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唐鑫 陈婕 +6 位作者 田浩梅 张泓 邹莹洁 谢紫薇 陈盼 谢海花 谭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运动预处理4周大鼠在造模前每周行5次中等强度不负重游泳训练30min,持续4周,而运动预处理2周大鼠持续2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TLR4及Ib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缩短(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提示造模前、造模后2h、造模后3d及造模后7d各组间平均脑血流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时间因素对平均脑血流量的简单效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各组大鼠侧支循环开放进行观察,相较于模型组,于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观察到更少的微血管直径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预处理2周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预处理4周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应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状态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量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辣木叶通过NF-κB 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小鼠mTOR、Cdc42的表达对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2
作者 刘媛媛 孙杨 +4 位作者 李超 尹帅 隋月林 张海峰 刘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 探究辣木叶通过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表达调控氧化应激状态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 目的 探究辣木叶通过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表达调控氧化应激状态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120只V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VD组,辣木叶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组,每组30只。30只健康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水迷宫实验分析学习记忆功能。比较各组海马体损伤、氧化应激指标、NF-κB信号通路及mTOR、Cdc42水平。结果 V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mTOR、Cdc4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核因子-κB上游激酶(IKK)、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木叶提取液干预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SOD水平、mTOR、Cdc4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辣木叶高剂量>辣木叶中剂量>辣木叶低剂量组(P<0.05);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MDA、IKK、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辣木叶高剂量<辣木叶中剂量<辣木叶低剂量组(P<0.05)。结论 辣木叶可能通过调控VD小鼠氧化应激状态,抑制NF-κB通路,引起海马中mTOR、Cdc42表达增加,进而减少细胞凋亡数,保护受损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辣木叶 核因子(NF)-κB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张奇 宋娟 +3 位作者 王明 田华 郭红艳 赵学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5-928,共4页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低、中、高剂量(20、40和60 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再放开的方法,构建VD小鼠模型。通过悬尾实...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低、中、高剂量(20、40和60 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再放开的方法,构建VD小鼠模型。通过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DHEA对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通过筑巢实验(NBT)检测DHEA对VD小鼠自理能力改善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含量。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TST和FST的静止时间明显增加,筑巢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DHEA各剂量组TST和FST的静止时间显著减少,筑巢能力显著增高(P<0.05,P<0.01)。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NT-3、BDNF和GAP-4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DHEA高剂量组海马组织NT-3、BDNF和GAP-43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DHEA具有改善V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T表达和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血管性痴呆 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样行为
下载PDF
辣木叶发酵物通过NGF/TrkA通路调控LC3、Beclin-1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功能
4
作者 孙杨 刘媛媛 +4 位作者 隋月林 朱建忠 尹帅 赵灿 陈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究辣木叶发酵物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型(TrkA)通路调控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LC)3、Beclin-1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功能。方法1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VD组,辣木叶发酵... 目的探究辣木叶发酵物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型(TrkA)通路调控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LC)3、Beclin-1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功能。方法1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VD组,辣木叶发酵物低、中、高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100、200、400 mg/kg灌胃干预),各30只。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28 d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分析学习记忆功能。比较各组海马体损伤、LC3、Beclin-1、NGF、Tr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V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NGF、Tr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木叶发酵物干预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NGF、Tr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辣木叶发酵物高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中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其中辣木叶发酵物高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中剂量组<辣木叶发酵物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木叶发酵物能够保护V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促进海马神经元中NGF/TrkA通路并抑制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辣木叶 辣木叶发酵物 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型(TrkA)通路 自噬
下载PDF
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
5
