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慧 张澎 +2 位作者 任秀宝 刘虹 郝希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分析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 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 ,并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 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 目的 :分析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 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 ,并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 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ECs和CEPs ,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CECs及CEPs分别为 (0 .378± 0 .0 4 7) %和 (0 .0 5 9± 0 .0 13) % ,血清VEGF ,bFGF分别为 (2 95 .5 8± 5 9.5 6 )ng/L和 (2 8.73± 7.4 0 )ng/L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的数量与血清VEGF ,bFGF水平相关。结论 :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高于正常人 ;VEGF和bFGF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的动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秀宝 李慧 +2 位作者 刘虹 张澎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s)和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6 8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ECs...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s)和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6 8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ECs和CEPs ,其中 11例患者 (4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 )经造血干细胞动员 (常规化疗 +G CSF)。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分别为 0 378%± 0 10 3%和 0 0 5 9%± 0 0 13% ,高于正常对照组。经造血干细胞动员后患者外周血CECs和CEPs升高。结论 :G 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同时 ,对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亦有动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造血干细胞动员 肿瘤
下载PDF
消积饮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春霞 李柳宁 +3 位作者 柴小姝 张力文 刘柏 陈志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消积饮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数量变化与CEA、CYFRA 21-1、NSE、客观应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旨在探讨CECs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 目的:观察中药消积饮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数量变化与CEA、CYFRA 21-1、NSE、客观应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旨在探讨CECs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给予消积饮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首要观察指标两组CECs的表型(CD_(146)^+)的数量变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CD_(146)^+与CEA、CYFRA 21-1、NSE数值变化关系、CD_(146)^+与客观应答率(RECIST标准)关系、CD_(146)^+与无进展生存期关系及毒副反应。结果:全部50例随机患者参与评价。首要观察指标CD_(146)^+值治疗后试验组(0.76±0.3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2.39),具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观察指标,CD_(146)^+与CEA、NSE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34(P<0.05);CD_(146)^+与CYFRA21-1未见明显相关性;CD_(146)^+与ORR无明确相关性;CD_(146)^+与PFS是负性相关,PFS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1.16(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结论:CD_(146)^+可作为新的一种评价中药抗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指导临床用药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积饮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
下载PDF
肿瘤患者循环血管内皮干/祖细胞的检测及体外诱导分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慧 任秀宝 +2 位作者 张澎 安秀梅 郝希山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 证实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EPs)的存在 ,检测内皮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7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ECs和CEPs ,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选择经... 目的 证实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EPs)的存在 ,检测内皮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7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ECs和CEPs ,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选择经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肿瘤患者 ,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s) ,在VEGF、IGF及bFGF条件下培养血管内皮细胞 ,并应用透射电镜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ECs、CEPs含量分别为 0 .3 78%± 0 .0 47%、0 .0 5 9%± 0 .0 13 % ,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血清VEGF水平相关。透射电镜下培养细胞可见Weibel-Palade小体 ,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结论 外周血中存在CECs和CEPs ,在肿瘤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的动员 ,循环血管内皮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单个核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成纤维生长因子
下载PDF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方辉 李学良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2期2292-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胃部病变患者,均给予CTEC检测和放大内镜检查,比较早期胃癌患者与胃部良性病变患者的CTEC检出数和阳性检出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胃部病变患者,均给予CTEC检测和放大内镜检查,比较早期胃癌患者与胃部良性病变患者的CTEC检出数和阳性检出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CTEC和放大内镜单独及联合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胃癌80例,胃良性病变80例。CTEC检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患者CTEC检出个数和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TEC检出数诊断早期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此时的灵敏度为62.50%,特异度为98.80%,最佳截断值为CTEC检出数≥5个;当最佳截断值定为6个时,CTEC检出数诊断早期胃癌的特异度为100%(此时AUC为0.710)。放大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62.50%、准确度为78.75%、阳性预测值为71.70%、阴性预测值为92.59%。CTEC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85.00%、准确度为89.02%、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97.14%。结论CTEC检测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较高,且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放大内镜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培 黄俊星 《癌症进展》 2010年第6期587-590,共4页
20世纪70年代,Bouvier等提出了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的概念,并且认为其可作为血管损伤的标志物。近些年,研究者对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中观察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随着相关... 20世纪70年代,Bouvier等提出了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的概念,并且认为其可作为血管损伤的标志物。近些年,研究者对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中观察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增多和深人,很多研究者发现:这种细胞在正常人中的含量极少,但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肿瘤形成、感染、心血管疾病等病理性过程中数量可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癌症 预后
