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MB模型的某医科大学大学生危险性行为中介效应分析
1
作者 孔祥然 曹望楠 +2 位作者 施正丽 郑韵婷 史宇晖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能力,探索危险性行为发生的关键作用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PPS-整群抽样,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构建问卷,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影...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能力,探索危险性行为发生的关键作用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PPS-整群抽样,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构建问卷,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424份,有效回收率99.37%。信息和动机是两个独立因素,通过行为技巧影响行为,信息对行为无直接作用。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a^(std)*b^(std)/(c'+a^(std)*b^(std))=15.24%]。结论 要根据大学生的特征从更贴近行为层面的作用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危险性行为 IMB模型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及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晓 楼超华 +1 位作者 涂晓雯 程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索家庭因素对未婚青少年首次性行为以及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5~24岁青少年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6023名未婚青少年中12.7%有过性行为(男16.8%、女8.7%),其中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8... 目的:探索家庭因素对未婚青少年首次性行为以及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5~24岁青少年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6023名未婚青少年中12.7%有过性行为(男16.8%、女8.7%),其中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8岁、首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措施、有过商业性行为、与陌生人、与吸毒人员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9.9%、55.2%、4.3%、12.2%和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年代越早、与父母同住、青春期早期家庭支持评分较高及父母反对婚前性行为的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行为评分均较低;家庭因素对性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性行为的发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男性更多地受人口学特征的影响。结论: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发生趋于年轻化。家庭因素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婚前性行为及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前性行为 危险性行为 家庭因素 未婚青少年
下载PDF
互联网对男男性接触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及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建东 庞琳 吴尊友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由于互联网对个人隐私的良好保护,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男男性接触者(MSM)寻找性伴的理想场所。伴随着MSM中不安全性行为日渐增多,MSM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MSM的互联网调查和网络干预研究,我... 由于互联网对个人隐私的良好保护,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男男性接触者(MSM)寻找性伴的理想场所。伴随着MSM中不安全性行为日渐增多,MSM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MSM的互联网调查和网络干预研究,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局部地区的MSM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逐步上升,亟需在运用互联网开展MSM相关研究和行为干预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互联网 艾滋病 危险性行为
下载PDF
河北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示范区综合治疗前后危险性行为对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白珍 张勇 +7 位作者 田梅 曹晋 储耀辉 杨淑恩 马磊 李慧敏 张志平 陈兰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406-1407,共2页
自2007年开始,河北省开展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以下简称686项目)的治疗项目,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3年来有肇事肇祸(危险性行为)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对比分析,以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 自2007年开始,河北省开展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以下简称686项目)的治疗项目,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3年来有肇事肇祸(危险性行为)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对比分析,以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率下降以及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效达到患者在社区维持治疗目的,并且预防和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 危险性行为 精神病患者
下载PDF
吸毒人员危险性性行为的评估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罗丹 谌伟文 +2 位作者 丁彩兰 陈希 肖水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7-1123,共7页
目的:了解吸毒人员HIV感染危险性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湖南省两所强制戒毒机构的323名吸毒人员作为调查样本,以面对面访谈方式,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危险性性行为问卷、相关知识问卷和性态度开放程度量表进行调查。结... 目的:了解吸毒人员HIV感染危险性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湖南省两所强制戒毒机构的323名吸毒人员作为调查样本,以面对面访谈方式,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危险性性行为问卷、相关知识问卷和性态度开放程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时点前1年内,309名吸毒人员有效样本中,279人(90.3%)有固定性伴;27.5%(85/309)有多个固定性伴;临时性性行为发生率为38.2%(118/309),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5.9%(80/309),既有商业性又有非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3.9%(74/309),多性伴性行为总发生率为62.8%(194/309)。总分为25分(25条目)的相关知识中位数得分为18分(P25=15,P75=20);总分为66分的性态度开放程度中位数评分为33分(P25=14,P75=38)。按照本研究界定的危险性性行为分级方法,经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无稳定婚姻关系、有注射吸毒行为、既往有性传播疾病感染史是其性行为危险程度等级增高的危险因素,初次性行为年龄越低、性态度趋向保守是样本性行为危险程度增高的保护因素。结论:研究点吸毒人员有较高比例的危险性性行为,对该人群危险性性行为的有效干预对于预防和控制HIV向普通人群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员 危险性行为 评估 特征
下载PDF
成都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熊焰 张银波 代光智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了解影响成都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金牛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持续3年的随访,得到307例患者的随访资料。每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既往180d内的服药和住院时间;病情变化... 目的了解影响成都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金牛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持续3年的随访,得到307例患者的随访资料。每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既往180d内的服药和住院时间;病情变化,服药情况等;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危险性行为评定量表。相关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性别(β=0.05)、社会功能低下(β=0.28)与暴力行为相关;性别(β=0.27)、PANSS(β=0.23)和稳定居住时间少(β=-0.28)与肇事相关;PANSS(β=0.04)和服药天数(β=-0.21)与肇祸相关。结论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控制,以及对流浪患者的监管能够减少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另外,应该普及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精神分裂症 危险性行为
下载PDF