作者 李伟峰 秦合伟 +1 位作者 姬令山 董新刚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改良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 目的探讨痴呆健脑方调控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改良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评价大鼠记忆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NIMA相关激酶7(NIMA-related kinase 7,NEK7)、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含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目标象限时间比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区虽有部分核染色凋亡神经元,但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超微结构不同,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神经元整体形态规则,神经元间隙均匀致密,神经元结构层次分明、结构相似,核固缩、碎裂及坏死神经元极少。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痴呆健脑方高、中剂量组海马区NEK7、NLRP3、ASC、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IL-6、IL-1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痴呆健脑方通过抑制NEK7/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水平,降低神经元凋亡后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达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记忆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痴呆健脑方 炎症小体 NLRP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后血尿酸水平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郝正玮 宋丽华 +1 位作者 张秀清 孟宪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n-VD组(n=160)和VD组(n=3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因素,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7 d和入院14 d时患者外周血中SUA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时段SUA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段血尿酸水平预测AIS合并VD的临床价值。结果脑卒中史、心房颤动、病死灶大小和入院时NIHSS评分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入院24 h(415.0±21.3)μmol/L、入院7 d(436.2±24.0)μmol/L和入院14 d(407.3±18.2)μmol/L时SUA水平高于non-VD组[(398.4±26.8)μmol/L、(372.1±20.7)μmol/L、(358.1±14.7)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大梗死病灶和入院SUA水平增加为影响AIS并发VD的危险因素。入院7 d SUA水平预测AIS并发VD的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 SUA(0.763、0.786,Z=4.526、4.084,P=0.009、0.016)。结论SUA水平增加是AIS合并VD独立危险因素,入院第7天SUA水平对AIS合并V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血尿酸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p38 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2 位作者 李真 王玉 唐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随后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每组12只;艾灸组大鼠取“百会”“大椎”“风府”穴,采用温和灸法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阻滞剂组在模型复制前30 min腹腔注射p38 MAPK阻滞剂(10μmol/L SB203580),模型复制成功后隔日注射1次,每次每只大鼠按1 mL/kg注射10μmol/L SB203580,连续注射4周;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在阻滞剂组干预方法基础上进行艾灸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p38 MAPK、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艾灸组、阻滞剂组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督脉组穴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督脉 p38 MAPK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补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玉婷 顾耘 潘露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250-253,共4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因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影响高级智能和获得性认知的痴呆综合征^([1])。尽管该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损害患者的执行和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事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因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影响高级智能和获得性认知的痴呆综合征^([1])。尽管该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损害患者的执行和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事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65岁人群中,VaD占痴呆总人数的15%~40%^([2])。我国痴呆患者的总人数占全球痴呆患者总人数的25%,其中VaD发病率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3])。现代医学对Va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缺乏定论,认为其发病多与胆碱能通路受损、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等因素相关^([4-5])。临床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大脑循环代谢和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以提高认知功能、减缓疾病进展。常用的药物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拮抗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channel blocker,CCB),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6-7])。中医认为V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肾精亏虚和痰瘀互结,治疗中常采取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和化痰开窍等方法,其中“肾虚”最为关键。本文拟对相关理论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VaD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血管性痴呆 机制 进展
下载PDF
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
9
作者 陈晶 史文俊 +3 位作者 安黎云 郑运周 徐冬梅 王缚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血管性痴呆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80例非血管性痴呆脑卒中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测定两组触珠蛋白基因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其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占比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管性痴呆组触珠蛋白2-2基因型频率、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触珠蛋白基因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触珠蛋白2-2基因型、携带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是影响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发生有关,且触珠蛋白2-2基因型、触珠蛋白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高者病情更为严重,可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基因多态性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和或肾凋亡抑制蛋白与β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刘莹莹 姜维实 郑敏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收治的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n=45)与研究组(n=48)。参比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收治的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n=45)与研究组(n=48)。参比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研究组在参比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指标、病情发展进程、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参比组,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GAM-1)、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病情发展进程,降低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丁苯酚 盐酸多奈哌齐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浩 王立超 +1 位作者 王博文 王艳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52-54,61,共4页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V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V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氧化应激水平[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相关认知功能评估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9较低,BDNF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O、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HDS、MMSE、MoCA评分均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在VD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调节血清学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地苯醌 奥拉西坦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2
