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血管成像术在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倩 陈长征 +1 位作者 苏钰 易佐慧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背景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新生血管严重影响视功能,以往的检查方法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频域OCT(SD-OCT),前者为有创检查,后者不能显示眼底各层面的血管形态。OCT血管成像术(O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眼底... 背景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区新生血管严重影响视功能,以往的检查方法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频域OCT(SD-OCT),前者为有创检查,后者不能显示眼底各层面的血管形态。OCT血管成像术(O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眼底多个层面的新生血管形态,其临床价值有待评估。目的评估OCTA在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纳入2015年1-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经FFA确诊的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患者40例42眼,患眼屈光度为(-10.5±3.74)D。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眼底照相、FFA、SD-OCT及OCTA,OCTA的扫描区域分别为黄斑区3mm×3mm、6mm×6mm范围。经患者的知情同意,35例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d、1周及每个月复查OCT及OCTA,注射后1个月复查FFA,共随访1~6个月,评估OCTA在监测病情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42眼FFA均显示造影晚期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OCT均可见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异常脉络膜血管网的高反射信号,OCTA显示所有患眼均呈现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清晰的团状异常血管信号,其中31例31眼可在视网膜外层观察到异常的团状血管形态,清晰度均优于FFA。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的35例35眼注射后1周OCTA显示视网膜外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NV面积缩小,于注射后1个月时病情稳定。7例7眼复发再次接受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后CNV高信号影面积较前缩小。结论OCTA能够在视网膜外层和脉络膜血管层面清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的CNV形态。OCTA在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即可观察到CNV的明显变化,在CNV的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并发症 黄斑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新生血管 前瞻性研究 o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OCT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胜 刘丁熙 +1 位作者 纪莉莉 祁媛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2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OCT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39例(52眼)疑似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眼底血管造影、O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黄斑水肿分型的结果,以... 目的:探讨OCT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39例(52眼)疑似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眼底血管造影、O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黄斑水肿分型的结果,以及O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诊断符合率,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纳入52只眼,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型:弥漫水肿型20只眼(38.46%)、无渗漏型16只眼(30.77%)、局部水肿型15只眼(28.85%)、缺血型1只眼(1.92%);O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分型:海绵样水肿型21只眼(40.38%)、黄斑囊样水肿16只眼(30.77%)、正常9只眼(17.31%)、中心凹浆液性脱离6只眼(11.54%)。O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为82.69%,诊断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50.00%。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患者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OCT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性黄斑性水肿诊断、病情评估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师评估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性水肿术后病情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技术 眼底血管造影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锐 孙燕 +2 位作者 马彦刚 杨宏 吴保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7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究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76例(76只眼),分别采用O ... 目的:探究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76例(76只眼),分别采用O CT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两种方式进行检查,依照检查方式分为OCTA组和FFA组。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结果:F F A检查显示在动脉早期或动脉前期即显现荧光素。在造影早期有36例表现为黄斑部荧光素渗漏,不规则形和小片状共21眼呈现边界清晰高荧光素,可见新生血管轮廓15眼呈现明显荧光素渗漏;荧光素遮蔽22眼呈现高荧光素周围均见不规则形状,荧光素渗漏13眼呈现早期荧光素遮蔽中晚期可见点片状,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深,可见低荧光素晕9眼;在造影过程中黄斑区未见显著荧光素异常18眼。OCTA图像呈现出视网膜组织轻度水肿,膜毛细血管光带完整CNV内部边界较清晰,脉络膜视网膜无明显渗出或出血。CNV呈现3种主要形态。其中半球形CNV呈向上的半球形凸面光带,纺锤形CNV表现为两边窄,中间宽的高反射光带,半月形CNV呈向上的弯月形凸面光带。76例患者中16眼呈半球形,40眼呈纺锤形,14眼呈半月形,6眼无明显改变。O CTA的检出率为92.7%(70/76),高于F F A的检出率80.26%(61/76)(χ^(2)=4.475,P<0.05)。结论:O 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相较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效果更佳,能够更加高效的发现病变部位和新生血管,OCT血管成像术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健康人群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玥 颜智鹏 +3 位作者 韩宇逸 齐艳 胡艳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1)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2.00)%;B组(52.13±1.78)%;C组(51.15±2.31)%;D组(50.01±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5)。(2)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3.24)%、健眼(51.24±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2.51)%、健眼(51.06±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下载PDF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被引量:2
5
