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1
作者 罗波 辛娜娜 +6 位作者 蔡珂 张劲峰 刘欣 孙媛 刘凯 张帅 王宜凡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36-38,51,共4页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住院手术的患者1436例,分析术中、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1436例...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住院手术的患者1436例,分析术中、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1436例手术患者,术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4例,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4例,发生率为1.25%。多数患者表现为血压、心率同时降低,给予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注射等治疗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各种伴发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 泌尿外科专科医生应重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总结经验,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处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疾病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治疗 阿托品 多巴胺
下载PDF
三种补液方式预防即发型及迟发型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效果研究:基于群组随机试验
2
作者 谢桂芸 黎世杰 +5 位作者 欧阳剑 冯凡凡 郑晓晓 周芷羽 麦连芳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对比3种献血前补液方式对预防即发型及迟发型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的效果。方法2021年1—6月,在本中心6个固定献血点对符合献血条件,签署知情同意的6250名全血献血者,按献血点和日期分为198个群组,按... 目的对比3种献血前补液方式对预防即发型及迟发型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的效果。方法2021年1—6月,在本中心6个固定献血点对符合献血条件,签署知情同意的6250名全血献血者,按献血点和日期分为198个群组,按随机数法随机分配到口服补液盐(ORS)组,糖水组或饮用水组,分别在献血前20 min内喝完500 mL饮用水,糖水及ORS,研究人员现场记录干预的实际完成情况,并登记现场发生的VVR及相关情况。献血后休息时,献血者完成包含社会人口学信息的电子问卷。献血后48 h,研究人员电话回访每位献血者,登记迟发型VVR及相关情况。基于意向性分析法(ITT)Logistic回归分析3组间VVR发生率差异,考虑到依从性的影响,计算干预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用PASS 2021估算样本量,R(4.2.0)做统计分析。结果本中心固定点全血献血者在3种不同的献血前补液方式干预下,献血相关VVR的累计发生率为2.67%(2.29%~3.11%),其中,即发型和迟发型VVR的发生率分别为1.02%(0.79%~1.31%)和1.65%(1.36%~2.01%)。ITT分析仅发现ORS比水组可有效降低迟发型VVR发生率【OR=0.59,95%CI[0.37,0.94]】。ATT分析考虑了依从性的影响发现:任意两组间即发型VVR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水组对比饮用水组的迟发型VV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ORS对比饮用水,迟发型VVR发生率平均下降值相差了-0.013,95%CI[-0.022,-0.004],补充ORS对比糖水,迟发型VVR发生率平均下降值相差了-0.008,95%CI[-0.017,-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累计VVR显示了与迟发型VVR相似的结果。结论献血前补充ORS对预防迟发型VVR效果最好,下一步可建立迟发型VVR预测模型甄别易感人群,建议其献血前喝ORS,其他人群献血前可根据喜好任选液体,实现献血相关VVR的个性化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群组随机试验 逻辑回归 平均处理效应(ATT)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贯玲儿 张海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作为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经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疗法有限,可建议使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本文梳理了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曲折发展经历并总结了原因,根据指南整理了目前适用于起搏治... 血管迷走性晕厥作为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经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疗法有限,可建议使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本文梳理了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曲折发展经历并总结了原因,根据指南整理了目前适用于起搏治疗的患者类型以及应用的局限性,心脏神经消融术可能成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另一种选择,但尚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适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起搏器 直立倾斜试验 心脏神经消融术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伴焦虑患者经颅多普勒联合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分析
4
作者 谢薇 林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经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ol syncope,VVS)伴焦虑患者经颅多普勒联合直立位倾斜实验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诊治的患者90例,根据症状不同分为VVS有焦虑组、VVS无焦虑组、焦虑无VV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 目的分析经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ol syncope,VVS)伴焦虑患者经颅多普勒联合直立位倾斜实验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诊治的患者90例,根据症状不同分为VVS有焦虑组、VVS无焦虑组、焦虑无VV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收集一般资料、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进行对比,VVS伴焦虑患者治疗前后TCD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4组间比较,HUTT直立位相比平卧,VVS伴焦虑组心室率增加最少,TCD血流速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末下降明显,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加最多(P<0.01);VVS伴焦虑组治疗后TCD无改善复发率高(P<0.05)。结论VVS伴焦虑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存在,治疗后TCD预测再发率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焦虑 经颅多普勒 特点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现状
5
作者 代琦 郑黎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48-651,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直立倾斜试验是主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但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有限。近年来心率减速力是新出现的诊断技术,可能有助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但需要多中心、更大人群的验证。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
6