作者 王芳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45-0148,共4页
分析护理干预在血管性痴呆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相比对照组均较高,护理满意度高,... 分析护理干预在血管性痴呆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相比对照组均较高,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功能恢复,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机制从“痰”论治血管性痴呆
13
作者 杨杰 王平 +6 位作者 王广 李莉 方洁 纪可 谭云霞 刘福贵 刘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多继发于脑血管病,其患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明。脑血管病使神经元缺血、缺氧,进而诱发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异常,大量强氧化物质释放,最终造成神经元氧化损伤,因此“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是VaD认知障...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多继发于脑血管病,其患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明。脑血管病使神经元缺血、缺氧,进而诱发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异常,大量强氧化物质释放,最终造成神经元氧化损伤,因此“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是VaD认知障碍的关键机制。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的研究和报道,将氧化应激损伤和中医学呆病关键病理因素“痰浊”结合,从而建立VaD“痰浊-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的中西医结合病理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VaD认知障碍修复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论述“治痰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中医药防治Va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线粒体 氧化应激 呆病 痰浊 痰浊蒙窍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神经凋亡、Aβ转运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14
作者 曲美洁 唐咏春 +3 位作者 臧运华 于淼 王潇慧 周喜燕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以及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兔抗人单克隆抗体(Bax)和Aβ转运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RP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以及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兔抗人单克隆抗体(Bax)和Aβ转运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RP1)、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探索其治疗Va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VaD),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每日灌胃给药量1.68g/kg)与当归芍药散低、高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量分别为1.8、7.2g/kg),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做结扎。造模完成1周后,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末次灌胃后次日,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水迷宫试验完成后次日,每组再次随机取8只大鼠,麻醉,腹主动脉处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NF-κB含量;处死大鼠,取脑部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并计算Bcl-2/Bax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LRP1、RAGEm RNA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4d内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短于模型组(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排列稀疏,细胞肿胀,结构不齐,胞核变小、固缩、凋亡,细胞膜、核膜界限不清;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病变减轻,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增加,排列相对齐整,形态基本正常,以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改善尤为显著。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NF-κB含量,海马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Bcl-2/Bax值、RAGE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海马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LRP1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NF-α、NF-κB含量,海马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Bcl-2/Bax值、RAGE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海马组织Bax蛋白表达水平、LRP1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血清、海马组织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改善Va 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减轻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病变,其可能通过调节TNF-α/NF-κB信号通路,调控大鼠海马组织Bax、Bcl-2蛋白和LRP1、RAGE基因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Aβ沉积,以保护脑组织,增加血流灌注,改善Va 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当归芍药散 TNF-α/NF-κB信号通路 BCL-2/BAX LRP1 RAGE
下载PDF
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姜明贺 张鼎 +5 位作者 朱欢欢 李方存 李丽琴 宋晨曦 陈炜 胡跃强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观察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温肺降浊方低剂量组、温肺降浊方中剂量组、温肺降浊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另取6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0.9%氯... 目的:观察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温肺降浊方低剂量组、温肺降浊方中剂量组、温肺降浊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另取6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温肺降浊方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温肺降浊汤灌胃。给药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及Nissl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则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元细胞明显减少,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则降低(均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RE1α、XBP1S、CHOP mRNA和XBP1S、CHOP蛋白及p-IRE1α/IRE1α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肺降浊方中剂量组、温肺降浊方高剂量组、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温肺降浊方各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尼氏小体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温肺降浊方各剂量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且温肺降浊方高剂量组和西药组表达较高。IRE1α、XBP1S、CHOP mRNA和XBP1S、CHOP蛋白以及p-IRE1α/IRE1α水平降低,且温肺降浊方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水平更低(均P<0.01)。结论:温肺降浊方通过激活SIRT1/IRE1α/XBP1S/CHOP信号通路,减轻VaD大鼠海马神经元区病变,从而发挥改善VaD大鼠认知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温肺降浊方 海马神经元 内质网应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下载PDF
