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鹦鹉鱼六鞭毛虫病的防治措施
1
作者 尚东维 陈移波 +3 位作者 刘彦萧 段永楠 王春鹿 吕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5期219-221,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在家庭中饲养观赏鱼,部分人尤为喜爱颜色鲜艳的血鹦鹉鱼,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血鹦鹉鱼非常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当血鹦鹉鱼染病后轻者会影响到观赏效果,而重者则会直接导致鱼死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在家庭中饲养观赏鱼,部分人尤为喜爱颜色鲜艳的血鹦鹉鱼,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血鹦鹉鱼非常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当血鹦鹉鱼染病后轻者会影响到观赏效果,而重者则会直接导致鱼死亡。在众多血鹦鹉鱼疾病中以六鞭毛虫病最为常见,也是造成血鹦鹉鱼出现头洞的原因之一,六鞭毛虫病属于寄生虫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观赏鱼养殖兴起,该病表现频发状态,且呈现出一定的蔓延趋势。通常六鞭毛虫病多发生于鹦鹉鱼、慈鲷鱼、罗汉鱼、皇冠鱼以及七彩神仙等观赏鱼,以六鞭毛虫病病原最先发现。基于此,本文将对血鹦鹉鱼感染六鞭毛虫病的原因、病原、预防以及治疗方式分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六鞭毛虫病 防控与治疗
下载PDF
不同体色血鹦鹉鱼的色素细胞种类、数量及色素含量 被引量:10
2
作者 牟春艳 郑曙明 +2 位作者 任胜杰 饶远 陈芃宇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7-501,共5页
用显微镜观察了体长7.0~10.0cm的黑、黑黄、黄、红4种体色血鹦鹉鱼色素细胞的形态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其总类胡萝h素含量。结果显示,(1)黑色血鹦鹉鱼通体分布树突状和圆点状两种形态的黑色素细胞,内含大量黑色素颗粒... 用显微镜观察了体长7.0~10.0cm的黑、黑黄、黄、红4种体色血鹦鹉鱼色素细胞的形态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其总类胡萝h素含量。结果显示,(1)黑色血鹦鹉鱼通体分布树突状和圆点状两种形态的黑色素细胞,内含大量黑色素颗粒,黄色素细胞较少,颜色较浅;(2)黑黄色血鹦鹉鱼体上的树突状黑色素细胞的中心胞体扩散,分枝细长,黑色素颗粒为棕色,聚集能力弱,黄色素细胞大颜色深且数量较多;(3)黄色血鹦鹉鱼体上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很少,黄色素细胞遍体分布,颜色深,有少量圆点状的红色素细胞,形状小,颜色浅;(4)红色血鹦鹉鱼体的黑色素细胞稀少,有少量的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遍体分布。(5)红色血鹦鹉鱼的肉、鳞片、鳍条和皮肤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其他3种体色的鱼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黑、黑黄、黄3种体色的血鹦鹉鱼的上述4个部位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O.05)。本试验结果为深入探究色素细胞的发育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色素细胞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对血鹦鹉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邢薇 姜娜 +5 位作者 李铁梁 罗琳 袁丁 周云 王姝 马志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研究菌蜕、壳聚糖、天蚕素、左旋咪唑4种免疫增强剂对血鹦鹉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个组设3个平行。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5%菌蜕、2‰壳聚糖、1‰天蚕素和0.25‰左旋咪唑的饲料,对照组为... 【目的】研究菌蜕、壳聚糖、天蚕素、左旋咪唑4种免疫增强剂对血鹦鹉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个组设3个平行。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5%菌蜕、2‰壳聚糖、1‰天蚕素和0.25‰左旋咪唑的饲料,对照组为未添加免疫增强剂的基础饲料,连续投喂血鹦鹉鱼56d。分别于7 d、14 d、21 d、28 d、56 d每个平行组中随机取3尾鱼,检测血鹦鹉鱼血浆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补体C3和血液中呼吸暴发(NBT)活性。【结果】投喂血鹦鹉鱼菌蜕组分别在7 d、21 d、56 d的呼吸暴发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21d 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56d AL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组在56 d的呼吸暴发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21d 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天蚕素组和左旋咪唑组只在56 d呼吸暴发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这4种免疫增强剂中,菌蜕能更好地提高血鹦鹉鱼呼吸暴发、LZM、ALP活性,整体非特异性免疫效果要好于壳聚糖、左旋咪唑及天蚕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菌蜕 壳聚糖 天蚕素 左旋咪唑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玉米蛋白粉混合物对血鹦鹉鱼生化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学亮 季延滨 +5 位作者 尚东维 白东清 崔培 华旭峰 尤宏争 陈成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2,共5页
