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及护理要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淑琴 林威 +1 位作者 童柳赛 张丹如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2期2124-212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脓毒性休克(SS)患儿VIS评分及相关炎症介质水平,探讨其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ICU收治的儿童SS失代偿型患儿,依据患儿疾病的最终转归情况...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脓毒性休克(SS)患儿VIS评分及相关炎症介质水平,探讨其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ICU收治的儿童SS失代偿型患儿,依据患儿疾病的最终转归情况分为观察组(存活)和对照组(死亡)。其中观察组68例,对照组42例,对比2组患儿VIS、血乳酸(BL)水平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对疾病预后判断价值及护理要点,并分析观察组患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与BL及PC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入院第一个24h的VIS(29.2±4.2vs.11.4±3.3)、BL水平[(4.7±1.6)mmol/Lvs.(5.9±2.1)mmol/L]及PCT水平[(7.8±1.5)ng/mlvs.(5.6±2.1)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VIS与BL(r=0.493,P<0.001)及PCT水平(r=0.574,P<0.001)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0.3为截点值,VIS对预判SS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2.06%,曲线下面积为0.804,优于BL及PCT水平。结论VIS对儿童SS的预后具有一定预判价值,护理工作在诊疗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儿童 血管活性药评分 血乳酸水平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护理要点
原文传递
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海军 邢学忠 +5 位作者 曲世宁 黄初林 王浩 袁振南 张昊 杨全会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0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3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转入ICU时... 目的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3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转入ICU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3,SAPS3)、转入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接受肾替代治疗、住ICU时间、ICU死亡情况、住院时间等。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统计两组患者确诊脓毒症休克第一个24h内应用血管活性药和强心药的最大剂量,分别赋分后计算血管活性药-强心药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临床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的SAPS3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心血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VIS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PS3评分(RR=1.062,95%CI 1.014~1.114,P=0.001)和VIS评分(RR=1.023,95%CI 1.007~1.039,P=0.005)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发现SAPS3评分和VIS评分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063(95%CI 0.681~0.927,P=0.001)和0.856±0.039(95%CI 0.781~0.932,P<0.001)。截断值分析VIS评分取199分时,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7.2%。结论SAPS3评分和VIS评分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预测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血管活性-强心评分 预后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D-二聚体、cTnI和VIS变化分析及对死亡结局的预测作用
3
作者 汤丽 李文苏 +4 位作者 陈庆娟 赵晓兰 孙书稳 张春英 蔡腾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74-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D-二聚体(D-D)、肌钙蛋白I(cTnI)和血管活性药评分(VIS)变化及对死亡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TAAD患者,根据术后28 d生存情况将...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D-二聚体(D-D)、肌钙蛋白I(cTnI)和血管活性药评分(VIS)变化及对死亡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TAAD患者,根据术后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7)和存活组(n=10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D-D、cTnI分别为(60.50±5.42)岁、(30.40±9.92)min、(15.65±5.52)g/L和(3.32±0.82)mg/L,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术后24 h的VIS评分及VIS评分变化值分别为(9.66±1.10)分和(4.50±0.91)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D、cTnI和VIS评分变化值是TAAD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D-D、cTnI和VIS评分变化值预测TAAD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691和0.789(均P<0.05)。结论TAAD患者术后死亡受患者年龄、D-D、cTnI和VIS评分变化值的影响,其中D-D、cTnI和VIS评分变化值在预测患者术后死亡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肌钙蛋白I 血管活性药评分 死亡
原文传递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的短期预后预测研究
4
作者 俞喆珺 陈祖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19例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92)和死亡组(n=27)。采用多... 目的探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19例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92)和死亡组(n=2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OR=1.217,95%CI 1.058~1.399)、血管活性药-强心药评分(VIS)(OR=1.053,95%CI 1.001~1.107)、肺炎严重度指数(PSI)(OR=1.041,95%CI 1.004~1.079)为影响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Logit(P)=0.04×PSI+0.051×VIS+0.196×呼吸频率-12.601。ROC曲线分析显示,PSI、VIS及呼吸频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864和0.690,预测模型的AUC为0.945。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优于PSI和呼吸频率(Z=2.969和3.074,P<0.05),但与VI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9,P=0.211)。结论起病时呼吸频率、PSI及VIS是影响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IS和PSI单独评估SCAP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脓毒症 预后 血管活性-强心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