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鑫 陈婕 +6 位作者 田浩梅 张泓 邹莹洁 谢紫薇 陈盼 谢海花 谭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运动预处理4周大鼠在造模前每周行5次中等强度不负重游泳训练30min,持续4周,而运动预处理2周大鼠持续2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TLR4及Ib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缩短(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提示造模前、造模后2h、造模后3d及造模后7d各组间平均脑血流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时间因素对平均脑血流量的简单效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各组大鼠侧支循环开放进行观察,相较于模型组,于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观察到更少的微血管直径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预处理2周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预处理4周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应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状态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量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MRI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患者中血管损伤与脑萎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昱 陈大才 +3 位作者 陈薪宇 毕娟娟 简薇 徐丽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对比血管损伤与脑萎缩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或混合性痴呆(MD)患者中的分布,探究MRI在AD、VD、M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6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D34例、VD31例和MD 22例。分别对三组通过分析MRI图像进行独立视觉评分量表... 目的对比血管损伤与脑萎缩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或混合性痴呆(MD)患者中的分布,探究MRI在AD、VD、M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6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D34例、VD31例和MD 22例。分别对三组通过分析MRI图像进行独立视觉评分量表和Evans's指数评估。结果与AD相比,MD的脑室周围白质病变PVL(P=0.002)、深部白质病变DWML(P=0.006)、皮质下微出血Juxtacortical MB(P=0.007)、深部白质微出血Deep MB(P=0.003)评分更高,VD的深部灰质病变DGML(p=0.016)、血管周围间隙PVS BG-CS(P=0.005)明显更多。VD与MD比较,血管性病变视觉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VD患者内侧颞叶萎缩MTA(P<0.001)评分显著高于MD。脑皮层萎缩和Evans's指数的分布在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MRI在痴呆患者的评估中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血管病变及评估脑萎缩情况。研究证实血管病变在VD或MD患者中比AD更多,其中MD以深部和皮层旁微出血为主,这表明淀粉样脑血管病(CAA)可能是其主要的潜在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混合型痴呆 白质病变 微出血 视觉评分量表
下载PDF
辣木叶通过NF-κB 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小鼠mTOR、Cdc42的表达对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3
作者 刘媛媛 孙杨 +4 位作者 李超 尹帅 隋月林 张海峰 刘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 探究辣木叶通过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表达调控氧化应激状态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 目的 探究辣木叶通过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表达调控氧化应激状态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120只V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VD组,辣木叶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组,每组30只。30只健康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水迷宫实验分析学习记忆功能。比较各组海马体损伤、氧化应激指标、NF-κB信号通路及mTOR、Cdc42水平。结果 V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mTOR、Cdc4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核因子-κB上游激酶(IKK)、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木叶提取液干预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SOD水平、mTOR、Cdc4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辣木叶高剂量>辣木叶中剂量>辣木叶低剂量组(P<0.05);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MDA、IKK、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辣木叶高剂量<辣木叶中剂量<辣木叶低剂量组(P<0.05)。结论 辣木叶可能通过调控VD小鼠氧化应激状态,抑制NF-κB通路,引起海马中mTOR、Cdc42表达增加,进而减少细胞凋亡数,保护受损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辣木叶 核因子(NF)-κB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张奇 宋娟 +3 位作者 王明 田华 郭红艳 赵学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5-928,共4页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低、中、高剂量(20、40和60 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再放开的方法,构建VD小鼠模型。通过悬尾实...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低、中、高剂量(20、40和60 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再放开的方法,构建VD小鼠模型。通过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DHEA对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通过筑巢实验(NBT)检测DHEA对VD小鼠自理能力改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含量。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TST和FST的静止时间明显增加,筑巢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DHEA各剂量组TST和FST的静止时间显著减少,筑巢能力显著增高(P<0.05,P<0.01)。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NT-3、BDNF和GAP-4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DHEA高剂量组海马组织NT-3、BDNF和GAP-43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DHEA具有改善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T表达和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血管性痴呆 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样行为
下载PDF
辣木叶发酵物通过NGF/TrkA通路调控LC3、Beclin-1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功能
5
作者 孙杨 刘媛媛 +4 位作者 隋月林 朱建忠 尹帅 赵灿 陈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究辣木叶发酵物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型(TrkA)通路调控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LC)3、Beclin-1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功能。方法1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VD组,辣木叶发酵... 目的探究辣木叶发酵物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型(TrkA)通路调控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LC)3、Beclin-1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功能。方法1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VD组,辣木叶发酵物低、中、高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100、200、400 mg/kg灌胃干预),各30只。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28 d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分析学习记忆功能。