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康彧 何兰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声像图特征以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患者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NWI以及G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厚度、斑块体积、最大面积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该检查方案无创、方便、快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CTA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莹 刘亚玲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8例,均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动...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8例,均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灰阶中位数(GSM)和斑块总体积、表面积、回声类型、均质性及新生血管,并以CT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三维超声和CTA检查结果。结果:经CTA检查,78例患者中47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1例不稳定。经三维超声检查,78例中42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6例不稳定。三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5.90%(67/78),敏感性为82.98%(39/47),特异性为90.32%(28/31),阳性预测值为92.86%(39/42),阴性预测值为77.78%(28/36),kappa=0.713,一致性优。稳定与不稳定患者间的三维超声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不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IMT、斑块总体积均大于稳定患者;GSM低于稳定患者;斑块回声不连续、斑内低回声、新生血管、形态不规则的检出率高于稳定患者(P<0.05)。稳定与不稳定患者的斑块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筛查较佳的检查方法,对制定患者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5
3
作者 邢海英 陈玉辉 +5 位作者 许珂 黄点点 彭清 刘冉 孙葳 黄一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999,共9页
目的:分析应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性并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颈动... 目的:分析应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性并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三维超声检查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采用VPQ测量颈动脉斑块的灰阶中位数(gray scale median,GSM)及其他血管参数。根据斑块的GSM,分为低GSM组(GSM<40)和高GSM组(GSM≥4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斑块特征,分析斑块的稳定性。根据患者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月和2年时颈动脉斑块GSM及其他血管参数的变化。结果:共入组120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5.39±9.11)岁。低GSM组31例,高GSM组89例。低GSM组管腔的狭窄程度更重(面积狭窄率41.32%±21.37%vs.29.79%±17.16%,P<0.05)。低GSM组的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显著大于高GSM组(0.61±0.14 vs.0.52±0.12,P<0.01),观察了77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其中男51例,女26例,年龄(64.96±9.58)岁,根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n=56)和非他汀组(n=21)。与基线相比,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体积、面积、管腔狭窄度、GSM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时,他汀组的GSM增加[中位数10.00(2.00,28.00)],而非他汀组的GSM减低[中位数-7.00(-11.00,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他汀组的颈动脉斑块体积无明显增加,而非他汀组的斑块体积略增加,但两组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组斑块体积增加[中位数0.00(-30.00,40.00)mm^(3),非他汀组为30.00(10.00,70.00)mm^(3),P>0.05]。结论:三维超声(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的VPQ可测量颈动脉斑块的GSM,低GSM(GSM<40)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更重,标准化管壁指数更高。VPQ观察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服用中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2年后斑块的灰阶中位数增加,提示3DUS的VPQ技术可用来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颈动脉斑块 灰阶中位数 他汀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戴全 邱海英 +3 位作者 孙伟薇 戴海鹏 刘琦 武金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化壁指数(NWI)及斑块回声强度,根据局部面积狭窄率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CTA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VPQ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0.765;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者间NW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VPQ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并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实时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CTA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景江新 陈胜国 +2 位作者 霍昱彰 塔娜 钟小兰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3Dultrasound,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ascularplaque quantification,VPQ)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接受RT-3DU检查的颈动脉...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3Dultrasound,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ascularplaque quantification,VPQ)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接受RT-3DU检查的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颈动脉斑块共57处)进行分析,应用RT-3DU 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相关参数,同时应用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分析两种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在4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33±0.14)mm,斑块回声强度为(36.29±7.51)dB,标化壁指数(NWI)为(0.64±0.18),57处颈动脉斑块厚度为(3.6±0.5)mm。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RT-3DU VPQ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9处轻度狭窄,43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6处轻度狭窄,38处中度狭窄,13处重度狭窄。RT-3DU VPQ和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19)。结论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RT-3DU VPQ技术可测定其血管狭窄程度,还可量化分析斑块回声强度、累及部位血管负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实时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廖细芳 刘美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特征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颈动脉斑块共患者66例(78处颈动脉斑块)进行研究,通过RT–3DU VPQ技术对其颈动脉...