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作者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逆转高血压伴左室扩大患者心肌重塑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林双 丁东平 +5 位作者 向光大 戚本玲 柯琴梅 乐岭 侯洁 曹红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螺内酯对高血压伴左室扩大患者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 6 8例 ,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日 ,螺内酯 2 0~ 4 0mg/日 ,地高辛( 0 .2 5mg/片 ) 0 .12 5~ 0 .2 5mg/日 ,阿斯匹林 10 0mg/日。对照组 58例 ,将缬沙...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螺内酯对高血压伴左室扩大患者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 6 8例 ,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日 ,螺内酯 2 0~ 4 0mg/日 ,地高辛( 0 .2 5mg/片 ) 0 .12 5~ 0 .2 5mg/日 ,阿斯匹林 10 0mg/日。对照组 58例 ,将缬沙坦和螺内酯改为尼群地平 10~ 2 0mg(一日三次 )和双氢克尿塞 2 5mg/日或速尿 (Lasix) 2 0mg/日外 ,余药同治疗组。治疗 6个月后采用超声技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反映左室形态 ,收缩功能 ,舒张功能的指标有明显改善 (P<0 .0 5~ 0 .0 1) ;上述指标对照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5.6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4 1.4 %。结论 :缬沙坦和螺内酯在强心利尿基础上可逆转扩大的左心室 ,改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1受体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左室 逆转 -血管紧张系统 患者 关键作用 参与 扩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允 丁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10-812,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从多方面阻滞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降低核因子κB活性而抑制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的释放,对抗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内总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生成,减弱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巨噬细...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从多方面阻滞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降低核因子κB活性而抑制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的释放,对抗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内总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生成,减弱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从而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增加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动脉斑块内胆固醇酯含量,减少巨噬细胞浸润、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增加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江华 李兆申 许国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ZD7155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接种胰腺癌PaTu8988s细胞建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10 mg·kg^(-1)·d^(-1))ZD7155治疗组和高剂...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ZD7155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接种胰腺癌PaTu8988s细胞建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10 mg·kg^(-1)·d^(-1))ZD7155治疗组和高剂量(20 mg·kg^(-1)·d^(-1))ZD7155治疗组,每组20只。治疗10 d后每组各处死10只裸鼠.测量肿瘤体积.称取瘤体质量.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新生血管的CD3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其余裸鼠共治疗30 d.记录生存期并观察ZD7155的毒副作用等共49 d。结果:(1)对照组和低、高剂量治疗组的实体瘤平均体积分别为(35.8±6.7)、(21.5±6.1)、(10.7±4.1) cm^3(P<0.01)。(2)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在治疗后10 d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22.7%和44.6%(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平均微血管数目分别为16.7±0.9、11.5±0.5、6.05±0.7(P<0.01)。(4)对照组细胞未见凋亡改变,两治疗组均可见大量典型的处于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5)治疗组裸鼠生存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而且高剂量组裸鼠生存期较低剂量组亦显著延长(P>0.01)。(6)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在体内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新生血管 病理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用于脓毒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廖丽君 郭建荣 +2 位作者 贾东林 喻君 沈华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组,n=10)、脓毒症组(LPS组,LPS 12 mg·kg-1,iv,n=10)和氯沙坦组(LOS组,氯沙坦50 mg·kg-1 ip,3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组,n=10)、脓毒症组(LPS组,LPS 12 mg·kg-1,iv,n=10)和氯沙坦组(LOS组,氯沙坦50 mg·kg-1 ip,30 min后LPS 12 mg·kg-1 iv,n=10)。LPS注射6 h后抽血检测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IL-1β、TNF-α血浆浓度,随即处死大鼠,分离胸主动脉,测定各组胸主动脉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NF-κB,I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组NO、MDA、IL-1β及TNF-α血浆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LOS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1);大鼠胸主动脉IκB mRNA和蛋白在LPS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LOS组中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LPS组明显回升(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有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紧张1受体 拮抗剂 内毒 氯沙坦 IΚB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 受体1拮抗剂 血管 应用 抑制剂 高血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剑 李小鹰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4期273-276,共4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有效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保护肾功能、明显降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1、2].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阻断剂 临床应用 AT1拮抗剂 血管紧张系统 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自发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VEG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昌龙 孙晓川 +1 位作者 贺学农 夏小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627-629,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对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和脑水肿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14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大鼠建立脑出血模型,...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对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和脑水肿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14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大鼠建立脑出血模型,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灌胃。