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1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基因多态性和炎性因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元小冬 侯秋霞 +3 位作者 吴寿岭 张萍淑 裴焕珍 葛秀凤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AT ⅠR)基因多态性和炎性因子及多种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唐山开滦矿业集团职工1351人。依据脑CT或MRI结果将之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AT ⅠR)基因多态性和炎性因子及多种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唐山开滦矿业集团职工1351人。依据脑CT或MRI结果将之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所有样本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清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IL—10、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速度(FMPV)、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速率与最大光密度之比(FMPV/ODmax)等炎性因子和ACE、AT ⅠR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同时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ACE基因各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及各基因型人群中的脑梗死患病率无明显差异,ATIR基因AA基因型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且AA型人群脑梗死患病率高于其它基因型,但两种基因各联合基因型人群脑梗死患病率无差异。在与脑梗死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条件下,仅不吸烟人群和有高血压病人群中脑梗死组ATIR基因AA基因型频率分布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发现IL—6、ATIR基因多态性、性别、FMPV/ODmax与脑梗死有明显相关性。脑梗死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具有高血压病的ATIR的AA基因型人群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同时脑梗死患者IL—6显著增高,提示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可能是其病因之一,说明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 基因多态性 炎性因子 脑梗死 危险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基因AT1R在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中的表达
2
作者 卓丽霞 张冬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6-36,共1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基因AT1RR在髓系白血病患者样品中的altmRNA表达,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髓系白血病患者61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缺铁性贫血者52例,设为对照组。实时定量RT-...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基因AT1RR在髓系白血病患者样品中的altmRNA表达,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髓系白血病患者61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缺铁性贫血者52例,设为对照组。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骨髓中单个核细胞中AT1R mRNA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l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者(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基因AT1R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呈高表达,有望成为髓系白血病治疗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1基因AT1R 髓系白血病 AT1R mRNA表达 实时荧光PCR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氧化三甲胺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天翔 李素娟 +3 位作者 郝翔宇 祝志波 郑梦 郭建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氧化三甲胺(TMAO)促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分子对接预测TMAO与AT1R可能的相互作用。将21只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AO组、TMAO+替米沙坦组,每组7只。TMAO组在饲料中加1%胆碱...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氧化三甲胺(TMAO)促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分子对接预测TMAO与AT1R可能的相互作用。将21只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AO组、TMAO+替米沙坦组,每组7只。TMAO组在饲料中加1%胆碱复制高TMAO血症模型。TMAO+替米沙坦组采用替米沙坦10 mg/(kg·d)灌胃治疗。12周后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TMAO含量;油红O染色确定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浸润;构建AT1R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加入TMAO(200μmol/L)或TMAO(200μmol/L)+替米沙坦(1μmol/L)作用0、5、10、15、30和60 min,检测AT1R下游信号通路ERK、PKC磷酸化活化情况。结果分子对接预测到TMAO与AT1R之间的存在直接结合位点。3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O组较对照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增加(P<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下降(P<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降低(P<0.05)。3组主动脉组织的AT1R、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O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下降(P<0.05)。在转染AT1R质粒的293T细胞中,TMAO组(200μmol/L)不同时间点的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min比较,作用15和30 min时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作用10和15 min时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1μmol/L)作用后,各个时间点的p-ERK1/2和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AO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包含了其对AT1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血管紧张1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
4
