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汪继辉 徐德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介入科治疗的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 目的: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足坏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黄石市爱康医院介入科治疗的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观察组(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各41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糖尿病Wagner分级、血管内径、血流量(髂动脉、股浅动脉)、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0级、1级、2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4级、5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流量、血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流量、血管内径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ASO合并足坏疽效果显著,可增大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增加血流量,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足坏疽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许永城 汪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坏疽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 踝肱指数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廖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及对血流量、血管内径、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糖尿病... 目的观察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及对血流量、血管内径、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抗血小板、抗凝等常规治疗,并进行手术清创;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治疗前后髂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量和血管内径,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糖尿病足Wagner分级的0级、1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级、3级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足Wagner分级4级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髂动脉、股浅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流量、血管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大患者下肢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足 坏疽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 血流量 血管内径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血管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孔艳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将156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调节脂质、抗凝、降血糖等)治疗;介入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管支架介入治疗。观察2...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将156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调节脂质、抗凝、降血糖等)治疗;介入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管支架介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各时间段(术后1、3、6、10、24个月)踝肱指数(ABI)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出院后均随访24个月。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介入组心血管并发症、截肢、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介入组术后各时间段的ABI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ABI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术后3、6、12及24个月的AB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支架介入治疗下肢ASO患者远期预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介入 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下载PDF
协作式术前访视对血管支架介入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夏靓 金鑫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讨对行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患者开展协作式术前访视对其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血管科收治的102例需行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 目的:探讨对行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患者开展协作式术前访视对其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血管科收治的102例需行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术前访视流程进行访视,研究组采用协作式术前访视。评估患者术前访视当天、访视后手术前30 min以应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进行评估,同时评估患者手术相关知识认知度,在访视前与访视后手术当天、麻醉诱导前5 min对患者血压、心率等体征监测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访视后术前30min,研究组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认识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访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患者,开展协作式术前访视能够提高患者手术相关知识认识度,缓解其焦虑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面对手术,减少心理应激而造成的术前体征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介入 协作式术前访视 心理应激 认知度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梁文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250-253,共4页
研究血管支架介入技术治疗慢性糖尿病下肢脑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其合并脚趾坏疽病的疗效。方案 将试验研究的内容范围确定为由医院于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一零年之间所接受过的近三十位患者,他们所被检查出的主要病症为慢性高血压下肢脑动脉硬... 研究血管支架介入技术治疗慢性糖尿病下肢脑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其合并脚趾坏疽病的疗效。方案 将试验研究的内容范围确定为由医院于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一零年之间所接受过的近三十位患者,他们所被检查出的主要病症为慢性高血压下肢脑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合并性足手坏疽,并分别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采用的分类法为随机分析法,而采用常规法的则为对照组,而实验组则使用外周血管支架治疗法,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数值和造影血流值进行治疗前后的详细对比。结论 比较二组病人的毛细血管内径数据与造影血流数据,实验组的患者数据比对照组的数据都要高许多,而通过比较二者的差异,结论更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足坏疽的诊断上,血管支架应用后有了显著的效果,是一种非常值得大面积推广的临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介入 糖尿病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的脚坏疽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申龙俊 杨巍 张汉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期199-200,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2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2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100%(42/42),术后患者基本痊愈85.7%(36/42),术后30 d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0.2%(69/86),术后患者基本痊愈65.1%(66/86)。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较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研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支架介入成形术 单纯动脉溶栓术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史岩鹏 王东林 +1 位作者 刘金朝 陈广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究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微弹簧圈栓塞的作对照组,予微弹簧圈栓塞联合血管内支... 目的探究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微弹簧圈栓塞的作对照组,予微弹簧圈栓塞联合血管内支架辅助的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疗效、治疗相关指标、预后、并发症、复发等。结果研究组进行性头痛、嗜睡、动眼神经麻痹等8.33%、5.56%与2.78%,均比对照组27.78%、25.00%与19.44%少(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0.36±4.73)min、住院时间(8.13±1.64)d均比对照组(66.24±5.36)min、(13.57±1.82)d少(P〈0.05);同时随访1年研究组再出血5.56%、载瘤动脉狭窄2.78%等并发症比对照组25.00%、8.33%少(P〈0.05);随访1年和2年研究组复发率11.11%、16.67%均比对照组30.56%、38.89%少(P〈0.05);随访2年内研究组动脉瘤的完成闭塞率83.33%,比对照组63.89%高(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予血管内支架辅助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生活质量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血管支架介入 微弹簧圈栓塞 效果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报告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4 位作者 李志忠 王学勇 黄方炯 杜嘉会 张兆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慢性TypeB23例,急性TypeB1例,TypeA1例。主动脉穿透溃疡5例。术后随诊1~32个月。结果30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均成功植入。5例有近端内漏,1例术中发生升主动脉夹层,2例分别在术后1d、7d发生升主动脉夹层。术后30d内死亡2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67%。1例术后20个月因近端内漏接受第2次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随诊1~32个月,无死亡,亦无支架移位、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有效方法,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穿透溃疡 手术治疗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要点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静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80例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遵循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术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水平;术后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负性心理和心...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80例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遵循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术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水平;术后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负性心理和心功能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评分(96.04±3.23)分优于对照组的(82.13±3.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 术后护理要点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11
