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隐性德育的艺术性——基于老子“行不言之教”的思想 被引量:7
1
作者 邓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66-68,共3页
老子提出的"行不言之教"是其德育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其天道观和人性论的分析,可以看出"行不言之教"就是要"遵道而行,无为而教",即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实施道德教育。"行不言之教&q... 老子提出的"行不言之教"是其德育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其天道观和人性论的分析,可以看出"行不言之教"就是要"遵道而行,无为而教",即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实施道德教育。"行不言之教"作为隐性德育的代名词,将教育意图寓于友好而自然的关系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并淡化教育痕迹,体现了道德教育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不言之教 隐性德育 教育艺术
下载PDF
论庄子“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顾明 《现代教育论丛》 2008年第11期53-56,共4页
庄子"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意指教师以身作则,教学在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强调了学习者的自觉领悟,他反对过多的说教,主张一切要顺应自然。"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发颇多: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尊重学... 庄子"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意指教师以身作则,教学在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强调了学习者的自觉领悟,他反对过多的说教,主张一切要顺应自然。"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发颇多: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交往"的师生观、教师以身作则和提倡生成性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行不言之教
下载PDF
老子“行不言之教”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寒芳 《福建高教研究》 2003年第5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行不言之教” 德育思想 主体性教育 教育理念
下载PDF
试析“行不言之教”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1-23,共3页
“行不言之教”在老子的理论体系中 ,有其深刻的内涵。从“道”的运动特征及运动规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行不之言教”就是要因道而行 ,顺儿童的自然本性 ,促其发展 ,排除背离道的强作妄为的教育活动。它具体体现在教育的目的及一些教... “行不言之教”在老子的理论体系中 ,有其深刻的内涵。从“道”的运动特征及运动规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行不之言教”就是要因道而行 ,顺儿童的自然本性 ,促其发展 ,排除背离道的强作妄为的教育活动。它具体体现在教育的目的及一些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不言之教” 启示
下载PDF
“行不言之教”——试论老子道德教育的方法
5
作者 魏微 李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3-14,共2页
"行不言之教"是老子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行不言之教"的依据在于道的独特性、言的局限性、无为的必要性,其具体实施由为师者以身作则、为学者注重自得和师生间人格平等这三个方面构成。"行不言之教"是老... "行不言之教"是老子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行不言之教"的依据在于道的独特性、言的局限性、无为的必要性,其具体实施由为师者以身作则、为学者注重自得和师生间人格平等这三个方面构成。"行不言之教"是老子哲学走向大众的有效途径,它丰富了先秦教育思想,亦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行不言之教 道德教育 无为
下载PDF
“行不言之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6
作者 王文慧 李蕾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95-97,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然而,在面对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中出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然而,在面对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中出现了矛盾和困惑,原来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人们试图寻找到一些这样的教育方法,哪怕是能够在这一道路上开拓出新的思维方式也深感荣幸。通过阅读老子的相关书籍和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老子思想中的"行不言之教"可以为我们找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新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不言之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者
下载PDF
“行不言之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1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然而,在面对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中出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然而,在面对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中出现了矛盾和困惑,原来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通过阅读老子的相关书籍和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老子思想中的"行不言之教"可以为我们找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新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不言之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者
下载PDF
《道德经》中“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新解
8