作者 孙晓莉 辛卫丽 郭永兵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25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25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给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4.84%(34/62)、84.13%(53/6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669,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Scr显著低于治疗前,GF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cr、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WBC、HGB、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糖耐量异常、类固醇性糖尿病、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IgA肾病患者,可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有助于肾功能的改善,疗效显著,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血液系统损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受体阻滞剂 糖皮质激 IGA肾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贝伐珠单抗所致心血管毒性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娟 秦明强 张卉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治疗贝伐珠单抗所致心血管毒性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抗心血管毒性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128例贝伐珠单抗治疗后...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治疗贝伐珠单抗所致心血管毒性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抗心血管毒性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128例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发生心血管毒性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采取ACEI/ARB类药物治疗分为2组,将采取ACEI/ARB类药物治疗的9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采取ACEI/ARB类药物治疗的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ACEI/ARB类药物治疗贝伐珠单抗引起心血管毒性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ACEI/ARB类药物治疗心血管毒性的临床效果评估中治愈60例(63.2%),好转30例(31.6%),无效5例(5.3%)。临床分期(比值比=5.349)、合并心血管疾病(比值比=3.132)、心脏毒性反应分级(比值比=4.218)、血浆NT-proBNP(比值比=2.824)、血浆cTnI(比值比=3.779)水平是ACEI/ARB类药物治疗心血管毒性效果的危险因素,LVEF水平(比值比=0.333)是ACEI/ARB类药物治疗心血管毒性效果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ACEI/ARB类药物治疗贝伐珠单抗所致心血管毒性具有一定效果,可降低心血管毒性,减轻心肌损伤。临床分期、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脏毒性反应分级、血浆NT-proBNP、血浆cTnI为ACEI/ARB类药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LVEF水平为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毒性 贝伐珠单抗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与循环系统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昱堃 张欣 侯颖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7期3012-3016,3022,共6页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主要活性肽,其与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AngⅡ不仅参与了调节血压稳定和维持机体水盐平衡,而且是促进血管炎症反应,引起氧化应...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主要活性肽,其与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AngⅡ不仅参与了调节血压稳定和维持机体水盐平衡,而且是促进血管炎症反应,引起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发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AngⅡ在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因此,明确AngⅡ与循环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可为临床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受体 循环系统疾病 综述
下载PDF
血清Krüppel样因子2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1内源性配体13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明波 倪晓娜 +1 位作者 朱琳 喻珊珊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Krüppel样因子2(KLF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1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以AVF为血管通路的血液... 目的探讨血清Krüppel样因子2(KLF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1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以AVF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为血液透析组,另选取同期5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液透析组患者根据是否伴有AVF狭窄分为狭窄组(37例)和非狭窄组(177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KLF2、Apelin-1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F2、Apelin-13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液透析组血清KLF2、Apelin-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狭窄组年龄、透析龄、透析中低血压比例、超滤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大于/长于/高于非狭窄组,体重指数、收缩压、KLF2、Apelin-13水平均低于非狭窄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延长、透析中低血压、超滤率增加为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增加、KLF2升高、Apelin-13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F2、Apelin-13单独与联合预测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94、0.907,敏感度分别为54.05%、100.00%、91.89%,特异度分别为92.66%、50.85%、83.05%。结论血清KLF2、Apelin-13水平降低与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密切相关,可作为AVF狭窄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Krüppel样因子2 血管紧张受体样1内源性配体13
下载PDF
达格列净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
8
