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
1
作者 王红梅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181名献血者中,无献血反应19931名、出现献血反应268名,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250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24%(250/20181),将献血者分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组(250名)、非VVR组(19931名)。两组献血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8、40.151、45.562、9.011,P<0.05);两组献血者在职业、献血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0.770,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将发生VVR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8~<40岁为1,40~55岁为2,>55岁为3)、体重(<55 kg为1,≥55 kg为2)、献血次数(初次献血为1,重复献血为2)、献血量(200 mL/次为1,300 mL/次为2,400 mL/次为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年龄(18~<40岁)、高体重(≥55 kg)、初次献血、高献血量(400 mL/次)均为VVR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均为VVR的影响因素,应做好献血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干预工作,减轻患者精神紧张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降低VVR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献血反应 献血次数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成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琦 田雨 +1 位作者 金婧 冷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5期102-105,共4页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又称不明原因晕厥,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VVS发病突然,常导致摔伤、骨折,严重者可能会并发颅脑外伤。患者多就诊于心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等,需要医生增加...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又称不明原因晕厥,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VVS发病突然,常导致摔伤、骨折,严重者可能会并发颅脑外伤。患者多就诊于心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等,需要医生增加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治方案。因此本文将从VV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诱发原因、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VVS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血管抑制晕厥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
3
作者 杨进帅 刘春岭 +4 位作者 李慧 贾艳露 吴骏 孙舒宁 周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 收集2020-09—2022-06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VS患者40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对2组睡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VS患者...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 收集2020-09—2022-06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VS患者40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对2组睡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VS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分别为(17.97±0.96)%、(23.88±4.45)%,t=8.226,P<0.01]和慢波睡眠(N3期)[分别为(13.3±10.17)%、(21.76±6.42)%,t=4.638,P<0.05]比例降低,N1期[分别为(10.85±16.45)%、(4.95±5.34)%,t=2.379,P<0.05]和N2期[分别为(59.88±10.5)%、(49.41±6.5)%,t=5.593,P<0.01]睡眠比例增加,微觉醒指数[分别为9.3(7.05,12.5)、4.3(3.2,5.5),Z=—5.567,P<0.01]以及觉醒次数[分别为56(40,85.5)、25(19,34),Z=—5.4,P<0.01]升高。结论 VVS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夜间睡眠结构紊乱,表现为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增加,可能与VVS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5-羟色胺递质的紊乱以及反复脑缺血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植物神经功能 多导睡眠图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燕君 吕建庄 葛兴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417-141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并发症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华 李淦洪 +1 位作者 刘璐璐 杨俊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2108-2109,共2页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的小血管舒张以及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大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但能自行恢复,且无...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的小血管舒张以及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大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但能自行恢复,且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VVS 是一种少见但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内科性疾病或操作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术后大部分患者需要留置内引流或外引流管,拔管时出现 VSS 极其少见,一旦出现,需紧急处理。现将我科在拔除肾造瘘管和双"J"管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造瘘管 双“J”管 拔除 并发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下载PDF
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熊鹿 刘云兵 吴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给予耳迷... 目的探讨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给予耳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和运动耐量(平板运动总时间和开始运动至ST段压低0.1 mV时间)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板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压低0.1 mV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能提高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管心绞痛 电刺激 迷走神经 心脏自主神经
下载PDF
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报告
7
作者 姜华 李淦洪 +1 位作者 刘璐璐 杨俊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87-188,共2页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的小血管舒张以及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大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VVS是...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的小血管舒张以及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大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VVS是一种少见但极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内科性疾病或操作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术后大部分患者需要留置内引流或外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肾造瘘管 双J管