作者 李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该书的灵魂,以后各章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在阅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句时,许... 《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该书的灵魂,以后各章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在阅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句时,许多文本均断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均将“处”、“行”二字当做动词,这样理解不能算错,但断句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将“处”、“行”二字视为名词,强调了圣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言之教,更为妥当,更能体现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圣人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下载PDF
教师“灌输”与学生“自化”——老子“行不言之教”德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9
作者 张凌梓 王婷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6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灌输是传统的知性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指教育者将社会要求的德育内容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它在传授道德性知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复杂社会环境下,这种单一的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缺少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共鸣的灌输法导致了学校德... 灌输是传统的知性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指教育者将社会要求的德育内容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它在传授道德性知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复杂社会环境下,这种单一的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缺少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共鸣的灌输法导致了学校德育实效性不佳的后果.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魂宝,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丰富的德育思想,其中“行不言之教”可谓是与灌输法完全对立的经典表述.本文通过探究老子“行不言之教”以使民“自化”的德育思想内涵,试图对其进行去粗取精的批判继承,以探寻其对我国当下学校德育方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灌输 自化 行不言之教
下载PDF
“行不言之教”——老子的道德教育理论
10
作者 葛萍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8期51-52,共2页
老子的“行不言之教”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行不言之教”也就是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特性去进行教化,按受教育者自身的规律施教,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种德育理论,它有着自己的理念、方法和心理。
关键词 老子 行不言之教 道德教育
下载PDF
班级管理中“行不言之教”的教学智慧
11
作者 吴亮奎 《中国德育》 2021年第22期24-27,共4页
“行不言之教”是一种教学智慧。这种教学智慧用之于班级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认同学生成长的自为性。班级管理是为了帮助学生自由健康地成长,班级管理的规则和程序需要通过学生个体生命的自为性实现。第二,发现学习本能的潜... “行不言之教”是一种教学智慧。这种教学智慧用之于班级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认同学生成长的自为性。班级管理是为了帮助学生自由健康地成长,班级管理的规则和程序需要通过学生个体生命的自为性实现。第二,发现学习本能的潜在性。人作为生命个体具有学习的本能,班级管理要尊重个体的学习本能。第三,重视生命的自组织能力。“行不言之教”是智慧的“常道”,蕴含着后现代“自组织”理论的萌芽。班级管理要善于发现、认同并保护生命本身的能量,抓住集体形成过程中的“混沌”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管理 行不言之教 教学智慧
原文传递
老子《道德经》中“行不言之教”的德育意蕴探究与践行
12
作者 余盛祥 王慧英 《汉字文化》 2022年第S02期328-329,335,共3页
老子《道德经》中“行不言之教”的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与德育思想精华。文章先分析“行不言之教”的内涵,然后从重视德育教育主体、“致虚守静”德育教育、“因材施教”德育教育、重视隐性德育教育与“无为自化”德育教育这五方... 老子《道德经》中“行不言之教”的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与德育思想精华。文章先分析“行不言之教”的内涵,然后从重视德育教育主体、“致虚守静”德育教育、“因材施教”德育教育、重视隐性德育教育与“无为自化”德育教育这五方面阐析“行不言之教”的德育教育实践模式。希冀对当代高校德育教育实践起到一定借鉴价值和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行不言之教” 德育意蕴
原文传递
行不言之教 做慧心之师
13
作者 胡胜 《新班主任》 2021年第12期23-23,共1页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姚老师培养小然成为自己的“小密探”,通过小然的“小报告”成功掌握班级的动态,结果,小然被大家指责,也开始讨厌姚老师了。班级管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陷入了“三败俱伤”的僵局。...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姚老师培养小然成为自己的“小密探”,通过小然的“小报告”成功掌握班级的动态,结果,小然被大家指责,也开始讨厌姚老师了。班级管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陷入了“三败俱伤”的僵局。笔者认为,姚老师的案例告诉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要有一颗积极有为的进取心之外,还要行不言之教、做慧心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主任 慧心 进取心 行不言之教 老师 积极有为 案例
下载PDF
以不言之教行管理之道
14
作者 薛霁 《华夏国学》 2019年第1期80-80,共1页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常常在思考应该怎样管理好一个学校,制度管人固然重要,但从人的内心来看,谁都不希望被管,这是每一个人的本性。但是当人们从心底佩服某个人时,他就不会抵...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常常在思考应该怎样管理好一个学校,制度管人固然重要,但从人的内心来看,谁都不希望被管,这是每一个人的本性。但是当人们从心底佩服某个人时,他就不会抵触这个人对他的管理,而会主动服从。聪明的管理者能够从自身寻找办法,正人先正己,“行不言之教”,让被管理者心甘情愿地服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不言之教” 管理干部 被管理者 《道德经》 制度管人 人的本性 服从 个人
下载PDF
行不言之教 做有情之事
15
