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虚三证大鼠模型子宫血管构筑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苏先芝 陆华 +2 位作者 黎欣韵 强玲侠 杨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肾虚三证对雌鼠子宫血管构筑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精亏虚组、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每组12只。分别予反复超促排卵5次、甲状腺片联合利血平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和4℃羟基脲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构建肾精亏虚... 目的探讨肾虚三证对雌鼠子宫血管构筑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精亏虚组、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每组12只。分别予反复超促排卵5次、甲状腺片联合利血平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和4℃羟基脲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构建肾精亏虚、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15日,于动情后期处死大鼠,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取血及子宫,ELISA法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谬勒管激素(anti-meulerian hormone,AMH)、雌二醇(estrogen,E 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苏木精-伊红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计数腺体数。剩余大鼠采用硫酸钡溶液进行血管灌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并量化子宫血管构筑。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模型组大鼠血清FSH显著升高,E 2、P、AMH和血管体积占比均下降(P<0.05);肾精亏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阴虚组大鼠子宫出血,一、二级血管平均直径和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阳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各级血管平均直径减少(P<0.05)。结论肾虚三证能够造成雌鼠子宫内膜形态改变、容受性下降,子宫血管构筑的变化可能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精亏虚 肾阴虚 肾阳虚 子宫血管 血管构筑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的思考和展望
2
作者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认识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并就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研究方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学 展望 专家论坛
下载PDF
以出血起病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的血管构筑特点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马永杰 宋子豪 +4 位作者 叶明 何川 胡鹏 孙力泳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5-373,共9页
目的研究以出血起病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CCJ AVFs)的血管构筑特点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92例以出血起病的CCJ AVFs患者的一般资料、CCJ AVFs的血管构筑特点[AVFs类... 目的研究以出血起病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CCJ AVFs)的血管构筑特点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92例以出血起病的CCJ AVFs患者的一般资料、CCJ AVFs的血管构筑特点[AVFs类型、侧别(左侧、右侧、双侧)、瘘口节段(枕骨大孔、颈1节段、颈2节段)、供血动脉(椎动脉硬膜支、神经根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等)、引流静脉(硬膜内向上引流、硬膜内向下引流和向硬膜外引流)、伴动脉瘤样结构、伴引流静脉曲张]和治疗情况(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资料(预后)等。根据出血就诊时Hunt-Hess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低级别(Hunt-Hess分级Ⅰ~Ⅱ级)组与高级别(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组,并依据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对组间一般资料、血管构筑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CCJ AVF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共102个CCJ AVFs,6个(5.9%)瘘口位于枕骨大孔,69个(67.6%)位于颈1节段,27个(26.5%)位于颈2节段。最多见的CCJ AVFs分型为硬膜AVFs,共54个(52.9%)。椎动脉硬膜支为参与AVFs供血比例最高的供血动脉,占比62.0%(57例)。72例(78.3%)伴有硬膜内向上静脉引流,27例(29.3%)伴有硬膜内向下静脉引流,16例(17.4%)伴有向硬膜外静脉引流。除3例(3.3%)选择保守治疗外,其余89例(96.7%)接受显微手术和(或)介入栓塞治疗,包括66例(71.7%)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6例(6.5%)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17例(18.5%)接受了介入栓塞和显微手术治疗。87例(94.6%)临床预后良好。17例(18.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高级别组患者年龄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岁比(51±10)岁,P<0.05];两组瘘口节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瘘口节段主要位于颈1节段,而低级别组瘘口节段主要位于颈1和颈2节段;高级别组伴有硬膜内向下静脉引流比例及伴有动脉瘤样结构比例均高于低级别组[分别为50.0%(10/20)比23.6%(17/72),70.0%(14/20)比38.9%(28/72)],伴有向硬膜外静脉引流比例低于低级别组[0比22.2%(16/7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发生并发症患者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3/5比14/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出现并发症是CCJ AVF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3.729,95%CI:1.575~8.826,P=0.042)。结论以出血起病的CCJ AVFs患者起病状态与CCJ AVFs血管构筑相关,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避免并发症有利于带来更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颅颈交界区 出血 血管构筑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髓周动静脉瘘患者血管构筑特点及治疗策略分析