下载PDF
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控效果
8
作者 陈雅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控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 目的分析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控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异常出血、血管闭塞、情绪障碍、血栓、感染)、血管通路状态(阻塞程度、血流量、完整程度、使用寿命)和护理前后两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炎症反应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阻塞程度评分、血流量、完整程度评分、使用寿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微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支持 预防护理 维持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并发症 管控效果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相关局部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9
作者 何希 刘雨 胡良皞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胰腺纤维化疾病,其特征在于胰腺实质和导管系统的不可逆损伤。腹痛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常伴有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1]。由于胰周血管与胰腺极为密切的解剖关系,CP发生发展...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胰腺纤维化疾病,其特征在于胰腺实质和导管系统的不可逆损伤。腹痛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常伴有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1]。由于胰周血管与胰腺极为密切的解剖关系,CP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侵蚀、纤维化牵拉、囊肿压迫等可能导致多种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vein thrombosis,VT)、胰周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A)、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等,发生率分别为3%~41%[2]、4%~10%[3-4]、2.7%[5],而CP引起的动脉栓塞十分罕见。这些并发症与重度上消化道出血和高死亡率相关[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血管并发症 脾静脉血栓形成 胰周假动脉瘤 胰源门脉高压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心血管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
10
作者 蒋丽 袁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7-0150,共4页
探究心血管手术患者围术期间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于心理状态、并发症、依从性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10-2023.09收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在其围术期间分成以常规护理为主的参照组(n=42),以优质护理为主的探究组(n=42),将... 探究心血管手术患者围术期间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于心理状态、并发症、依从性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10-2023.09收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在其围术期间分成以常规护理为主的参照组(n=42),以优质护理为主的探究组(n=42),将其围术期间两组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并发症予以比较。结果 相较参照组围术期间的相关指标而言,探究组心血管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均优于参照组,并且发生并发症例数更少(P<0.05)。结论 心血管手术患者围术期间采取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该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控制并发症的同时优化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优质护理 围术期 并发症 依从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及血管通路堵塞作用评价
11
作者 李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92-0095,共4页
研究尿毒症患者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过程中,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 本文抽选54例尿毒症患者(均于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展开比对分析,其入院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工作,其中对照组(纳入27例... 研究尿毒症患者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过程中,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 本文抽选54例尿毒症患者(均于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展开比对分析,其入院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工作,其中对照组(纳入27例)所用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纳入27例)则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依从性各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血管通路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工作,有助于降低血管通路堵塞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具备广泛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维持血透 血栓相关并发症 血管通路堵塞 预防护理
下载PDF
影响我国大学生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蒋光明 沈建军 +1 位作者 汪帮来 叶书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生 献血者 献血反 血管迷走神经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治疗致过度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君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22期3148-3149,共2页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迷走神经反射 并发症 护理 拔管期间 治疗过程 观察体会 痊愈出院 手术后
下载PDF
超声引导穿刺术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诱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洁宏 周翔 +3 位作者 彭玉兰 马步云 梁丽 熊正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0-481,共2页
作为微创诊疗手段,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其主要并发症[2],以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间断发作为主要特征。本病虽然预后较好,但反复发作可造成患者心理困扰和身体机能下降[3],晕厥所致的创伤性... 作为微创诊疗手段,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其主要并发症[2],以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和心动过缓间断发作为主要特征。本病虽然预后较好,但反复发作可造成患者心理困扰和身体机能下降[3],晕厥所致的创伤性并发症也时见报道。本研究对我院超声引导下穿刺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诱因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下载PDF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发病诱因及先兆症状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智 孟素荣 +3 位作者 周国忠 冯旭光 陈溢琳 邓春凤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常见晕厥诱因及先兆症状特点。方法分析167例接受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晕厥诱因及晕厥先兆症状,并与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反应120例(71.8%),其中混合型占60.0%,血管抑...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常见晕厥诱因及先兆症状特点。