作者 王红梅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181名献血者中,无献血反应19931名、出现献血反应268名,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250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24%(250/20181),将献血者分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组(250名)、非VVR组(19931名)。两组献血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8、40.151、45.562、9.011,P<0.05);两组献血者在职业、献血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0.770,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将发生VVR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8~<40岁为1,40~55岁为2,>55岁为3)、体重(<55 kg为1,≥55 kg为2)、献血次数(初次献血为1,重复献血为2)、献血量(200 mL/次为1,300 mL/次为2,400 mL/次为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年龄(18~<40岁)、高体重(≥55 kg)、初次献血、高献血量(400 mL/次)均为VVR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均为VVR的影响因素,应做好献血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干预工作,减轻患者精神紧张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降低VVR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 献血次数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效果研究
7
作者 李琪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分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效果。随机抽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2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比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0例。比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 分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效果。随机抽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2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比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0例。比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化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率、抑郁评分、焦虑评分、VAS评分和睡眠质量。研究发现,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开展针对化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率,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防治策略
8
作者 何桂兰 覃德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93-0196,共4页
调查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过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情况及探讨相应处理与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感染科2022年6月-2024年2月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记录治疗全程发生的各类不良反... 调查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过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情况及探讨相应处理与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感染科2022年6月-2024年2月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记录治疗全程发生的各类不良反应,了解VVR的发生率及探讨相关防治策略。结果 59例患者共进行人工肝治疗108例次,发生不良反应共35例次,发生VVR患者4例,发生率3.7%(4/108),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心率降低,恶心,大汗,呕吐,皮肤苍白心慌等,接受针对性处理后症状均消失且无死亡病例。 结论 VVR主要发生在人工肝双重血浆吸附治疗模式中,及时识别和处理VVR才能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肝衰竭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佳玉 吴越阳 +1 位作者 张佳 刘杰昕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晕厥前是否有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及血流动力...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晕厥前是否有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晕厥先兆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1211例。根据其发生晕厥前是否有先兆症状进行分组,其中无先兆组582例(48.06%),有先兆组629例(51.94%)。有先兆组患者的年龄(t=6.006,P<0.001)、女性比例(χ^(2)=11.749,P=0.001)、BM I(t=2.562,P=0.011),以及既往有高血压(χ^(2)=12.643,P<0.001)、糖尿病(χ^(2)=9.129,P=0.003)、脑血管病(χ^(2)=4.060,P=0.044)的比例与无先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05,P=0.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1.727,95%CI 1.347~2.214,P<0.001)和女性(OR=1.440,95%CI 1.122~1.847,P=0.004)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发生晕厥先兆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和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更易发生晕厥先兆,这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先兆 直立倾斜试验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下载PDF
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琦 田雨 +1 位作者 金婧 冷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5期102-105,共4页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又称不明原因晕厥,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VVS发病突然,常导致摔伤、骨折,严重者可能会并发颅脑外伤。患者多就诊于心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等,需要医生增加...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又称不明原因晕厥,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VVS发病突然,常导致摔伤、骨折,严重者可能会并发颅脑外伤。患者多就诊于心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等,需要医生增加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治方案。因此本文将从VV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诱发原因、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VVS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抑制性晕厥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肌肉收缩舒张训练改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欣 贺旭妍 +1 位作者 陈霄 卢惠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以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肌肉收缩舒张练习(applied muscle tension,AMT)对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VVRs)的效果。方法以“applied muscle tension”、“vasovagal reactions”等为关键词搜索MEDLINE、... 目的通过Meta分析,以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肌肉收缩舒张练习(applied muscle tension,AMT)对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VVRs)的效果。