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及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白怀 刘兴会 +3 位作者 刘瑞 刘宇 李敏淑 刘秉文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GT)和血管紧张素 I转化酶 (ACE)基因变异是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有关联。方法 采用 ACE基因 PCR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及 AGT基因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 ,对成都地区 81例汉族妊高征及 2 0 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GT)和血管紧张素 I转化酶 (ACE)基因变异是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有关联。方法 采用 ACE基因 PCR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及 AGT基因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 ,对成都地区 81例汉族妊高征及 2 0 5例正常孕妇对照进行了检测。结果 妊高征及正常孕妇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AGT2 3 5T为 0 .85 6、0 .846 ;ACE D为 0 .333、0 .36 4。两组之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 ;与白种人相比 ,白种人 ACE 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中国人 (P<0 .0 0 1) ,而 AGT2 3 5T等位基因频率白种人 (0 .35 0~ 0 .482 )及其它非白种人 (0 .6 2 0~ 0 .739)均较中国人 (0 .846 )为低 (P<0 .0 1,P<0 .0 0 1)。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 AGT及 ACE基因的变异与中国人 (成都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变异 研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疗效和咳嗽不良反应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晓鸿 袁洪 +3 位作者 李丽军 黄志军 阳国平 邹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D基因型分为II型、ID型和DD型三组,给予...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D基因型分为II型、ID型和DD型三组,给予卡托普利降压(25mg,2次/天),治疗8周,每周随访观察患者血压及咳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失访20例。紫外法检测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P物质水平。比较三组降压疗效、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P物质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关系。结果三组间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下降幅度、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共有68例患者出现咳嗽不良反应,II基因型组咳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7.1%,显著高于ID基因型组和DD基因型组(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差异显著(P<0.001),在DD基因型组>ID基因型组>II基因型组(P<0.001)。治疗前后P物质水平在II基因型、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组依次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物质水平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r=-0.652,P<0.001)。结论卡托普利的降压疗效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携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基因型的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后咳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其它两型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较低是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相关性咳嗽的重要原因,P物质是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相关性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多态性 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 P物质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对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赛丹 桂庆军 +3 位作者 裴志芳 唐仁斌 秦建明 李慧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对本地人群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血脂水平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8例高血压患者和98例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分型,并检测血清血管祭张素转...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对本地人群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血脂水平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8例高血压患者和98例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分型,并检测血清血管祭张素转化酶活性及血脂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型、插入纯合子型和杂合子型)及插入/缺失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8,P=0.791;X2=0.379,P=0.538)。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在三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107,P=0.000)。高血压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三种基因型之间血脂各指标含量及正常对照组三种基因型之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管肾张素转化酶活性及血脂含量有关,缺失纯合子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最高且易患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紧张转化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清血管紧张转化水平和血脂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转化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高血压患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胡福莉 白玉茹 +3 位作者 伍严安 陈发文 陈慧 胡锡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0-303,共4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9例冠心病患者和68例健康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第16内含子中长度为287bP碱基片段的插入/缺入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缺失型纯合子、...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9例冠心病患者和68例健康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第16内含子中长度为287bP碱基片段的插入/缺入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缺失型纯合子、插入型纯合子和杂合子,同时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结果发现冠心病组中缺失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失型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比较无明显差别,但两组内不同基因型之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别,缺失型最高,插入型最低。以上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缺失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缺失型者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与其较高的血清转化酶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血管紧张 转化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唐强 黄友良 +4 位作者 俞群军 黄琼 尹继业 周宏灏 刘昭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基因型分析,根据ACE三种基因型DD型、ID型和II型将受试者分为三组,所有受试者每天服用依那普利20 mg进行2周的降压治疗,观察依那普利在三种不同ACE基因型中的降压疗效及差异。结果:在所有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依那普利治疗前与治疗后每组SBP和DBP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型与II型两组之间的SBP和DBP降压幅度(即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型组依那普利的总有效率为91.30%,ID型组为85.71%,II型组是79.1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转化 依那普利
下载PDF