下载PDF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内皮生长因子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志伟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7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心功能不同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医院心内科确诊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循环血管...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心功能不同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医院心内科确诊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与心功能呈正相关(r=0.0068。P=0.001)。病程12~24h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高于病程〈12h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4。48h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高于病程14~24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心功能Killip分级,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Ⅳ级〈Ⅰ级〈Ⅲ级〈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均与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呈正相关,心功能不全会减少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的分泌与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性 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皮肤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桂月 李思锐 +3 位作者 刘颖 陈嵘祎 罗素君 林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5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以及14例健康人(健康组)外周血中CT...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5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以及14例健康人(健康组)外周血中CTC及CTEC数量,计算检出率,分析肿瘤组CTC/CTEC的亚类分型特征以及CTC/CTEC数量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外周血中CTC平均值为(6.93±8.18)个/mL,CTEC平均值为(1.60±1.03)个/mL;健康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均为64%,外周血中CTC平均(0.19±0.21)个/mL,CTEC平均(0.30±0.33)个/mL。肿瘤直径较大、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CTC及CTEC水平较高。肿瘤患者大细胞CTC占总数的88.46%(184/208),大细胞CTEC占总数的81.25%(39/48),且主要为≥五倍体CTC和CTEC。结论皮肤肿瘤患者CTC/CTEC检出率较高;CTC及CTEC数量与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密切关系;皮肤肿瘤外周血中大细胞多倍体CTC和CTEC比例高于其他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皮肤肿瘤 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彦卓 潘乐康 +3 位作者 齐大亮 辛亮 崔焱 安广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TP方案治疗。术后随访40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检测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的变化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9.4 vs 27.6个月,P<0.05),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4%vs 57.9%,P<0.05)。治疗后两组CEC均有下降,第4周期化疗后试验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Ⅰ、Ⅱ及Ⅲ期患者的MVD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MVD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NSCLC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3年生存率。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素 重组 非小细胞 无病生存 存活率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密度
下载PDF
C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梗死后微循环再通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起顺 陈勇 +2 位作者 王朝辉 吴春芳 赵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534-2539,共6页
背景:C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明显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且促进心肌梗死后脑微循环再生。目的:探究C促红细胞生成素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具体机制。方法: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120只建立大鼠脑梗死动物模型后分为:诱导脑梗死组,诱导脑梗死组+... 背景:C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明显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且促进心肌梗死后脑微循环再生。目的:探究C促红细胞生成素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具体机制。方法: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120只建立大鼠脑梗死动物模型后分为:诱导脑梗死组,诱导脑梗死组+C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浓度500,1 000,2 000 U/kg)组,另3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体外分离并培养脑梗死动物模型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与增殖相关基因(Ki67,p1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RNA干扰技术选择性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重复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1)CCK8实验显示,随着C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上升,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同步上调;Western blot显示,增殖相关基因(Ki67,p1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2)shR NA-VEFG干扰后,CCK8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增殖相关基因(Ki67,p16)的表达未随C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上调成正比;(3)结果提示,C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脑梗死动物模型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C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梗死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与胶质瘤的关系
11
作者 郝继山 杨玉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与胶质瘤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59例初诊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CECs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与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与胶质瘤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59例初诊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CECs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与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负荷无关;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在不同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TTP)、1年生存率组有差异。结论提示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是评价胶质瘤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CECs和VEGF表达调控及其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春霞 李柳宁 +4 位作者 张力文 柴小姝 刘柏 陈志坚 洪宏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74-2376,共3页
目的观察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近期疗效,以探讨CECs及VEGF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晚期NSCL... 目的观察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近期疗效,以探讨CECs及VEGF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试验组给予消积饮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首要观察指标两组CECs的表型(CD146+)及VEGF的数量变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近期疗效的客观应答率(ORR)和毒副反应。结果首要观察指标CD146+值治疗后试验组(0.76±0.3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2.39),具统计学差异(P<0.05);另一首要观察指标VEGF值治疗后试验组(159.67±93.14)低于对照组(218.99±113.76),具统计学差异(P=0.049<0.05)。次要观察指标,ORR治疗后试验组为40.0%(10例),对照组为20.0%(5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结论 CECs、VEGF均可用于评估中药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作用,尤以CECs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积饮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黄纯 李凯 +9 位作者 魏熙胤 牛瑞芳 孙燕 王金万 朱允中 徐丽焱 刘晓晴 高红军 周静敏 王秀问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0-783,共4页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探讨CEC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P方案联合内皮抑素(治疗组)及单用NP方案(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 67例,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EC数量...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探讨CEC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P方案联合内皮抑素(治疗组)及单用NP方案(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 67例,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EC数量及细胞角蛋白(CK)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44.4%,对照组为27.3%(P=0.176);治疗组临床受益率为80.0%,对照组为50.0%(P=0.012)。治疗组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46.7 d,对照组为91.1 d (P=0.061)。