方法以“applied muscle tension”、“vasovagal reactions”等为关键词搜索MEDLINE、Web of Science、CINAHL等9个相关数据库,收集在献血期间应用AMT练习对VVR反应效果的临床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5.4统计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英文5篇,中文2篇,共6808名无偿献血者。试验组为献血过程中进行AMT练习,对照组为不进行AMT练习。与对照组相比,AMT练习组在降低VVRs发生率[RR=0.60,95%CI(0.42,0.87),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T练习能够有效降低献血过程中的VVRs发生率,但由于目前所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有限,未来还需要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舒张练习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RGS2 C1114G、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的表达和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英焘 郭会军 +2 位作者 李文娟 于瑶 高利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位点(RGS2 C1114G)、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有VVS分为...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位点(RGS2 C1114G)、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有VVS分为两组,伴有VVS的作为观察组,未伴有VVS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RGS2 C 1114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两组患者8、16及24 h的血清Cor水平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前后AD水平;分析RGS2 C 1114G、Cor、AD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基因型频率GC、CG和等位基因频率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频率CC和等位基因频率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8 h Cor水平均高于16、24 h(P<0.05),6 h、24 h 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UTT试验后AD水平明显高于HUTT试验前(P<0.05),且观察组HUTT阳性患者试验前A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A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RGS2 C 1114G、Cor和AD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任意单一检测,灵敏度为92.87%,特异度为91.76%,提示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RGS2 C 1114G、Cor和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中均有异常表达,且三者联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单独检测更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肾上腺素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者血浆ET-1、NO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鹏 袁玉荣 +4 位作者 张敏 曾怡 卢伟 张莉 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时的水平,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三峡大学固定献血屋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时的水平,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三峡大学固定献血屋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献血者83例作为DRVR组,匹配77例正常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献血者血浆ET-1、NO水平,并将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DRVR组和对照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24.3(17.9~34.0)pg/mL、20.0(17.9~24.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00,P<0.05);DRVR组和对照组血浆NO含量分别为:23.8(21.4~28.7)pg/mL、25.9(23.3~31.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395,P<0.05);ET-1/NO值:DRVR组0.85(0.68~1.1)、对照组0.79(0.57~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54,P<0.05)。结论献血应激导致血浆ET-1的水平上升,NO水平降低,ET-1/NO上调,这种状态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献血者中更加明显,说明其对献血应激的心理压力更大,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发生可能主要与献血者对压力调节的心理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血浆内皮素 血浆一氧化氮
下载PDF
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甲坤 涂斌 +5 位作者 胡锋 蔡锶敏 赖子浩 陈爱月 郑黎晖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去神经消融术的难治性VVS患者147例,其中38例(25.8%)出现晕厥或晕厥前...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活动评估指标与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去神经消融术的难治性VVS患者147例,其中38例(25.8%)出现晕厥或晕厥前兆的复发(复发组),109例(74.2%)未复发(未复发组)。比较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差异性。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男性比例更低(50.1%vs.26.3%,P=0.012),收缩压更低[(121.75±13.60)mmHg(1mmHg=0.133kPa)vs.(115.00±16.11)mmHg,P=0.004];复发组患者的基线全天DC[(10.33±3.01)ms vs.(8.28±4.01)ms,P=0.008]、日间DC[(10.09±3.13)ms vs.(7.97±4.12)ms,P=0.001]、夜间DC[(11.50±3.34)ms vs.(9.83±3.69)ms,P=0.020]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DRs指标全天连续心率减速力(ADR)1~ADR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收缩压及日间DC是心脏去神经消融术后晕厥/晕厥前兆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VS患者间存在迷走神经活动的差异。DC、HRV和DRs在自主神经功能评估中各有优势,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去神经消融术 自主神经评估 预后
下载PDF
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黄敏虎 沈松林 +1 位作者 蔡国才 唐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7期3252-3257,共6页
目的:探讨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疑诊为VVS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试验1组)、氯米帕明激发HUTT组(试验2... 目的:探讨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疑诊为VVS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试验1组)、氯米帕明激发HUTT组(试验2组)、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试验3组),每组40例。选取同期60名健康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对照1组)、氯米帕明激发HUTT组(对照2组)、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HUTT组(对照3组),每组20名。比较各组试验阳性率、阳性反应出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催乳素(PRL)、皮质醇(Cor)水平。结果:试验3组诊断的阳性率为87.50%(35/40),各组诊断的阳性率、阳性反应出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疑诊为VVS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48/120),高于健康者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9,P<0.05);试验3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3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各组HUTT试验后NE、RA、AngⅡ、ALD和PRL、Cor水平均高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HUTT试验后NE、RA、AngⅡ、ALD、PRL、Cor水平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硝酸甘油、氯米帕明激发HUTT诊断VV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0.795,硝酸甘油联合氯米帕明激发HUTT诊断VVS的AUC为0.817,诊断准确性高于硝酸甘油、氯米帕明激发HUTT。结论:对于VVS病人氯米帕明联合硝酸甘油激发HUTT阳性的敏感性高,有利于临床医生提高VVS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氯米帕明 硝酸甘油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献血前饮盐水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应用效果研究
