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以《许三观卖血记》英译本为例
1
作者 刘倩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100-102,共3页
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四步骤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持。本文以乔治·斯坦纳提出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为框架,对《许三观卖血记》英译本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挖掘和分析,旨在丰富阐释运作理论的相关... 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四步骤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持。本文以乔治·斯坦纳提出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为框架,对《许三观卖血记》英译本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挖掘和分析,旨在丰富阐释运作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翻译四步骤 译者主体性 《许三观卖血记
下载PDF
于苦难与温情中挣扎生长——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野草精神
2
作者 吴双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9-11,共3页
由于自身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不屈意志,野草成为中国文学中众多小人物形象的真实映照。而野草精神也在古今文学创作中被凝练为坚韧、顽强、抗争和生命力,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一改其往日的创作风格,使苦难与温情并存,展示人性光芒。依... 由于自身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不屈意志,野草成为中国文学中众多小人物形象的真实映照。而野草精神也在古今文学创作中被凝练为坚韧、顽强、抗争和生命力,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一改其往日的创作风格,使苦难与温情并存,展示人性光芒。依据“卖血”这一故事线,以主人公许三观为写作对象,从全文深入解读其身上所表现出来野草精神,以期望能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野草精神 人物形象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无声之声:《桃花泣血记》的字幕美学与意义生产研究
3
作者 王靖雯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4期154-156,共3页
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誉为我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有声电影开始出现,无声电影在社会政治环境与艺术创作新风中日趋成熟。字幕作为无声电影的“声音”,使观众在观看无声电影时,面对“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图像也能获得“声音... 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誉为我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有声电影开始出现,无声电影在社会政治环境与艺术创作新风中日趋成熟。字幕作为无声电影的“声音”,使观众在观看无声电影时,面对“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图像也能获得“声音”的享受。无声电影字幕究竟充当着怎样重要的角色?郑正秋为何将影戏中的字幕称之为“无声之声”?本文以无声电影《桃花泣血记》为例,通过分析字幕插图、字幕文本,以及二者如何构建出无声电影的视觉信息,实现其意义生产与传递,来考察无声电影中的字幕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泣血记 字幕 图文互动 象喻
下载PDF
闽南语歌曲和上海电影的碰撞——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桃花泣血记》的传播与审美研究
4
作者 吴秉勋 《东南传播》 2024年第8期37-39,共3页
一部上海电影使用闽南语歌曲在台湾地区进行宣传,这样的第一次尝试,看似冲突的组合却意外动听并且产生广大的回响,也促成了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的问世。1932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记》在台湾地区放映,电影业者为... 一部上海电影使用闽南语歌曲在台湾地区进行宣传,这样的第一次尝试,看似冲突的组合却意外动听并且产生广大的回响,也促成了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的问世。1932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记》在台湾地区放映,电影业者为了宣传电影而邀请当时担任电影“辩士”的詹天马作词,“共乐轩”西乐队指挥王云峰谱曲,创作了电影同名歌曲,并由当时知名的女歌手纯纯演唱。《桃花泣血记》的宣传大获成功,不只电影热卖,主题曲也在当时台北的大街小巷被争相传唱。这首电影主题曲是台湾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现代商业性流行歌曲,更是两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闽南语歌曲从此正式走上了流行音乐的道路。客观来说,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在当时1930年代的台湾乐坛造成轰动,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以民众熟悉的“乡音”——闽南语作为传递媒介,这是风土民情几乎相同的福建与台湾地区之间共有的根文化,足以说明台湾民众对于闽南文化的高度认同感,用今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段历史,这是海峡两岸自觉表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强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闽南语 桃花泣血记 台湾地区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5
作者 何家辉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用民间话语讲述人生的苦难与现实的残酷,在矛盾与挣扎中凸显人性的善良与纯朴。在主人公许三观一生十二次卖血经历的背景下,在叙述层面彰显出一套鲜明的文学人类学话语体系,存在关于血液禁忌、血液“商品化”...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用民间话语讲述人生的苦难与现实的残酷,在矛盾与挣扎中凸显人性的善良与纯朴。在主人公许三观一生十二次卖血经历的背景下,在叙述层面彰显出一套鲜明的文学人类学话语体系,存在关于血液禁忌、血液“商品化”、民间仪式、家庭伦理以及性与婚姻的表达,皆呈现出一种底层人物对民间文化和原始文化的态度和选择,进而使小说体现出丰富且浓厚的文学人类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人类学
下载PDF
合理批注 深入咀嚼——以《许三观卖血记(节选)》教学为例
6
作者 曾蕾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1期45-47,共3页
《许三观卖血记》以卖血为主线,贯穿其中的是当时底层民众挥之不去的生存苦难。选文源自小说的第二十八章,讲述了许三观第七次至第十一次卖血(二十天之内)的经历:儿子许一乐得了肝炎,病得很重,被送往上海的大医院治疗,明知一乐不是自己... 《许三观卖血记》以卖血为主线,贯穿其中的是当时底层民众挥之不去的生存苦难。选文源自小说的第二十八章,讲述了许三观第七次至第十一次卖血(二十天之内)的经历:儿子许一乐得了肝炎,病得很重,被送往上海的大医院治疗,明知一乐不是自己亲生,许三观仍然决定倾尽所有救助妻子的私生子。在筹钱无路时,为了救一乐,许三观只好拼死一搏……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分阶段阅读和分层次批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阅读 选文 《许三观卖血记 批注式阅读教学 底层民众 分层次
