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6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熊京 杨慧敏 +4 位作者 朱峰 梁莹 刘建社 张春 汪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2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与同期收集的1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T1-AA的检测。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AT1-AA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2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与同期收集的1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T1-AA的检测。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AT1-AA阴性组和AT1-AA阳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指标。结果:(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AT1-AA阳性率为35.58%(116/32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64%(19/197)(P<0.01);(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的患者AT1-AA阳性率明显低于无用药史的患者(P<0.05);(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无高血压组和有高血压组的AT1-A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无高血压组和有高血压组之间AT1-AA阳性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AT1-AA阳性组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和血清球蛋白水平高于AT1-AA阴性组(P<0.05)。结论:AT1-AA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提示与其它经典的自身免疫抗体相似,AT1-AA可能也是肾小球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抑制AT1-AA的表达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自身抗体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高血压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早产新生儿胎盘和脐带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刘懿 孙金娥 +1 位作者 董在婷 熊琼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13-1717,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胎盘和脐带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产儿32例为早产儿组,另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30例为足月儿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收集胎盘组织、脐带组...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胎盘和脐带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产儿32例为早产儿组,另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30例为足月儿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收集胎盘组织、脐带组织和脐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关键成分,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1R、AT2R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足月儿组胎龄、体重、身长、头围、胎盘重量、体重指数、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高于早产儿组(均P<0.05)。足月儿组脐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血管紧张素1-7(Ang 1-7)水平高于早产儿组(均P<0.05)。早产儿组胎盘组织AT1R、AT2R mRNA表达水平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早产儿组胎盘和脐带组织AT1R、AT2R蛋白表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结论:AT1R、AT2R在早产儿胎盘、脐带组织中高表达,AT1R、AT2R可能影响胎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与早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受体2 血管紧张受体1 胎盘 脐带
下载PDF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6、血管紧张素Ⅱ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韩江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及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HF患者随访时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NT-proBNP、IL-6、Ang-Ⅱ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心功能指标与NT-proBNP、IL-6、Ang-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NT-proBNP、IL-6、Ang-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与LVEDD、LVESD、LVPWTs、IVSTd均呈正相关(NT-proBNP:r值=0.520、0.662、0.535、0.571,均P<0.05;IL-6:r值=0.575、0.555、0.414、0.463,均P<0.05;Ang-Ⅱ:r值=0.556、0.362、0.581、0.350,均P<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NT-proBNP:r值=-0.540,P<0.05;IL-6:r值=-0.521,P<0.05;Ang-Ⅱ:r值=-0.45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IL-6、Ang-Ⅱ水平高均为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HF预后不良患者临床均表现出NT-proBNP、IL-6、Ang-Ⅱ水平升高现象,且上述指标均为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均与患者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和管理,以降低CHF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脑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6 血管紧张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氧化三甲胺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4
作者 李天翔 李素娟 +3 位作者 郝翔宇 祝志波 郑梦 郭建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氧化三甲胺(TMAO)促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分子对接预测TMAO与AT1R可能的相互作用。将21只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AO组、TMAO+替米沙坦组,每组7只。TMAO组在饲料中加1%胆碱...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氧化三甲胺(TMAO)促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分子对接预测TMAO与AT1R可能的相互作用。将21只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AO组、TMAO+替米沙坦组,每组7只。TMAO组在饲料中加1%胆碱复制高TMAO血症模型。TMAO+替米沙坦组采用替米沙坦10 mg/(kg·d)灌胃治疗。12周后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TMAO含量;油红O染色确定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浸润;构建AT1R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加入TMAO(200μmol/L)或TMAO(200μmol/L)+替米沙坦(1μmol/L)作用0、5、10、15、30和60 min,检测AT1R下游信号通路ERK、PKC磷酸化活化情况。结果分子对接预测到TMAO与AT1R之间的存在直接结合位点。3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O组较对照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增加(P<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下降(P<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降低(P<0.05)。