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岳增辉 常小荣 +2 位作者 严洁 沈菁 曹湘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HL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5只兔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药物(血脂康)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反应性损伤法建立兔HLP合并AS模型。穴...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HL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5只兔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药物(血脂康)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反应性损伤法建立兔HLP合并AS模型。穴位选取“巨阙”“天枢”“心俞”“肝俞”等,每穴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基因表达。结果:隔药饼灸组、直接灸组及药物组均使兔HLP合并AS主动脉VCAM-1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隔药饼灸对兔HLP合并AS的主动脉血管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基因表达
下载PDF
尼古丁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其基因转录调控和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卫辉 陈祥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5-745,共1页
关键词 尼古丁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1 基因转录 信号转导 病理学
下载PDF
由一株真菌产生的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活性物质的研究
3
作者 张成刚 姜成林 张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6-198,217,共4页
以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为靶位点,使用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染细胞株筛选模型M-4细胞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高通量筛选能够抑制VCAM-1基因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以期找到能够治疗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新... 以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为靶位点,使用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染细胞株筛选模型M-4细胞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高通量筛选能够抑制VCAM-1基因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以期找到能够治疗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药物。在筛选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媒萃取、ODS反相柱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从真菌FO-5897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个对测活用细胞株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其IC50为13.8μmol/L,经各种理化性质及1H-NMR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与文献报道的具有降血脂和抗癌作用的化合物Ascofuranone的结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酶 基因表达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筛选 Ascofuranone
下载PDF
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VEGF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黄建敏 陈海燕 +8 位作者 云艳芳 杨桂新 蒋勇明 李晓岚 韦宝莹 周莹杰 彭立志 莫芬 李雪斌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D3h/R3h损伤细胞)、BIRC5干预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BIRC5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和阴性对照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空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BIRC5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的细胞骨架微丝彼此连接,分布规则,丝网状有序排列;细胞损伤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微丝断裂,收缩变短或移向周边,微丝网状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外形皱缩,间隙加大,少部分微丝缺失出现空隙;BIRC5干预组的细胞微丝连接,形态成长梭形,排列较规则,可见细胞间隙缩小,显示过表达BIRC5基因能够减轻损伤细胞的骨架微丝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增高,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的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细胞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BIRC5基因对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有关,提示BIRC5调控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可能是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BIRC5基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存活 凋亡 氧糖剥夺/复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乐刚 刘玲 +1 位作者 冯红超 宋宇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VCAM-1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CAM-1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CAM-1表达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CAM-1表达阴性组(P<0.01),且VCAM-1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表达与定位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爽 郑建华 +3 位作者 谭文华 孙敬霞 夏蕾 韩燕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年第6期453-457,440,共6页
目的 通过对过氧亚硝酸阴离子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影响的研究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人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作为体外细胞模... 目的 通过对过氧亚硝酸阴离子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影响的研究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人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作为体外细胞模型。