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蔡清风 胡小铭 +3 位作者 李烨 刘正敏 刘补兴 童军卫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23期13-14,共2页
目的比较血管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8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予血管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比较血管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8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予血管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基本痊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血管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均有较好疗效,前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后者能提高治愈率,临床可根据患者要求结合实际病情,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显微手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前循环脑动脉瘤
下载PDF
四肢血管手术6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易惠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0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血管吻合手术对四肢血管手术的疗效。方法对62例四肢血管显微手术的总结分析。结论术前对病情、缺血时间、合并伤等的估计,术中操作精巧、细致,术后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血管显微手术 四肢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吉锋 《社区医学杂志》 2016年第20期60-61,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49例。对照组应用血管外显微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 目的对比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49例。对照组应用血管外显微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score,GO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术后半年复发率,美波士顿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术后3个月并发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恢复良好36例,残疾11例,植物状态2例;观察组恢复良好46例,残疾3例;观察组恢复良好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复发率2.04%较对照组18.37%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76.58±10.60)、(79.42±12.75)、(75.68±13.32)分]及总分[(85.02±14.66)分]均高于对照组[(64.45±9.40)、(61.23±10.31)、(66.55±12.27)、(65.37±13.02)分](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观察组为8.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改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血管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管外和血管内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苏永永 王世锋 +4 位作者 谢江涛 陈真 杜翔 武兴兴 姜海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31期3457-3459,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外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例(血管外手术组),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32例(血管... 目的观察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外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例(血管外手术组),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32例(血管内治疗组)。对2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外手术组完全夹闭率90%,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血管内治疗组完全闭塞率72%,栓塞相关并发症6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组完全闭塞率低于血管外手术组。随访6个月,血管外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5%和92%。结论血管外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万军 李智鹏 +1 位作者 王万卿 任增玺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87例,分为显微手术组44例与介入组43例。介入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显微手术组选用血管外显微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87例,分为显微手术组44例与介入组43例。介入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显微手术组选用血管外显微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血量及导管拔除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1年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介入组手术时间及导管拔除时间均短于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显微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介入组NIHSS低于显微手术组,MMSE评分及GOS分级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使用血管内栓塞术可有效减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术 血管手术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效果观察
6
作者 周伊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48-149,共2页
探讨研究在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然后使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并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 探讨研究在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然后使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并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患者接受护理之后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2/50),22.00%(11/50),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调研中,依然以研究组患者的认可度更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栓塞术治疗之后采用优质护理患者会更满意,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更低,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手术夹闭及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下载PDF
Th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glomus tumor at the nail bed of the finger
7
作者 Emad Aburub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1期85-86,共2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omus tumor at the nail bed of the finger. Methods: The course and therapeutic outcome of 12 cases of glomus tumor which were resected and confirmed by histology...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omus tumor at the nail bed of the finger. Methods: The course and therapeutic outcome of 12 cases of glomus tumor which were resected and confirmed by histology examin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six months up to 2 years, no recurrences were observed, the shape of the nait was normal. Conclusion: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glomus tumors of the nail bed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mus tumor nail bed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Cavernous Hemangioma:a Report of 86 Cases
8
作者 Liyue Zhao Bosheng Dou Yushan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8年第4期281-285,共5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eatures of imaging diagnosis,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tracranial cavernous hemangioma(CH). METHODS Data from 86 cases with in...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eatures of imaging diagnosis,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tracranial cavernous hemangioma(CH). METHODS Data from 86 cases with intracranial CH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Tianjin Huanhu Hospital,Tianjin, China,during a period from 2000 to 2007,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pertinent literature cited. RESULTS Epilepsy,headache,dizziness,sensory disability and limb-kinetic apraxia were the most commonly see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intracranial CH cases.MRI was one of the preferred ways to diagnose CH.All 8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ery,among which neuronavigator-guided surgery was conducted in 16,a second surgical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in 3 due to a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and death occurred in 1.All the other 85 patients had a good prognosis. CONCLUSION MRI was the most sensitive diagnostic means for intracranial CH.Microsurgery was the main method to treat intracranial 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rnous hemangioma CT MRI microsurge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