作者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血管密度 o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治疗黄斑变性随访中的作用
6
作者 邵玲 闫淑 +3 位作者 沈策英 杜敏 李琰 张松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857-861,共5页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nAMD共33例(41眼)的临床资料,治疗...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nAMD共33例(41眼)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OCTA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6个月OCT及OCTA结果显示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下降(t=31.454,P=0.000),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血流面积较治疗前缩小(t=4.117,P=0.000),其中密集型较稀疏型CNV血流面积减少更明显(Z=3.686,P=0.000)。结论OCTA检查可动态检测CNV的形态及血流面积变化,在nAMD的治疗随访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 黄斑 年龄相关性 新生血管 血管成像oct 治疗 抗VEGF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视盘血流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秋莹 贺江南 +2 位作者 华怡红 樊莹 许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例35眼正常对照眼纳入研究范围。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眼底照相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同时进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视盘周围视乳头(optic nerve head,ONH)层和视盘旁视网膜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层的血流密度图。比较高度近视伴与不伴PICC患眼及健眼视盘形态改变和血流密度的差异,分析PICC与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相关性和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间屈光度、矫正视力、眼轴、视盘周围萎缩β区(peripapillary atrophyβ-zone,β-PPA)面积、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倾斜、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D)患病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PC层(54.34±5.58,57.54±7.44,64.42±3.50)与ONH层(51.24±7.43,52.75±9.96,61.25±4.15)视盘周围平均血流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与高度近视不伴PICC组及健眼组相比,伴有PICC组RPC和ONH层颞下象限血流密度(56.76±6.62,63.84±6.02,67.52±4.78;56.47±5.79,60.38±4.72,64.18±4.37)均明显下降,RPC层血流密度与MMD、β-PPA面积和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ONH层血流密度则与MMD、PICC的发生及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盘倾斜和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07,95%CI:2.045~31.348;OR=7.558,95%CI:1.398~50.026)。结论: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明显下降,颞侧下降尤为显著。视盘倾斜与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空腔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o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双眼局限性脉络膜凹陷症1例
8
作者 蔡志鹏 宋柯 张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18-220,共3页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是近几年新命名的一种临床少见的脉络膜结构异常。因病因不明,且患者多无临床症状,目前只能依靠形态学诊断。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广泛应用,此类病变逐渐被更多人所发...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是近几年新命名的一种临床少见的脉络膜结构异常。因病因不明,且患者多无临床症状,目前只能依靠形态学诊断。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广泛应用,此类病变逐渐被更多人所发现,现将我院确诊的一例双眼FCE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脉络膜凹陷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血管成像 微视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 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黄斑拱环形态及血流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钟丽欣 王晓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应用OCT技术对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拱环形态、大小和黄斑区血流密度进行观察。方法本研究共涉及研究对象有60例,共120只眼。其中,有20例为正常人,4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余40例为糖尿病患者,共80只眼,作为糖尿病组。对各组患者... 目的应用OCT技术对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拱环形态、大小和黄斑区血流密度进行观察。方法本研究共涉及研究对象有60例,共120只眼。其中,有20例为正常人,4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余40例为糖尿病患者,共80只眼,作为糖尿病组。对各组患者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并采用OCT血管成像技术着重观察黄斑区。结果在黄斑区血流密度方面,三组研究对象在浅层视网膜血管血流密度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拱环形态方面,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技术在对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改变的早期诊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技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区血流密度
下载PDF
达格列净联合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陈成 张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81-08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并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研究纳入了100例患者,分为新式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0例。新式组采用OCT技术,传统组采用MRI、CT和DSA等传统影像学检查... 本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并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研究纳入了100例患者,分为新式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0例。新式组采用OCT技术,传统组采用MRI、CT和DSA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比较两组的疾病诊断准确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分析OCT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新式组在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新式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0%。患者满意度方面,新式组总满意率为94.0%,略高于传统组的90.0%。结论 OCT技术在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前景的脑血管病变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血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 诊断准确性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影像学检查 微米级成像 血管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