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特征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颈动脉斑块共患者66例(78处颈动脉斑块)进行研究,通过RT–3DU VPQ技术对其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面积狭窄率、最窄处斑块厚度、斑块回声强度和标化壁指数(NWI)开展测定,同时和动脉CT血管造影(CTA)测得的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RT–3DU VPQ技术检测发现轻度狭窄共12处,中度狭窄共44处,重度狭窄共22处。CTA检查显示轻度狭窄共10处,中度狭窄共39处,重度狭窄共29处。二者在评定血管局部的狭窄程度中一致性良好(Kappa=0.862)。RT–3DU VPQ技术检测显示轻、中及重度狭窄者的NWI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T–3DU VPQ技术能准确测定出颈动脉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能对有关指标开展量化分析,在临床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实时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FFR参数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圣楠 卜荣生 +2 位作者 杜静茹 王耀国 吴淳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 目的:分析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联合斑块定量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在PCI术后8 d内行心脏磁共振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判断再灌注损伤情况,将出现心肌微循环障碍(MVO)及(或)心肌内出血(IMH)者纳入再灌注损伤组,未出现MVO及IMH者纳入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PCI术前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值及斑块定量参数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灌注损伤组多支血管病变率显著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PCI后TIMI 3级率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两组最小管腔面积、钙化斑块体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损伤组CT-FFR值低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及斑块总体积均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FFR值、狭窄程度、斑块长度、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总体积均对CHD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58、0.943、0.865、0.928、0.891,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671、75.44%、38.61 mm、186.08 mm3、305.04 mm3,且5项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999,P<0.05)。结论:CT-FFR及斑块定量参数对预测CHD患者再灌注损伤有积极作用,可为CHD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定量技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晓燕 姥义 王玉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4期749-752,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斑块性质超声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114例,根据术前6个月内是否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缺血组(72例)和非缺血组(42...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斑块性质超声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114例,根据术前6个月内是否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缺血组(72例)和非缺血组(4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并于超声检查后24 h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病理学诊断,之后对不同性质、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斑块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比较缺血组与非缺血组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分布情况,并对标化壁指数(NWI)和灰阶中位数(GSM)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14例病人共发现121个颈动脉斑块,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显示,易损斑块64个,稳定斑块57个。易损斑块NWI高于稳定斑块,易损斑块GSM低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狭窄程度病人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度狭窄NWI高于轻度狭窄,重度狭窄NWI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易损斑块检出率(89.5%)高于非缺血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斑块NWI和GSM诊断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以GSM>34为易损斑块的截断值,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80.7%,正确指数为58.8%,阳性预测值为82.0%,阴性预测值为7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以NWI≥0.645为易损斑块的截断值,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78.9%,正确指数为43.0%,阳性预测值为77.4%,阴性预测值为66.2%,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结论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中的NWI和GSM可辅助诊断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对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标化壁指数 灰阶中位数 诊断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李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79-81,共3页
近年来,我国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检查此病的常见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超声^([1])。当前实时三维超声(RT-3DU)技术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患者开展该项检查,能够全面了解颈动脉斑块具体形态。另外,其在... 近年来,我国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检查此病的常见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超声^([1])。当前实时三维超声(RT-3DU)技术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患者开展该项检查,能够全面了解颈动脉斑块具体形态。另外,其在评估患者疾病治疗进展方面也提供了一定信息。且相比于二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检查能够取得更多立体信息,可规避低估所测数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实时三维超声 超声检查 三维 彩色多普勒超声 立体信息 定量分析技术 血管斑块 常见方法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预警分析研究
10
