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血管性痴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禹 张雪竹 +1 位作者 于涛 韩景献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7期614-616,共3页
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总体不离虚、瘀、风、火、痰、郁,且临床症见多端,具有阶梯样变化的特征。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该病应从调理三焦入手,... 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总体不离虚、瘀、风、火、痰、郁,且临床症见多端,具有阶梯样变化的特征。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该病应从调理三焦入手,重视调理三焦之气,以调为主,兼以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医 三焦气化
下载PDF
从“风”探析血管性头痛病因病机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栩 孙晓茂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4期604-604,610,共2页
血管性头痛是因血管紧张度增高,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其疼痛的部位多在头的一侧、巅顶或全头痛,易反复发作,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引起头痛的原因来自于血管,故称为"血管性头痛"。归属... 血管性头痛是因血管紧张度增高,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其疼痛的部位多在头的一侧、巅顶或全头痛,易反复发作,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引起头痛的原因来自于血管,故称为"血管性头痛"。归属中医学"头痛"、"头风""首风"等范畴,引起头痛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外感六淫邪气,以风邪为主,上扰清空,阻滞经络,或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精液匮乏,髓海失于濡养,皆可引发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下载PDF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龙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8-379,453,共3页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亚型之一,因其记忆力轻度损伤、处理能力迟缓、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下降等临床表现,可散见于中医学善忘、喜忘、健忘、好忘、多...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亚型之一,因其记忆力轻度损伤、处理能力迟缓、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下降等临床表现,可散见于中医学善忘、喜忘、健忘、好忘、多忘、髓消等病症中,属于中医学神志病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此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发展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中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其证治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宗保 吴松鹰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2期2081-2082,211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 中医证治 综述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伟茜 唐农 +1 位作者 王晋平 莫斯思 《大众科技》 2015年第3期105-107,共3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近年来各医家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对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有力的...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近年来各医家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对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医
下载PDF
从中医五脏论血管性痴呆的病机 被引量:21
6
作者 郭清 宫洪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期71-72,共2页
血管性痴呆虽然是现代医学病名,但是早在中医学论治"呆病""善忘"等疾病时就有对血管性痴呆相关症状的描述,且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并通过五脏来完成[1],五脏各有所藏之神并形成五神脏... 血管性痴呆虽然是现代医学病名,但是早在中医学论治"呆病""善忘"等疾病时就有对血管性痴呆相关症状的描述,且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并通过五脏来完成[1],五脏各有所藏之神并形成五神脏理论,五脏对神各有所主,五脏虚衰则神失所养、神机失用发为痴呆,由此可见血管性痴呆的病位虽在脑,但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笔者在宫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古籍文献,现以五脏为纲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血管性头痛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4年第3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中医药疗法 辨证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浅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作鹏 吴红彦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7期373-373,共1页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血管源因素导致的后天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对VD病因病机、症候类型及治疗的进展进行论述,以望对VD的中医论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医
下载PDF
从三焦气化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雅娟 张秀敏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5期475-477,共3页
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过程中,无论从五脏论治,或从阴阳论治,或从气血津液论治,或从风寒痰瘀论治,均是三焦整体气化失司所致发病过程的阶段性侧重。唯三焦气化如常,方可五脏安和阴平阳秘,气血津液生化充足运行通利,气滞寒凝痰... 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过程中,无论从五脏论治,或从阴阳论治,或从气血津液论治,或从风寒痰瘀论治,均是三焦整体气化失司所致发病过程的阶段性侧重。唯三焦气化如常,方可五脏安和阴平阳秘,气血津液生化充足运行通利,气滞寒凝痰湿瘀血无以为生。从三焦气化理论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以开拓临床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三焦气化 中医
下载PDF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病机及治则初探
10
作者 苏莉娟 曹晓岚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10期12-13,共2页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病位在脑,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痰瘀内阻为致病之标,治则为益肾健脾、化浊行瘀、醒神开窍、健脑增智。
关键词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中医 治则
下载PDF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病机、治则初探
11
作者 苏莉娟 曹晓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6期64-65,共2页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病位在脑,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痰瘀内阻为致病之标,治则为益肾健脾、化浊行瘀、醒神开窍、健脑增智。
关键词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中医 治则
下载PDF
基于《灵枢·本神》探讨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
12
作者 赵捷 赵明 +1 位作者 裴卉 李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并相互干扰所诱发的神失所养、气血瘀滞、痰蒙清窍、阳亢风动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古方分析,探究调气活血、补益养神、祛痰开窍、平熄肝风等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思路。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黄帝内经》 “心-脾-肾”轴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吴林 李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38-239,共2页