(28±1)℃水温下,将体质量(8.75±0.88)g血鹦鹉鱼饲养在300cm×150cm×80cm的水泥池中,投喂含不同水平玉米蛋白、磷脂和维生素E混合物的饲料30d,观察血鹦鹉鱼的生长、体色、抗氧化指标和肝功能。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按1‰(... (28±1)℃水温下,将体质量(8.75±0.88)g血鹦鹉鱼饲养在300cm×150cm×80cm的水泥池中,投喂含不同水平玉米蛋白、磷脂和维生素E混合物的饲料30d,观察血鹦鹉鱼的生长、体色、抗氧化指标和肝功能。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按1‰(A1)、3‰(A2)、5‰(A3)的比例分别与磷脂1‰(a1)、3‰(a2),维生素E 1‰(b1)、3‰(b2)混合。试验结果表明,A_1a_1组中血鹦鹉鱼体色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a_2组和A_3b_1组中血鹦鹉鱼黄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A_1a_1组外,对照组肝脏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1b1组血鹦鹉鱼肌肉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3b1组的相对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3b_1组血鹦鹉鱼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除A_3a_1、A_3a_2、A_3b_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A_2b_1和A_2b_2组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2b2组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1a_2、A_2b_1、A_3a_1组血鹦鹉鱼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3a_1组血鹦鹉鱼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含3‰~5‰的玉米蛋白粉和1‰~3‰维生素E饲料可促进血鹦鹉鱼生长、调节体色、增强抗氧化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玉米蛋白粉 生长 体色 生理机能
下载PDF
血鹦鹉鱼木糖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青 赵铭武 +1 位作者 曹鑫磊 刘新政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自患病血鹦鹉鱼肾脏分离获得优势菌CVSX1,做分离纯化培养、生化与分子鉴定、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以期对该病有效预防和治疗。分离菌株血液培养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灰白色至略黄,周围有弱溶血环。经过涂片染色镜检,该... 自患病血鹦鹉鱼肾脏分离获得优势菌CVSX1,做分离纯化培养、生化与分子鉴定、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以期对该病有效预防和治疗。分离菌株血液培养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灰白色至略黄,周围有弱溶血环。经过涂片染色镜检,该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圆形球菌,直径约为0.8~1.0μm,多数成堆,少数散在、成对或四联状排列。该菌株无荚膜或鞭毛,亦无芽孢,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可初步鉴定为木糖葡萄球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比对表明,菌株CVSX1与已登录GenBank数据库的木糖葡萄球菌16SrDNA序列的相似性〉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VSX1与葡萄球菌属的木糖葡萄球菌遗传距离最小。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木糖葡萄球菌CVSX1对血鹦鹉幼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应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木糖葡萄球菌CVSX1进行药敏检测,菌体CVSX1对磺胺嘧啶、青霉素G、诺氟沙星、四环素高度耐药,对红霉素、丁胺卡那敏感,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表现为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木糖葡萄球菌 16S RDNA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一种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大菱鲆和血鹦鹉鱼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4 位作者 张振国 夏苏东 刘霄莲 郝爽 冯守明 《江西水产科技》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溶菌酶 碱性磷酸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菱鲆 血鹦鹉鱼
下载PDF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学亮 季延滨 +1 位作者 白东清 陈成勋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706-1708,1712,共4页
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维生素E、磷脂的混合物对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A),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组(处理B),0.7%加丽... 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维生素E、磷脂的混合物对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A),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组(处理B),0.7%加丽素红与0.3%磷脂组(处理C),养殖30 d,测定血鹦鹉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类胡萝卜素、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B血鹦鹉鱼亮度和红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间血鹦鹉鱼肝胰脏、肌肉和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血鹦鹉鱼肝胰脏中,处理B 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 MDA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血清中GOT和GP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对鹦鹉鱼的体色、生长和抗氧化系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Cichlasomasynspilum×Cichlasomacitrinellum) 加丽素红 体色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血鹦鹉鱼与其亲本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5 位作者 刘肖莲 李春艳 付志茹 白晓慧 冯守明 张先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183-185,共3页
