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行为美与行为善的异同
1
作者 钟杨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12期31-32,共2页
行为美本身的功利性和美在内容的特点表明 ,行为善是行为美的前提和基础。与行为善相比 ,行为美具有超功利性和超常性 ,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关键词 行为 行为善 超功利性 超常性
下载PDF
善的积极行为价值说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富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在考察既有善恶观的前提下,建构善的积极行为价值说和恶的消极行为价值说。导致善的行为是善行;导致恶的行为是恶行。善行与恶行具有六个相辅相成的特点:现时形态上的同一性与多样性,历时形态上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动机与效果关系上的一... 在考察既有善恶观的前提下,建构善的积极行为价值说和恶的消极行为价值说。导致善的行为是善行;导致恶的行为是恶行。善行与恶行具有六个相辅相成的特点:现时形态上的同一性与多样性,历时形态上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动机与效果关系上的一致性与矛盾性,发生上的渐进性与突发性,来源上的习得性与创造性,相互关系上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积极行为价值说 恶的消极行为价值说 价值 恶行
下载PDF
社会偏好视角下合同风险分担条款诱导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志军 汤建东 +1 位作者 赵文静 刘柳 《工程管理学报》 202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建设项目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承包人实施尽善履约行为,因而发包人利用合同风险分担条款来激发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取信任感知和公平感知作为双元中介变量,探究合同风险分担条款对具有社会偏好的承包人尽善履约行... 建设项目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承包人实施尽善履约行为,因而发包人利用合同风险分担条款来激发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取信任感知和公平感知作为双元中介变量,探究合同风险分担条款对具有社会偏好的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激励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合同风险分担条款有利于激发承包人尽善履约,也能诱发承包人公平感知,但是承包人的公平感知并不能诱导其实施尽善履约行为:合同风险分担条款对承包人信任感知有正向影响,且信任感知在合同条款柔性与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风险分担条款:承包人尽履约行为 信任感知:公平感知
下载PDF
行为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善——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与《论语》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佳琦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第6期70-76,共7页
《尼各马可伦理学》与《论语》引领人追求至善。“行为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善”代表了善的理念或理想到行为的善之间的现实落差。两本中西方的伦理学元典中都包含着普通人的道德限域。对有限者而言,从道德意愿到付诸道德行为,再到形成道... 《尼各马可伦理学》与《论语》引领人追求至善。“行为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善”代表了善的理念或理想到行为的善之间的现实落差。两本中西方的伦理学元典中都包含着普通人的道德限域。对有限者而言,从道德意愿到付诸道德行为,再到形成道德意志从而树立起道德自觉,这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人如何建立并保持道德自觉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关乎人幸福生活的获得和社会的道德建构。通过比较研究,查探《尼各马可伦理学》与《论语》中关于普通个体如何建构自身的道德人格,从个体而非整体的角度面对现代伦理道德虚无主义的挑战,在虚无后的“剩余物”上寻找建构道德自觉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各马可伦理学》 《论语》 行为 伦理反思
下载PDF
制约善行为发生的三种因素
5
作者 左少杰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6,共3页
善有善观念、善行为之分,就理论而言,善行为决定善观念的产生,善观念又反作用于善行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实际生活而言,善行为的实施,不仅受到来自善观念的反作用力,而且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中亦可找寻其中制约其发生的某些要素... 善有善观念、善行为之分,就理论而言,善行为决定善观念的产生,善观念又反作用于善行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实际生活而言,善行为的实施,不仅受到来自善观念的反作用力,而且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中亦可找寻其中制约其发生的某些要素,这也是作为社会中的人在做出某种善行为时不可避免遇到的外在因素。因而,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善行为或是善举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通过对善观念、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在善行为的实施中的作用加以剖析,这样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观念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三位一体
下载PDF
行为美论纲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9-144,共6页
行为美是以行为善为前提的,但行为美又区别于行为善;行为美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功能性,这与善有联系;行为美是人的一种文化性反应,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成果;行为美是个人行为,但却具有社会意义,是社会行为美;行为美还表现为直接的善... 行为美是以行为善为前提的,但行为美又区别于行为善;行为美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功能性,这与善有联系;行为美是人的一种文化性反应,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成果;行为美是个人行为,但却具有社会意义,是社会行为美;行为美还表现为直接的善,具有直接的功利性;行为善转化为行为美需具有典型性、超常性和直觉性,具有美的特征;人们对行为美的欣赏具有滞后性。非常生活中的行为美体现为英雄行为,职业生活中的行为美体现为专家行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美体现为君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行为善 社会目的性 文化性反应 英雄行为
下载PDF