SIN - 1(3-Morpholinosydnonimine -HCL)作为细胞培养液中过氧亚硝酸阴离子发生器 ,用以刺激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以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aradhesionmolecule ,ICA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ascularadhesionmolecule,VCAM)、P -选择素 (P -Selectin)及E -选择素 (E -Sele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IN - 1处理培养之血管内皮细胞 0 5h、 1h ,2h及 4h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在经SIN - 1处理 4h后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呈时间依从性递增的趋势 ;SIN - 1处理培养HUVEC 4h后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P -选择素及E -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较未经SIN - 1处理的HUVEC显著增加 :VCAM (0 115± 0 0 2 2 )vs (0 0 35± 0 0 11) (P <0 0 5 ) ;P -选择素 (0 0 80± 0 0 10 )vs (0 0 34±0 0 0 1) (P <0 0 5 ) ;E -选择素 (0 12 9± 0 0 36 )vs (0 0 37± 0 0 0 4 ) (P <0 0 5 )而ICAM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变化 (0 2 92±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表达水平 HUVEC 细胞表面 E-选择素 氧化应激反应 P-选择素 处理 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反义和诱骗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桢玥 陆国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为探讨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的反义核酸及诱骗性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别和联合应用反义核酸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寡核... 为探讨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的反义核酸及诱骗性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别和联合应用反义核酸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寡核苷酸转染效率,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发现,联合应用反义核酸及诱骗性寡核苷酸,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下调,且下调幅度显著大于反义核酸或诱骗性寡核苷酸的单独作用。由此提示,核因子κB的反义核酸及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显著下调核因子κB调控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粘附分子的表达,且联合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作用,可能为核酸干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核因子κB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 核酸干预研究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功能区Ⅰ、Ⅱ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8
作者 孔红 董震 +6 位作者 杨占泉 卜国铉 孟锐奇 朱平 刘晓明 姚湘燕 柳增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NA中获取了其编码细胞外氨基端功能区Ⅰ、Ⅱ185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构建了重组质粒pET/rsICAM1。经转化宿主菌,通过SDSPAGE,薄层扫描和W... 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NA中获取了其编码细胞外氨基端功能区Ⅰ、Ⅱ185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构建了重组质粒pET/rsICAM1。经转化宿主菌,通过SDSPAGE,薄层扫描和Westernbl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克隆 基因表达 ICAM-1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的损伤修复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研究
9
作者 李维 府伟灵 张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体外模型 ,探讨基质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和CD34+ 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FU)损伤成人骨髓基... 目的 建立一种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体外模型 ,探讨基质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和CD34+ 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FU)损伤成人骨髓基质细胞 (hBMSC)后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基质细胞的影响以及hBMSC对脐血CD34+ 细胞的粘附能力和基质细胞表达VCAM 1的关系。结果 植入脐血CD34+ 细胞 2h后 ,加入bFGF干预组与未加入bFGF损伤组比 ,脐血CD34+ 细胞在基质细胞粘附层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干预组是损伤组的 2 .2 4倍。结论  5 FU可影响脐血CD34+ 细胞与hBMSC的粘附和基质细胞表达VCAM 1。bFGF在短期内可对受损hBMSC进行修复 ,而且明显改善人脐血CD34+ 细胞与hBMSC的粘附能力 ,这种改善作用与V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损伤修复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表达
下载PDF
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和释放NO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月霞 刘启才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3期81-84,87,共5页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 estern B lot检测... 目的: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及内皮NO生成的影响,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HUVECs的原代培养,3-5代用于实验;通过RT-PCR和W estern B lot检测两种粘附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G riees反应原理测定上清NO释放量。结果:HUVECs未活化时不表达VCAM-1而ICAM-1呈低表达状态;AngⅡ在生理浓度时(10-9mol/L)即可刺激HUVECs表达ICAM-1和VCAM-1 mRNA,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10-7mol/L 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刺激HUVECs 6 h即有ICAM-1 mRNA和VCAM-1 mRNA较高表达,但高峰有所不同,前者在10 h左右,后者为12 h。在AngⅡ刺激下两种粘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趋势与mRNA相似;并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抑制NO生成。结论:AngⅡ明显增强HUVECs表达粘附分子,并抑制其NO生成,具有显著的促炎和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细胞粘附分子-1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细胞 表达
下载PDF
PEG3、STMN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訾瑞 胡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0-77,共8页