为提高高品质血鹦鹉鱼产出率,研究了血鹦鹉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高及其亲本红头丽体鱼(C. synspilum Hubbs)(母本)和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 Gunther)(父本)的主要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亲本组合繁育的血鹦鹉鱼的形态存在... 为提高高品质血鹦鹉鱼产出率,研究了血鹦鹉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高及其亲本红头丽体鱼(C. synspilum Hubbs)(母本)和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 Gunther)(父本)的主要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亲本组合繁育的血鹦鹉鱼的形态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血鹦鹉鱼与其亲本的多项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 <0. 05),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为因变量、其亲本的形态学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在生产实践中的亲鱼配组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红头丽体 红魔丽体 形态学指标 相关性 分化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血鹦鹉鱼吸收虾青素效果、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邬国强 汪学杰 +5 位作者 牟希东 刘超 刘奕 杨叶欣 胡隐昌 宋红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7,共11页
为了探讨血鹦鹉鱼(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增色期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免疫力和吸收虾青素的效果,选取540尾血鹦鹉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虾青素为4‰而脂肪添加水平分别为2.93%(对照组)、5.90%、8.89%、11.91%... 为了探讨血鹦鹉鱼(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增色期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免疫力和吸收虾青素的效果,选取540尾血鹦鹉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虾青素为4‰而脂肪添加水平分别为2.93%(对照组)、5.90%、8.89%、11.91%、14.94%、17.92%的饲料60 d。结果显示:1)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11.9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体色的红值(a*)、黄值(b*)和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体表红值(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脂肪添加水平为14.94%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值(b*)在11.91%组达到最大值,与14.94%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体色亮度值L值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游离脂肪酸(NEFA)在14.94%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蛋白(TP)在11.91%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TBA)和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分别在11.91%组和14.94%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在一定虾青素含量的饲料中,适量添加脂肪可提高血鹦鹉鱼的生长性能、有效改善虾青素的吸收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过高的脂肪水平则对虾青素吸收无益。综合分析各指标,推荐血鹦鹉鱼着色饲料(4‰虾青素)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1.91%~1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饲料脂肪水平 体色 血清生化指标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血鹦鹉鱼鳞片及色素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康奇 潘贤辉 +1 位作者 牟春艳 郑曙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4,共8页
为探索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llum♂)鳞片结构及其色素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形态特征,分别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拍照系统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血鹦鹉鱼鳞片整体呈卵圆形,为等比型鳞片,露出部分的边缘... 为探索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llum♂)鳞片结构及其色素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形态特征,分别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拍照系统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血鹦鹉鱼鳞片整体呈卵圆形,为等比型鳞片,露出部分的边缘有密生的辐射型细齿,属于栉鳞;鳞焦属于亚基位型,含色素区域主要分布在鳞片的基区,约占1/4,呈半月状。鳞片上色素细胞类型分为四种: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黑色素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种树突分支状,个体大,分支粗大;另一种球形,有放射小分支,个体小。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细胞形态相似,呈球形和不规则树突分支状。虹彩细胞为小颗粒状,呈现蓝、紫、绿等颜色多种色彩。电镜下观察到黑色素颗粒和反光板,其中,黑色素颗粒有两种类型:一种颗粒较大,立体,颗粒边缘颜色较深而内部颜色逐渐变浅;另一种颗粒较小,整体颜色较深且均匀,颗粒胞边缘模糊不清。