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康彧 何兰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声像图特征以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患者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NWI以及G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厚度、斑块体积、最大面积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该检查方案无创、方便、快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CTA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5
2
作者 邢海英 陈玉辉 +5 位作者 许珂 黄点点 彭清 刘冉 孙葳 黄一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999,共9页
目的:分析应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性并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颈动... 目的:分析应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性并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三维超声检查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采用VPQ测量颈动脉斑块的灰阶中位数(gray scale median,GSM)及其他血管参数。根据斑块的GSM,分为低GSM组(GSM<40)和高GSM组(GSM≥4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斑块特征,分析斑块的稳定性。根据患者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月和2年时颈动脉斑块GSM及其他血管参数的变化。结果:共入组120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5.39±9.11)岁。低GSM组31例,高GSM组89例。低GSM组管腔的狭窄程度更重(面积狭窄率41.32%±21.37%vs.29.79%±17.16%,P<0.05)。低GSM组的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显著大于高GSM组(0.61±0.14 vs.0.52±0.12,P<0.01),观察了77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其中男51例,女26例,年龄(64.96±9.58)岁,根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n=56)和非他汀组(n=21)。与基线相比,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体积、面积、管腔狭窄度、GSM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时,他汀组的GSM增加[中位数10.00(2.00,28.00)],而非他汀组的GSM减低[中位数-7.00(-11.00,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他汀组的颈动脉斑块体积无明显增加,而非他汀组的斑块体积略增加,但两组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组斑块体积增加[中位数0.00(-30.00,40.00)mm^(3),非他汀组为30.00(10.00,70.00)mm^(3),P>0.05]。结论:三维超声(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的VPQ可测量颈动脉斑块的GSM,低GSM(GSM<40)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更重,标准化管壁指数更高。VPQ观察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服用中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2年后斑块的灰阶中位数增加,提示3DUS的VPQ技术可用来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颈动脉斑块 灰阶中位数 他汀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戴全 邱海英 +3 位作者 孙伟薇 戴海鹏 刘琦 武金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化壁指数(NWI)及斑块回声强度,根据局部面积狭窄率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CTA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VPQ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0.765;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者间NW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VPQ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并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实时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CTA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景江新 陈胜国 +2 位作者 霍昱彰 塔娜 钟小兰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3Dultrasound,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ascularplaque quantification,VPQ)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接受RT-3DU检查的颈动脉...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3Dultrasound,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ascularplaque quantification,VPQ)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接受RT-3DU检查的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颈动脉斑块共57处)进行分析,应用RT-3DU 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相关参数,同时应用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分析两种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在4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33±0.14)mm,斑块回声强度为(36.29±7.51)dB,标化壁指数(NWI)为(0.64±0.18),57处颈动脉斑块厚度为(3.6±0.5)mm。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RT-3DU VPQ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9处轻度狭窄,43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6处轻度狭窄,38处中度狭窄,13处重度狭窄。RT-3DU VPQ和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19)。结论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RT-3DU VPQ技术可测定其血管狭窄程度,还可量化分析斑块回声强度、累及部位血管负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实时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晓燕 姥义 王玉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4期749-752,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斑块性质超声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114例,根据术前6个月内是否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缺血组(72例)和非缺血组(42...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斑块性质超声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114例,根据术前6个月内是否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缺血组(72例)和非缺血组(4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并于超声检查后24 h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病理学诊断,之后对不同性质、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斑块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比较缺血组与非缺血组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分布情况,并对标化壁指数(NWI)和灰阶中位数(GSM)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14例病人共发现121个颈动脉斑块,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显示,易损斑块64个,稳定斑块57个。