湖南汉族冠心病患者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毛以林 袁肇凯 +3 位作者 黄献平 卢芳国 谭光波 胡志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10 0冠心病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 ,同时检测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发现 ,冠心病组血管紧张...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10 0冠心病患者和 5 4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 ,同时检测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发现 ,冠心病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与插入缺失杂合型 (ID) +插入纯合型 (II)相比 ,缺失纯合型 (DD)比值比为 7.2 7(χ2 =13.4 2 ,95 %CI为 2 .38~ 2 2 .2 4 ,P <0 .0 1)。内皮素 一氧化氮比值、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果提示 ,湖南汉族人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与DD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血管紧张转化基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聚合链反应 冠心病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 ,脑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为 0 .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4 (P <0 .0 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异常与发病年龄≤ 6 0岁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有关。脑梗死组中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 2 9.8± 10 .2ng/L ,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基因型和Ⅱ基因型者 (P <0 .0 1)。发病年龄≤ 6 0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最明显。结果提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小于 6 0岁的脑梗死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血管紧张转化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Ⅱ水平 聚合链反应 脑梗死 血管紧张转化 血管紧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石燕昆 杨丽霞 +3 位作者 齐峰 郭瑞威 王红 任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660-26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提取C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CE插入(I)/缺失(D)多态性;计算冠脉造影积分,比较不同ACE基因型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提取C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CE插入(I)/缺失(D)多态性;计算冠脉造影积分,比较不同ACE基因型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80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为,缺失型(DD)27例;杂合子型(DI)39例;插入型(Ⅱ)14例。分布频率分别为:0.34、0.49、0.18,等位基因D和I的分布频率为:0.56和0.44;80例正常对照,DD型12例,DI型42例,Ⅱ型26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15、0.53和0.33。等位基因D和I的分布频率为:0.41和0.59。CHD患者DD型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Ⅱ型分布显著减少。CHD组不同基因型患者病变冠脉积分、冠脉病变积分差异显著。结论在研究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 多态性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金和 步天栩 +1 位作者 王艳娟 程佩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9-341,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I)/缺失 (D)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41例妊高征患者和50例正常妊娠者的ACE基因型 ,同时检测血浆ACE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的DD基因...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I)/缺失 (D)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41例妊高征患者和50例正常妊娠者的ACE基因型 ,同时检测血浆ACE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的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 %和61 % ,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频率18 %和38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DD基因型的ACE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为妊高征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ACE活性受到基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多态性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聚合链反应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福莉 齐晓勇 +6 位作者 谷剑 李树仁 程文杰 缴涛 杨爽 高丽君 陈淑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2-354,共3页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及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 ,测定 76例冠心病患者和 6 8例健康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对循...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及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 ,测定 76例冠心病患者和 6 8例健康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对循环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①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差别 ;②两组内不同基因型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别 ,缺失型者明显高于杂合子和插入型者 ,但不同基因型间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差别 ;③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显著相关。结果提示 ,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是决定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但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关。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显著相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紧张转化基因多态性与活性的关系 多聚链式反应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转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基因转染对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旭 朱莉 +4 位作者 郝青青 于庆涛 李树英 张月辉 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转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内皮细胞及高脂饲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d-ACE2组...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转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内皮细胞及高脂饲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d-ACE2组(转染携带AC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和Ad-EGFP组(转染空载重组腺病毒),每组8只。Ad-ACE2组和Ad-EGFP组分别经腹主动脉注射ACE2腺病毒(2.5×109pfu/mL)和Ad-EGFP。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制备标本,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ACE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蛋白的表达,油红O染色进行脂质半定量分析。结果 Ad-ACE2组斑块中ACE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d-ACE2组(P<0.05)。Ad-ACE2组斑块内ICAM-1和P-select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Ad-EGFP组[(16.95±3.09)%和(24.81±4.78)%;(16.22±2.45)%和(23.46±3.2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CE2组斑块内脂质含量为(41.77±3.17)%,明显低于Ad-EGFP组的(59.55±1.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2基因转染通过下调ICAM-1和P-selectin蛋白的表达,保护兔动脉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2 基因转染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损伤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缺失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福莉 白玉茹 +3 位作者 伍严安 陈发文 陈慧 胡锡衷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1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中Alu重复片段的I/D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插...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1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中Alu重复片段的I/D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插入型纯合子(II),缺失型纯合子(DD)或杂合子(ID)3组。对不同组间血压(BP)、体重指数(BMI)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比较。结果ACE基因II、ID、DD3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BP和BMI虽相似,但ACE基因DD型者LVMI明显高于I型者(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程度相关,可能是左室肥厚发生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转化 基因 多态性 高血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明艳 封靖 +1 位作者 周桔 丁文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8-781,共4页