在电镜下还观察到了上皮细胞的连接结构、虹彩细胞及其胞内的反光小板,反光小板棍棒状或杆状,长短不一,平行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llum♂) 鳞片 色素细胞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速大肥和高稳胺对血鹦鹉鱼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李长娥 赵建忠 +1 位作者 孙学亮 陈成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了探究速大肥和高稳胺对血鹦鹉鱼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血鹦鹉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速大肥和高稳胺。养殖30 d后,测定鱼体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相关抗氧化指标,探究... 为了探究速大肥和高稳胺对血鹦鹉鱼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血鹦鹉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速大肥和高稳胺。养殖30 d后,测定鱼体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相关抗氧化指标,探究这两种饲料添加剂对于血鹦鹉的生长和相关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5%的高稳胺组,鹦鹉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显著提高了血鹦鹉鱼机体的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同时也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0.5%高剂量的速大肥并没有显著提高其丙二醛含量(P>0.05),且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差异变化也不明显(P>0.05),添加量为0.5%的速大肥对于血鹦鹉增重方面效果不显著(P>0.05),但成活率提升显著(P<0.05)。综上所述,将高稳胺和速大肥作为血鹦鹉观赏鱼饲料添加剂能有效地促进血鹦鹉鱼生长,并提高其自身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大肥 高稳胺 血鹦鹉鱼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血鹦鹉鱼外形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月 田云臣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74-76,共3页
血鹦鹉鱼的外形是分级的重要因素,分级结果决定其市场价值。目前,血鹦鹉鱼分级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主观性强、效率低。本文介绍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鹦鹉鱼外形评价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在养殖水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Matlab2017a软件控制摄像... 血鹦鹉鱼的外形是分级的重要因素,分级结果决定其市场价值。目前,血鹦鹉鱼分级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主观性强、效率低。本文介绍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鹦鹉鱼外形评价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在养殖水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Matlab2017a软件控制摄像头完成图片的采集,并通过二值化、取阈值、去噪声、寻找边界等方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最后介绍了利用metric函数判断鱼体边界所围成的闭合曲线是否趋近于圆形,进而完成血鹦鹉鱼外形评价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动完成血鹦鹉鱼的分级,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血鹦鹉鱼 外形评价
下载PDF
血鹦鹉鱼水族缸养殖技术
13
作者 张先光 刘真 +4 位作者 王春鹿 韩现芹 王宇 史东杰 姜巨峰 《科学养鱼》 2022年第4期76-77,共2页
血鹦鹉鱼由紫红火口鱼和红魔鬼鱼杂交所得,遗传了来自两种鱼所特有的生理习性,易养,全身鲜艳通红,加上胖嘟嘟的体形和柔柔的鳍条,非常惹人喜爱。血鹦鹉鱼因有红红火火等美好寓意,养殖技术又比较简单,成为家庭养殖热带观赏鱼的首选。随... 血鹦鹉鱼由紫红火口鱼和红魔鬼鱼杂交所得,遗传了来自两种鱼所特有的生理习性,易养,全身鲜艳通红,加上胖嘟嘟的体形和柔柔的鳍条,非常惹人喜爱。血鹦鹉鱼因有红红火火等美好寓意,养殖技术又比较简单,成为家庭养殖热带观赏鱼的首选。随着血鹦鹉鱼家庭水族缸养殖人群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及促进血鹦鹉鱼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天津市观赏鱼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了血鹦鹉鱼水族缸式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水族缸 家庭养殖 生理习性 养殖技术研究 观赏 鳍条 服务消费者
下载PDF
血鹦鹉鱼套养女王大帆养殖试验
14
作者 张先光 王春鹿 +3 位作者 马友福 韩现芹 王宇 姜巨峰 《河北渔业》 2021年第4期30-32,共3页
为探索血鹦鹉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本试验构建了血鹦鹉鱼套养女王大帆(Hypostomus plecostomus)养殖技术模式,经过8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养殖池可产生效益为324.58... 为探索血鹦鹉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本试验构建了血鹦鹉鱼套养女王大帆(Hypostomus plecostomus)养殖技术模式,经过8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养殖池可产生效益为324.58元,其中女王大帆每平方米可产收益为203.12元。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比较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 女王大帆(Hypostomus plecostomus) 套养
下载PDF
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15
作者 刘彦萧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5期65-66,共2页