作者 李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5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3D-US)血管斑块定量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62例患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将临床...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3D-US)血管斑块定量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62例患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将临床中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同时经CT或是MRI检查梗死灶和颈动脉斑块处于同一侧的患者归入脑梗死组(82例,96个斑块),颅脑经CT或是MRI检查没有梗死灶或是颈动脉斑块和梗死灶没有处于同一侧的患者归入非脑梗死组(80例,86个斑块)。两组患者均进行二维和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Q App VPQ软件获取相关参数,并做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参数分析,观察在缺血性脑梗死风险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GSM平均值显著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NWI秩均值、WA秩均值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两组LA、TPV、PT、PA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SM低、NWI和WA高者,斑块发生破裂的风险比较高,容易造成缺血性脑卒中问题的产生,并且针对颈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而言GSM具有更大的诊断效能。在GSM<69.5的情况下,产生缺血性脑卒中问题的风险率更大。3D-US-VPQ技术可以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加以评估,有效预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事件风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技术 预警分析
下载PDF
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
11
作者 吴燕葵 邓广初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730-732,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VPQ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与CT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测定内中膜厚度、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斑块回声强度水平。结果: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01;狭窄程度越严重,内中膜厚度、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水平越高,斑块回声强度水平越低(P<0.05)。结论: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度高,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高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斑块特征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婵娟 张玮 周英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4期342-344,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病因动态免疫炎症性疾病[1-2],颈动脉斑块是引起脑缺血事件的明确病因,其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为20%~30%[3-4]。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易损特征引发的远端动脉栓塞较斑块局部血管狭窄率更易导致脑缺血事件,因此,颈动脉斑...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病因动态免疫炎症性疾病[1-2],颈动脉斑块是引起脑缺血事件的明确病因,其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为20%~30%[3-4]。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易损特征引发的远端动脉栓塞较斑块局部血管狭窄率更易导致脑缺血事件,因此,颈动脉斑块监测及斑块特征评估对于脑缺血事件有重要意义。超声具有便捷、非侵入性等优势,是颈动脉斑块患者首选检查技术。常规超声可识别斑块厚度、回声、形态及纤维帽完整性等特征,而切面扫查具有局限性,难以全面测定斑块面积和观察斑块结构,诊断准确性欠佳[5]。三维超声可获得斑块的立体形态图像,测定斑块体积,RT-3DU VPQ技术可在三维扫描的基础上,对斑块相关参数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为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提供更加丰富、详尽的信息。本研究探讨RT-3DU VPQ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妙 张平洋 +3 位作者 马小五 董静 吴文芳 丁钱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应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随机选取体检发现有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患者30例,运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观测斑块以及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区域的内膜中膜厚度变... 目的 应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随机选取体检发现有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患者30例,运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观测斑块以及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区域的内膜中膜厚度变化特点,计算每个区域内膜中膜应变率(SR)、时间应变率(TR),得出不同区域斑块的参数。与此同时,应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测量斑块上述相应区域的校正声学密度值(corrected average image intensity value,AIIc%),以同侧颈动脉邻近斑块的正常内膜作为对照组,将所有参数进行比较。此后,根据斑块厚度(IMT)将斑块分成三组:小斑块组(1.2 mm2.5 mm),分析比较不同厚度斑块组SR、TR及AD,并探讨SR、TR与斑块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斑块组SR、TR均较正常内膜(对照组)降低(P〈0.05)。斑块上游的SR值高于顶部(P〈0.05),TR值高于斑块下游(P〈0.05);斑块顶部SR、TR值均高于斑块下游(P〈0.05)。斑块顶部及斑块下游SR、T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校正密度值AIIc%在斑块上游及顶部比下游低(P〈0.05),而上游与顶部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部位的AIIc%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密度值AIIc%与SR、TR呈负相关(r=-0.63,r=-0.58,P〈0.05)。三个不同厚度斑块组T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可以较准确测定颈动脉孤立性斑块应变及组织密度的不均衡性,有望成为早期评价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特性的无创、简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 颈动脉孤立性斑块 力学特性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
下载PDF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恒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脑梗死症状的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脑梗死症状的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获取软斑形态及声像学特征,并通过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软斑造影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三维造影增强后,观察组中Ⅲ、Ⅳ型新生血管居多,对照组中Ⅰ、Ⅱ型新生血管居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的软斑体积、斑块最大厚度及横截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能检测并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对于评价斑块稳定性,早期诊断及预测脑血管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三维超声测量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值与脑梗死预测的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文琼 段依恋 +1 位作者 项飞翔 武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应用血管斑块三维定量(VPQ)技术计算颈动脉斑块整体的灰阶中位数(GSM),定量分析斑块整体的回声强度,评估斑块内部成分,探讨该项技术是否能成为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厚度>2... 目的应用血管斑块三维定量(VPQ)技术计算颈动脉斑块整体的灰阶中位数(GSM),定量分析斑块整体的回声强度,评估斑块内部成分,探讨该项技术是否能成为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厚度>2 mm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及脑梗组(51例),脑梗组为颅脑MRI或CT扫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VPQ技术采集三维图像,Philips 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所观测斑块的厚度、体积、缩减百分比图、GSM(min、max、mean)以及标准灰阶中位数(NGSM)(min、max、mean)。