当TTP的cut-off值>170时,两组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ut-off值=170,P= 0.034;cut-off值=180,P=0.009)。治疗组CEC平均下降(0.29±0.47)%,对照组平均下降(0.01±0.43)%(P=0.033)。全部患者治疗前CEC与CK水平呈正相关(r=0.381,P=0.013),治疗后亦呈正相关(r=0.450,P=0.004)。结论化疗联合血管靶向治疗晚期NSCLC优于单用化疗,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多周期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娜 金子良 +2 位作者 刘竹君 王晶 李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7-942,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P或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与治疗周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25例mb~IV期NSCLC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NP...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P或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与治疗周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25例mb~IV期NSCLC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21例,联合TP方案治疗4例,21d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OS)、生活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ECs)的数量,并评价其与疗效和治疗周期的关系。结果全组25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5例(20.0%),稳定(SD)14例(56.0%),进展(PD)6例(24.0%),客观有效率(RR)为20.0%,临床受益率(CBR)为76.0%,中位TTP为8个月,中位OS为19个月。短周期治疗(周期〈4个)14例,其中PR2例,SD6例,PD6例,RR为14.3%;临床受益的8例患者的中位TTP为6个月,中位OS为18个月。长周期治疗(周期≥4个)11例,均为临床受益患者,其中PR3例,SD8例,RR为27.3%,中位TTP为17个月,中位OS为26个月。短周期治疗临床受益者aCECs平均上升(293±12)个/10^5,长周期治疗临床受益者平均下降(243±181)个/10^5。治疗周期、TTP均与治疗前、后aCECS的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970,P=0.001;r=0.829,P=0.042)。全组生活质量改善12例,稳定10例,下降3例。全组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均不影响继续用药,长周期组和短周期组患者3—4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P或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能显著提高远期疗效,长周期治疗的患者rITrP和OS均较短周期者延长,且长周期治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CECs是较好的预测NSCLC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非小细胞 循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 治疗周期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孙杰 陈蕊 +3 位作者 董家辉 姜巧 孙照琨 郭振辉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攻击脐静脉模型,监测异丙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培养上清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的数量、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和可溶性血...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攻击脐静脉模型,监测异丙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培养上清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的数量、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和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oluble thrombomodulin,s TM)水平的影响。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CEC数量、v WF和s T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可损伤脐静脉内皮,造成培养上清CEC数量、v WF和s TM水平显著升高(P<0.05)。异丙酚可明显减少CEC数量(P<0.05),同时下调v WF和s TM水平(P<0.05)。体外实验也发现异丙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引起的脐静脉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培养上清的CEC数量明显减少,同时v WF和s TM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存在严重内皮细胞损伤,异丙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重症脓毒症 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溶性血栓调节素
原文传递
Diverse Roles of Chloride Channels at Vascular Cell Cycling
16
作者 Yong.Yuan Guan 《中国药理通讯》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氯离子通道 血管细胞循环 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松海 万兆新 +4 位作者 李静 谢燕华 陈捷 杨晨光 刘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5期37-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晚期肺癌MPE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38例,大株红景天+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晚期肺癌MPE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38例,大株红景天+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及循环活性内皮细胞(aCECs)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肺癌MPE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热灌注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外科学
18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12期118-118,共1页
0246059 肾移植中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一个多重性选择的问题/Danovitch G M∥Kidney Int.-2001,59(1).-388~402冀医图 0276060
关键词 肾移植受者 免疫抑制药物 男性生殖 性选择 外科学 输尿管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医科 早期 常规应用
下载PDF
血管内皮抑制素对Calu-6裸鼠移植瘤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晶 黄纯 +4 位作者 魏熙胤 战忠利 孙慧 杨毅 李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制素对Calu-6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荷瘤裸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血管内皮抑制素,观察注射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存素(survivi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制素对Calu-6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荷瘤裸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血管内皮抑制素,观察注射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存素(survivin)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的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CDl46和CDl05mRNA的表达。结果经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后,荷瘤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肿瘤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MVD均下降,且各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中CECs、CDl46和CDl05mRN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活化CECs的含量与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变化均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通过下调移植瘤中VEGF、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减少MVD抑制肿瘤生长;活化CECs将可能作为理想的预测抗血管形成治疗预后的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制素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生存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 密度
原文传递
SE-iFISH检测不同体积外周血中CTC及CTEC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20
作者 张子腾 刘颖 +3 位作者 宁鲁 马爱玲 王丹丹 张海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118-122,共5页
目的:比较3 mL和6 mL两种体积肿瘤患者外周血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的29对肺癌患者外周... 目的:比较3 mL和6 mL两种体积肿瘤患者外周血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的29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及CTEC,分析两者CTC、CTEC检出的相关性。结果:6 mL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6.8%,CTC平均值为(25.1±22.0)个/mL,中位数为18个/mL,CTEC平均值为(19.2±20.0)个/mL,中位数为13个/mL;3 mL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3.5%,CTC平均值为(13.9±15.0)个/mL,中位数为9个/mL,CTEC平均值为(9.4±9.8个)/mL,中位数为8个/mL。肿瘤最大直径0~2 cm的患者,6 mL外周血检测到2~89个CTC和0~35个CTEC,3 mL外周血检测到2~36个CTC和2~14个CTEC;肿瘤最大直径3~4 cm的患者,6 mL外周血检测到12~93个CTC和5~94个CTEC,3 mL外周血检测到1~40个CTC和1~47个CTEC。结论:3 mL血量的CTC及CTEC检出率与6 mL基本一致,CTC及异倍体肿瘤细胞CAC(CTC+CTEC)检出数目略高于6 mL血量的一半,同时3 mL与6 mL血液中分别检出的CTC及CTEC数量与肿瘤大小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FISH 3 mL血量 6 mL血量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