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络通颗粒对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认知功能、脑血管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深明 王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认知功能、脑血管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74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口服;研究组予以脑络通颗粒1袋,3次/d,温水...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认知功能、脑血管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74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口服;研究组予以脑络通颗粒1袋,3次/d,温水冲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神经心理学指标、脑血管血流灌注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1.27%)低于研究组有效率(86.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高,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评分较低,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血流速度较高,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Hc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心悸,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心悸、腹泻。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颗粒治疗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提高脑血管血流灌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伴失眠 脑络通颗粒 认知功能 血管灌注
下载PDF
疏血通配合艾地苯醌治疗对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梅思静 王善广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地苯醌治疗)和(n=42,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δ+θ)/(α+β)为(0.96±0.13)、P300潜伏期为(275.92±24.18)ms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5.35±0.84)μ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33、8.242、2.54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为(22.43±1.55)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23.24±3.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7±2.66)分、(19.18±3.27)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2.31±2.54)分,低于对照组(17.52±3.31)分,Barthel指数(70.49±4.18)分,高于对照组(63.2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9、5.595、8.093、7.910,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高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结论在脑梗死伴VCI中,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电生理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疏血通 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电生理指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对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大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石胡 王莹 刘艳琴 《系统医学》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对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式,...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对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支架植入术方法。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脑血流灌注参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执行能力、定向、命名、延迟回忆、注意、语言、抽象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4、24.804、15.925、32.728、22.053、20.454、26.114,P<0.001)。治疗后,两组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MTT、rTT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3、12.343,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5,P<0.001)。结论 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脑络通颗粒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旺胜 李菊华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络通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D)、Blessed行为量表(Blessed)、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ADAS-cog)及睡眠质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价,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定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ADL积分、Blessd积分、ADAS-cog积分均显著改善(t≥5.99,P均<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t≥8.77,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PSQI积分无变化(t=0.65,P>0.05),观察组PSQI积分显著下降(t=5.64,P<0.05),且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5.09,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无显著性变化(t≤0.82,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81,P均<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性变化(t≤1.14,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改善(t≥5.37,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t≥4.96,P均<0.05)。治疗后两组MCA、ACA、PCA、VA均显著改善(t≥3.40,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心、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络通颗粒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通颗粒 血管性认知障碍 失眠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