结果①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厚度及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GSMmin、GSMmean分别为(15.86±3.82)vs.(18.54±5.16)和(28.25±4.10)vs.(34.43±4.65),均P<0.05;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NGSMmin、NGSMmean分别为(11.37±3.29)vs.(13.94±4.03)和(23.33±2.73)vs.(30.45±4.21),均P<0.05;脑梗组和对照组斑块GSMmax分别为(57.04±8.31)、(56.05±6.81),P>0.05。②GSMmean、GSMmin、NGSMmean、NGSMmi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659、0.897、0.691。GSMmean的截断值为30.5(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82.4%)。NGSMmean的截断值为26.5(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92.2%)。结论VPQ技术应用三维技术定量分析斑块的整体回声强度,有效评估斑块的成分,GSMmin、GSMmean、NGSMmin、NGSMmean或可作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管斑块三维定量技术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黄熙畅 叶思婷 +5 位作者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V较前减小,而假针组较前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左侧GSM较前升高,而假针组较前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右侧GSM治疗前后差值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针灸疗法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灸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下载PDF
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结构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宪莉 肖新广 +1 位作者 谷梅兰 李润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结构组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入我院诊断冠心病患者共112例,其中稳定型30例,不稳定型55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采用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 目的研究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结构组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入我院诊断冠心病患者共112例,其中稳定型30例,不稳定型55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采用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是否为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直径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MLA)、正性重构(PR)和点状钙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管腔直径狭窄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高于稳定型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和点状钙化比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高于稳定型组;急性心肌梗死组MLA值明显小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小于稳定型组;急性心肌梗死组PR值明显大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大于稳定型组(P<0.05)。结论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能够无创、重复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结构组成,对分析疾病发生规律和严重程度能够提供更多重要斑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 冠心病 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下载PDF
中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能消退
18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2期5-5,共1页
西班牙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中年人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竟然可以完全消退一直以来,动脉粥样硬化都被认为是一种进展性、不可逆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利用多区域三维血管超声成像技术,对3471名参与者展开了为期6年的研... 西班牙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中年人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竟然可以完全消退一直以来,动脉粥样硬化都被认为是一种进展性、不可逆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利用多区域三维血管超声成像技术,对3471名参与者展开了为期6年的研究,参与者年龄在40~55岁之间,其中36%为女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斑块总体积增加100%)和消退(斑块总体积减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成像技术 血管疾病 消退 中年人 进展性 三维血管
下载PDF
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凌秀梅 苏寿红 曾阳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在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共计斑块112个,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3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42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 本研究探讨在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共计斑块112个,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3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42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一致性Kappa值为0.790(P<0.05);不稳定性斑块MR积分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平均MR积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平均MR积分预测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5)。因此,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能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技术应用综述
20
作者 高长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3期3526-3527,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coronary atherosclerosis),已成为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既往研究证实,斑块的组成相对于大小和形态,在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更加具有临床意义。血管重构不但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coronary atherosclerosis),已成为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既往研究证实,斑块的组成相对于大小和形态,在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更加具有临床意义。血管重构不但是影响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管腔横截面积的主要因素,而且还和斑块易损性及发生冠脉事件密切相关。近年来,如何检测检测斑块成为研究热点,而无创性方法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尚无最佳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技术是将计算机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到螺旋CT的血管成像中,可仿效光学纤维内镜的观测立体效果来展现血管腔内表面的结构图像特点,已被应用于分析粥样斑块的构成中。本文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各类无创伤性检查方法特点做了对比,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技术 血管重构 CT仿真 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症 三维后处理技术 粥样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