方法分析167例接受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晕厥诱因及晕厥先兆症状,并与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反应120例(71.8%),其中混合型占60.0%,血管抑制型占25.8%,心脏抑制型占14.2%;67.1%和93.4%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的诱因有持久站立(42.9%),体位改变(21.4%),闷热环境(15.2%)等;总结了10个常见的与晕厥相关的先兆症状,其中头晕(76.6%),苍白(26.9%),乏力(52.6%),恶心或呕吐(44.9%),出汗(46.1%),感觉异常(14.9%),心悸(25.1%),黑5(22.8%),胸闷(5.9%),听力减退(27.5%);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头晕(OR:5.972,C I=2.013-17.453,P=0.001),恶心或呕吐(OR:5.774,C I=1.475-22.611,P=0.012),乏力(OR:4.048,C I=1.101-14.889,P=0.039),出汗(OR:3.36,C I=1.061-10.610,P=0.035)能够预测HUTT阳性结果。结论详细询问晕厥患者的诱因及先兆症状,有助于我们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晕厥诱因 先兆症状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永立 檀增宪 +3 位作者 王玉河 赵杰 马国霞 张继光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中并发症 迷走神经疾病
下载PDF
PICC术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茅静 施如春 +1 位作者 陈传英 吴剑秋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江苏省肿瘤医院PICC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江苏省肿瘤医院PICC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晕厥发生于PICC术后10 min内,持续时间均<1 min。经平卧、吸氧后迅速恢复意识,症状消失,无需药物治疗,亦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PICC术前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术中和术后的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护理
下载PDF
倾斜试验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用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兰 胡大一 +1 位作者 汪丽蕙 魏庆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3年第2期20-22,49,共4页
本文研究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2例有晕厥史的病人中9例诱发出晕厥,而6例正常人无1例阳性.晕厥发作时伴有血压明显下降;试验结束时,阳性组和对照组收缩压比较为10±1.2kPa(75±9mmHg)vs13.3±... 本文研究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2例有晕厥史的病人中9例诱发出晕厥,而6例正常人无1例阳性.晕厥发作时伴有血压明显下降;试验结束时,阳性组和对照组收缩压比较为10±1.2kPa(75±9mmHg)vs13.3±0.65kPa(100±5mmHg)(P<.001),舒张压力5.3±1.3kPa(40±10mmHg)vs8.3±0.4kPa(62±3mmHg)(P<0.001),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晕厥发生在倾斜后7±3.2分钟,晕厥时血压处于最低点即收缩压由倾斜开始时的14.9±1.9kPa(112±14mmHg)降到10±1.2kPa(75±9mmHg)(P<0.001),舒张压由10±1,2kPa(72±9mmHg)降至5.3±1.3kPa(40±10mmHg)(P<0.001);阳性组中有2例低血压同时伴心动过缓.倾斜体位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方法用于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简单、安全、且为非创伤性手段,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倾斜试验 异丙肾上腺素
下载PDF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卫萍 李莉 树俊莲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85-86,共2页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运动试验是安全的,但因属于诱发试验,个别患者有发生运动性晕厥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可能性。 1病例报告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运动试验是安全的,但因属于诱发试验,个别患者有发生运动性晕厥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可能性。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8岁,主因“发作性心悸,头晕4年,加重12 d”入院。于2010年开始曾两次在排尿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摔倒后旋即恢复意识,伴有心悸、面色苍白、出汗,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伴随症状,患者并未在意,未行系统检查及治疗。2014-02-12晚22:00左右,患者因家庭原因出现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头晕、心悸,伴胸痛不适,位于胸骨中下段,同时伴面色苍白,无恶心、呕吐,持续约10 min,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稍缓解,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广泛导联T波改变;肌钙蛋白为阴性。医师考虑“冠心病”,于2014-02-19行冠脉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近日上述症状未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晕厥原因待查”收入我院心内科。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70 mmHg,心率8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住院后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血常规等均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左室稍大,二尖瓣微量反流,左室射血分数61%。胸部正位片:心肺膈未见异常。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前血压107/64 mmHg,心率98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采用Bruce运动方案,运动至6 min 42 s,心率158次/min,达到目标心率(155次/min),终止试验。运动过程中无心绞痛症状,心电示波无缺血性ST段改变及严重心律失常。运动终止后1min 10 s,患者诉头晕,监测血压100/38 mmHg,心率127次/min(图1A)。扶患者坐下,观其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丧失,全身湿冷。监测血压74/34 mmHg,心电示波:心率突然减慢,频率46次/min,窦性心动过缓,未见窦性停搏, ST段未见明显抬高或压低(图1B)。立即平卧位,吸氧,2 min后意识恢复,血压上升至85/46 mmHg,心率67次/min,全过程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监测至运动后近1 h,患者血压上升至93/62 mmHg,心率79次/min,自诉无不适感,由心内科医师陪同走回病房。后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确诊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Bruce运动方案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防治重度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春凤 孟素荣 +3 位作者 谢勇 陈智 陈溢琳 周国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防治重度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的效果。方法 13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重度VVS患者(心脏抑制型9例、混合型4例)置入双腔起搏器,其中8例置入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5例置入闭环刺激频率适...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防治重度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的效果。方法 13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重度VVS患者(心脏抑制型9例、混合型4例)置入双腔起搏器,其中8例置入频率骤降反应起搏器、5例置入闭环刺激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并结合倾斜训练治疗。出院后1、3、6个月分别随访及程控,观察预防晕厥的疗效。结果患者均无再发晕厥,均出现晕厥发生前不适,但症状均逐渐减轻至消失。结论双腔起搏器结合倾斜训练可有效防止反复发作及以心脏抑制为主的难治性重度VVS患者的晕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倾斜训练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 直立倾斜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