作者 潘惠霞 《新课程评论》 202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很小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做一名语文老师,后来很幸运地实现了这个愿望。回想自己的教育经历,我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数不清道不完,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无从说起。趁此寂静之时细细梳理,姑且采撷"尊重""评价""示... 很小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做一名语文老师,后来很幸运地实现了这个愿望。回想自己的教育经历,我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数不清道不完,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无从说起。趁此寂静之时细细梳理,姑且采撷"尊重""评价""示范"和"童心"这四个关键词,写下这些文字,既有我对教育的思考,也有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老师 无从说起 关键词 行不言之教 尊重
原文传递
《道德经》中的教育思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6
作者 赵建青 《中华少年(下)》 2015年第10期7-7,9,共2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关键词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原文传递
“不言”的语文观
17
作者 李晓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8年第8期15-15,共1页
老子思想在当代语文教学思想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老子朴实而深厚的语文思想,尤其是“行不言之教”的主张,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是遵从生命力发展的教育准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养成... 老子思想在当代语文教学思想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老子朴实而深厚的语文思想,尤其是“行不言之教”的主张,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是遵从生命力发展的教育准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件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这就是对老子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诠释,以老师的“不言”触发学生的“万言”,以“无为”诱发学生的“有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语文观 语文教育思想 行不言之教” 语文教学思想 老子思想 中国传统 教育准则
下载PDF
行不言之教——做智慧的幼儿家庭教育
18
作者 秦涛 《江西教育》 2024年第42期74-75,共2页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的本意是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能保持一种开放、虚心的态度,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偏执任性、不自以为是。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注重家教、家风的背景下,一些社会上的家庭教育机构却把这句话...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的本意是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能保持一种开放、虚心的态度,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偏执任性、不自以为是。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注重家教、家风的背景下,一些社会上的家庭教育机构却把这句话当成营销的噱头,过分强调父母必须好好学习,否则孩子就无法“天天向上”。这让当下许多年轻父母倍感焦虑,他们生怕因为自己能力有限,影响孩子的前程,于是报名参加各种家长培训班,学习管控情绪、学习完全接纳孩子、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等,完全忽略了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行不言之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习动力 家风 行不言之教 接纳孩子 自以为是 任性 天天向上
原文传递
老子是否存在教育思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明 吕锡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由于人们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道德经》,故认为老子无教育思想,甚至认为老子思想具有反教育的倾向。事实上,老子的"自然"、"无为"、"行不言之教"、"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等主张皆蕴含了值得珍视的... 由于人们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道德经》,故认为老子无教育思想,甚至认为老子思想具有反教育的倾向。事实上,老子的"自然"、"无为"、"行不言之教"、"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等主张皆蕴含了值得珍视的教育思想。这些智慧甚至对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完善曾产生积极作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理论的形成上吸收了老子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等学习理论,从而成为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学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教育 自然无为 行不言 之教
下载PDF
缄默知识与数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晓学 李彭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缄默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知识创造的关键在于缄默知识的动员和转换,没有植根于缄默知识的明言知识是苍白无力的.该理论对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缄默地获得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 缄默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知识创造的关键在于缄默知识的动员和转换,没有植根于缄默知识的明言知识是苍白无力的.该理论对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缄默地获得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在对话的情景中展现师生的缄默知识和本真的思想;重视缄默知识在数学问题提出和解决中的作用;通过内隐学习和明言知识的融会贯通获得缄默的数学知识;追求教学变革的高境界———“行不言之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缄默知识 数学教学改革 教学变革 行不言之教” 符号感 融会贯通 数感 知识创造 理论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