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2评分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分析
1
作者 杨月君 《益寿宝典》 2022年第16期155-157,共3页
讨论揭示 ABCD2 评分方法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评定方法,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 年 2 月~2021 年 11 月,将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 2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选做调查对象,针对所有... 讨论揭示 ABCD2 评分方法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评定方法,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 年 2 月~2021 年 11 月,将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 2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选做调查对象,针对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病历记录资料展开回顾性梳理分析,统计测算本组入选患者在发病后 7.00d 时间之内的脑梗死病情发生情况。 结果:在本次调查研究入选的 290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 56 例患者在发病后 7.00d 时间之内发生短期脑梗死病情,患者数量占比为 19.31%(56 / 290)。 在 98 例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群体中,57 例患者曾经接受抗凝治疗处置,其中有 12 例患者发生短期性脑梗死病情,患者数量占比为 21.05% (12 / 57);41 例患者未曾接受抗凝治疗处置,其中有 24 例患者发生短期性脑梗死病情,患者数量占比为 58.54% (24 / 41)。 结论:在判断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方面,对 ABCD2 评分方法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评定方法的运用,能支持获取到准确且有效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方法 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评定方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期脑梗死 风险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TCD检测脑血管狭窄率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文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TCD 血管狭窄率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郗红艳 司志华 +5 位作者 李家承 朱建国 闫海燕 刘秀丽 曹端华 王红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288例,记录其发病后7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比较...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288例,记录其发病后7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ABCD2评分、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TIA发作频率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并观察是否采用抗凝治疗的频发TIA(发作频率≥3次/d)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情况;绘制ROC曲线以评价ABCD2评分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对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1)本组患者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54例,短期脑梗死发生率为18.8%(54/288)。96例频发TIA患者中,56例采用抗凝治疗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为19.6%(11/56),40例未采用抗凝治疗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为57.5%(23/40),采用抗凝治疗的频发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低于未采用抗凝治疗者(P<0.05)。(2)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BCD2评分、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TIA发作频率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绘制ROC曲线显示,ABCD2评分、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预测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95%CI(0.716,0.894)]、0.762[95%CI(0.675,0.846)]、0.896[95%CI(0.813,0.948)]。结论 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ABCD2评分联合颅内近端责任血管狭窄率对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价值较高;抗凝治疗能降低频发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短期 ABCD2评分 责任血管狭窄率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探讨颈部动脉迂曲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4
作者 姜波 蔡志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93-97,共5页
研究和分析颈部动脉迂曲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41例及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5例,分别归入至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及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头... 研究和分析颈部动脉迂曲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3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41例及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5例,分别归入至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及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血管迂曲指数和血管狭窄率,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头颈部动脉狭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及椎动脉颅外段(EVA) TI、 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 TI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均为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颈部动脉迂曲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颈部动脉迂曲颈部动脉狭窄相关性仍然有待深入研究和分析,临床可通过测定血管迂曲指数的方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迂曲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迂曲指数 血管狭窄率 病情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白晓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304-3307,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0/2008)检索关于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qu...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0/2008)检索关于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有17项实验52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无变形、支架处血流通畅,无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同时支架置入可使狭窄段血流速度恢复,提高远端的血流速度,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纳入试验少,证据的强度不足,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 安全性 血管内再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褚春沐 隗永健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4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观察组予以颈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 目的:观察颈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观察组予以颈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0、90 d,观察组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可降低血管狭窄率、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球囊扩张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支架植入术 血管狭窄率 神经缺损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冠脉支架虚拟植入过程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旭东 徐新波 滕晓艳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5,共7页