昆明市男男性接触者不同场所活动人群危险性行为状况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明 邓艳红 +1 位作者 李红卫 董海英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活动场所中男男性接触人群安全性行为状况、干预工作的成效及确定干预工作的重点。方法以面对面访问的方式对昆明市经常到公园、酒吧、浴室以及通过志愿者网络对较少到公共场所活动的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监测调... 目的评估不同活动场所中男男性接触人群安全性行为状况、干预工作的成效及确定干预工作的重点。方法以面对面访问的方式对昆明市经常到公园、酒吧、浴室以及通过志愿者网络对较少到公共场所活动的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监测调查。结果4类被调查人群中6个月内肛交性伴情况为:浴室人群的性伴人数最多,2005年中位数是4.33,2006年是3.95;其次为公园人群,2005年是2.74,2006年是3.55。酒吧人群的性伴人数最少,2005年是2.52,2006年是1.70。男男性接触人群6个月内安全套使用率2005年为44.9%,2006年为51.1%。结论经常到浴室、公园以及较少到公共场所活动的男男性接触者具有较多的性伴和较高的性行为频度,是值得关注的人群。安全套使用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较低,应分人群对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场所 危险性行为 分析
下载PDF
男性HIV/AIDS危险性行为发生频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左群 张孔来 +2 位作者 单广良 刘民 刘德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56-1357,共2页
目的 研究中国男性人群安全套使用频率的数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深圳市收容教育所收容的 192名男性商业性服务受供者进行了匿名的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人群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与性伴关系的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商业... 目的 研究中国男性人群安全套使用频率的数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深圳市收容教育所收容的 192名男性商业性服务受供者进行了匿名的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人群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与性伴关系的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商业性伴、非商业性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间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概率分别为 0 4946,0 3 3 2 6和 0 160 0 ;从不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概率分别为 0 1661,0 2 812和 0 52 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性服务 HIV AIDS 危险性行为 性伴关系 数学模型 安全套 使用频率
下载PDF
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强 王翠鹏 +3 位作者 王章元 耿彩虹 欧阳华 张清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5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7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干预,并对比其干预前后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结果与综合干预前比较,70例患者综合干预后的出走、伤人、毁物、自杀、自伤危险性行为...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7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干预,并对比其干预前后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结果与综合干预前比较,70例患者综合干预后的出走、伤人、毁物、自杀、自伤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明显,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精神病患者 危险性行为
下载PDF
知道自己感染状态的HIV阳性人群的危险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计国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HIV阳性 危险性行为 影响因素 艾滋病 酗酒
下载PDF
创新扩散理论在男性民工群体HIV/AIDS危险性行为扩散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承建 张琼 +1 位作者 朱培华 杨廷忠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9期702-704,共3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在男性民工群体中传播和扩散的特点。方法: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模式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在男性民工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831人。结果:男性民工群体危险性行为与创新本身的特征有关,采用者的示范作用对传播至关重要... 目的:了解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在男性民工群体中传播和扩散的特点。方法: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模式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在男性民工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831人。结果:男性民工群体危险性行为与创新本身的特征有关,采用者的示范作用对传播至关重要;危险性行为在进城后前几个月发生的比率较高,第6个月达到高峰;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对网络成员的危险性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外来人群中存在发生HIV/AIDS感染的危险性,应当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后的早期行为干预,尤其前6个月的干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HIV/AIDS危险性行为 男性民工 扩散
下载PDF
门诊性病患者危险性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丹 肖水源 +1 位作者 庞慧敏 陈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性病患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性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于2007年4月19~6月19日期间前来研究点就诊、愿意合作的200名门诊性病患者作为样本,以面对面访谈方式,采用自编一般情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性病患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性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于2007年4月19~6月19日期间前来研究点就诊、愿意合作的200名门诊性病患者作为样本,以面对面访谈方式,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危险性性行为问卷、相关知识问卷和性态度开放程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时点前1年内,200名性传播疾病患者(STD)患者样本中,192人(96.0%)有固定性伴,22.0%(44/200)有多个固定性伴;临时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6.5%(53/200),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为40.5%(81/200),既有商业性又有非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9.5%(79/200),多性伴性行为发生率62.0%(124/200);25条目,总分为25分的相关知识中位数得分为18分(P25=15,P75=21);总分为30分的性态度开放程度中位数评分为11分(P25=8,P75=15.7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婚姻状况、初次性行为年龄和性态度开放程度是患者样本发生危险性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点门诊STD患者较高比例的危险性性行为,采取措施及时干预患者的危险性性行为,对预防和控制HIV向普通人群传播和扩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性病患者 危险性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面临的伦理难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海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在性传播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目前我国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仍然面临一系列伦理难题,如性道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存在明显冲突,商业性性行为干预面临伦理、法... 在性传播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目前我国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仍然面临一系列伦理难题,如性道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存在明显冲突,商业性性行为干预面临伦理、法律或政策困境,同性恋者面临"道德多数"的社会环境且基本处于"地下状态",多性伴行为动机复杂,安全套推广仍然面临伦理、法律争议和实际困难,相当数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等。面对这些难题,国家应在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格局、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基础上,明确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同时对艾滋病各类危险性性行为干预面临的具体难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危险性行为 性道德 性健康 道德多数 “预防为主”方针
