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尚海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59-61,共3页
探讨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的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够起到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作为本次治疗的全部观察对象;按照急救过程中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 探讨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的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够起到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作为本次治疗的全部观察对象;按照急救过程中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以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治疗为主;统计、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干预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在急诊阶段发生风险事件的人数占比较之对照组患者略低,P>0.05;在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测试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上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凝血指标APTT、PT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整体上处于更健康的状态,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风险上也较为可控,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脑血管梗塞 急诊 药物干预 低分子肝钙素
下载PDF
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凝血系统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薇 胡豫 魏文宁 《微循环学杂志》 2004年第3期66-67,F00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凝血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5 0只SD雌性大鼠 ,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 ,观察正常对照组、血栓形成 2h、4h、6h、2 4h等不同时相大鼠血浆中组织因子 (TF)含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目的 :探讨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凝血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5 0只SD雌性大鼠 ,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 ,观察正常对照组、血栓形成 2h、4h、6h、2 4h等不同时相大鼠血浆中组织因子 (TF)含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的动态变化。结果 :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形态学显示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血浆中TF含量 4h、6h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vWF含量 2h、4h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分别小于 0 .0 1~0 .0 5。PT 4h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APTT 4h、6h组比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5 )。结论 :光化学法可诱导脑皮质微血栓形成。TF、vWF含量增高 ,PT和APTT缩短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和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法 大鼠 脑皮质 血管梗塞 凝血系统 血浆标本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东辉 李冬 张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5期56-57,共2页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死亡率高,达到60%[1]。本文回顾性分析一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之间14例经过DSA血管造影或临床手术、病理...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死亡率高,达到60%[1]。本文回顾性分析一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之间14例经过DSA血管造影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缺血的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女5例,男9例,年龄分布在38~82岁之间,平均年龄(63±13.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表现 急性肠系膜 血管梗塞 诊断价值 肠系膜血管栓塞 DSA血管造影 临床手术 资料收集
下载PDF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袁绍伦 隋速成 《实践医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梗塞 诊断 治疗
全文增补中
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中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5
作者 李红戈 孙圣刚 +2 位作者 梅元武 张茂悦 章萼塘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3期6-7,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皮质微血管梗塞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光化学反应原理 ,静脉注射光敏染科孟加拉红 ,绿色激光透过颅骨对大鼠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作定向照射 ,形成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和HE染色光... 目的 :探讨脑皮质微血管梗塞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光化学反应原理 ,静脉注射光敏染科孟加拉红 ,绿色激光透过颅骨对大鼠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作定向照射 ,形成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和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结果 :脑皮质微血管梗塞后 48h ,神经功能缺损发展至高峰 ,神经元和内皮细胞损伤最为严重 ,梗塞灶中心神经元以坏死为主 ,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加。结论 :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中皮质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形成 光化学法 脑皮质微血管梗塞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下载PDF
一例老龄犬疑似脑血管梗塞的诊疗及体会
6
作者 郭宏军 陈锦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1,共3页
1只13岁小型杂种犬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运动失调症状,为了对其进行诊治,试验采用病史调查、临床检查、血常规指标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X射线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并进行验证性治疗。结果表明:该犬红细胞数、血小板总数、血红蛋白浓度、... 1只13岁小型杂种犬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运动失调症状,为了对其进行诊治,试验采用病史调查、临床检查、血常规指标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X射线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并进行验证性治疗。结果表明:该犬红细胞数、血小板总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高于参考值,血清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也明显高于参考值,表明该犬血液黏稠,血脂浓度高。另外,该犬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氧分压(PO2)降低,X射线检查发现该犬肺纹理增粗,肺门和肺后叶处不透明度上升,肺实质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提示该犬可能存在肺水肿或肺泡通气不良情况。再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以及按照脑血管梗塞进行验证性治疗诊断,从而初步诊断为脑血管梗塞,验证性治疗后第12天回访,患犬精神、食欲及运动状态完全恢复正常。说明该犬是由于长期采食高胆固醇的鸡蛋黄引起血液黏稠从而导致脑血管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梗塞 意识障碍 胆固醇 三酰甘油 治疗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梗塞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张陆弟 康建飞 张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梗塞的疗效。方法对311例41—84岁的脑血管梗塞患者按年龄。发病到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组,进行高压氧治疗1—5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程度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对各年龄组的脑血管...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梗塞的疗效。方法对311例41—84岁的脑血管梗塞患者按年龄。发病到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组,进行高压氧治疗1—5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程度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对各年龄组的脑血管梗塞患者有效率均在95%左右。高压氧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疗程一般为3—4个疗程为宜。结论只要选好适应证,诊断无误,治疗及时,疗程充足,高压氧治疗对各种年龄的脑梗塞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血管梗塞 神经内科 活血化瘀 梗塞