4
作者 马永杰 宋子豪 +4 位作者 叶明 何川 胡鹏 孙力泳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8-306,343,共10页
目的探究颅颈交界区髓周动静脉瘘(P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诊疗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成年患者177例,均经DSA及术中所见确诊。依据颅颈交界区动静脉... 目的探究颅颈交界区髓周动静脉瘘(P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诊疗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成年患者177例,均经DSA及术中所见确诊。依据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的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PAVF组(14例)和非PAVF组(16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起病症状、住院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构筑[瘘口节段(枕骨大孔、颈1节段、颈2节段)、动静脉瘘侧别(左、右、双侧)、供血动脉(椎动脉硬膜支、神经根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侧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膜后动脉、脑膜中动脉)、引流静脉方向(硬膜内向上引流、硬膜内向下引流、向硬膜外引流)、伴动脉瘤样结构、伴引流静脉曲张等]、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显微手术、介入栓塞、介入栓塞+显微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脑积水、脑梗死、脊髓梗死、颅神经麻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椎动脉闭塞等)、复发、随访(分别于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以出院后1年的mRS评分为最终结果)的差异。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其中mRS评分6分为死亡。结果(1)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成年患者177例中起病症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92例、静脉高压脊髓病(VHM)80例、面肌痉挛2例和颅内杂音3例。PAVF组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39~76岁,平均(56±11)岁;以SAH起病12例,以VHM起病2例。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起病症状、住院前mRS评分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4例PAVF组患者均为单发动静脉瘘(共14个),163例非PAVF组有8例为双侧瘘(共171个)。PAVF组与非PAVF组动静脉瘘个数在瘘口节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8,P=0.003);PAVF组患者伴椎动脉硬膜支供血、伴硬膜内向下静脉引流的占比均低于非PAVF组(0/14比118/163,χ^(2)=27.234;4/14比96/163,χ^(2)=4.824),PAVF组患者伴脊髓前动脉供血、伴脊髓侧动脉参与供血的占比、伴动脉瘤样结构的占比均高于非PAVF组(11/14比21/163,χ^(2)=33.257;14/14比8/163,χ^(2)=98.550;12/14比43/163,χ^(2)=21.1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动静脉瘘侧别、其他供血动脉、其他引流静脉方向、伴引流静脉曲张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PAVF组与非PAVF组治疗方式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3,P=0.009),两组并发症、复发、随访mRS评分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颈交界区PAVF患者多伴脊髓动脉参与供血和动脉瘤样结构,多以出血起病,更多使用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PAVF患者预后与非PAVF组类似,大多患者预后良好。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颅颈交界区 髓周动静脉瘘 血管构筑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微血管构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秀娟 宣思鹏 +1 位作者 杨玉环 熊智红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2期2218-2220,222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微血管构筑中的诊断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MVI)检查和超声超微...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微血管构筑中的诊断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MVI)检查和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检查。结果以活检或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最终判定标准,结果显示,6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37个,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中21个为纤维腺瘤,8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为纤维囊性乳腺病,1个为慢性乳腺炎;恶性病灶中,18个为浸润性导管瘤,2个为导管原位癌,2个为浸润性乳头状癌,1个为浸润性小叶癌。MVI检查发现,良性病灶主要以无血管型、线型、树枝型这3种类型多见,病灶内部的血管粗细无差异,分布相对均匀,而恶性病灶主要以蟹足型为主,周围可见扭曲粗大的血管,而残根型在良性或恶性病灶中均可出现;SMI检查发现,良性病灶仍是以树枝型,线型和无血管型为主,而恶性病灶则以蟹足型、残根型更为多见;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与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无明显差异,且前者不需注射造影剂,为无创检查,成本更低,并且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病灶内微小血管以及低速血流,可更全面细致的观察病灶的血管构筑情况,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微小血管 低速血流 血管构筑