易损斑块NWI高于稳定斑块,易损斑块GSM低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狭窄程度病人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度狭窄NWI高于轻度狭窄,重度狭窄NWI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易损斑块检出率(89.5%)高于非缺血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斑块NWI和GSM诊断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以GSM>34为易损斑块的截断值,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80.7%,正确指数为58.8%,阳性预测值为82.0%,阴性预测值为7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以NWI≥0.645为易损斑块的截断值,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78.9%,正确指数为43.0%,阳性预测值为77.4%,阴性预测值为66.2%,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结论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中的NWI和GSM可辅助诊断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对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标化壁指数 灰阶中位数 诊断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婵娟 张玮 周英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4期342-344,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病因动态免疫炎症性疾病[1-2],颈动脉斑块是引起脑缺血事件的明确病因,其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为20%~30%[3-4]。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易损特征引发的远端动脉栓塞较斑块局部血管狭窄率更易导致脑缺血事件,因此,颈动脉斑...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病因动态免疫炎症性疾病[1-2],颈动脉斑块是引起脑缺血事件的明确病因,其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为20%~30%[3-4]。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易损特征引发的远端动脉栓塞较斑块局部血管狭窄率更易导致脑缺血事件,因此,颈动脉斑块监测及斑块特征评估对于脑缺血事件有重要意义。超声具有便捷、非侵入性等优势,是颈动脉斑块患者首选检查技术。常规超声可识别斑块厚度、回声、形态及纤维帽完整性等特征,而切面扫查具有局限性,难以全面测定斑块面积和观察斑块结构,诊断准确性欠佳[5]。三维超声可获得斑块的立体形态图像,测定斑块体积,RT-3DU VPQ技术可在三维扫描的基础上,对斑块相关参数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为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提供更加丰富、详尽的信息。本研究探讨RT-3DU VPQ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莹 刘亚玲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8例,均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动...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8例,均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灰阶中位数(GSM)和斑块总体积、表面积、回声类型、均质性及新生血管,并以CT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三维超声和CTA检查结果。结果:经CTA检查,78例患者中47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1例不稳定。经三维超声检查,78例中42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6例不稳定。三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5.90%(67/78),敏感性为82.98%(39/47),特异性为90.32%(28/31),阳性预测值为92.86%(39/42),阴性预测值为77.78%(28/36),kappa=0.713,一致性优。稳定与不稳定患者间的三维超声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不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IMT、斑块总体积均大于稳定患者;GSM低于稳定患者;斑块回声不连续、斑内低回声、新生血管、形态不规则的检出率高于稳定患者(P<0.05)。稳定与不稳定患者的斑块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筛查较佳的检查方法,对制定患者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廖细芳 刘美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特征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颈动脉斑块共患者66例(78处颈动脉斑块)进行研究,通过RT–3DU VPQ技术对其颈动脉...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特征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颈动脉斑块共患者66例(78处颈动脉斑块)进行研究,通过RT–3DU VPQ技术对其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面积狭窄率、最窄处斑块厚度、斑块回声强度和标化壁指数(NWI)开展测定,同时和动脉CT血管造影(CTA)测得的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RT–3DU VPQ技术检测发现轻度狭窄共12处,中度狭窄共44处,重度狭窄共22处。CTA检查显示轻度狭窄共10处,中度狭窄共39处,重度狭窄共29处。二者在评定血管局部的狭窄程度中一致性良好(Kappa=0.862)。RT–3DU VPQ技术检测显示轻、中及重度狭窄者的NWI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T–3DU VPQ技术能准确测定出颈动脉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能对有关指标开展量化分析,在临床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实时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慧 邓娜 钟祥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7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RT-3DU)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以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RT-3DU)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以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对照,即以64层螺旋CT扫描仪和血管分析仪来进行颈动脉斑块确定和体积测定,然后对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以观察其斑块特征。就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斑块体积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斑块检出状况进行确定。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结果:在造影检查中,30例患者共有42个斑块,RT-3DU检测下斑块体积为(583.21±203.42)mm3,其测得40个斑块,检出率为95.24%,无误诊现象;在CTA检测下测定的斑块体积为(603.32±182.43)mm3,其测得39个斑块,检出率为92.86%,无误诊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来检测颈动脉斑块,可对其体积进行准确测定,检出斑块个数,分析其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 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斑块 影像特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黄熙畅 叶思婷 +5 位作者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V较前减小,而假针组较前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左侧GSM较前升高,而假针组较前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右侧GSM治疗前后差值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针灸疗法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灸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下载PDF
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
11
作者 吴燕葵 邓广初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730-732,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取77处颈动脉斑块,均接受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CTA为金标准,分析三维超声VPQ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与CT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测定内中膜厚度、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斑块回声强度水平。结果:三维超声VPQ技术和CTA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01;狭窄程度越严重,内中膜厚度、NWI、最窄处斑块厚度水平越高,斑块回声强度水平越低(P<0.05)。结论:三维超声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度高,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提高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斑块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