3组主动脉组织的AT1R、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O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下降(P<0.05)。在转染AT1R质粒的293T细胞中,TMAO组(200μmol/L)不同时间点的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min比较,作用15和30 min时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作用10和15 min时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1μmol/L)作用后,各个时间点的p-ERK1/2和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AO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包含了其对AT1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血管紧张1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自身抗体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3 位作者 向光大 周子华 孙慧伶 乐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方法以合成的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DN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者166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方法以合成的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DN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者166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例,正常对照组40例,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对照组:卡托普利25~50mg,3次/d;尼群地平10~20mg,1次/6h;美托洛尔12.5~25.0mg,3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mg/d。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缬沙坦80~160mg/次·d。结果DN合并高血压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总的阳性率为49.5%,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0%(71/91),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例,阳性率为14.6%(11/75),两组比较异差有统计学意义。缬沙坦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降压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AT1受体阻断剂缬沙坦是治疗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有效降压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受体1自身抗体 缬沙坦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孙艳香 冯力 +3 位作者 袁勇 陶军 黄炫生 张励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粥样斑块局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T1-AA阳性和阴性的血清并纯化。建立30只球囊拉伤所致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粥样斑块局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T1-AA阳性和阴性的血清并纯化。建立30只球囊拉伤所致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成6组:(1)对照组;(2)低浓度AT1-AA[20μg/(kg·d)]注射组(简称LA组);(3)高浓度AT1-AA[40μg/(kg·d)]注射组(简称HA组);(4)氯沙坦[20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L+HA组);(5)辛伐他汀[4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S+HA组);(6)7aa[1.5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7aa+HA组),予以不同的处理。取兔腹主动脉进行HE染色,比较各组斑块所占管腔面积;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斑块局部MMP-2的表达。结果各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第4周后明显升高。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第8、10周血清AT1-AA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开始时。LA组、HA组斑块占管腔面积百分值分别为46.99%±13.06%、66.11%±19.67%,明显高于对照组(27.71%±7.46%)、L+HA组(34.27%±12.38%)、S+HA组(24.03%±8.56%)及7aa+HA组(28.54%±12.50%)(均P<0.05)。LA组、HA组MMP-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结论 AT1-AA可明显促进高脂喂养兔受损动脉内膜处斑块形成,增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及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自身抗体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α_1受体自身抗体与尿白蛋白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林双 向光大 +4 位作者 廖玉华 王敏 周子华 林萱 乐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R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A组)7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R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A组)7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B组)60例及40例健康者(C组)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尿白蛋白检测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检测。A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再分为A1组(UAER≥200μg/min)与A2组(UAER20-199μg/min)。结果A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54.9%(39/71)和54.9%(39/71),明显高于B组的13.3%(7/60)和15.0%(9/60)及C组的12.5%(5/40)和7.5%(3/40),P〈0.01。UAER较高的A1组,抗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7.1%(27/31)和80.6%(25/31),明显高于UAER较低的A2组的30.0%(12/40)和35.0%(14/40),P〈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有关,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的严重程度有关。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血管紧张1受体自身抗体 α1受体自身抗体 尿白蛋白
下载PDF