下载PDF
荒诞世界中的悲剧人生——存在主义视域下的《许三观卖血记》
7
作者 胡蒙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许三观卖血记》摒弃了宏大的启蒙叙事,将笔触直指世俗生活中的个体,以冷峻的笔法写出了平凡人面对荒诞世界的生存态度。作品对荒诞境遇的深度剖析、对民间现实图景的去蔽和对苦难中生命意识的表达都展现了存在主义对作家潜移默化的影... 《许三观卖血记》摒弃了宏大的启蒙叙事,将笔触直指世俗生活中的个体,以冷峻的笔法写出了平凡人面对荒诞世界的生存态度。作品对荒诞境遇的深度剖析、对民间现实图景的去蔽和对苦难中生命意识的表达都展现了存在主义对作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品在对存在主义的挖掘中唤醒了民族苦难记忆,唱响了民间生命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存在主义
下载PDF
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韩国电影《许三观》看中韩文化差异
8
作者 牛美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91-93,共3页
本文以余华著名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与改编自这部小说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中韩两国作品的时代背景、饮食风俗和主人公形象来研究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为改编自异国小说的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制... 本文以余华著名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与改编自这部小说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中韩两国作品的时代背景、饮食风俗和主人公形象来研究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为改编自异国小说的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制作出让两国人民都满意的影视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 中韩文化对比 电影改编
下载PDF
《许三观卖血记:》荒诞而真实的苦难叙事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剑华 詹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一个市井小民卖血求生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苦难与人生的终极意义。许三观以他应对苦难的特有方式,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在苦难面前的民族智慧与坚韧性格。许三观并没有用麻木去"消解和遗忘"人生苦难,相反... 《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一个市井小民卖血求生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苦难与人生的终极意义。许三观以他应对苦难的特有方式,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在苦难面前的民族智慧与坚韧性格。许三观并没有用麻木去"消解和遗忘"人生苦难,相反,他是在以一种俗人经验诠释人生苦难,苦难通过卖血被还原为生命本质。因此,许三观不是某一具体人物,而是民族苦难象征的艺术符号,他唤起并强化了我们对民族苦难历史的情绪记忆,进而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苦难与如何去面对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苦难叙事 生命体验 生存本质
下载PDF
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许三观卖血记》批评之批评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达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61,共8页
《许三观卖血记》堪称当代杰作 ,但对其批评存在极大的分歧。本文着重论述作者的原意阐释、有代表性的四种肯定性批评和两种否定性批评 ,并在批评之批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许三观卖血记》是苦难交响曲 ,其苦难叙事具有形而下的生命哲... 《许三观卖血记》堪称当代杰作 ,但对其批评存在极大的分歧。本文着重论述作者的原意阐释、有代表性的四种肯定性批评和两种否定性批评 ,并在批评之批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许三观卖血记》是苦难交响曲 ,其苦难叙事具有形而下的生命哲学的韵味 ,最终通向伦理人道主义。其最大的病症是庸俗低劣而又消极的世俗性描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苦难叙事 性描写 当代 批评 人物 民间 存在 否定性 生命哲学
下载PDF
王安忆评《许三观卖血记》 被引量:16
11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7-127,共1页
王安忆在《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月12日上撰文说,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倒... 王安忆在《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月12日上撰文说,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倒不是说他卖血怎么样,卖血养儿育女是常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王安忆 《许三观卖血记 悲剧人物 塑造英雄 当代英雄 纲常伦理 安身立命 英雄事迹 中国图书
下载PDF
以生拒死 以死求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生存哲学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琰 《东疆学刊》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余华通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小说鲜明地反映出了他以及他所要表现的"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就是在强大压力和苦难的夹缝中竭尽所能求得"活着"的权利。无论是"以生拒死"还是"以死求生&quo... 余华通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小说鲜明地反映出了他以及他所要表现的"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就是在强大压力和苦难的夹缝中竭尽所能求得"活着"的权利。无论是"以生拒死"还是"以死求生",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生"的渴望,并且,在这渴望中,我们又意识到生命自身强大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生存哲学 小说 中国人 “以生拒死” “以死求生”
下载PDF
风中那首歌久久不散——《许三观卖血记》精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翟业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12,共6页
《许三观卖血记》以十二次卖血仪式,抽象出傻子许三观的一生。仪式化的小说像戏,像诗,也像歌,举重若轻地勾画出无休止的生死锁链中生命的本然情态。此种情态往往潜隐着神性。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傻子 仪式化
下载PDF