基于ERK5信号通路探讨薯蓣健脾益智合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刘煜 李鸣 +1 位作者 吴永贵 杨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薯蓣健脾益智合剂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治疗组予以10 mL/(k... 目的:探讨薯蓣健脾益智合剂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治疗组予以10 mL/(kg·d)薯蓣健脾益智合剂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8周。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于造模后第7天及造模后治疗4、8周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组织学改变,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K2(MEKK2)、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K3(MEKK3)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5(MEK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表达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EKK2、MEKK3和MEK5、ERK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表现差异显著,变性神经元增加,神经元凋亡率增加(P<0.01),MEKK2、MEKK3和MEK5、ERK5的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行为学表现改善,变性神经元减少,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或P<0.01),MEKK2、MEKK3和MEK5、ERK5表达增加。结论:薯蓣健脾益智合剂可能通过上调ERK5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促进海马神经元的修复进而治疗V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薯蓣健脾益智合剂 神经元凋亡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5 ERK5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介导自噬探讨电针颞区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
17
作者 邢昱一 刘波 +2 位作者 杨阳 李星桥 辛晶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8-203,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颞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结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海马组织中PI3K/AKT通路蛋白(PI3K、p-PI3K、AKT、p-AKT)和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I、LC3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颞区... 目的 观察电针颞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结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海马组织中PI3K/AKT通路蛋白(PI3K、p-PI3K、AKT、p-AKT)和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I、LC3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颞区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神经元过度自噬治疗大鼠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奥拉西坦组,每组各12只。假手术组大鼠进行麻醉后分离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针刺组和奥拉西坦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BCCAO)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针刺组选取头针颞区进行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做抓取、固定而不治疗。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溶液灌胃。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PI3K、p-PI3K、AKT、p-AKT、p62、Beclin-1、LC3I、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电针和奥拉西坦可缩短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所在象限次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形态及神经元超微结构,降低LC3Ⅱ/LC3I、Beclin-1,增加p-PI3K/PI3K、p-AKT/AKT、p62,且电针效果优于奥拉西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电针颞区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神经元过度自噬的发生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噬 电针 PI3K AKT P62 BECLIN-1 LC3
下载PDF
丹龙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大鼠认知及海马病理的影响
18
作者 张运辉 杨梦琳 +4 位作者 周小青 伍大华 刘霞 杨昆 吴巧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目的:建立肾虚血瘀证血管性痴呆(V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丹龙醒脑方对其认知功能及海马病理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模型组60只。模型组6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结合改良2-VO法及摘除性器官法建立VD的肾虚血瘀证... 目的:建立肾虚血瘀证血管性痴呆(V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丹龙醒脑方对其认知功能及海马病理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模型组60只。模型组6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结合改良2-VO法及摘除性器官法建立VD的肾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丹龙醒脑方高、中、低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丹龙醒脑方和尼莫地平干预4周。观察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表征,检测雌二醇(E_2)、睾酮(T)、骨钙素(OCN)、钙(Ca)、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取全脑进行海马区HE染色。结果:建模成功大鼠可见典型VD的肾虚血瘀证模型表征,E_(2)、T、OCN、Ca和NO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和ET-1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假手术组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状态有所改善。结论:高脂饮食喂养结合改良2-VO法及摘除性器官法构建的模型大鼠符合VD肾虚血瘀病证结合特点。丹龙醒脑方可以提高VD肾虚血瘀证大鼠的认知能力,并改善其海马病理形态,发挥改善VD肾虚血瘀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龙醒脑方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海马 肾虚血瘀证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19
作者 樊飞燕 陈娜 +2 位作者 卫宇帆 李双利 张运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2-1607,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有关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为从建库至... 目的 系统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有关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78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99例,对照组8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舒血宁注射液试验组在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28,95%CI(1.20,1.37),Z=7.21,P<0.000 01]、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评分[均数差(MD)=2.98,95%CI(2.56,3.39),Z=14.15,P<0.000 01]、Barthel指数[MD=10.78,95%CI(7.98,13.57),Z=7.56,P<0.000 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MD=-5.79,95%CI(-7.11,-4.47),Z=8.58,P<0.000 01]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结局指标证据质量多为中等或低质量。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安全性方面,多数研究报道未出现不良反应,少数不良反应均能不经干预治疗自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灵枢·本神》探讨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
20
作者 赵捷 赵明 +1 位作者 裴卉 李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并相互干扰所诱发的神失所养、气血瘀滞、痰蒙清窍、阳亢风动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古方分析,探究调气活血、补益养神、祛痰开窍、平熄肝风等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思路。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黄帝内经》 “心-脾-肾”轴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