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翠杰 崔静雯 +1 位作者 冯小丽 元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_1-AA)在孕妇妊娠中期及分娩前后血清、新生儿脐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于安阳市中医院、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80例,其中轻度... 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_1-AA)在孕妇妊娠中期及分娩前后血清、新生儿脐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于安阳市中医院、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8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2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4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健康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孕妇在妊娠中期及剖宫产前1 d和产后1 d血清、新生儿脐血中AT_1-AA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其与AT_1-A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46.932±6.868)、(58.426±7.146)、(67.120±8.922)ng·L^(-1),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68.593±9.241)、(135.395±10.766)、(180.320±13.795)ng·L^(-1),产后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45.681±4.277)、(47.274±5.120)、(48.899±5.065)ng·L^(-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妊娠中期和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妊娠中期和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产后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均高于产后1 d(P<0.05)。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脐静脉血中AT_1-AA表达水平分别为(62.125±10.317)、(110.522±13.368)、(131.512±15.198)ng·L^(-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孕妇产前1 d血清中AT_1-AA表达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盘质量呈明显负相关,与脐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与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比值(S/D)、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853、-0.788、0.836、0.744、0.956、0.759、0.869、0.77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T_1-AA表达水平主要受收缩压、24 h尿蛋白、RI影响。妊娠中期血清AT_1-AA表达水平预测子痫前期,曲线下面积为0.916,界限值为53.200 ng·L^(-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0、0.800。结论 AT_1-AA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新生儿脐血中高表达,可以作为子痫前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管紧张1受体自身抗体 肾功能障碍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棕色脂肪变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刘晨洋 王瑾 +4 位作者 张文婷 王丽清 尹晓晓 赵俊楠 焦向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59-4867,共9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对血管紧张素Ⅱ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SD大鼠及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培养至第3代,随机分为4组:野生组,基因敲除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组,基因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组,在棕色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 d,后2组在每次更换分化培养基的同时加入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棕色脂肪诱导分化、脂肪分解、β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敲除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基因能够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β氧化、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线粒体功能来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治疗靶点,揭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目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棕色脂肪变 线粒体 β氧化 血管紧张1a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金玲 赵林双 王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观察甲亢心肌肥大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探讨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 目的观察甲亢心肌肥大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心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探讨AT1-AA在甲亢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前2组灌服左甲状腺素钠制备甲亢大鼠模型,甲亢+奥美沙坦组同时给予奥美沙坦。以心脏质量指数(HWI)和心钠肽(ANP)mRNA作为心肌肥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T1-AA,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PI3K/p-Akt的表达水平;根据AT1-AA检测结果,将甲亢组和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分为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AT1-AA阳性组和阴性组AT1R及PI3K/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HWI增加,AN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甲亢组大鼠HWI及ANP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P<0.05)。(2)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AA阳性率及光密度(D)值(61.11%,72.22%和0.44±0.12,0.49±0.08)高于对照组(16.67%和0.28±0.05,P均<0.01)。(3)甲亢组、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AT1R和PI3K/pAkt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与甲亢组相比,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p-Akt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4)甲亢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明显高于AT1-AA阴性组(P<0.01);甲亢+奥美沙坦组大鼠中,AT1-AA阳性组PI3K/p-Akt的表达较AT1-AA阴性组降低(P<0.05)。结论 AT1-AA可能通过AT1R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 自身抗体 AKT 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肌肥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心钠肽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金玲 赵林双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7,181,共6页
目的:探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产生及变化特征及其与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表达的关系.方法:制备甲亢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2、4和8周留取血标本及心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产生及变化特征及其与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表达的关系.方法:制备甲亢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2、4和8周留取血标本及心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T1-AA,动态观察心脏指数(HWI)、心肌细胞直径(MD)、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ANP mRN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P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1)甲亢组大鼠在实验2周时HMI即明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进一步加重,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发生严重胶原纤维化,MD和CVF显著增加,表明甲亢大鼠心肌肥大模型建立成功;(2)甲亢组大鼠血清中AT1-AA吸光度值在实验2周即有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上升至实验结束时,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T1-AA表现出随甲亢心肌肥大病变加重而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3)甲亢组大鼠心肌组织ANP mRNA表达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呈进行性升高,血浆中ANP水平变化趋势与其一致,说明AT1-AA可能会引起ANP表达增加;(4)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大鼠血清AT1-AA与心肌肥大相关指标HWI、DM、CVF、血浆ANP和心肌组织ANP mRNA呈显著正相关(r =0.649 ~0.749;均P<0.05).