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结节样强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再评价
1
作者
唐劲松
姜勇
等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结节
样
强化
肝海绵状
血管
瘤
CT
诊断
原文传递
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传彬
董江宁
+4 位作者
韦超
李乃玉
方梦诗
林婷婷
韦树华
《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来源富血供肿瘤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资料,结合文献进行CT征象探讨和误诊分析。[结果](1)29例中,胃肠间质瘤(GIST)9例,副神经节瘤8例,Castleman病(CD)3例...
[目的]探讨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来源富血供肿瘤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资料,结合文献进行CT征象探讨和误诊分析。[结果](1)29例中,胃肠间质瘤(GIST)9例,副神经节瘤8例,Castleman病(CD)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3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各2例。定位准确率96.6%(28/29),定性准确率82.8%(24/29),定病准确率69.0%(20/29)。(2)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快进慢出"的是副神经节瘤、间质瘤、IMT和CD;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的是SFT、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病灶内低密度区渐进性强化的是SFT、IMT、CD和平滑肌瘤;(3) GIST好发于腹腔,分叶状,坏死范围大且多位于中心,易与肠腔相通形成"气-液"平面,邻近肠系膜血管常增多、增粗;副神经节瘤好发于腹膜后中线区,边界清楚,囊变、坏死常见且散在分布,部分呈"星芒状"改变,肿瘤以内部血管增多为主;CD好发于腹膜后肾门水平,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缘渗出,周围可见多发"卫星灶",边缘可见增粗血管影;SFT好发于肠系膜区或髂血管旁,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分叶状或匍匐状,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区及增粗血管影;IMT好发于肠系膜区,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边缘可见渗出和增粗血管影,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影或片状粘液变性区;平滑肌瘤好发于腹膜后或盆腔内,边界清楚,容易粘液变性,增强后低密度区和实性成分均渐进性强化,与子宫肌层密度相仿;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腹膜后间隙或下腔静脉旁,分叶状,坏死明显,可见肿瘤血管生成,易侵犯下腔静脉。[结论]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起源的富血供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定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供
血管样强化
腹膜后肿瘤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题名
结节样强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再评价
1
作者
唐劲松
姜勇
等
机构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CT室
出处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结节
样
强化
肝海绵状
血管
瘤
CT
诊断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R730.4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传彬
董江宁
韦超
李乃玉
方梦诗
林婷婷
韦树华
机构
安徽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
出处
《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基金
2016-2018年度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科研项目(2016MHD11002002103)
文摘
[目的]探讨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来源富血供肿瘤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资料,结合文献进行CT征象探讨和误诊分析。[结果](1)29例中,胃肠间质瘤(GIST)9例,副神经节瘤8例,Castleman病(CD)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3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各2例。定位准确率96.6%(28/29),定性准确率82.8%(24/29),定病准确率69.0%(20/29)。(2)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快进慢出"的是副神经节瘤、间质瘤、IMT和CD;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的是SFT、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病灶内低密度区渐进性强化的是SFT、IMT、CD和平滑肌瘤;(3) GIST好发于腹腔,分叶状,坏死范围大且多位于中心,易与肠腔相通形成"气-液"平面,邻近肠系膜血管常增多、增粗;副神经节瘤好发于腹膜后中线区,边界清楚,囊变、坏死常见且散在分布,部分呈"星芒状"改变,肿瘤以内部血管增多为主;CD好发于腹膜后肾门水平,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缘渗出,周围可见多发"卫星灶",边缘可见增粗血管影;SFT好发于肠系膜区或髂血管旁,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分叶状或匍匐状,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区及增粗血管影;IMT好发于肠系膜区,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边缘可见渗出和增粗血管影,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影或片状粘液变性区;平滑肌瘤好发于腹膜后或盆腔内,边界清楚,容易粘液变性,增强后低密度区和实性成分均渐进性强化,与子宫肌层密度相仿;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腹膜后间隙或下腔静脉旁,分叶状,坏死明显,可见肿瘤血管生成,易侵犯下腔静脉。[结论]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起源的富血供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定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富血供
血管样强化
腹膜后肿瘤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分类号
R730.4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结节样强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再评价
唐劲松
姜勇
等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
0
原文传递
2
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王传彬
董江宁
韦超
李乃玉
方梦诗
林婷婷
韦树华
《肿瘤学杂志》
CAS
2019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