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糖控制方式、糖脂代谢水平及抗凝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文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第19期26-29,33,共5页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方式、糖脂代谢水平及抗凝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收治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9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血...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方式、糖脂代谢水平及抗凝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收治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9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血糖控制方式进行分组,饮食控制组52例,口服降糖药物组107例,注射胰岛素组31例。同时收集其他慢性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复发心绞痛、非致死心肌梗死、冠脉病变重构,并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57例,预后不良组33例。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L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化标准值(INR)。记录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研究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多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在不同血糖控制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观察组相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GLU、LDL-C、TC、HbA1c、PT和INR在预后不良组的水平较预后良好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对预后不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血糖、LDL-C、TC、PT和INR对冠心病术后预后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不同血糖控制方式及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PCI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抗凝疗效的不同也会对PCI的预后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糖控制方式 糖脂代谢
下载PDF
血糖控制方式及糖脂代谢水平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韩高雷 代旭亮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0年第3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方式及糖脂代谢水平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根据血糖控制方式分为饮食控制组22例、注射胰岛素组37例及...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方式及糖脂代谢水平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根据血糖控制方式分为饮食控制组22例、注射胰岛素组37例及口服降糖药组93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7例和预后不良组45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同时抽取空腹外周肘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不同血糖控制方式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注射胰岛素组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29.73%、32.43%,明显高于饮食控制组和口服降糖药组。预后不良组中男性比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以及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糖控制方式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血糖控制方式及糖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方式 糖脂代谢
原文传递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曦 岳冀 +2 位作者 邓长国 刘海燕 王俊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970-973,共4页
目的对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注射与口服降糖药三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进行近期疗效观察,为患者选择经济、方便、有效的控制血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92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胰岛素注射组和口服降糖药... 目的对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注射与口服降糖药三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进行近期疗效观察,为患者选择经济、方便、有效的控制血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92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胰岛素注射组和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泵组采用胰岛素泵入治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治疗;口服降糖药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结核病治疗方案均为HREZ。观察3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临床症状、痰菌阴转及肺部病灶吸收好转情况。结果使用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平均4d),胰岛素注射组血糖达标(平均7.5d),口服降糖药组血糖达标(平均15d),其中有20例未达标,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二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组痰菌转阴快,治疗4周时达83.3%,胰岛素注射组转阴率为42.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8,P<0.05)。胰岛素注射组与口服降糖药痰菌阴转率(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P<0.05)。前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胸CT显示肺部病灶吸收情况(治疗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97,P>0.05);但与口服降糖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时,血糖控制达标快,肺结核痰菌阴转快,但胰岛素泵价格、耗材昂贵;而口服降糖药无论是血糖达标、临床症状好转、病灶吸收等情况均与胰岛素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比较相差甚远,而胰岛素皮下注射,经济、方便、能较快控制血糖,肺结核痰菌阴转、临床症状好转、肺部病灶吸收均较快。建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首选外源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结核 控制血糖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