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并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I组ACE基因的D/D基... 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并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I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41和0.524)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0.200和0.374,P<0.05)和EH组(分别为0.179和0.358,P<0.05),而EH组和C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ACE基因的D/D基因型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脑梗塞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丽华 徐波 +2 位作者 徐应军 李云 李昊 《中国医药》 2007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清ACE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测定518例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并测定其AC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II、ID、DD型患者血浆ACE浓度...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清ACE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测定518例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并测定其AC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II、ID、DD型患者血浆ACE浓度分别为(33.84±15.99)U/L、(41.1±16.80)U/L、(50.34±18.92)U/L,三种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在三种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CE浓度相关,而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转化 血管紧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花 任秀宝 +3 位作者 马宝新 陈绍水 宁方玲 王振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 Med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所有关于ACE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 Med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所有关于ACE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消化道肿瘤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各资料间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和Egger线性回归检验来评估。结果纳入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6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D等位基因相对于I等位基因合并OR值(95%CI)为1.32(0.46~3.79)(P〉0.05),DD基因型相对于DI/II基因型合并OR值(95%CI)为0.89(0.39~2.01)(P〉0.05),DD/DI基因型相对于Ⅱ基因型合并OR值(95%CI)为1.08(0.89~1.31)(P〉0.05),DD基因型相对于Ⅱ基因型合并OR值(95%CI)为0.86(0.43~1.75)(P〉0.05),DI基因型相对于II基因型合并OR值(95%CI)为1.02(0.74~1.4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消化道肿瘤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艳 王佳 +1 位作者 吴彦 吴彦丽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插入/缺失(I/D)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纳入有关ACE I/D基因多态性与HDCP发病关系的病... 目的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插入/缺失(I/D)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纳入有关ACE I/D基因多态性与HDCP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累计病例组1 719例,对照组1 928例。ACE DD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1.60[1.17,2.21]),ACE 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OR=1.68[1.36,2.08])。结论携带ACE DD基因型、ACE D等位基因均有可能增加罹患HDCP的风险,可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丹 哈黛文 白春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L VH)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ACE水平 ,观察与 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1 0 2例老年人进行 ACE基因 I/ D...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L VH)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ACE水平 ,观察与 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1 0 2例老年人进行 ACE基因 I/ D多态性检测 ,其中正常对照者41例 ,高血压无心脑血管合并症 (CCVD)患者 35例 ,高血压合并 LVH者 2 6例。同时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 32例正常人和 2 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 ACE浓度。结果 高血压合并 LVH组 DD基因型频率 0 .385和 D等位基因频率 0 .596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0 .1 2 2和 0 .378(均为P<0 .0 5) ,以及高血压无 CCVD组的 0 .1 1 4和 0 .386(均为 P<0 .0 5)。同时发现 DD型者血清 ACE水平显著高于 II型 (P<0 .0 5)。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 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刚 陈运贞 +8 位作者 姚珍薇 吴应珍 柳青 曾昭淳 罗加 许炜 兰雁飞 凌红 李增高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探讨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与陈旧性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间的关系,本文选择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7例普外科住院病人为对照组。用血浆空腹血糖浓度×血浆空腹胰岛素浓度÷22.5计算胰岛素抵抗。用聚合... 为探讨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与陈旧性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间的关系,本文选择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7例普外科住院病人为对照组。用血浆空腹血糖浓度×血浆空腹胰岛素浓度÷22.5计算胰岛素抵抗。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结果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和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缺失纯合型、杂合型及插入纯合型基因型之间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缺失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和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无联系,且它们之间不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抵抗 血管紧张 转化 基因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氯沙坦逆转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宏保 邓兵 +1 位作者 罗明 邓南伟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 利用外周血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体外PCR基因扩增的方法检测 68例高血压LVH患者ACE基因第 16内含子、长度为 2 87bp的片段插入 /缺失 (I/D)多态... 目的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 利用外周血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体外PCR基因扩增的方法检测 68例高血压LVH患者ACE基因第 16内含子、长度为 2 87bp的片段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 ,并将患者分为DD、ID、II三种基因型。观测给予口服氯沙坦 (50mg~ 10 0mg/d、部分病例加用氢氯噻嗪 12 5mg~ 2 5mg/d) 2 0周前后患者坐位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 (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及左室重量指数 (LVMI)的变化。结果  (1) 68例高血压LVH患者中 ,ACE基因DD型 17例 (2 5% )、ID型 2 2例 (3 2 % )、II型 2 9例 (43 % ) ,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1和 0 59。(2 )所有患者口服氯沙坦 2 0周后 ,SBP、DBP明显下降 ;但其它观测指标却因基因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LVMI的下降幅度 ,DD型为 7 4% ,ID型为 5 2 % ,II型为 2 3 % ,DD型与ID型、II型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LVH有关 ,ACE基因DD型可能是高血压LVH的独立危险因子。 (2 )氯沙坦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LVH患者的血压、逆转LVH ,且以ACE基因DD型效果较好 (与ID型、II型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多态性 氯沙坦 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在大鼠心血管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庆军 张乐宁 +2 位作者 李剑 马进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阐明心血管组织是否存在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localrenin angiotensinsystem ,L RAS)主要成份的表达。方法提取大鼠左室心肌、基底动脉、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和股动脉组织总RNA ,以G3PDH基因表达作为内参照 ,用逆转录酶 -多聚... 目的阐明心血管组织是否存在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localrenin angiotensinsystem ,L RAS)主要成份的表达。方法提取大鼠左室心肌、基底动脉、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和股动脉组织总RNA ,以G3PDH基因表达作为内参照 ,用逆转录酶 -多聚酶链式反应 (reversetranscriptase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方法 ,半定量检测上述组织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ACE)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大鼠左室心肌、基底动脉、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和股动脉组织均有AGT和ACEmRNA表达。ACEmRNA在基底动脉和腹主动脉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 ,而不同血管间AGTmRNA的表达水平则无显著差别。结论生理条件下大鼠心肌和不同部位大、中动脉血管组织均存在局部RAS主要成份AGT和ACE基因的表达 ,支持心血管组织存在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转化 基因表达 血管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