下载PDF
肠系膜血管梗塞的影像学诊断
8
作者 刘峰 邱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肠系膜血管梗塞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0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梗塞病人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病人的影像学表现为血栓、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变化、肠系膜和门静脉积气。结论:影像学检查不但... 目的:分析肠系膜血管梗塞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0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梗塞病人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病人的影像学表现为血栓、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变化、肠系膜和门静脉积气。结论:影像学检查不但可以提高肠系膜血管梗塞的诊断率,而且还可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梗塞 影像学 螺旋CT
下载PDF
“金纳多”治疗脑血管梗塞性痴呆疗效观察
9
作者 林卫宇 朱昌隆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梗塞性痴呆 药物治疗 金纳多 疗效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型对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曹美娜 刘小平 +2 位作者 郑艳安 杨飞玉 高金亮 《医学信息》 2024年第3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检测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5例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CYP2C19基因型,将患者按照对氯吡格...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检测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5例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CYP2C19基因型,将患者按照对氯吡格雷代谢反应快慢不同分为A组(快代谢型)、B组(中间代谢型)、C组(慢代谢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及阿司匹林治疗,给予常规剂量硫酸氢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比较三组生理生化指标、CYP2C19基因型及术后3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5例患者携带CYP2C19*2和*3突变杂合子的分别为84例和20例,携带CYP2C19*2和*3突变纯合子的分别为13例和0例。A组*1/*1者104例,*1/*17者4例,B组*1/*2者79例,*1/*3者20例,*2/*17者5例,C组*2/*2者13例。B组心源性再住院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其余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抗凝预后一定程度上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CYP2C19基因检测对临床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 氯吡格雷 急性心脑血管梗塞
下载PDF
68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徐辉 张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42-0045,共4页
为提高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为研究周期,纳入68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参与研究,并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对比不同药物起到的治疗效果。具体治... 为提高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为研究周期,纳入68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参与研究,并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对比不同药物起到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方案为34例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另34例使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MoCA与ADL评分、NPI评分、一化氮(NO)水平、内皮素-1(ET-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吡拉西坦可以提高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且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幅度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梗塞血管性痴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张洪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37-0040,共4页
评价呲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50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呲拉... 评价呲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50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呲拉西坦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P<0.05)。结论 呲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疗效,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呲拉西坦 尼莫地平 梗塞血管性痴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探究
13
作者 董军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81-0084,共4页
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在本研究期间,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82例经本院诊断为脑梗塞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病例。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吡拉西坦... 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在本研究期间,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82例经本院诊断为脑梗塞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病例。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对比相应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组的治愈与改善总比例为97.14%,明显超过控制组的82.86%(P值<0.05)。在治疗后,两组的MoCA量表和ADL评分均呈现增长,同时NPI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在这些指标上表现出更优效果(P值<0.05)。此外,两组的NO浓度均增加,而ET-1浓度均减少,观察组在这两项指标上的改善也更为显著(P值<0.05)。治疗后,全血高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在两组中均有下降,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深(P值<0.05)。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0.05)。GQOL-74各项评分在治疗后于两组中均提升,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大(P值<0.05)。结论 吡拉西坦配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优良,能有效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神经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梗塞血管性痴呆 血管内皮功能影响
下载PDF
