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训练预防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春凤 孟素荣 +3 位作者 谢勇 陈智 周国忠 陈溢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1期2004-2006,共3页
[目的]探讨倾斜训练预防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效果.[方法]将66例倾斜试验阳性、近期多次发作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倾斜训练组、药物治疗组(美托洛尔)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直立倾斜试验并随访.[结果]除2例因心动过... [目的]探讨倾斜训练预防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效果.[方法]将66例倾斜试验阳性、近期多次发作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倾斜训练组、药物治疗组(美托洛尔)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直立倾斜试验并随访.[结果]除2例因心动过缓退出试验外,余64例中倾斜训练组的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为86.4%(19/22)、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的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25.0%(5/20)、18.2%(4/22).倾斜训练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随访半年,倾斜训练组晕厥复发率为9.1%(2/22),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晕厥复发率分别为40.0%(8/20)、77.3%(17/22).三组间比较分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倾斜训练组晕厥复发率最低.[结论]倾斜训练可更好的预防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晕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性/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美多心安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尚彪 陈莺 +3 位作者 徐惠芬 赵美华 荣烨之 徐东明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7年第1期35-36,共2页
美多心安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陆尚彪陈莺徐惠芬赵美华荣烨之徐东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上海200092)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晕厥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诊断通常相当困难,也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作者通过直立倾... 美多心安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陆尚彪陈莺徐惠芬赵美华荣烨之徐东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上海200092)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晕厥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诊断通常相当困难,也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作者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检出心脏神经反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心安 预防 血管迷走 晕厥
下载PDF
介入治疗冠心病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预防与护理
3
作者 刘东 王艳华 徐秋香 《中原医刊》 2004年第16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心病 血管迷走反射 预防措施 护理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门急诊处置室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预防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娜 刘翀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963-963,共1页
关键词 急诊护理 晕厥 血管迷走 护理预防
下载PDF
预警性护理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晋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792-1794,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作为新型的微创介入技术,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冠心病,但其治疗过程中容易诱发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呼吸缓慢、心率及收缩压降低等症状[1]。常规护理模式缺乏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方案,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作为新型的微创介入技术,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冠心病,但其治疗过程中容易诱发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呼吸缓慢、心率及收缩压降低等症状[1]。常规护理模式缺乏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方案,无法满足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要求。部分研究表明[2,3],预警性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过程的强化护理,针对可能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护理要求 预警护理 呼吸缓慢 强化护理 预防方案 常规护理模式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措施及监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俊鸿 胡文杰 +2 位作者 杨丹蓉 何涛 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和预判疫情防控期间DRVR高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DRVR预防措施,监测疫情期间DRVR和采血不足量发生率...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和预判疫情防控期间DRVR高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DRVR预防措施,监测疫情期间DRVR和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分析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24日)本中心监测到全血献血者发生DRVR 94例,发生率为0.70%(94/13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23日)1.46%(481/32879)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9,P<0.01);疫情期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1.54%(206/13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2%(664/3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1)。结论疫情期间实施经分析预判制定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DRVR和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充分保障疫情期间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预防控制 血液安全监测 献血者安全
下载PDF
