-152 mimics)、抑制组(转染miR-152 inhibitor)、对照组(空白转染);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miR-152及HLA-G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为研究miR-152影响dNK分泌功能的可能方式,将从人正常早孕蜕膜中提取的dNK与转染miR-152 mimics及inhibitor的HTR8分组共培养,并在共培养过程中加入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4(killer Ig-like receptors,KIR2DL4)封闭剂以阻断HLA-G/KIR2DL4通路,并以KIR2DL4封闭剂对照物免疫球蛋白G1(immune gamma globulins,IgG1)作为封闭后对照,具体分组:空白共培养组、miR-152过表达共培养组、miR-152过表达对照组、miR-152抑制共培养组、通路封闭共培养组、通路封闭对照组。ELISA检测共培养24 h后上清中GM-CSF的表达;管样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管样形成过程中总分支长度及管腔数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52在HTR8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P<0.01),抑制组中miR-152在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HLA-G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抑制组HLA-G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共培养组相比,miR-152抑制共培养组上清中GM-CSF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与空白共培养组比较,通路封闭共培养组上清干预后HUVEC总分支长度及管腔数均明显降低(P<0.01),miR-152抑制共培养组上清干预后HUVEC总分支长度及管腔数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过表达miR-152能够影响dNK细胞分泌GM-CSF,从而抑制HUVEC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蜕膜NK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滋养细胞 血管形成能力
下载PDF
Promotion of microvasculature formation in alginate composite hydrogels by an immobilized peptide GYIGSRG 被引量:1
6
作者 GUO Lei WANG Wei +3 位作者 CHEN ZhiPing ZHOU Rong LIU Yuan YUAN Zh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1781-1787,共7页
The ability to create artificial thick tissues is a major tissue engineering problem, requiring the formation of a suitable vascular supply. In this work we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inducing angiogenesis in a bioactive... The ability to create artificial thick tissues is a major tissue engineering problem, requiring the formation of a suitable vascular supply. In this work we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inducing angiogenesis in a bioactive hydrogel. GYIGSRG (NH2-Gly-Tyr-Ile- Gly-Ser-Arg-Gly-COOH, GG) has been conjugated to sodium alginate (ALG) to synthesize a biological active biomaterial ALG-GG.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IH NMR, 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A series of CaCO3/ALG-GG 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prepared by crosslinking ALG-GG with D-glucono-8-1actone/calcium carbonate (GDL/CaCO3) in different molar ratio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swelling ratio of the 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oth of them can be regulated under differe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n, CaCO3/ALG-GG composite hydrogel was im- planted in vivo to study the ability to induce angiogene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LG-GG composited hydrogel can induce angiogenesi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non-modified ALG group, and it may be valu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ck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IGSRG alginate composite hydrogel ANGIOGENESIS tissue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