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但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多因风、寒、湿、痰、瘀以及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受损,复感外邪而诱使发病,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至气机逆乱,湿邪流注,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寒凝气滞,脑脉失... 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但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多因风、寒、湿、痰、瘀以及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受损,复感外邪而诱使发病,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至气机逆乱,湿邪流注,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寒凝气滞,脑脉失养,气机不畅而发为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风邪外袭 脾胃阳虚
下载PDF
气血失调引起血管性痴呆的病机探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秀芹 梅晓云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12期1022-1023,共2页
气血理论深受历代医家重视,是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之一,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气血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从气血失调角度探析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机理:气血不足、精亏髓少、脑府... 气血理论深受历代医家重视,是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之一,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气血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从气血失调角度探析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机理:气血不足、精亏髓少、脑府失养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瘀血阻滞、痰蒙清窍、脑络不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痰瘀久滞、蕴而化热、化毒损髓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中医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对偏头痛中医病机的认识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彦 宋丹宁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5期162-164,共3页
通过整理中医古籍文献,探讨偏头痛的病名及病因病机。从偏头痛病证的中医认识沿革来看,其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许多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吸取前人医学经验,结合个人临证实践,编写大量医学著作,对偏头痛病... 通过整理中医古籍文献,探讨偏头痛的病名及病因病机。从偏头痛病证的中医认识沿革来看,其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许多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吸取前人医学经验,结合个人临证实践,编写大量医学著作,对偏头痛病证的认识也日趋系统化、完善化。总结前人的经验,有利于今人更加清晰地认识该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中医 文献 宋金元时期
下载PDF
浅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机理及滴鼻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建成 浦斌红 《甘肃中医》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鼻用制剂 治疗
下载PDF
基于证候和体质研究偏头痛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思路探索 被引量:26
17
作者 谢卫平 倪文璐 倪进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探索偏头痛的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思路。方法:在300例偏头痛患者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探索偏头痛中医病机,并根据病机提出分期治疗思路。结果:偏头痛的中医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风、瘀、痰、热伏邪为标,... 目的:探索偏头痛的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思路。方法:在300例偏头痛患者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探索偏头痛中医病机,并根据病机提出分期治疗思路。结果:偏头痛的中医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风、瘀、痰、热伏邪为标,外界的不良刺激或机体的机能失调可引动伏邪而发病。根据病机所提出的治疗思路为急性期应以祛风活血、化痰清热为主;缓解期以柔肝补肾为主,辅以祛风活血、化痰清热以清除伏邪。另外运用中医体质理论,特别是对阴虚质、气郁质和血瘀质患者进行体质干预,可作为偏头痛缓解期治疗的补充。讨论: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方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而总结的偏头痛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的思路更具有科学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证候 体质 中医 分期治疗思路
下载PDF
从“内生五邪”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庞喜乐 周流畅 +1 位作者 刘立瑾 虢周科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3-14,共2页
"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五个方面,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其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关系密切:1.内风——肝阳化风,痰瘀阻窍;2.内湿——痰湿... "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五个方面,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其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关系密切:1.内风——肝阳化风,痰瘀阻窍;2.内湿——痰湿内生,上蒙清窍;3.内火——痰火扰神,神明失敛;4.内寒——寒凝血瘀,阻滞脑窍;5.内燥——燥瘀互结,清窍失养。临床上并非为单一的病因病机,多互相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五邪 血管性痴呆 中医
下载PDF
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德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0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以及治疗对策。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同时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中药外...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以及治疗对策。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同时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中药外治,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治疗对策。结果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总结,引起偏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有风邪外侵、脾肾阳虚、气机不畅、肝功能失调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在发现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和中药外用在临床治疗偏头痛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中医 治疗对策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籍明智 马晓丽 侯兆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4期7-7,共1页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痴呆"范畴,可从虚、痰瘀、毒三个方面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其发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肾精亏虚为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而毒损脑络为脑消髓减最终致病的关键。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