下载PDF
不同月龄C57BL/6小鼠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微血管形态计量学分析
6
作者 郭民 郭永昌 +3 位作者 张瑞虎 张引红 王海龙 陈朝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C57BL/6小鼠大脑皮质不同功能区的微血管构筑,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染色C57BL/6小鼠大脑皮质运动皮质区(初级运动皮层、次级运动皮层)、感觉皮质区(初级体感皮层、次级体感皮层)、视觉皮质区...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C57BL/6小鼠大脑皮质不同功能区的微血管构筑,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染色C57BL/6小鼠大脑皮质运动皮质区(初级运动皮层、次级运动皮层)、感觉皮质区(初级体感皮层、次级体感皮层)、视觉皮质区(初级视觉皮层、次级视觉皮层)、听觉皮质区(初级听觉皮层、次级听觉皮层)、嗅觉皮质区(外嗅皮层、内嗅皮层)的微血管形态,OLMPUS BX51显微镜结合Image-Pro Plus 5.1进行图像捕获,采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进行微血管长度密度(mlcrovascular length density, Lv)、微血管表面积密度(microvascular surface area density, Sv)、微血管体积密度(microvascular volume density, Vv)的定量分析。结果 碱性磷酸酶在成年组和老年组的大脑皮质微血管内表达丰富,在幼年组略有表达,而在乳鼠组无表达;软脑膜血管进入皮质的方式分T字形、Y字形、大弧形和小弧形四种;相同年龄不同部位的Lv、Sv和Vv显示运动皮质区、感觉皮质区、视觉皮质区、听觉皮质区、嗅觉皮质区呈现下降趋势,且运动皮质区和感觉皮质区与嗅觉皮质区比较Lv、Sv、Vv微血管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各功能区血管密度均较成年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57BL/6小鼠大脑皮质不同功能区微血管内碱性磷酸酶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成年时达到峰值,其脑内微血管构筑为脑血管疾病及模型制备提供形态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染色 C57BL/6小鼠 大脑皮质 血管构筑
下载PDF
红腹锦鸡肺的组织结构与微血管构筑 被引量:12
7
作者 俞诗源 夏冰芝 +5 位作者 陈玉琴 张景 贾宗平 魏仲梅 司克媛 王芳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02,共5页
为了了解红腹锦鸡(Chroysolophus pictus)肺的微细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特征,为呼吸生物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用组织学方法和微血管铸型技术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研究了红腹锦鸡肺的组织结构与微血管构筑情况。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肺... 为了了解红腹锦鸡(Chroysolophus pictus)肺的微细结构和微血管构筑特征,为呼吸生物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用组织学方法和微血管铸型技术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研究了红腹锦鸡肺的组织结构与微血管构筑情况。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肺主要由各级支气管构成,从三级支气管上呈辅射状分出许多呼吸毛细管(微气管),并相互吻合成网状,呼吸毛细管外面包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红腹锦鸡肺毛细血管垂直围绕在各微气管外,并相互吻合成密集的立体微血管网;毛细血管管径4.5~7.0μm,微气管直径11~50μm。并对肺微血管构筑情况与呼吸效率的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组织学 血管构筑
下载PDF
人与大鼠海马血管构筑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姬西团 章翔 +3 位作者 费舟 林绿标 赵明 王西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本实验采用血管色素明胶灌注与甲酯铸型扫描电镜法 ,观察比较分析人与大鼠海马血管来源、分布规律及超微结构 ;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其血管密度及管径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显示 ,人海马血管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 ,而大鼠主要来源... 本实验采用血管色素明胶灌注与甲酯铸型扫描电镜法 ,观察比较分析人与大鼠海马血管来源、分布规律及超微结构 ;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其血管密度及管径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显示 ,人海马血管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 ,而大鼠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人海马表面与内部血管呈规律性分布 ,而其内部血管分布不如大鼠明显。大鼠海马血管分布与神经组织构筑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 血管构筑 血管密度 管径
下载PDF