结论:甲亢心肌肥大大鼠AT1-AA可引起ANP表达增加,AT1-AA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 自身抗体 甲亢 心肌肥大 心钠肽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所致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胞内信号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艳香 廖玉华 +3 位作者 魏宇淼 张海燕 王敏 朱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7-801,共5页
目的在妊高征和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_1RAb)的存在,同时有研究表明该自身抗体有类似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激动样作用。本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该自身抗体是否也具有类似AngⅡ的激动样... 目的在妊高征和恶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_1RAb)的存在,同时有研究表明该自身抗体有类似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激动样作用。本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该自身抗体是否也具有类似AngⅡ的激动样效应及胞内信号机制。方法大鼠主动脉细胞培养及鉴定。同时将收集的20例高血压病人血清经硫酸铵沉淀粗提、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ELISA 检测其滴度后以1:40刺激细胞,并设立不同的处理组用BrdU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将 AT_1RAb 刺激后的细胞裂解提取总蛋白,经Western 印迹方法分析胞内 JAK-STAT 信号分子激活及表达状况。结果在0~24 h 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实验中,AT_1RAb 组12 h 时间段增值明显,其450 nm 处吸光度值(0.236±0.012)显著高于 AG490+AT_1RAb 组(0.175±0.009),氯沙坦+AT_1RA 组(0.119±0.006)和空白对照组(0.127±0.006,P<0.01)。Western 印迹显示 AT_1RAb 组中磷酸化的 JAK2、STAT1和 STAT3分别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其表达可被AT,R阻滞剂氯沙坦和 JAK2特异性拮抗剂 AG490明显抑制。结论高血压病人血清中 AT_1RAb 确有类似血管紧张素Ⅱ致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激动样效应,并且在该效应中伴有 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 自身抗体 细胞增殖 信号机制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与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6 位作者 王敏 曹红艳 周子华 向光大 侯洁 乐岭 夏邦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检者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 ,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46例 (糖尿病心肌病组 ) ,2型糖尿病 5 2例 (糖尿病组 ) ,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 5 8例 (高血压组 )及正常对照组 40例。结果 :糖尿病心肌病组抗AT1受体自体抗体阳性率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 ,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抗G-蛋白偶联受体 血管紧张1受体 自身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自身抗体通过上调自噬诱导INS-1胰岛β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丹 王瑾 +3 位作者 何金玲 冯艳金 曹竹杰 焦向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4-48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能否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自噬是否参与其中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0-6mol/L AT1-AA处理INS-1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能否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自噬是否参与其中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0-6mol/L AT1-AA处理INS-1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蛋白水平。使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以及经典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细胞1 h之后再加入AT1-AA处理24 h,检测细胞凋亡、自噬及存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0-6mol/L AT1-AA处理INS-1细胞24 h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与阴性Ig G对照组相比,AT1-AA分别处理细胞12 h、24 h和36 h后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此外,LC3及beclin 1的蛋白水平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凋亡和自噬水平的升高均可被替米沙坦所阻滞。使用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之后,细胞的凋亡率较单独给予AT1-AA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T1-AA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上调自噬来诱导INS-1胰岛β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自身抗体 INS-1细胞 细胞凋亡 自噬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及缬沙坦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永清 张明旭 +4 位作者 刘丽华 党涛 白志冬 王煜 杨鹏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AT1-AAs表达阳性的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AT1-AAs表达阳性的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AT1-AAs表达阳性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ACS患者分为2组:AT1-AAs阳性组及阴性组,组内随机给予缬沙坦或常规治疗10天,观察MCP-1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及正常对照组中AT1-A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0%(40/87)和5.0%(3/60),AC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MCP-1和hsCRP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T1-AAs阳性组ACS患者MCP-1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AT1-AAs阴性组(P<0.01);AT1-AAs阳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AT1-AAs阳性常规治疗者(P<0.01),AT1-AAs阴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AAs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对AT1-AAs阳性的ACS患者给予ARB药物治疗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紧张1 受体拮抗剂 自身抗体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自身抗体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5 