作者 邵双印 蔡欣桐 +1 位作者 肖莉丽 高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达格列净1组(0.5μmol/L),达格列净2组(2μmol/L)。采用α-actin染色检测细胞面积,采...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达格列净1组(0.5μmol/L),达格列净2组(2μmol/L)。采用α-actin染色检测细胞面积,采用qPCR检测胚胎基因的转录,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检测经典信号分子。结果AngⅡ组细胞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面积低于AngⅡ组(P<0.05)。qPCR结果显示AngⅡ组胚胎基因转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胚胎基因转录低于AngⅡ组(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组细胞caspase3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caspase3活性低于AngⅡ组(P<0.0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AngⅡ组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Akt激活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达格列净1组,达格列净2组细胞IGF1R和Akt激活高于AngⅡ组(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保护其免受AngⅡ诱导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SGLT2抑制剂 血管紧张 心肌细胞 胰岛样生长因子1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元小冬 侯秋霞 +2 位作者 吴寿岭 裴焕珍 李宏芬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 (ATⅠR)基因多态性和多种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矿业集团职工 135 1人。所有样本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 (ATⅠR)基因多态性和多种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矿业集团职工 135 1人。所有样本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介素 (IL) 6、IL 8、IL 10 ,C反应蛋白(CRP) ,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浓度 ,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速度 (FMPV) ,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速率与最大光密度之比 (FMPV/Amax)等炎性因子和ACE、ATⅠR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 ,并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 ACE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及脑梗死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ATⅠR基因AA基因型分布在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 ,且AA型人群脑梗死患病率高于其他基因型 ,但两种基因各联合基因型脑梗死患病率无差异。在与脑梗死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条件下 ,仅不吸烟人群和有高血压病人群中脑梗死组ATⅠR基因AA基因型频率分布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发现IL 6、ATⅠR基因多态性、性别、FMPV/Amax与脑梗死有明显相关性。脑梗死组IL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具有高血压病的ATⅠR的AA基因型人群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同时脑梗死病例中IL 6显著增高 ,提示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可能是其病因之一 ,说明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 血管紧张受体I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横断面 研究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棕色脂肪变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刘晨洋 王瑾 +4 位作者 张文婷 王丽清 尹晓晓 赵俊楠 焦向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59-4867,共9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对血管紧张素Ⅱ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SD大鼠及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培养至第3代,随机分为4组:野生组,基因敲除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组,基因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组,在棕色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 d,后2组在每次更换分化培养基的同时加入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棕色脂肪诱导分化、脂肪分解、β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敲除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基因能够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β氧化、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线粒体功能来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治疗靶点,揭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目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棕色脂肪变 线粒体 β氧化 血管紧张1a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Meta分析
11
作者 朱倩寅 沐婷玉 +1 位作者 陈灵杉 沈翠珍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关于AT1R A116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关于AT1R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文献。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篇文献,其中病例组12,638例,对照组8,4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T1R A1166C的C等位基因(OR:1.80,95%CI:1.51~2.15,P<0.0001)和AC/CC基因型(OR:1.81,95%CI:1.49~2.20,P<0.0001)可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通过亚组分析发现,在汉族、彝族人群和东部、中部人群中,C等位基因、AC/CC基因型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性,在西部人群中只有AC/CC基因型展现这种相关性,而年龄可能不是影响A1166C与高血压相关性的因素。结论AT1R A1166C基因的C等位基因和AC/CC基因型与中国人高血压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狄茂军 王卫星 +3 位作者 兰明银 江斌 李恒 易建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行手术切除的27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以及9例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27例肝细胞癌有25例血管...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行手术切除的27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以及9例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27例肝细胞癌有25例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阳性(92.6%),癌旁组织有 5 例阳性(18.5%),并且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阳性积分高低与肝癌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正常肝组织标本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均阴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在肝癌的表达升高,是反映肝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是肝癌治疗的一个有用的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 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卫卫 田野 +3 位作者 赖晃文 杨传红 杨希山 吴平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在人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12例正常肝组织及 18例纤维化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AT1R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肝... 