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孙家明 乔群 +2 位作者 张海林 孙宝东 闫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模式,为设计安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铸型、乳房组织血管透明方法对11具成年女性尸体22个乳房标本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乳房皮肤层血供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和胸外侧...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模式,为设计安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铸型、乳房组织血管透明方法对11具成年女性尸体22个乳房标本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乳房皮肤层血供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分支,血管走行朝乳头方向集中。胸廓内动脉穿支中以第2肋间穿支为最粗大,胸外侧动脉分支中以乳头外上方分支为最粗大。乳腺主要血供来自深部穿支:上半部来自胸大肌表面的穿支较细小,下半部来自肋间隙的穿支较粗大。这些穿支血管垂直走向皮肤表面与皮肤层血管形成吻合。结论:(1)乳头乳晕的血供主要来自皮肤层,皮肤血管以胸廓内动脉的第2肋间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起始部分支最为粗大;(2)来自深部乳腺的血供较少,为胸壁穿支的细小终末支;(3)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以内上或外上真皮蒂或真皮腺体蒂携带乳头乳晕较单纯腺体蒂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血管构筑 乳房缩小整形术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志刚 张纪庆 +4 位作者 丁璇 冀勇 韩磊 李涛 曲春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与出血的关系,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200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的情况,比较不同血管构筑的...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与出血的关系,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200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的情况,比较不同血管构筑的AVM患者出血的比率。结果:穿支动脉供血、小病灶、位于基底节和后颅窝、单支静脉引流、深部引流、有静脉狭窄或闭塞及伴发动脉瘤者易出血。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供血动脉的类型、AVM的大小和部位、引流静脉的数目、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有无狭窄或闭塞、是否合并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出血 血管构筑学
下载PDF
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8
11
作者 熊绍虎 徐达传 +7 位作者 程新德 颜玲 赵天兰 诹访文彦 竹村明道 户田伊纪 池宏海 方一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 :为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个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面部血管分布 ;③ 2例头面部血管铸型标本 ,扫描电镜观测... 目的 :为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个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面部血管分布 ;③ 2例头面部血管铸型标本 ,扫描电镜观测血管的形态特点。结果 :面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及眶下动脉的分支 ,亦有上颌动脉及眼动脉的终末支分支营养 ,并因区域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它们发出的分支入浅层构成皮下动脉网 ,再由皮下动脉网发出小动脉达真皮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 ,并相互吻合交通 ,形似“筛网”状。结论 :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早期主要依赖于蒂部稠密的真皮下血管网供血。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瓣 真皮下血管 血管构筑 解剖学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微观形态及血管构筑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6 位作者 姜晓丹 潘传利 赵庆平 段传志 王建奇 汪求精 柯以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空间构筑进行研究。方法5例BAVM均行DSA获取在体畸形血管团影像学资料,然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3例行切除标本的3D计算机辅助扫描技术(3DCast)成像,2例标本给予灌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空间构筑进行研究。方法5例BAVM均行DSA获取在体畸形血管团影像学资料,然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3例行切除标本的3D计算机辅助扫描技术(3DCast)成像,2例标本给予灌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从畸形团中随机选取部分畸形血管行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观察。正常对照脑血管的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标本取自非疾病死亡尸体。灌注对照采用双侧颈动脉直接灌注法。结果BAVM由“供血单元”这一基本单位所构成,多支动脉供血的畸形血管团各供血单元之间存在细小的血管沟通;扫描电镜见畸形团内血管迂曲缠绕,血管粗细不均,变化突然,扫描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均见血管内皮表面形态不规则,高低不平,存在“火山口样”和“弹坑样”改变;正常脑血管走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粗细变化平滑。结论BAVM是一种血管结构非常复杂的疾病,其基本组成单位为“供血单元”,各供血单元之间存在细小的血管沟通;血流湍流冲击造成畸形团内存在许多潜在的薄弱点,可能是导致BAVM出血的重要原因,部分栓塞治疗难以消除其出血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 栓塞单元 供血单元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构筑及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单永治 凌锋 +1 位作者 张鹏 叶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模式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所有DAVF的血管构筑均按照部位与引流静脉相结合的...