作者 李洪军 李娟 +2 位作者 王琳 王涛 尚红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70-73,共4页
探讨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至2022年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 80 例和对照组 80 例。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分别给... 探讨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至2022年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 80 例和对照组 80 例。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分别给予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颅内动脉 Vs和舒张末端 Vd的评分,并给予治疗前后的脑动脉 Vd和脑组织的改变评级。,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价和进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 Vs、Vd数值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并且,在治疗组中, Vs和 Vd的数值都比对照组低。2.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到:干预组的 NIHSS得分较对照组的 NIHSS得分较低(P<0.05),且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 NIHSS得分较低(P<0.01)。3.与6个月相比,3个月的 ADL得分较低(P<0.01)。4.年龄、糖尿病、和饮酒与患者神经功能间存在中度相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与患者神经功能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 颅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更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 神经功能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 高血压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欣 黄婷 +2 位作者 李娜 刘欢 张玲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67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ID末尾数字的奇偶性... 目的探究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67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ID末尾数字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将入院ID末尾数字为奇数的患者作为观察组(86例),偶数作为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7 d对比2组脑梗死面积,并于术后1、7、14 d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管再通率进行比较,术后1、2、3个月后对2组预后恢复状况、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7 d的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7 d和14 d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7、14 d以及随访结束后的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个月以及随访结束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在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上能够有效疏通其颅脑内外血管,可显著减少其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介入成形术 静脉溶栓治疗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9例,以上患者均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结果患者...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9例,以上患者均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结果患者血管狭窄部位的直径和形态均已恢复正常,残余狭窄率在10%以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患者术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介入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晋波 蔡春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9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比较在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的治疗中,分别采取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ICD患者随机分成介入组40例和保守组40例。针对介入组的患者在疾病治疗上主要是采... 目的:比较在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的治疗中,分别采取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ICD患者随机分成介入组40例和保守组40例。针对介入组的患者在疾病治疗上主要是采取介入血管成形支架术的方法,保守组疾病治疗上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病变血管Vs上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介入组的降低程度要比保守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介入组均要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老年ICD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方法较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病变血管血流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 药物保守治疗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艳敏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 目的观察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瘤患者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疗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支架介入治疗 微弹簧圈栓塞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克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探讨。方法抽取86例患有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疗法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方式治疗。结果治疗... 目的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探讨。方法抽取86例患有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疗法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方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方式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介入 颅内宽颈动脉瘤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智勇 荣阳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1期125-12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176/...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176/180),术前动脉狭窄为(73.9±9.6)%,术后残余狭窄为(13.7±4.9)%。在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闭塞4例、高灌注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个月;血管再狭窄30例,占1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发生率为10例,占5.6%。结论临床上,对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介入 安全性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绪鑫 周立云 +1 位作者 凌宇辉 王培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 目的:探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V)、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多普勒超声指标[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rCBFV、rCB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TT、PSV、搏动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可调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支架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耀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3807-3809,共3页
目的:分析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 目的:分析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NIHSS评分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针对ICVD患者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可改善颅脑血氧供应,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良好,比起药物保守治疗有着更加明显临床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血管支架成形术 药物保守治疗 老年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尤灵通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4期487-489,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行弹簧圈栓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血管内支架介...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行弹簧圈栓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均更短(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参照组的82.61%(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4.35%,低于参照组的26.09%(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效果理想,可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支架介入治疗 微弹簧圈栓塞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