目的 :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在人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12例正常肝组织及 18例纤维化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AT1R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肝小叶周边及肝窦区星形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的胞浆内。 12例正常肝组织中 8例呈阳性表达 ,18例纤维化肝组织均表达AT1R ,且纤维化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 (P <0 0 0 1)。结论 :AT1R在肝星形细胞胞浆中的表达随肝纤维化的发展明显增强 ,并且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管紧张受体 肝星形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应激大鼠室旁核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洋 赵华 +1 位作者 陈立松 李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应激大鼠室旁核(PV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应激组,每组8只。应激组大鼠每天给予电击足底结合噪声的应激刺激,每日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应激大鼠室旁核(PV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应激组,每组8只。应激组大鼠每天给予电击足底结合噪声的应激刺激,每日2次,每次2h,连续15d,正常组不予刺激。大鼠在侧脑室给予IL-1β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L-1β对AngⅡ及AT1R在PVN内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侧脑室给予IL-1β(1.0mg/L或5.0mg/L)后,PVNAngⅡ及AT1R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染色加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应激大鼠AngⅡ及AT1R在PVN内有广泛的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多,但在给予IL-1β(100mg/L)抗体后,应激大鼠PVN内的AngⅡ和AT1R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面积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IL-1β可能增加内源性AngⅡ的释放及上调PVN内的AT1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1Β 室旁核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其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栗华 赵幼安 +2 位作者 吕卉 吴洪磊 王洪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6例健康献血者,分别应用PCR-RFLP检测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gⅡ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6例健康献血者,分别应用PCR-RFLP检测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gⅡ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B级组的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A级组(P<0 05),而C级组与B级组的血浆Ang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伴有腹水组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血浆AngⅡ含量也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和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1R 1166A/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肝硬化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AngⅡ含量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门脉高压症的发生密切相关,AT1R 1166A/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血管紧张 受体 血管紧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基因A1166C多态性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竞 高凌 +1 位作者 甘佩珍 叶惠凤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I(AT1 )的A116 6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AT1 的A116 6C基因多态对Ⅱ型糖尿病肾病发病因素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法探查AT1 的A116 6C基因多态性在...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I(AT1 )的A116 6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AT1 的A116 6C基因多态对Ⅱ型糖尿病肾病发病因素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法探查AT1 的A116 6C基因多态性在健康组、单纯Ⅱ型糖尿病组 (以下简称DM组 )、糠尿病肾病组 (以下简称DN组 )的基因频率分布 ,并分析其对以上疾病发病因素的影响。结果 :各组之间并未发现明显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布 ;各组内AT1基因型与各因素间的单因素偏相关分析表明 :DM组中AC基因型与空腹胰岛素水平 (FINS)和血清甘油三酯 (TG)呈正相关 (r1 =0 .42 9 ,r2 =0 .2 5 5 ) ;DN组中AC基因型与脂蛋白 (a)呈正相关 (r=0 .318 )。结论 :提示AT1 基因A116 6C多态与糖尿病肾病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受体 基因多态性 RAS 糖尿病
下载PDF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ADPC向AIPC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红 刘念 李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向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ADPC组织26例份、AIPC组织4例份、正常前列腺组织15例份,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15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向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ADPC组织26例份、AIPC组织4例份、正常前列腺组织15例份,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15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AT1R、TGF-β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a P、C4-2系列细胞(C4、C4-2及C4-2B细胞株)给予0、1×10-8、1×10-7、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分别设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后AT1R、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ADPC组织、AIPC组织AT1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337.49±229.85、3 683.55±251.51、6 408.50±318.00、7 088.17±410.22,两两比较P均<0.05;TGF-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7.49±67.43、1 875.62±134.23、8 964.38±743.92、12 194.62±1 106.48,两两比较P均<0.01。LNCa P细胞和C4-2系列细胞中剂量、高剂量组AT1R mRNA、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同细胞对照组及同指标LNCa P细胞(P均<0.05),其中C4-2B细胞低剂量组AT1R mRNA、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同细胞对照组及同指标LNCa P细胞(P均<0.05)。结论 AT1R表达升高可促进ADPC转化为AIP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TGF-β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激依赖性前列腺癌 雄性激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血管紧张受体