位作者 王敏 向光大 候洁 乐岭 蒋文 钱卫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和肾上腺素能α1(Adr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Adr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DN)79例,T2DM5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和肾上腺素能α1(Adr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Adr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DN)79例,T2DM5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DN组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6%和32.9%,明显高于T2DM组的13.5%和9.6%及正常对照组的1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DN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肾病 受体 肾上腺能α1 受体 血管紧张 自身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效应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忠保 张苏丽 赵荣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2期934-938,共5页
目的 利用主动免疫方法 在大鼠血清中制备AT1受体的抗体并检测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效应,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的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按照人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合成抗原肽段,以此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获... 目的 利用主动免疫方法 在大鼠血清中制备AT1受体的抗体并检测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效应,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的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按照人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合成抗原肽段,以此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获取抗AT1受体抗体,并提纯抗体IgG,检测该抗体对大鼠血管环和离体心脏的生物效应.结果 ELISA检测表明,抗体滴度从免疫后第2周开始升高,第8周滴度达到一个高峰;PAGE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纯化结果 理想.AT1受体抗体可剂量依赖性地使大鼠主动脉血管环收缩增加,使离体灌流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强.上述效应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一致,并可被AT1受体阻断剂Losartan所阻断.结论 用主动免疫法可在大鼠血清中获取足量AT1受体抗体,借以研究其生物效应.AT1受体抗体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和离体心脏均有激动剂样的刺激效应,提示该抗体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 抗体 血管收缩 心功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自身抗体与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秀梅 卢新政 +4 位作者 占伊扬 钟海兰 张海锋 曹克将 黄峻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自身抗体(抗 AT_2R)与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从门诊及体检人群中随机调查13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按 JNC-7标准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20/80 mmHg,31例)、高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自身抗体(抗 AT_2R)与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从门诊及体检人群中随机调查13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按 JNC-7标准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20/80 mmHg,31例)、高血压前期组(120~139/80~89 mmHg,39例)、高血压组(≥140/90mmHg,68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体检获取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外周抗 AT_2R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水平,并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等。结果①3组人群外周血抗 AT_2R 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且随血压水平升高而降低;抗 AT_2R 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r=-0.900,P<0.01;r=-0.766,P<0.01;r=-0.666,P<0.01);②3组人群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有显著差别(P<0.05),抗 AT_2R 与其均呈负相关(r=-0.295,P<0.01;r=-0.361,P<0.05);③TNF-α、ET-1水平在3组间有差异显著(P<0.01),抗 AT_2R 与其均呈负相关(r=-0.791,P<0.01;r=-0.795,P<0.01)。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NF-α、ET-1及抗 AT_2R 是平均动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 均<0.05);TNF-α、ET-1及抗AT_2R 是收缩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 均<0.05);年龄、TNF-α、ET-1及抗 AT_2R 是舒张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抗 AT_2R 与血压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并与外周血 TNF-α、ET-1水平变化有关;提示抗 AT_2R 可能在高血压及其相关肾功能损害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2受体 自身抗体 高血压 肾功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质游离钙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峰 廖玉华 +3 位作者 魏宇淼 陈明 周子华 王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52-755,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质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抗体,亲和层析法提取阳性血清中的AT1受体细胞外第...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质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抗体,亲和层析法提取阳性血清中的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同时应用AT1受体胞外第二环肽主动免疫大鼠并提取抗体。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患者及大鼠的AT1受体胞外二环肽抗体分别刺激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培养原代大鼠VSMC,观察荧光强度变化来检测细胞质游离钙水平变化。结果患者及大鼠血清中提取的AT1受体第二环肽抗体均刺激培养VSMC使细胞质游离钙水平升高,作用与AngⅡ类似。进一步实验发现抗体的激动效应能够被AT1受体胞外第二环肽的抗原表位序列及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阻断。结论针对AT1受体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具备激动效应,通过激动AT1受体刺激细胞质钙离子浓度增高,提示该抗体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 受体 血管紧张 抗体 平滑 血管 细胞质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受体Ⅱ1型和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玉玲 金达茂 +7 位作者 马成文 张希萍 胡泽平 刘志刚 苏继飞 廖玉华 周子华 王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紧张1受体自身抗体 抗α1肾上腺受体自身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