各组动物均参与盲法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正常对照组于24h后,治疗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24h、48h和72h后测定脑组织中VEGF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24h,48h和72h治疗组和脑出血组的mN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出血后各时间点治疗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相应的各时间点的mNSS评分(P<0.05)。脑出血后24h、48h和72h,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脑出血后各时间点脑组织中VEGF含量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AT1R拮抗剂对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减轻了脑水肿,并对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自发性脑出血 脑水肿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先金 曾学丰 卿光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721-72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 ,6 8例 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使用苯那普利 (n =2 2 )、伊贝...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 ,6 8例 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使用苯那普利 (n =2 2 )、伊贝沙坦 (n =2 5 )及两药联用 (n =2 1)治疗 18周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平均动脉压 (MAP)、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血清肌酐 (SCr)、血清尿素 (BUN)、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 ,进行同期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sCr、BUN、FBG、2hBG、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②MAP治疗后总体下降 7.8%(P <0 .0 5 ) ,同期各组间无明显差别 ;③治疗后比较UAER ,苯那普利组下降了 33.9% (t =3.2 78,P =0 .0 0 4 ) ,伊贝沙坦组下降了 36 .2 % (t=4 .2 34,P<0 .0 0 1) ,两药联用组下降了 6 0 .9% (t=5 .75 4 ,P<0 .0 0 1) ,两单药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 2 6 .1%。结论 AC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秀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年第5期11-15,共5页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证明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价值。二者已被推荐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本文仅对ACEI和ARB在高...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证明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价值。二者已被推荐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本文仅对ACEI和ARB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 临床应用 循证医学证据 心力衰竭 二级预防 高危人群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脑出血合并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大鼠胃黏膜病变保护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志元 汪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26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分析AT1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AT1 receptor blockers, ARB)对脑出血大鼠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两组,治疗组(18只)与对照组(18只),制备脑出血... 目的分析AT1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AT1 receptor blockers, ARB)对脑出血大鼠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两组,治疗组(18只)与对照组(18只),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含量,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 UI),免疫组化发检测大鼠胃黏膜内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状况,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细胞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脑中风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3、5d后治疗组大鼠血清E、N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3、5 d治疗组UI值分别为3.86分±1.14分、20.19分±1.28分、13.86分±1.25分,低于对照组的6.03分±1.16分、24.03分±1.31分、17.10分±1.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3、5d后治疗组大鼠PCNA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 TUNEL凋亡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可降低脑出血大鼠血清内NE、E含量,降低胃黏膜凋亡细胞,增大增殖细胞,从而对大鼠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管紧张 1受体拮抗剂 胃黏膜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肾疾病1型受体拮抗剂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费锦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 基因多态性 肾疾病 1受体拮抗剂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12
作者 苏青 冯绮文 +2 位作者 董艳 邢惠莉 左静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在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是否较单一治疗更为有效。方法 将 68例伴有临床白蛋白尿 ( >300mg/24h)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血...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在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是否较单一治疗更为有效。方法 将 68例伴有临床白蛋白尿 ( >300mg/24h)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福辛普利 10mg/d),B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络沙坦 50mg/d),共 8周。随后将A组随机分为A1和A2两个亚组,B组随机分为B1和B2两个亚组。A1亚组和B1亚组仍以单药治疗,A2亚组加用络沙坦 50mg/d,B2亚组加用福辛普利 10mg/d,共 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8周和 16周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钾、血肌肝、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 福辛普利和络沙坦单药治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血肌酐、血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影响。福辛普利和络沙坦单药治疗均可使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两者效果相当。福辛普利和络沙坦联合治疗可使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率进一步降低。结论 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双重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排泄率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福辛普利 患者 2糖尿病 联合治疗 随机 阻断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宝琴 《浙江实用医学》 2006年第1期1-2,5,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 AT1受体拮抗剂 OLMESARTAN 高血压患者 神经系统药物 扩张血管药物 临床应用 防治指南
下载PDF
新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的内皮保护作用
14
作者 高电萨 秦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809-812,共4页