“坚韧”的修辞学阐释——《许三观卖血记》之修辞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春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7-52,共6页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就这篇小说而言,它在小说修辞学方面的成就已经达到了非凡的高度,并因此形成了完全属于余华个人特点的叙事风格:简洁而有力,其表现就是对重复、对白等修辞的成功运用,而这些修辞又无一不和小...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就这篇小说而言,它在小说修辞学方面的成就已经达到了非凡的高度,并因此形成了完全属于余华个人特点的叙事风格:简洁而有力,其表现就是对重复、对白等修辞的成功运用,而这些修辞又无一不和小说的主题——“坚韧”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坚韧 重复 对白 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下载PDF
本土化重构:《许三观卖血记》的跨文化电影改编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颂 郭添瑶 《云梦学刊》 2019年第5期91-96,共6页
根据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改编而成的韩国电影《许三观》颇受好评,其成功的跨文化电影改编策略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改编上,将其置于异域生态语境下进行符号的重构;情节的改写上,选取“加”“减”法等另类书写方式;人物的转变上,转移... 根据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改编而成的韩国电影《许三观》颇受好评,其成功的跨文化电影改编策略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改编上,将其置于异域生态语境下进行符号的重构;情节的改写上,选取“加”“减”法等另类书写方式;人物的转变上,转移其符号所指意义。在跨国跨媒介视域下,电影《许三观》不仅对中韩影视的跨文化交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呈现出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重塑 小说 电影改编 《许三观卖血记
下载PDF
《许三观卖血记》的语篇衔接与语言风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育宁 张玉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许三观卖血记》是作家余华的一部长篇力作。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很值得称道。读者在阅读时的确可以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作家的语言像流动的音符、循环的乐章,回环跌宕,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小说语言这种极强的连... 《许三观卖血记》是作家余华的一部长篇力作。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很值得称道。读者在阅读时的确可以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作家的语言像流动的音符、循环的乐章,回环跌宕,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小说语言这种极强的连贯性来源于多种衔接手段的巧妙运用,主要有话题连续、概括词替代、同语复现和排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风格 《许三观卖血记 语篇衔接 中国 文学评论 作家 余华 小说
下载PDF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对话与民间话语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会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88-91,共4页
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主要以对话的方式写成。作品中质朴无华的人物对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表现出鲜明的民间意识,而且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民间历史读本。同时,余华在小说中尝试了一种众人发言的"他们说"的话语方... 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主要以对话的方式写成。作品中质朴无华的人物对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表现出鲜明的民间意识,而且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民间历史读本。同时,余华在小说中尝试了一种众人发言的"他们说"的话语方式,也就是一种"群口"的话语,让更多的人发出声音,这也是一种集体话语的展示,从中透露出某个群体的观点与看法,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民间话语,使民间话语得以最大限度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对话 民间话语
下载PDF
用鲜血叙说生命的“长度”——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文本意蕴浅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金梅 《丽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8-81,共4页
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镇贫民——许三观喜怒哀乐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一代中国贫民在那个艰辛年代的缩影。作者以一个卖血故事对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长度"进行了展示和叙说,通过其用鲜血换来家庭与爱情,... 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镇贫民——许三观喜怒哀乐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一代中国贫民在那个艰辛年代的缩影。作者以一个卖血故事对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长度"进行了展示和叙说,通过其用鲜血换来家庭与爱情,用鲜血为生命增加色彩与信念以及用鲜血让生命与爱延续的富有深层意蕴的故事叙述,表现出作者对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历程思索,体现出一种关注生命的艰辛而执着的存在状态,深怀悲悯与赞叹的浓郁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叙说 生命 “长度”
下载PDF
也谈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5期69-70,共2页
余华采用音乐的节奏方式去讲述许三观壮美的人生历程。这篇小说以“卖血”为主旋律演奏出许三观的丰富的感性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理性情怀。“卖血”恰似许三观整个生命进行曲中的一个个“高音”,反复弹奏。而且“卖血”音值不断升高 ,使... 余华采用音乐的节奏方式去讲述许三观壮美的人生历程。这篇小说以“卖血”为主旋律演奏出许三观的丰富的感性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理性情怀。“卖血”恰似许三观整个生命进行曲中的一个个“高音”,反复弹奏。而且“卖血”音值不断升高 ,使许三观的人格特征得以充分体现。所以《许三观卖血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 音乐 高音
下载PDF
乡土文学本真的平民生存叙事——以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椿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余华坚守以人为本体的乡土叙事。本文将以余华的乡土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个案文本,通过平民生存的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三方面,分析作家余华的乡土文本如何重构了乡土文学本真的平民生存叙事。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叙事视角 叙事内容 叙事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