考虑了弯曲冠脉和血管支架的变形对腔内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构建了扩张冠脉-剪切细化血液流体的顺序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血管支架连接筋几何结构(S型和N型)和血管狭窄率(24%、40%、50%)对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血管支架... 考虑了弯曲冠脉和血管支架的变形对腔内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构建了扩张冠脉-剪切细化血液流体的顺序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血管支架连接筋几何结构(S型和N型)和血管狭窄率(24%、40%、50%)对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血管支架介入引起的血管等效应力和血流脉动作用下的壁面剪切应力,进而评价了血管斑块的生物力学损伤。数值结果表明,血管斑块的高等效应力位于与血管支架连接筋接触的血管内最狭窄区域,血管斑块的高壁面剪切应力位于斑块组织径向下垂最显著区域。随着血管狭窄率的增加,血管斑块的等效应力和时间平均的壁面剪切应力显著上升,血管斑块面临的脆性断裂风险增强。与N型血管支架相比,S型血管支架具有更高的峰值壁面等效应力和壁面剪切应力,易于引起血管斑块壁面的脆性断裂。综上,所建立的冠脉支架虚拟植入过程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于评价血管损伤进而优化血管支架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流固耦合 血管壁面损伤 血管狭窄率 连接筋结构
下载PDF
彩超对颈动脉软斑块的治疗前后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莉 赵娜萍 金仲群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2年第9期644-645,I001,共3页
目的 :利用彩超对颈动脉软斑块进行检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 )对 4 7例低回声及不均质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溶栓治疗 ,治疗前后用面积法测量血管狭窄率。结果 :狭窄率减小≥ 10 %者治疗组占 4 4 % ,对照组占... 目的 :利用彩超对颈动脉软斑块进行检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 )对 4 7例低回声及不均质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溶栓治疗 ,治疗前后用面积法测量血管狭窄率。结果 :狭窄率减小≥ 10 %者治疗组占 4 4 % ,对照组占 13.6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彩超观察颈动脉软斑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 溶栓治疗 血管狭窄率 动脉硬化 颈动脉软斑块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模型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尼古丁的刺激
9
作者 黄波 杜江 +2 位作者 严全能 付强 李志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6881-6884,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尼古丁可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古丁刺激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关系。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腹膜下注射2种不同剂... 背景:研究表明尼古丁可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古丁刺激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关系。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腹膜下注射2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2mg/(kg·d)及0.5mg/(kg·d)]1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尼古丁干预12周后,低剂量尼古丁组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尼古丁组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及低剂量尼古丁组(P<0.05)。高剂量尼古丁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最严重,低剂量尼古丁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剂量尼古丁组及高剂量尼古丁组的斑块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尼古丁组的斑块个数与低剂量尼古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管狭窄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呈负相关(r=-0.920,P=0.000)。结果提示尼古丁刺激增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这种作用可能与尼古丁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转化生长因子Β1 动脉粥样斑块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血管狭窄率 组织构建
下载PDF
降低高半胱氨酸水平可降低PCI后小动脉再狭窄率
10
作者 游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3年第17期6-6,共1页
降低高半胱氨酸水平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小冠状动脉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和靶样病变再血管化的发生率。 在Encinitas的加利福尼亚大学 San Diego医学中心的Dr.Guido Schnyder和助手以前曾阐述过降低高半胱氨酸水... 降低高半胱氨酸水平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小冠状动脉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和靶样病变再血管化的发生率。 在Encinitas的加利福尼亚大学 San Diego医学中心的Dr.Guido Schnyder和助手以前曾阐述过降低高半胱氨酸水平就能明显减少冠状血管成形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滴 小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术后 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北京地坛医院首例完全自主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手术成功
11
《首都医药》 2012年第3期8-8,共1页
本刊讯日前,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对一名脑血管狭窄率达到98%的患者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此前神经外科曾多次进行此类手术,但是完全依靠北京地坛医院技术力量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手术这是第... 本刊讯日前,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对一名脑血管狭窄率达到98%的患者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此前神经外科曾多次进行此类手术,但是完全依靠北京地坛医院技术力量进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手术这是第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坛医院 血管支架 成形手术 血管狭窄率 神经外科 血管内支架 介入手术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35
12
作者 周华勇 龙继发 +1 位作者 季一飞 张珊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大动脉闭塞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外周静脉及经股动脉插入指引导管至病...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大动脉闭塞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外周静脉及经股动脉插入指引导管至病变处实现动静脉联合溶栓;研究组经股动脉置入微导管支架行机械取栓。采用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vs 88.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30%血管残余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96.0%vs 74.0%,50.0%vs 18.0%,P均<0.01);两组24 h内颅内出血率、3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低于治疗后1周(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2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ACI患者的疗效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在改善血管再通及狭窄率方面具有优势,且近远期临床预后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血管再通 血管残余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