下载PDF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秀芹 郗玲燕 +2 位作者 朱凤英 张萍 崔利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9-831,共3页
目的 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4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的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0~5级分级对患者的危险性行为严重程度进行... 目的 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4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的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0~5级分级对患者的危险性行为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危险性行为者72例(60.5%),无危险性行为者47例(39.5%).有危险性行为患者与无危险性行为患者比较,其家族史阳性率高,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妄想、猜疑与被害得分高,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阳性精神症状(特别是妄想、猜疑与被害)、阳性家族史、社会支持程度低可能是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危险性行为 门诊患者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利用动态功能连接对健康危险性行为特征的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伟雄 曾令李 +3 位作者 秦键 刘华生 沈辉 王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7-931,共5页
为了研究健康危险性行为的脑网络特征,该文采集了49个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使用每一个对象动态功能连接网络的低频振荡振幅作为特征,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对个体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动态功能连接能较好地预测健康危险... 为了研究健康危险性行为的脑网络特征,该文采集了49个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使用每一个对象动态功能连接网络的低频振荡振幅作为特征,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对个体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动态功能连接能较好地预测健康危险性行为特征,并提取了与之相关的功能连接模式,对预测有重要作用的连接绝大部分位于网络之间,且主要呈现为带状盖网络和额顶网络之间的连接,以及感觉运动网络与它们之间的连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网络 动态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 健康危险性行为 支持向量回归
下载PDF
分期分类护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国贤 苏虹 《安徽医学》 2020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分类护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庆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采用分期分类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在另一个病区同期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为... 目的探讨分期分类护理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庆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采用分期分类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在另一个病区同期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纠正有效率及危险性级别占比情况。结果护理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纠正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肇事肇祸行为各危险级别占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分类护理能够有效纠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降低肇事肇祸危险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分类护理 肇事肇祸 精神病 危险性行为 危险级别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2
17
作者 李玉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6期4074-4077,共4页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精神科传统常规干预,研究组则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精神科传统常规干预,研究组则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生活质量、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危险性行为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均<0.05),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以上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积极的干预效果,能够明显降低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精神分裂症 危险性行为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黄彩明 王勇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时间进行编号并按单双号分作两组,其中单号35例为对照组,接受精...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时间进行编号并按单双号分作两组,其中单号35例为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双号35例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危险性行为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OAS评分、危险性行为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较治疗前和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分较治疗前和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各因子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较治疗前和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减轻危险性行为,促进疾病康复,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精神分裂症 危险性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晓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护理组40例(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干预)以及优质护理组40例(接受优质护... 目的探讨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护理组40例(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干预)以及优质护理组40例(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11.30±1.30)分、社会性活动评分(15.30±1.80)分以及动作和交往评分(17.50±2.10)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攻击行为评定量表评分为(2.90±0.40)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活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62.51±5.26)分、(63.59±5.64)分、(62.94±5.31)分、(64.52±5.62)分、(63.94±5.26)分、(64.13±5.37)分、(63.49±5.26)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51.98±4.68)分、(51.84±4.26)分、(53.64±4.62)分、(54.92±4.81)分、(54.18±4.59)分、(55.64±4.69)分、(52.63±4.53)分(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危险性行为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22.50%(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并避免患者出现危险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干预 社会功能 危险行为 危险性行为总发生率
下载PDF
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玉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4期183-184,共2页
目的分析实施综合干预对于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作用。方法 120例有危险性行为的重度精神病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病例的危险性评估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明显少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 目的分析实施综合干预对于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作用。方法 120例有危险性行为的重度精神病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病例的危险性评估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明显少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同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有利于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早日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精神病 危险性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