比较各组海马体损伤、LC3、Beclin-1、NGF、Tr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V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NGF、Tr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木叶发酵物干预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NGF、Tr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辣木叶发酵物高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中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其中辣木叶发酵物高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中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木叶发酵物能够保护V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促进海马神经元中NGF/TrkA通路并抑制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辣木叶 辣木叶发酵物 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型(TrkA)通路 自噬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键 朱博涵 +3 位作者 高鹏 陈极 陈和木 高晓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Morris水迷宫用于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间质胶原蛋白分数以评估实验性...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Morris水迷宫用于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间质胶原蛋白分数以评估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引起的心肌改变。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浓度,以及心肌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AngⅡ、Ang1-7、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和Mas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P<0.01)和心肌损伤(P<0.0001)。此外,模型组大鼠心肌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ACE/AngⅡ/AT1轴上调(P<0.01),而ACE2/Ang1-7/Mas轴下调(P<0.05)。结论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心肌损伤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肌损伤 脑-心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朱健敏 陈炜 +1 位作者 蒋凌飞 吴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0-1091,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动物实验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益肺宣肺降浊方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因麦冬无法在TCMSP数据库找到,利用查阅文献以及BATMAN-TCM生物信息学...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动物实验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益肺宣肺降浊方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因麦冬无法在TCMSP数据库找到,利用查阅文献以及BATMAN-TCM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检索麦冬的成分。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s)获取VaD相关靶标并预测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VaD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复方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结构,同时建立PPI网络模型并找到关键靶点。对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VaD的靶标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29只老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以及西药组。运用2-VO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模,水迷宫检验大鼠学习记忆行为;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海马CA1区病理变化,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大脑VEGF的含量,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P-Akt/Akt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共获得益肺宣肺降浊方靶点380个,与VaD二者基因交集靶点为183个;交集核心靶点基因PPI网络构建包含92个节点和2610条边。GO结果提示与VaD治疗相关的生物学进程包括对脂多糖、氧化应激,细胞迁移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提示关键的通路涵盖NF-κB、Akt、VEGF、NOD样受体信号等通路。治疗后,与模型组大鼠对比,中药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完整及少有细胞变性,Nrf2、Akt及HO-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炎症指标IL-6、TNF-α明显下调(P<0.01),免疫单荧光显示中药组血管内皮因子含量增加,同时抗氧化因子SOD活性提高,氧化损伤因子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益肺宣肺降浊方可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以及生物过程治疗VaD,益肺宣肺降浊方提高Nrf2、P-Akt/Akt及HO-1、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变性,且可能是通过激活AKT/Nrf2/HO-1改善VaD海马区病变,抑制氧化损伤以及下调NF-κB通路,减少神经炎症,进而改善V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网络药理学 益肺宣肺降浊方 AKT/Nrf2/H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8
作者 姚婷 刘璐 +4 位作者 王馨苑 邓谦 石红梅 蒋军林 伍大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30,共9页
目的 探究滋肾活血方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构建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 目的 探究滋肾活血方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构建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组(15.2 g/kg)、滋肾活血方中剂量组(7.6 g/kg)、滋肾活血方低剂量组(3.8 g/kg)、奥拉西坦组(阳性对照)。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评估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炎性浸润;尼氏染色评估海马神经元损伤;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因子(TGF-β、IL-4)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p65核蛋白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海马神经元排列不规则,炎性细胞浸润增多,Iba-1、CD16/32以及CD206的水平,促炎因子(TNF-α、IL-1β),抗炎因子(TGF-β、IL-4)水平以及TLR4和p65核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与VD组相比,滋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奥拉西坦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大鼠神经元病理变化得到改善,Iba-1、CD16/32以及CD206的水平,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TLR4和p65核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抗炎因子(TGF-β、IL-4)水平上调(P<0.01)。结论 滋肾活血方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缓解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活血方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小胶质细胞 TLR4/NF-κB M2型极化
下载PDF
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
9
作者 李伟峰 秦合伟 +1 位作者 姬令山 董新刚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改良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 目的探讨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改良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评价大鼠记忆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NIMA相关激酶7(NIMA-related kinase 7,NEK7)、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含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目标象限时间比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区虽有部分核染色凋亡神经元,但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超微结构不同,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神经元整体形态规则,神经元间隙均匀致密,神经元结构层次分明、结构相似,核固缩、碎裂及坏死神经元极少。