兰索拉唑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性应激性溃疡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剑群 耿德勤 +2 位作者 费素娟 陈玉林 胡翠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发的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脑梗塞72例,脑出血32例),随机分成两组:兰索拉唑组53例,雷尼替丁组51例,观察两组患者中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种药物的副反应,...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发的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脑梗塞72例,脑出血32例),随机分成两组:兰索拉唑组53例,雷尼替丁组51例,观察两组患者中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种药物的副反应,对胃液pH的影响。结果兰索拉唑能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提高胃液酸碱度,兰索拉唑的副反应少于雷尼替丁,但与雷尼替丁比较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抑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胃酸分泌,改变胃内酸碱度,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且副反应少,口服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意外 消化溃疡/预防和控制 兰索拉唑/治疗作用 兰素拉唑/副作用 胃酸/分泌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朝荣 兰乔 林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3期190-192,F003,共4页
晕厥的定义为意识及体位张力的短暂丧失,晕厥一词来源于希腊术语“Syncoptein”,意即突然停止(to cut short).10多年来,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血管迷走晕厥(VVS)这一特殊原因的晕厥,但对其本质的研究发现,VVS仅为自主神经系统(ANS)混乱所... 晕厥的定义为意识及体位张力的短暂丧失,晕厥一词来源于希腊术语“Syncoptein”,意即突然停止(to cut short).10多年来,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血管迷走晕厥(VVS)这一特殊原因的晕厥,但对其本质的研究发现,VVS仅为自主神经系统(ANS)混乱所致大量疾病的一个方面,这些疾病均可导致低血压、直立不耐性,最终发生晕厥.本文拟将近年来对晕厥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评价以及处理等的认识作一简要综述.1 直立姿势的生理正常情况下约25%的循环血容量在胸部,采取直立姿势后,由于重力影响,约有500(300—800)ml立即转移到腹部和下肢,使静脉回流减少,心室充盈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诊断 治疗 直立姿势 直立控制混乱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研制
9
作者 尹军 徐力 +4 位作者 曾春雨 颜乐先 高东 毕玉田 何庆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3年第12期20-22,34,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物理治疗仪器用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防治。方法:首先确定晕厥防治裤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空气压力波按压下肢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然后设计了防治裤裤体、硬件系统、软件系统3大部分。防治裤裤体的2个裤腿沿裤长纵向均设有3个... 目的:研制一种物理治疗仪器用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防治。方法:首先确定晕厥防治裤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空气压力波按压下肢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然后设计了防治裤裤体、硬件系统、软件系统3大部分。防治裤裤体的2个裤腿沿裤长纵向均设有3个分别独立的气腔,裤体的2个裤腿上对称的气腔之间相互连通;微型气泵作为气源,产生治疗所需的空气压力波,治疗压力通过压力检测与采集,可在LED上显示;硬件系统的主控模块采用含多路ADC的微处理器作控制器,通过多重定时器程序实现控制时序,3位电控气阀按设定时序工作,完成给治疗裤气腔充气、保持、排气功能。结果:研制出的晕厥防治裤样机实现了3种治疗模式,治疗压力控制准确。结论:晕厥防治裤穿戴较方便,操作简单。经正常人与患者测试,实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晕厥防治裤 空气压力波 微型气泵 控制时序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12例报告
10
作者 杨小岗 吴生贵 马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剥除因粥样硬化所增厚之颈内动脉内膜,改善大脑循环,以降低致命或致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方法:对12例因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病变(狭窄超过70%)之脑缺血患者成功实施了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病例均... 目的: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剥除因粥样硬化所增厚之颈内动脉内膜,改善大脑循环,以降低致命或致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方法:对12例因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病变(狭窄超过70%)之脑缺血患者成功实施了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所有病例均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醉,脑电图术中监测,经典内膜切除,术中均未使用转流管,术中颈动脉血流阻断时间18-36min。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12个月,未发现有中风及死亡者。结论: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有效地预防致命或致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预防和控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缺血血管 预防 动脉硬化狭窄 术中监测 颈动脉血流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
下载PDF
门诊换药室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楚辉 巫舜音 林佩端 《华夏医学》 2005年第5期721-722,共2页
目的:减少晕厥的发生,避免晕厥带来的意外损伤。方法:将我院门诊换药室近5年来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18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经及时处理均没有导致因晕厥带来的意外损伤。结论:护理人员在换药室进... 目的:减少晕厥的发生,避免晕厥带来的意外损伤。方法:将我院门诊换药室近5年来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18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经及时处理均没有导致因晕厥带来的意外损伤。结论:护理人员在换药室进行治疗时,尽量减少疼痛对患者的刺激,若发现有先兆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晕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护理 预防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控制一过性脑缺血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12
作者 都彦蕊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6年第8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一过脑缺血发作 预防中风 缺血血管 控制 “小中风” 反复发作 前驱期 脑梗塞 病人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燕君 吕建庄 葛兴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417-141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并发症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预防控制
下载PDF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军栋 齐凡星 +5 位作者 苏鹏 刘洁 常文龙 李恳 康丽娟 郭艳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扩脑血管...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扩脑血管,观察组患者经动脉微导管推注法舒地尔进行扩血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S100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法舒地尔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法舒地尔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尼莫地平组(75.7%)( P <0.05)。法舒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组(18.9% vs 43.2%,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都具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脑损伤,且法舒地尔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副作用 血管痉挛 颅内/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观察及体会 被引量:12