目的 探讨父系表达基因3(PEG3)、抑微管装配蛋白1(STMN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96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目的 探讨父系表达基因3(PEG3)、抑微管装配蛋白1(STMN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96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EG3、STMN1、VEGF及CD105 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SCLC患者癌组织PEG3、STMN1的阳性表达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PEG3、STMN1与VEGF及CD105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G3、STMN1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PEG3在NSCLC组织中表达降低(P <0.05),STMN1、VEGF及CD105在NSCLC组织中表达升高(P <0.05);NSCLC组织中STMN1、VEGF及CD105阳性率分别为62.50%、69.79%和72.92%,分别高于癌旁组织5.21%、10.42%和13.54%(P <0.05),NSCLC组织中PEG3阳性率为8.33%低于癌旁组织73.96%(P <0.05);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NSCLC患者的PEG3及STMN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NSCLC患者的PEG3及STMN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CLC组织的PEG3与STMN1、VEGF及CD105均呈负相关(P <0.05),NSCLC组织的STMN1与PEG3呈负相关(P <0.05),与VEGF及CD105均呈正相关(P <0.05);PEG3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95%CI:0.453,0.936)、敏感性为73.66%(95%CI:0.650,0.937)、特异性为79.62%(95%CI:0.590,0.956);STMN1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0.540,0.942)、敏感性为80.30%(95%CI:0.744,0.978)、特异性为81.12%(95%CI:0.612,0.996);PEG3+STMN1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753,0.995)、敏感性为92.33%(95%CI:0.751,0.930)、特异性为77.12%(95%CI:0.735,0.948)。结论 NSCLC组织PEG3降低、STMN1升高,与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其可以加快肿瘤血管生成,能够一定程度提高疾病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父系表达基因3 抑微管装配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多种粘附分子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褚忠华 闵军 +3 位作者 凌云彪 赵海燕 刘建平 区庆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多种粘附分子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64例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肝癌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原发性肝癌各粘附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E-钙粘蛋白9062%、细胞间粘附分子-19375%、粘附... 目的探讨多种粘附分子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64例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肝癌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原发性肝癌各粘附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E-钙粘蛋白9062%、细胞间粘附分子-19375%、粘附分子CD445000%、粘附分子CD44V9688%、整合素α5100%、整合素β1100%,CD44与其他粘附分子表达率的差异显著。(2)肝癌组织各粘附分子E-钙粘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粘附分子CD44、粘附分子CD44V、整合素α5、整合素β1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24±054、096±037、062±073、086±033、097±049、141±024,其中粘附分子CD44与E-钙粘蛋白、整合素β1的表达量差异显著。(3)肝癌分期与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的关系显示E-钙粘蛋白、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量随分期增高而下降,其中粘附分子CD44Ⅰ-Ⅱ期和Ⅳ期的表达量差别显著;细胞间粘附分子-1、粘附分子CD44V,整合素α5、整合素β1的表达量随分期增高而增高,其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Ⅰ-Ⅱ期和Ⅳ期的表达量差别显著。(4)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生理特点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粘附分子基因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无包膜和结节数目有关,与AFP水平、肝硬化情况、肝功能状况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粘附分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强翔 钟惠菊 +5 位作者 周敏 贺金莲 李玮 吴群 李果 张颖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调控。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调控。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S)、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ICAM-1mRNA表达。结果①造模2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TC(0.73±0.24)mmol/Lvs(5.73±0.21)mmol/L,P<0.05);TG(1.58±0.04)mmol/Lvs(4.45±0.14)mmol/L,P<0.05);LDL(0.70±0.23)mmol/Lvs(1.53±0.17)mmol/L,P<0.05);HDL(1.58±0.04)mmol/Lvs(0.45±0.14)mmol/L,P<0.05)]及主动脉损害。②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葛根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甘油三脂[(1.61±0.14)mmol/Lvs(4.45±0.14)mmol/L,P<0.05]、胆固醇[(1.15±0.24)mmol/Lvs(5.73±0.21)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0.95±0.14)mmol/Lvs(1.53±0.17)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7.11±0.24)%vs(13.73±1.21)%,P<0.05]、糖化低密度脂蛋白[(477.44±70.15)mmol/Lvs(900.28±66.64)mmol/L,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55±0.25)mmol/Lvs(0.45±0.14)mmol/L,P<0.05];葛根素降低主动脉ICAM-1基因[(51.32±8.75)mmol/Lvs(85.65±9.65)mmol/L,P<0.05]表达。结论葛根素具有确切的主动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模型 血脂 主动脉 细胞粘附分子-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简卫国 李凌 +3 位作者 王培杰 张鲁泉 孙新 许学国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 CD44变异型 (CD44 v)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探讨 CD44变异型表达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AB技术 ,检测 80例人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变异型 CD44 v5、CD44 v6、CD44 v7和CD44 v10蛋白表达 ...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 CD44变异型 (CD44 v)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探讨 CD44变异型表达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AB技术 ,检测 80例人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变异型 CD44 v5、CD44 v6、CD44 v7和CD44 v10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 v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食管癌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 ,CD44 v5、CD44 v6、CD44 v7和 CD44 v10在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及近基底层细胞均见表达 ,浅表层上皮表达减弱或阴性 ;在癌组织中 ,与 CD44 v5、CD44 v6相比 ,CD44 v7蛋白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44 v10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在转移癌中 ,CD44 v5、CD44 v6蛋白表达与原发性癌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 CD44 