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海马区NEK7、NLRP3、ASC、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IL-6、IL-1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痴呆健脑方通过抑制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水平,降低神经元凋亡后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达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记忆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痴呆健脑方 炎症小体 NLRP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后血尿酸水平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郝正玮 宋丽华 +1 位作者 张秀清 孟宪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n-VD组(n=160)和VD组(n=3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因素,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7 d和入院14 d时患者外周血中SUA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时段SUA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段血尿酸水平预测AIS合并VD的临床价值。结果脑卒中史、心房颤动、病死灶大小和入院时NIHSS评分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入院24 h(415.0±21.3)μmol/L、入院7 d(436.2±24.0)μmol/L和入院14 d(407.3±18.2)μmol/L时SUA水平高于non-VD组[(398.4±26.8)μmol/L、(372.1±20.7)μmol/L、(358.1±14.7)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大梗死病灶和入院SUA水平增加为影响AIS并发VD的危险因素。入院7 d SUA水平预测AIS并发VD的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 SUA(0.763、0.786,Z=4.526、4.084,P=0.009、0.016)。结论SUA水平增加是AIS合并VD独立危险因素,入院第7天SUA水平对AIS合并V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血尿酸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11
作者 潘成利 黄月萍 +6 位作者 薛炬君 陈曦 齐丹 侯晓君 孙爽 王喜春 付宏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分析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海马干细胞外泌体。成年特殊清洁级(SPF)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外泌体组,每组30只,检测各组大... 目的分析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海马干细胞外泌体。成年特殊清洁级(SPF)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外泌体组,每组30只,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海马组织因子、脑微血管密度以及凋亡相关因子变化。结果透射显微镜观察到海马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结构呈圆形或椭圆形杯状结构的小囊泡,其结构完整,直径50~100 nm之间;特异性标记蛋白CD9、CD63表达阳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明显延长,平台区域探索时间及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缩短,MDA、AchE、ET-1、VEGF、Bax水平均明显升高,SOD、5-HT、Bcl-2水平均明显降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对比,外泌体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区域探索时间及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延长,MDA、AchE、ET-1、VEGF、Bax水平均明显降低,SOD、5-HT、Bcl-2水平均明显升高,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多(P<0.05)。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结构清晰,大小、形态一致,且具有丰富的尼氏小体;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形态、结构不完整,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外泌体组大鼠海马组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明显完整,尼氏小体数量增多。结论海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海马神经元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调控神经递质含量,促进脑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干细胞 外泌体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能力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p38 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2 位作者 李真 王玉 唐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随后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每组12只;艾灸组大鼠取“百会”“大椎”“风府”穴,采用温和灸法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阻滞剂组在模型复制前30 min腹腔注射p38 MAPK阻滞剂(10μmol/L SB203580),模型复制成功后隔日注射1次,每次每只大鼠按1 mL/kg注射10μmol/L SB203580,连续注射4周;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在阻滞剂组干预方法基础上进行艾灸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p38 MAPK、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艾灸组、阻滞剂组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督脉组穴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督脉 p38 MAPK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补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玉婷 顾耘 潘露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250-253,共4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因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影响高级智能和获得性认知的痴呆综合征^([1])。尽管该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损害患者的执行和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事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因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影响高级智能和获得性认知的痴呆综合征^([1])。尽管该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损害患者的执行和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事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65岁人群中,VaD占痴呆总人数的15%~40%^([2])。我国痴呆患者的总人数占全球痴呆患者总人数的25%,其中VaD发病率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3])。现代医学对Va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缺乏定论,认为其发病多与胆碱能通路受损、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等因素相关^([4-5])。临床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大脑循环代谢和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以提高认知功能、减缓疾病进展。常用的药物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拮抗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channel blocker,CCB),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6-7])。中医认为V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肾精亏虚和痰瘀互结,治疗中常采取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和化痰开窍等方法,其中“肾虚”最为关键。本文拟对相关理论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VaD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血管性痴呆 机制 进展
下载PDF
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
14
作者 陈晶 史文俊 +3 位作者 安黎云 郑运周 徐冬梅 王缚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测定两组触珠蛋白基因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其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占比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管性痴呆组触珠蛋白2-2基因型频率、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触珠蛋白基因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触珠蛋白2-2基因型、携带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是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发生有关,且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高者病情更为严重,可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基因多态性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通督醒神电针法联合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李鹏飞 张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38-1243,共6页