15
作者 潘海燕 王芳 袁静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在老年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及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期间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国外有文献报道,使用低温透析能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我院在2 0 0 2年3月至2 0 0 3年10月观察了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 目的:在老年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及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期间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国外有文献报道,使用低温透析能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我院在2 0 0 2年3月至2 0 0 3年10月观察了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对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共16 5例尿毒症患者,其中2 5例在透析期间易发生低血压的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温度(37℃)和降低透析液温度(35 .5℃)进行自身对照,共观察4 2 6例次,观察两种治疗方法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症状主述。结果: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和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的尿毒症患者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小于4 %的患者和透析液低温能降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在治疗期间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控制血透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和采用低温透析能改善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低温透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低血压 低温透析 预防 维持血透患者 尿毒症患者 血液透析患者 体重控制 透析间期 透析期间 血管不稳定 血管系统 血管功能 2003年 2002年 安全 文献报道 初步探讨 自身对照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 体重增加
下载PDF
如何预防性应用阿司匹林
16
作者 王树平 《医师在线》 2018年第6期18-18,共1页
阿司匹林不仅广泛用于解热镇痛,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如年龄〉40岁,有早发冠心病、心血管病等家族史的患者;以及血压控制目标〈150/90mmHg,但年龄〉50岁、合并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均可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近年有报道,... 阿司匹林不仅广泛用于解热镇痛,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如年龄〉40岁,有早发冠心病、心血管病等家族史的患者;以及血压控制目标〈150/90mmHg,但年龄〉50岁、合并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均可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近年有报道,阿司匹林尚可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但至少需服用5~10年以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阿司匹林预防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应用 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目标 血管疾病 早发冠心病 靶器官损害 预防使用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梅 陈磊 夏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4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血站在2020年全年献血者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400mL全血捐献共计46482人次,其中79例(0.17%)出现非重度献... 目的: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血站在2020年全年献血者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400mL全血捐献共计46482人次,其中79例(0.17%)出现非重度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初次献血、低年龄(18~25岁)、低体重(<55kg)是导致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由生理及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应激反应,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性所示能够有效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率,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全血捐献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初探
18
作者 张辉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12期959-959,共1页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血黏度 原发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 预防 控制血压 降糖 初探 方法 身心健康
下载PDF
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
19
作者 高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16期6-7,共2页
早期预防 糖尿病患者为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早期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认真控制血糖 尽可能维持血糖在正常或理想范围。以免高血糖引发血脂异常和血管硬化程度加重,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
关键词 糖尿病冠心病 预防 治疗 诊断 血管硬化程度 早期预防 控制血糖 血脂异常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 门静脉血栓不影响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结局
20
作者 雒博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92-2792,共1页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VB)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推荐在标准治疗失败或死亡的高危患者中优先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早期或优先TIPS),低危患者建议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预防性抗生素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BL)。非...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VB)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推荐在标准治疗失败或死亡的高危患者中优先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早期或优先TIPS),低危患者建议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预防性抗生素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BL)。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病程中一种不常见的并发症,随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理论上,PVT可加重门静脉高压,增加出血控制失败或再出血的风险,导致AVB患者生存率较低,而临床实践中肝硬化PVT患者往往无显著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血管药物 预防抗生素 门静脉高压 非肿瘤 临床结局 出血控制 高危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