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模式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所有DAVF的血管构筑均按照部位与引流静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海绵窦区DAVF 69例,Ⅰ型58例,Ⅱ型11例;侧窦区41例,Ⅰ型26例,Ⅱ型14例,Ⅲ型1例;上矢状窦区13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0例;天幕区20例,颅底区7例,均为Ⅲ型。多发性DAVF 9例。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血管内治疗,术后影像学治愈79例,好转71例,无效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8例痊愈或好转,1例死亡。结论DAVF的临床表现、预后、治疗方式取决于其血管构筑模式,特别是病灶部位和静脉引流方式,血管内治疗是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动静脉瘘 治疗 血管构筑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建立及微血管构筑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虎 李小静 +4 位作者 宁金龙 高凤山 董继英 杨小奇 陈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118,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局部干预,观察病理性瘢痕新生毛细血管的改变,以探讨微血管构筑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进行。①选取新西兰大耳... 目的: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局部干预,观察病理性瘢痕新生毛细血管的改变,以探讨微血管构筑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进行。①选取新西兰大耳兔16只随机分为醋酸曲安奈德组和对照组两组(n=8),在兔耳腹侧面制作Φ6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4孔,共计128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②模型建立后第20天醋酸曲安奈德组给予醋酸曲安奈德5mg/kg,在增生瘢痕组织周围分点注射,每孔0.25mL,间隔3d给药1次,共3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③给药前及停药后10,20,50d两组同时取材,每次每只兔耳切取一孔,进行瘢痕大体外观形态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停药后50d光镜下计数瘢痕内微血管数目。结果:15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瘢痕上皮化时间为15~20d,上皮化后20d瘢痕增生高度约为皮肤厚度的3倍,瘢痕约在60d开始自行退变软化,瘢痕增生维持状态最多持续100d。经醋酸曲安奈德干预后的瘢痕色泽变淡,厚度降低,瘢痕持续时间缩短。②瘢痕面积:停药后10,20,50d醋酸曲安奈德组均小于对照组(P<0.01)。③停药后50d瘢痕内微血管数醋酸曲安奈德组少于对照组[(8.5±2.7),(20.2±4.7)个/视野,P<0.01]。结论:①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建立产生类似人类增生性瘢痕样病理改变。②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生成大量毛细血管,显示微血管的生成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③醋酸曲安奈德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一定防治瘢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疾病模型 动物 毛细血管 增生性瘢痕 血管构筑 病理性瘢痕
下载PDF
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晓华 刘霞 +1 位作者 刘英 王建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的构筑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为哺乳动物肺微血管构筑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铸型扫描电镜技术。结果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根据其连续分支可以识别出4级血管: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胸... 目的探讨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的构筑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为哺乳动物肺微血管构筑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铸型扫描电镜技术。结果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根据其连续分支可以识别出4级血管:微动脉、终末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胸膜下肺毛细血管通常由该部的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发出,也可由终末微动脉直接发出,并最终相互吻合成胸膜下肺毛细血管网。胸膜下肺毛细血管网粗疏,网孔孔径一般大于毛细血管管径,网孔多呈六边形和五边形。胸膜下肺微动脉、终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铸型表面均显示有清晰的、环状排列的平滑肌压迹,毛细血管铸型表面可见卵圆形内皮细胞核的压痕。肺间质毛细血管与胸膜下肺微血管之间存在有广泛的、不同水平上的吻合。结论双峰驼胸膜下肺微血管构筑特征与其他哺乳动物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构筑 扫描电镜 双峰驼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血管构筑学研究(附80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志刚 曲元明 +2 位作者 李国新 刘作勤 唐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构筑学与脑AVM的出血关系 ,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AVM 80例 ,栓塞材料为不同长度 5 / 0的手术丝线、IBCA或NBCA。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①出血风险评... 目的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构筑学与脑AVM的出血关系 ,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AVM 80例 ,栓塞材料为不同长度 5 / 0的手术丝线、IBCA或NBCA。