奥美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近年研究表明除了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外,它还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微炎症反应、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等机制发挥内皮保护效应。现综述了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 奥美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近年研究表明除了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外,它还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微炎症反应、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等机制发挥内皮保护效应。现综述了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奥美沙坦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王宏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1拮抗剂 临床应用 高血压 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拮抗剂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礼萍 孙立涛 田家玮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且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进一步探究卵巢癌发生发展机制、寻找肿瘤潜在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且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进一步探究卵巢癌发生发展机制、寻找肿瘤潜在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最具生物活性的因子,主要参与机体血压和水盐代谢的调节,目前研究发现其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R)结合激活相关通路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密切相关,而AT1R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可以与AT1R选择性结合阻断AngⅡ-AT1R通路,从而阻断或抑制AngⅡ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深入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拮抗剂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或许能为寻找卵巢癌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紧张 受体 血管紧张 1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前期病人胰岛素抵抗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敏 王瑞娇 +1 位作者 王彩霞 何军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4期4538-4544,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对糖尿病前期病人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搜... 目的 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对糖尿病前期病人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搜集糖尿病前期病人使用ARB(试验组)和CCB(对照组)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两位研究员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根据文献题目和摘要初筛后精读文献,提取所需数据并按照Cochrane手册对满足入选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RCT,涉及86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MD=-1.17,95%CI(-1.53,-0.81),P<0.000 01]、空腹胰岛素(FPI)低于对照组[WMD=-5.01,95%CI(-6.32,-3.70),P<0.000 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WMD=0.80,95%CI(0.21,1.39),P=0.008]、舒张压[WMD=2.96,95%CI(1.91,4.01),P<0.000 01]高于对照组。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与CCB相比,ARB在改善葡萄糖尿病前期病人IR、降低FPI方面更具优势,但在降低FPG、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未发现ARB优于CCB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胰岛抵抗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洪涛 杜凤和 陈步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7年1月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48例,其均服用替米沙坦单药治疗8周,1~2次/周测量血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患者AT1R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7年1月北京天坛医院门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48例,其均服用替米沙坦单药治疗8周,1~2次/周测量血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患者AT1R基因1166A/C、-810A/T和-521C/T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钠、血钾、血氯、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心率(HR)、ALT、AST、Cr、BUN、UA、FPG、TC、TG、LDL-C、HDL-C、血钠、血钾、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Ang 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1R基因1166A/C AA基因型和AC基因型、-810A/T AA基因型和AT基因型以及TT基因型治疗前收缩压、治疗后收缩压、收缩压降幅、治疗前舒张压、治疗后舒张压、舒张压降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1R基因-521C/T CC基因型、CT+TT基因型治疗前收缩压、治疗后收缩压、收缩压降幅、治疗前舒张压、治疗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降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521C/T、治疗前AngⅡ、治疗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降幅的因素(P<0.05)。结论 AT1R基因-521C/T多态性能独立预测患者对替米沙坦反应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受体 血管紧张 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聪 卢学春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2-764,共3页
在过去的1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已经确立了其作为有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地位,ARB安全可靠,且耐受性与安慰剂相同。近期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也经历了从2003~2009年的3次修订,与2003版指南比较,2007版指南更加重视高血... 在过去的10余年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已经确立了其作为有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地位,ARB安全可靠,且耐受性与安慰剂相同。近期的欧洲高血压指南也经历了从2003~2009年的3次修订,与2003版指南比较,2007版指南更加重视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将ARB的适用范围扩大至8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代谢综合征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表达及缬沙坦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永清 张明旭 +4 位作者 刘丽华 党涛 白志冬 王煜 杨鹏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AT1-AAs表达阳性的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AT1-AAs表达阳性的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未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87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60例,人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AT1-AAs表达阳性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ACS患者分为2组:AT1-AAs阳性组及阴性组,组内随机给予缬沙坦或常规治疗10天,观察MCP-1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及正常对照组中AT1-A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0%(40/87)和5.0%(3/60),AC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MCP-1和hsCRP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T1-AAs阳性组ACS患者MCP-1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AT1-AAs阴性组(P<0.01);AT1-AAs阳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AT1-AAs阳性常规治疗者(P<0.01),AT1-AAs阴性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AAs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对AT1-AAs阳性的ACS患者给予ARB药物治疗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紧张1 受体拮抗剂 自身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