血鹦鹉鱼也被称为财神鱼,外观为红色,体型呈椭圆型,血鹦鹉鱼为杂交品种,以其周身大红色及活泼可爱的嘴型和身形受到了广大观赏鱼友的喜爱。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具备生产效率高、规模大、质量优等优势,目前被快速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 血鹦鹉鱼也被称为财神鱼,外观为红色,体型呈椭圆型,血鹦鹉鱼为杂交品种,以其周身大红色及活泼可爱的嘴型和身形受到了广大观赏鱼友的喜爱。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具备生产效率高、规模大、质量优等优势,目前被快速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以期指导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快速发展。1养殖管理要点1.1水池要求与消毒血鹦鹉鱼养殖方式为搭建大棚、挖掘水泥池,结合养殖规模,控制好养殖大棚建设面积,同时将养殖大棚水深控制在2 m左右为宜,底部铺上黑膜,同时确保底部平坦,进排水便利。此外,要配置增氧机,一般每公顷配套增氧机45 kw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技术 增氧机 血鹦鹉鱼 水泥池 观赏 养殖技术要点 杂交品种 黑膜
下载PDF
以图像处理为基础的血鹦鹉鱼外形自动评价方法初探
16
作者 马国强 齐月 田云臣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9年第9期27-30,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血鹦鹉鱼外形评价和自动分级方法,为血鹦鹉鱼分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使用自制的水下图像采集装置,并配以计算机图像采集程序,做到对血鹦鹉鱼自动连续拍摄多张照片,通过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二值化、...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血鹦鹉鱼外形评价和自动分级方法,为血鹦鹉鱼分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使用自制的水下图像采集装置,并配以计算机图像采集程序,做到对血鹦鹉鱼自动连续拍摄多张照片,通过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二值化、连通区域计算、鱼体轮廓检测和圆形拟合等运算,对鱼体形状的整体轮廓进行浑圆度计算,以鱼体形状与正圆的近似程度作为体型分级的基本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血鹦鹉鱼 分级
下载PDF
血鹦鹉鱼Mitfa基因表达qPCR分析的引物设计与评估
17
作者 尚东维 李景龙 +4 位作者 石洪玥 孙学亮 方珍珍 季延滨 陈成勋 《河北渔业》 2018年第10期1-5,43,共6页
MITF,即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其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具有核心的调控作用。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和体色之间的关系,应用分析血鹦鹉的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技术,... MITF,即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其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具有核心的调控作用。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和体色之间的关系,应用分析血鹦鹉的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技术,从血鹦鹉(Amphilophus)鱼鳍与鱼皮中提取RNA,通过Primer 5软件设计扩增血鹦鹉Mitfa基因片段的引物并进行qPCR评估,为血鹦鹉Mitfa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Mitf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叶黄素混合物对血鹦鹉鱼生长、体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学亮 季延滨 +3 位作者 白东清 华旭峰 陈成勋 尤宏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3-749,共7页
在水温为(28±1)℃时,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与维生素E或磷脂混合物对体重(5.08±0.88)g血鹦鹉鱼(Cichla_soma_ synspilum♀×Cichla_soma_ citrinellum♂)生长、着色、抗氧化及肝功能指标影响。血鹦鹉鱼放养于(150 cm... 在水温为(28±1)℃时,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与维生素E或磷脂混合物对体重(5.08±0.88)g血鹦鹉鱼(Cichla_soma_ synspilum♀×Cichla_soma_ citrinellum♂)生长、着色、抗氧化及肝功能指标影响。血鹦鹉鱼放养于(150 cm×150 cm×150 cm)水泥池中,每池20尾,投喂基础饲料为对照,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叶黄素按0.1%(A_1)、0.3%(A_2)、0.5%(A_3)比例分别与磷脂0.1%(a_1)、0.3%(a_2)或维生素E 0.1%(b_1)、0.3%(b_2)用水搅拌均匀的试验饲料30 d。结果表明:A_1a_1组可显著提高血鹦鹉鱼体表亮度(P<0.05),试验组血鹦鹉鱼体表的黄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b_1组可使肝胰脏和肌肉中类胡萝卜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叶黄素混合物组与对照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A_1b_2和A_2b_1组可使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_T)比活力显著提高(P<0.05),且丙二醛(MDA_)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A_1a_1和A_3a_2组使谷草转氨酶(A_ST)和谷丙转氨酶(A_LT)活性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维持血鹦鹉鱼肝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叶黄素 体色 生长
原文传递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小慧 汪学杰 +4 位作者 牟希东 胡隐昌 王广军 刘超 罗建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606-8607,86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观察增色过程中血鹦鹉的体色变化。[结果]5‰和8‰虾青素组增色效果好于3‰虾青素组,但5‰和8‰组间差异不显著。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组在试验开始后1周内色度增加速度高于5‰虾青素组,但长期增色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鹦鹉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后10 d内,色度增加速度较快,而后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结论]鱼体解剖结果显示,虾青素主要沉积在血鹦鹉鱼的皮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血鹦鹉鱼 着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