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1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恩静 于凯 +4 位作者 冀瑞俊 张广波 张一达 高素颖 刘东亮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9期947-954,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1年血管源性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评估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9月于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1年血管源性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评估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9月于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661例,随访1年内死亡患者160例(4.4%),其中血管源性死亡136例(3.7%),其中包括缺血性血管性死亡3.1%(114例),出血性血管性死亡0.1%(4例),心源性血管性死亡0.2%(8例),其他血管性死亡0.3%(10例),非血管源性死亡0.7%(24例)。非血管源性死亡患者作为删失数据,最终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637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 1.084,95%CI 1.062~1.105,P<0.001)、颈动脉狭窄(OR 1.835,95%CI 1.288~2.614,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1.200,95%CI 1.164~1.237,P<0.001)、脂蛋白a(OR 1.001,95%C I 1.000~1.001,P<0.001)、白细胞计数(OR 1.093,95%CI 1.031~1.159,P=0.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 1.092,95%CI 1.025~1.164,P=0.006)、血肌酐(OR 1.004,95%CI 1.001~1.007,P=0.009)是血管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 0.378,95%CI 0.208~0.686,P=0.001)是血管源性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1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龄、颈动脉狭窄、入院时NIHSS评分、脂蛋白a水平、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及血肌酐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危险因素 血管源性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