吡拉西坦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邓巍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期36-37,66,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诊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病患89例观察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 目的:分析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诊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病患89例观察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用吡拉西坦,观察治疗效果,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痴呆程度、认知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差异,统计各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痴呆程度、认知功能各项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痴呆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对改善患者痴呆症状、恢复认知功能,同时安全性高,患者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梗塞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 被引量:67
15
作者 江浩 张蓓 +5 位作者 张华 朱大成 朱晓雷 杨文洁 丁小龙 吴利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AMI病例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7.2岁。除1例在诊断次日死亡外,其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5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梗塞1...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AMI病例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7.2岁。除1例在诊断次日死亡外,其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5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梗塞1例。除1例行CT平扫外,其余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直接征象为血管内充盈缺损(8例)。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4例)、肠壁增厚(6例)、薄纸样肠壁(4例)、缆绳征(5例)、肠系膜积液(3例)、肠壁积气(2例)、门静脉积气(1例)及腹腔积液(3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一种快速、敏感、可靠及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 CT表现 血栓形成 肠黏膜 胆管积气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立臣 王长日 张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11X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肠系膜动脉梗塞,CT检查可见梗阻近端动脉显著增宽,梗阻远端动脉在则显著变细。其中22例存在肠系膜静脉梗塞,CT检查可见患者局部肠系膜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现象,明显的绳索样,且发生增粗的静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现象。46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检查,其中6例为部分性SMA梗塞,其余40例均为完全性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肠系膜静脉梗塞和肠系膜动脉梗塞在CT扫描下均存在典型特征,这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 CT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分析
17
作者 郑纪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93-95,共3页
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控制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VD)疾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45例脑梗塞后VD患者,病例抽取自2022年5月始起,终止于2023年1月。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尼莫地平治疗共20例,分配至对照组;另有25例接受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干... 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控制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VD)疾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45例脑梗塞后VD患者,病例抽取自2022年5月始起,终止于2023年1月。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尼莫地平治疗共20例,分配至对照组;另有25例接受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干预对象,分配至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较75.00%更高(x2=4.24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60.63±4.32)分、MoCA评分(27.63±2.11)分,ADAS-Cog评分(47.52±3.63)分均优于对照组(52.37±4.63)分、(23.75±2.63)分、(57.52±3.98)分,差异显著(t=6.174,5.494,8.79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14.42±2.45)分、GQOL-74量表中精力(73.78±5.52)分、睡眠情感(76.45±5.27)分、躯体功能(78.59±6.63)分、社会生活(81.45±6.72)分均高于对照组(12.34±3.46)分、(64.48±6.47)分、(68.42±6.45)分、(66.68±7.65)分、(72.65±7.42)分,差异显著(t=2.359,5.203,4.598,5.592,4.168;P<0.05)。结论 对脑梗塞后VD患者来说,以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为优选方案,其治疗价值在认知功能恢复方面有充分体现,可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梗塞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靖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S01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通过计算机软件分组,将其划分为不同小组。对照组55例: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5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脑血管梗塞患者,通过计算机软件分组,将其划分为不同小组。对照组55例: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5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疾病进行干预;比对不同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优势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性96.36%高于对照组81.82%,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脑血管梗塞疾病较为严重,选择正确的方案进行干预非常重要,低分子肝素钙不仅可保证治疗有效性,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进行有效改善,符合临床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心脑血管梗塞 治疗有效性 治疗安全性 日常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瑞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4期1351-1352,共2页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脑梗塞后V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尼莫...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脑梗塞后V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31/34)较对照组70.59%(24/34)高,观察组治疗后MMSE、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VD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梗塞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研究
20
作者 陆燕华 陈美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研究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MMSE、ADL、GDS、BEHAVE AD量表对 74例住院患者进行评定 ,并进行 χ2 检验。结果  7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以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行为紊... 目的 研究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MMSE、ADL、GDS、BEHAVE AD量表对 74例住院患者进行评定 ,并进行 χ2 检验。结果  7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以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偏执和妄想、情感障碍 ,幻觉较常见 ;不同年龄段间精神和行为障碍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中、重度痴呆患者的行为紊乱较轻度患者明显 (P <0 .0 5 )。结论 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和行为障碍发生率极高 ,对痴呆病人及其照料者均有多方面的负性影响 ,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塞血管性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