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与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妹 刘艳军 +2 位作者 孟庆华 张婉 韩小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PDT)与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HMME-PDT)治疗微静脉畸形(原称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2例微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V-PDT组(2... 目的:比较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PDT)与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HMME-PDT)治疗微静脉畸形(原称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2例微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V-PDT组(20例)和HMME-PDT组(22例),V-PDT组患者给予V-PDT治疗,HMME-PDT组患者给予HMME-PD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结果:HMME-PDT组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V-PDT组的7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ME-PD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显著低于V-PDT组的4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ME-PDT组手术疼痛评分显著低于V-PDT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HMME-PDT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显著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动力疗法 微静脉畸形 疗效 不良反应 疼痛
下载PDF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剂量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德福 王颖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2-96,共15页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是国内治疗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的首选疗法。如何在术前准确判定PWS病变靶血管特性,术中实时监测V-PDT效应,术后定量评估疗效,对于改善PWS治疗效果至关重...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是国内治疗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的首选疗法。如何在术前准确判定PWS病变靶血管特性,术中实时监测V-PDT效应,术后定量评估疗效,对于改善PWS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围绕V-PDT治疗PWS过程中所涉及的剂量参数(主要包括光剂量、光敏剂浓度、血氧饱和度、单线态氧产量和靶血管响应等),全面总结了各种先进的光学技术在这些剂量参数监测上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简要探讨了V-PDT剂量监测技术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鲜红斑痣 剂量参数 学技术 监测
原文传递
漫反射光谱测量皮窗模型中血管的血氧饱和度
3
作者 李艺容 林黎升 +3 位作者 刘丽娜 陈德福 顾瑛 李步洪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20-325,共6页
血管中的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t O2)作为影响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实验测量了活体裸鼠背皮窗模型中血管的漫反射光谱(450-800nm),并通过拟合漫反射光谱数据... 血管中的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t O2)作为影响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实验测量了活体裸鼠背皮窗模型中血管的漫反射光谱(450-800nm),并通过拟合漫反射光谱数据定量获得了血管中的St O2。同时,研究了高氧、低氧和常氧等三种不同氧条件下V-PDT中血管的St O2和血管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氧和常氧条件下的平均St O2和血管收缩较为显著,但低氧组的平均St O2和血管收缩不明显。在相同氧条件和不同光照功率密度条件下,V-PDT前后靶向血管的平均St O2与血管管径的变化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V-PDT前后平均St O2的变化量与光照功率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皮窗模型 漫反射 血氧饱和度 血管收缩率
下载PDF
鲜红斑痣病灶结构及其光学成像方法在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一荻 陈德福 +2 位作者 曾晶 邱海霞 顾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29,共12页
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皮肤微血管病变之一,PWS的病因是皮肤真皮层由浅至深的毛细血管畸形扩张。通常表现为面颈部粉色、红色和紫色斑片,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逐渐加深和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管靶向... 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皮肤微血管病变之一,PWS的病因是皮肤真皮层由浅至深的毛细血管畸形扩张。通常表现为面颈部粉色、红色和紫色斑片,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逐渐加深和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可以选择性破坏病变血管,是目前国内治疗PWS的首选方法。V-PDT疗效与PWS病灶结构密切相关。PWS的病灶结构可通过活检或者无创光学诊断设备获取,主要包括表皮层黑色素含量、皮肤厚度及血管管径、深度和形态等。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无创在体光学成像技术在PWS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PWS病灶结构特点对V-PDT疗效的影响,旨在为V-PDT精准及个性化治疗PW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 鲜红斑痣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病灶结构 疗效
原文传递
EGCG对光动力血管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于运飞 杨春秀 +3 位作者 廖香莲 叶斯哲 林慧韫 李步洪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1-66,119,120,共8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中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诱导血管损伤的定量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雄性ICR小鼠24...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中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诱导血管损伤的定量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雄性ICR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EGCG药物联合激光照射;实验组采用玫瑰红(rose bengal,RB)+EGCG药物联合激光照射,RB剂量为25 mg/kg,两组中EGCG剂量均为0,3.6,9.2和18.3 mg/kg。药物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采用波长532 nm激光辐照小鼠脊背皮窗(dorsal skinfold window chamber,DSWC)血管,功率密度200mW/cm2,照光时间270s。V-PDT过程中,利用双通道成像系统同时采集DSWC血管的窄带光、RB荧光和近红外发光图像,选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分析RB在血管中的分布,1O2发光强度以及血管收缩率与EGCG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DSWC血管中1O2发光强度随着EGCG剂量的增加而减弱。激光辐照270 s后,实验组动脉血管完全收缩,静脉血管部分收缩。激光辐照后6 h,激光+RB组静脉血管收缩率从(94.2±5.9)%降至(52.8±4.8)%,激光+RB+EGCG不同剂量组静脉血管收缩率从(54.0±7.1)%^(31.5±4.9)%降至(9.1±1.4)%^(4.8±2.8)%,与激光+R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EGCG具有1O2淬灭作用,可减轻V-PDT引起的静脉血管收缩。实验中,当EGCG≤18.3 mg/kg时,EGCG能够降低光动力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单线态氧 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光动力新药帕利泊芬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闵祥燕 曹宁 +1 位作者 严懿嘉 陈志龙 《药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231-237,共7页
光动力疗法被广泛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帕利泊芬是一种水溶性良好的血管靶向光敏剂,静脉给药后可选择性地聚集于肿瘤细胞内,在光激活下释放大量活性氧,从而发挥抗肿瘤疗效。该药已在欧洲获准上市,用于前列... 光动力疗法被广泛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帕利泊芬是一种水溶性良好的血管靶向光敏剂,静脉给药后可选择性地聚集于肿瘤细胞内,在光激活下释放大量活性氧,从而发挥抗肿瘤疗效。该药已在欧洲获准上市,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介绍帕利泊芬的发现历程与合成路线、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光动力疗法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帕利泊芬 敏剂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鲜红斑痣光学测评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杰 陈德福 +1 位作者 王颖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4-231,共8页
鲜红斑痣(PWS)在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的扩张畸形。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PDT)是治疗PWS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为了不断提高疗效,需要准确判定PWS患者病变靶组织特性(如病变血管深度、管径和血流等),以... 鲜红斑痣(PWS)在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的扩张畸形。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PDT)是治疗PWS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为了不断提高疗效,需要准确判定PWS患者病变靶组织特性(如病变血管深度、管径和血流等),以便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V-PDT治疗方案。近年来,大量研究组致力于开发用于评估PWS病变靶组织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无创光学测评技术,笔者将在文中综述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以及已经应用于临床评估PWS的光学测评技术,主要包括: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光声成像技术、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和空间频域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痣 学成像技术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