下载PDF
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抗体是狼疮性肾炎活动和系统损伤的新标记
18
作者 夏文 邓佳仪 +8 位作者 庄璐璐 刘洋 谌达程 徐峰 刘正钊 许书添 左科 张丽华 胡伟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究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抗体(AT1R-AA)与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98例经肾活检确认活动性LN患者,ELISA法检测血清AT1R-AA(>17 U/mL定义为阳性)。狼疮活动所致3个及以上其他系统损伤定义为多系统受... 目的:探究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抗体(AT1R-AA)与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98例经肾活检确认活动性LN患者,ELISA法检测血清AT1R-AA(>17 U/mL定义为阳性)。狼疮活动所致3个及以上其他系统损伤定义为多系统受累。根据AT1R-AA与抗dsDNA或抗-C1q抗体是否同时阳性分为抗体单阳性和双阳性两组。选择18例性别年龄与LN患者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14例患者免疫抑制治疗获得缓解时重复检测AT1R-AA。结果:98例LN患者中位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13(10,16)分,近一半存在多器官系统受累,中位血清AT1R-A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7.6 U/mL vs 7.93 U/mL,P<0.001),51%患者血清AT1R-AA阳性,各病理类型间AT1R水平和阳性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AT1R-AA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0,P<0.001),与C3(r=-0.279,P=0.005)和C4(r=-0.270,P=0.007)水平呈负相关。与AT1R-AA阴性患者相比,AT1R-AA阳性患者的SLE-DAI(P<0.001)、系统受累数(P<0.001)和多系统损伤比例(P<0.001)均显著增加,血清C3水平(P=0.021)和慢性化指数(CI)(P=0.049)显著降低,肾脏损伤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抗体单阳组比较,抗体双阳组的SLE-DAI(P<0.001)、多系统受累(P=0.037)和急性肾损伤比例(P=0.016)显著增高,而血清C3(P=0.021)和C4(P=0.022)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获得肾脏缓解的14例患者血清AT1R-AA水平(22.9 U/mL vs 12.4 U/mL,P=0.001)和阳性率(78.6%vs 21.4%,P=0.008)均显著下降。结论:AT1R-AA是LN患者活动的血清学新标记,其水平与SLE-DAI及系统受累相关;AT1R-AA与抗dsDNA或抗C1q抗体共阳性患者的狼疮活动性、系统受累及肾损伤程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抗体 狼疮性肾炎 狼疮活动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立学 张言镇 +4 位作者 王敬先 蔡跃红 杜欣莹 王瑞丽 王兴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6期30-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 ,4 9例DM2 非合并CHD患者和 10 1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进行检测 ;以 -lo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作为IR指标。结果 DM2 合并CHD组与DM2 非合并组比较 :AT1R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合并CHD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 (0 .0 81vs0 .0 2 1) P <0 .0 5 ;OR =4 .2 1,95 %CI :1.0 0— 17.6 0。DM2 合并CHD组与非合并CHD组相比 ,ISI(- 2 .0 1vs- 1.77)显著升高 (P <0 .0 1)。AT1R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IR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参与中国汉族人群DM 2CHD的发病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与IR无相关性 ;AT1R基因 116 6C等位基因携带者不是通过IR的影响而参与DM2 CH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I受体基因 遗传多态性 胰岛抵抗 2糖尿病 冠心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密度及亲和力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永胜 王晋明 +6 位作者 张庆华 王芳 朱中生 胡建明 胡刚英 梁远红 谢双伦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AT1)密度及亲和力的影响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缬沙坦的干预机制。方法  (1) 12只 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分二组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AT1)密度及亲和力的影响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缬沙坦的干预机制。方法  (1) 12只 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分二组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6只为阳性对照组 ;缬沙坦干预组 (SHR V) 6只 :缬沙坦 2 0mg·kg-1·d-1;同源正常血压大鼠 (WKY) 6只为正常对照组。 (2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左室心肌AT1受体密度及亲和力 ;用放免法测定血液及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 ;测量血压、左室重量 /体重及左室厚度 /体重。结果  (1)AT1受体密度及亲和力的变化 :SHR组左室心肌AT1受体亲和力较WKY组增强 (P <0 0 5 ) ,但AT1受体密度降低 (P <0 0 1) ;SHR V组较SHR组AT1受体亲和力降低 (P <0 0 5 ) ,与WKY组无明显的差异 ,在SHR V组 ,AT1受体密度明显高于SHR组 (P <0 0 1)。 (2 )AngⅡ浓度的变化 :SHR组心肌AngⅡ水平较WKY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但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差异 ;SHR V组心肌AngⅡ水平明显低于SHR组 (P <0 0 1) ,而血浆AngⅡ浓度较另二组明显升高 (P <0 0 1)。 (3)血压及左室结构的变化 :缬沙坦可显著降低SHR的血压、左室重量 /体重及左室厚度 /体重 (P <0 0 1)。结论  (1)左室心肌AT1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I受体 密度 亲和力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EH 左室肥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