16
作者 区凯芝 何锦添 +4 位作者 林肖霞 陆贻松 谭结珠 张巧珍 徐诗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究献血前饮盐水对于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影响,以期为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提供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500例初次献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探究献血前饮盐水对于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影响,以期为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提供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500例初次献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观察组献血者在献血前20 min内饮用盐水(在10 min内饮用完),对照组献血者不饮用盐水。比较两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献血满意度评分、再次献血意愿评分,并记录分析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原因。结果 观察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献血满意度评分(4.5±0.3)分、再次献血意愿评分(4.0±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2±0.2)、(3.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献血者中,有10例由于精神紧张或恐惧心理导致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4例由于体质因素如空腹、饥饿状态及疲倦劳累导致,3例由于献血环境嘈杂或者前一天睡眠不足导致,2例由于穿刺疼痛引致血压升高导致。结论 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适当饮用一定量的盐水能够有效降低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几率,进而有效提升初次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及再次献血意愿。饮用盐水可作为降低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方法,更好地将初次献血者转变为固定献血者,进一步壮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供应安全充足,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同时可针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采取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盐水
下载PDF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
17
作者 杨进帅 刘春岭 +4 位作者 李慧 贾艳露 吴骏 孙舒宁 周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 收集2020-09—2022-06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VS患者40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对2组睡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VS患者...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 收集2020-09—2022-06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VS患者40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对2组睡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VS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分别为(17.97±0.96)%、(23.88±4.45)%,t=8.226,P<0.01]和慢波睡眠(N3期)[分别为(13.3±10.17)%、(21.76±6.42)%,t=4.638,P<0.05]比例降低,N1期[分别为(10.85±16.45)%、(4.95±5.34)%,t=2.379,P<0.05]和N2期[分别为(59.88±10.5)%、(49.41±6.5)%,t=5.593,P<0.01]睡眠比例增加,微觉醒指数[分别为9.3(7.05,12.5)、4.3(3.2,5.5),Z=—5.567,P<0.01]以及觉醒次数[分别为56(40,85.5)、25(19,34),Z=—5.4,P<0.01]升高。结论 VVS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夜间睡眠结构紊乱,表现为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增加,可能与VVS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5-羟色胺递质的紊乱以及反复脑缺血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植物神经功能 多导睡眠图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
下载PDF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雪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1月80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1月80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满意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率。结果实验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干预效果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雪梅 胥雪莲 唐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90-693,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指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意识丧失。常规方式、药物治疗欠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和心脏神经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闭环刺激起搏效果可能优于传统起搏... 血管迷走性晕厥指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意识丧失。常规方式、药物治疗欠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和心脏神经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闭环刺激起搏效果可能优于传统起搏方式。射频消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问题,然而其尚需更多研究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介入治疗 永久起搏器 心脏神经节丛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器械治疗新进展
20
作者 刘秀 熊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8期89-92,共4页
近年来,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器械治疗方面涌现出一些新方法。其中,闭环刺激起搏和心脏迷走神经消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就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器械治疗新进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器械治疗 闭环刺激 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