v7蛋白表达与原发性癌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 1) ,CD44 v10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结论  CD44 v7和 v10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与食管癌侵袭转移潜能相关 ,是判断食管癌侵袭转移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细胞粘附分子 CD44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葛根素对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敏杰 刘勇 +2 位作者 马琳 丁海燕 吕海侠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研究葛根素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 ,为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与内皮细胞孵育 2 4 h后 ,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度 ;用 TNF- α和 IL- 1 β诱导培养的 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 研究葛根素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 ,为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与内皮细胞孵育 2 4 h后 ,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度 ;用 TNF- α和 IL- 1 β诱导培养的 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和以葛根素处理后的内皮细胞 ,再用 TNF- α和 IL- 1 β诱导 ,采用 CEL L- EL ISA法检测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结果表明 ,TNF-α和 IL- 1 β可提高 ICAM- 1的表达 ;葛根素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且可抑制TNF- α和 IL- 1 β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意外 中医药疗法 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增殖 粘附分子 葛根素 ICAM-1 表达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着床前小鼠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炜 周剑萍 +1 位作者 张俊慧 刘银坤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着床中的作用和调节,本研究采用昆明种小鼠,获取孕第一天的单细胞胚胎,分别在M16培养液和含0.1ng/ml浓度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M16培养液中培养120小时,每24小...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着床中的作用和调节,本研究采用昆明种小鼠,获取孕第一天的单细胞胚胎,分别在M16培养液和含0.1ng/ml浓度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M16培养液中培养120小时,每24小时更换培养液,然后,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胚胎培养液中的ICAM-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5天的培养液中均有ICAM-1的表达。第一天培养液中的ICAM-1水平稍高,第二天最低,以后逐渐升高,到第五天达最高峰。(2)LIF可显著提高胚胎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小鼠孕早期胚胎可以表达ICAM-1,其表达水平在胚泡期最高。ICAM-1的表达可能与着床过程胚泡的粘附有关。细胞因子LIF可促进I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胚胎 着床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肺腺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干预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凤鸣 陈幸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肺腺癌细胞粘附分子 干预作用 基因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玛丽 姚宏 +4 位作者 平苏萍 张庆升 王虹 王全红 袁瑞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相互作用是由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大类细胞粘附分子(CAMs)来介导的[1]。CAMs不仅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而且对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相互作用是由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大类细胞粘附分子(CAMs)来介导的[1]。CAMs不仅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而且对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中的CD44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细胞粘附分子 基因表达 ECM
下载PDF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瑜 汤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216-219,共4页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分子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王瑜,汤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是定位于细胞膜上,属Ig超家族的粘附分子,其分子量约为110KD(1)。它特异地与白细胞(除中性粒细胞...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分子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王瑜,汤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是定位于细胞膜上,属Ig超家族的粘附分子,其分子量约为110KD(1)。它特异地与白细胞(除中性粒细胞外)所产生的属Integrin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VCAM1 基础研究所 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 超家族 中性粒细胞 细胞分化 特异性转录因子 内膜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CD_(54)CD_(11b)、CD_(62L)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惠君 夏艳 +1 位作者 李红 彭年春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9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CD54、CD11b、CD62L表达及其与微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 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和多形核细胞粘附分子CD54、CD11b、CD62L表达的...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CD54、CD11b、CD62L表达及其与微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 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和多形核细胞粘附分子CD54、CD11b、CD62L表达的百分率 ,同时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并分别与 2 0例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无论有无微血管病变的 2型糖尿病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上述三种粘附分子表达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微血管病变组表达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5 ,P <0 0 1)。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 ,有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表面CD54、CD11b、CD62L表达阳性率与高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血 细胞粘附分子 CD54 CD11B CD62L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