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①出血风险评估 :术前年平均出血率 2 .18% ,栓塞治疗后年平均出血率 2 .0 2 % ,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②单因素分析结果 :对出血危险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依次是 :引流静脉支数、AVM位置、合并动脉瘤、AVM大小、供应动脉类型及年龄。出血危险与供血动脉支数、静脉引流形式和合并静脉瘤无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静脉引流支数越少危险性越大。位于基底节、后颅凹的AVM ,合并动脉瘤的AVM出血危险性亦大。结论 :①单支引流静脉、位于脑深部基底节或后颅凹以及合并动脉瘤的AVM最易破裂出血。AVM出血的影响因素还有AVM大小、供血动脉类型和年龄 ,②血管内栓塞治疗不能有效地防止AVM的再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学 出血危险 DSA AVM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构建方法初探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进康 王小宜 +4 位作者 熊曾 周晖 周建华 傅春燕 李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表达技术平台构建方法。方法:完整地采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最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GMS)、电镜观察等技术...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表达技术平台构建方法。方法:完整地采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最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GMS)、电镜观察等技术构建该病理层面2D-TMAP,检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管基底膜完整性、微血管密度、微血管不同表型与微淋巴管、微血管成熟度与管腔化程度以及微血管免疫遗传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2D-TMAP表达技术平台,2D-TMAP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非小细胞肺癌微脉管超微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2D-TMAP能观察肿瘤生长微环境的整体状态,是探讨肺内结节性病变血管新生和血流模式差异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构筑表型 异质性
下载PDF
双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大鼠血管构筑的改变 被引量:22
18
作者 何祥 杨溪瑶 +1 位作者 陈宪英 王承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62-763,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血管构筑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前肢腕部进行不同电刺激,用病理切片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血管构筑情况,同时计算不同时期的大脑梗死体积。结果:双侧刺激...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血管构筑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前肢腕部进行不同电刺激,用病理切片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血管构筑情况,同时计算不同时期的大脑梗死体积。结果:双侧刺激时在不同脑区域的血管面积密度要比患侧刺激和对照组显著增加。不同电刺激时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结论:双侧电刺激使梗死区周围、下部及镜像区的血管面积密度明显增强。功能恢复与梗死体积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电刺激 脑卒中 大鼠 血管构筑
下载PDF
下颌骨血供及血管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廖进民 王兴海 +4 位作者 李忠华 刘畅 洪辉文 吴坤成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血供及其血管构筑,为下颌骨截骨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15例新鲜头颈部标本,其中8例经颈总动脉注入红色过氯乙烯填充剂,经腐蚀后制成头部血管铸型标本;2例去除部分内侧骨皮质,显示下牙槽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其余5例注入... 目的:研究下颌骨血供及其血管构筑,为下颌骨截骨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15例新鲜头颈部标本,其中8例经颈总动脉注入红色过氯乙烯填充剂,经腐蚀后制成头部血管铸型标本;2例去除部分内侧骨皮质,显示下牙槽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其余5例注入5%明胶墨汁,经脱钙、漂白、乙醇梯度脱水和二甲苯透明后,用水杨酸甲酯继续透明和保存,观察下颌骨膜和骨内的血管构筑。结果:下颌骨内部主要由下牙槽动脉供血;下颌骨表面及骨膜则由下颌骨骨膜动脉和肌动脉骨穿支营养;下颌骨骨膜动脉和肌动脉骨穿支经过下颌骨副孔穿入下颌骨内,与下牙槽动脉分支互相吻合,使下颌骨骨内与骨周围软组织间构成丰富的血管交通构筑。结论:下颌骨截骨手术后移动骨块和施行骨内固定时,要尽量少剥离下颌骨周围的软组织,以避免下颌骨发生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截骨术 血管构筑 临床解剖学
下载PDF
足月胎儿胃贲门部及胃底部血管的微细分布和立体构筑 被引量:5
20
作者 安树才 王树卿 +3 位作者 罗维 刘杰 田国忠 胡俊卿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用血管铸型、标本透明及组织切片法.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胃贲门部和胃底的血管的微细分布和立体构筑、胃壁血管由浆膜下、肌织膜、粘膜下及粘膜血管丛组成.胃粘膜动脉在粘膜层固有膜的深侧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胃腺间的毛细血管网... 用血管铸型、标本透明及组织切片法.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胃贲门部和胃底的血管的微细分布和立体构筑、胃壁血管由浆膜下、肌织膜、粘膜下及粘膜血管丛组成.胃粘膜动脉在粘膜层固有膜的深侧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胃腺间的毛细血管网最为密集.在胃粘膜表层.毛细血管围绕腺体的开口形成较大的毛细血管环.胃贲门部和胃底部毛细血管的构筑有所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部 胃底部 胎儿 血管构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