【目的】观察通督醒神电针法联合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督醒神电... 【目的】观察通督醒神电针法联合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督醒神电针法联合复智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执行性画钟作业(CLOX)、Stroop测验的变化情况,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功能评价量表(GAF)、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CLOX、Stroop1、Stroop2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LOX、Stroop1、Stroop2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CDR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MSE、CD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GAF、BPR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GAF、BPR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SOD、MDA、GSH-Px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OD、MDA、GSH-Px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醒神电针法联合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SOD、GSH-Px水平,降低其MDA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醒神电针法 复智胶囊 血管性痴呆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精神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
16
作者 陈顺喜 沈涌 +1 位作者 刘菲菲 袁健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 目的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行常规治疗+针刺治疗)和联合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状态[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血清相关指标[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素(E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2.7%(χ^(2)=4.403,P=0.036);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有所升高,联合组MMSE评分、MoCA评分分别为(29.0±1.0)分、(25.9±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7±1.1)分、(23.1±1.2)分(t=5.950、12.442,P<0.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均有所变化,联合组CGRP为(31±6)ng/L,高于对照组的(29±6)ng/L(t=2.266,P=0.026),联合组ET、HIF-1α分别为[(69±7)pg/ml、(254±4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3±7)pg/ml、(288±52)pg/ml](t=3.413、3.479,P=0.001、0.001);治疗后联合组Vm、RI、PI分别为[(19.8±1.6)cm/s、(1.59±0.19)、(0.71±0.21)],均低于对照组的[(19.2±1.3)cm/s、RI(1.74±0.23)、PI(0.78±0.11)](t=2.121、3.539、2.111,P=0.036、0.001、0.037);治疗后,联合组ADL评分为(27±6)分,低于对照组的(31±5)分(t=4.283,P<0.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P=0.137)。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针刺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脑缺血性及神经损伤情况,调节血流动力参数,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针刺 丁苯酞胶囊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和或肾凋亡抑制蛋白与β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刘莹莹 姜维实 郑敏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收治的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n=45)与研究组(n=48)。参比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收治的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n=45)与研究组(n=48)。参比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研究组在参比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指标、病情发展进程、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参比组,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GAM-1)、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病情发展进程,降低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丁苯酚 盐酸多奈哌齐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现状与危险因素探讨
18
作者 沈燕 王玥 +1 位作者 吴述媛 杨云龙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9期3711-3714,共4页
目的:调查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情况,并探讨影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2022年9月在医院治疗的147例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表评估病人营养状况,根据病人有无营养不良... 目的:调查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情况,并探讨影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2022年9月在医院治疗的147例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表评估病人营养状况,根据病人有无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无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47例病人NRS 2002评分为(2.97±0.93)分,其中营养不良病人72例,占48.98%。营养不良组和无营养不良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状态、吸烟史、饮酒史、血管性痴呆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年龄≥7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有基础疾病史、重度血管性痴呆、重度吞咽困难、牙齿缺损≥6颗病人占比高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有基础疾病史、重度血管性痴呆、重度吞咽困难、牙齿缺损≥6颗均是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伴吞咽障碍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基础疾病史、血管性痴呆程度、吞咽困难程度、牙齿缺损,临床亟需关注以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吞咽障碍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王浩 王立超 +1 位作者 王博文 王艳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52-54,61,共4页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V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V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氧化应激水平[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相关认知功能评估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9较低,BDNF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O、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HDS、MMSE、MoCA评分均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在VD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调节血清学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地苯醌 奥拉西坦
下载PDF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20
作者 王华 张小广 张馨元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与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 目的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与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认知、神经功能、精神行为症状、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71%,67/70)高于对照组(78.57%,55/70)(P<0.05)。2组治疗6个月后MMSE评分、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清SOD、VEGF、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6个月后NIHSS、NPI-Q评分、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MDA、Caspase-12、CRP78、MMP-9、MMP-2水平代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 银杏叶提取物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