正当优先于善——关于正当性与善的伦理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人的所有行为中,正当的行为和善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价值存在的行为。但是,我们在追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人的正当行为和人的善行为之间存在着歧义性,人的两种行为并非总是契合的统一。我们所讨论的"正当优先于善"... 在人的所有行为中,正当的行为和善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价值存在的行为。但是,我们在追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人的正当行为和人的善行为之间存在着歧义性,人的两种行为并非总是契合的统一。我们所讨论的"正当优先于善"即在社会现实生活当中的分配正义原则变成了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理念和现实利益选择的规范。当然,正当的优先性并非把正当与善相对立,不是把正当视为独立、外在于善的存在,只是在正当与善的关系中,强调正当的先在性,因为正当与善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善观念必须服从正当性的规定。只有符合德性的正当行为才是善的行为,人的正当行为和人的善行为需要真正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正当行为 行为 伦理学
下载PDF
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哲 刘毅 侯锋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了解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今后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A-P问卷方式对196名孕妇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结果知识水平较高的孕妇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水平较高,行为良好,不同职业... 目的了解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今后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A-P问卷方式对196名孕妇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结果知识水平较高的孕妇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水平较高,行为良好,不同职业孕妇对营养了解差异较大;大多数孕妇接受营养卫生工作者的膳食营养指导愿望较为强烈。结论加强卫生工作者的膳食营养指导,增加人与人的交流,以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促进营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营养 知识结构 行为
下载PDF
PPP项目中承诺对商业模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尽善履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亚灵 刘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资本的尽善履约行为,而承诺是触发该行为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将承诺划分为经济性承诺与情感性承诺,将商业模式创新绩效划分为创新效率与创新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承诺为前因、尽善履约为中... 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资本的尽善履约行为,而承诺是触发该行为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将承诺划分为经济性承诺与情感性承诺,将商业模式创新绩效划分为创新效率与创新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承诺为前因、尽善履约为中介、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绩效为结果的概念模型;采用情境模拟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到116组有效试验数据,并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尽善履约行为在承诺与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承诺对尽善履约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济性承诺的影响要大于情感性承诺;(3)尽善履约行为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创新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政府改善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绩效提出了3点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履约行为 承诺 商业模式创新 情境模拟试验
下载PDF
善行得以发生的可能:以三方维度展开的论述
10
作者 左少杰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4-47,共4页
善行为得以发生的可能,不仅依赖于自身意识中善观念的引导,而且还受外在经济和法律因素的制约与规范。善观念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善行为发生的理论源泉;经济因素给了善行为得以发生的可能(但非唯一的可能),是善行为发生的现实前提;... 善行为得以发生的可能,不仅依赖于自身意识中善观念的引导,而且还受外在经济和法律因素的制约与规范。善观念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善行为发生的理论源泉;经济因素给了善行为得以发生的可能(但非唯一的可能),是善行为发生的现实前提;法律因素在于警惕善行为所引起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善行为发生的规范要件。因此,善行为的发生是基于社会人不可避免的善观念、经济因素和法律规范三方维度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观念 经济因素 政治规范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公共生活世界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文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7-72,共6页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人之作为人的生活世界的善的美德具有各种层面 ,它们共同存在于政治正义善的关系之中。政治正义善不仅给出了个别善之成立的宏观框架 ,而且本身就是在与个别善的互动中表明了自己的整合性善的崇高境界的。尽管作为思...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人之作为人的生活世界的善的美德具有各种层面 ,它们共同存在于政治正义善的关系之中。政治正义善不仅给出了个别善之成立的宏观框架 ,而且本身就是在与个别善的互动中表明了自己的整合性善的崇高境界的。尽管作为思想善的“沉思”超拔于其他善 ,但它仍须通过美德和正义才能导出。符合正义的城邦政治先在地为个人冲突提供了调适秩序 ,它也是个别美德的完美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世界 亚里士多德 个别行为善 政治正义 城邦政治 政治生活 思想理论生活
下载PDF
主体道德责任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苏联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5,共4页
主体道德责任的定性分析胡苏联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实践课题,本文试从主体道德责任的角度对道德责任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要研究主体道德责任,首先需要对此概念予以定性分析。所谓主... 主体道德责任的定性分析胡苏联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实践课题,本文试从主体道德责任的角度对道德责任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要研究主体道德责任,首先需要对此概念予以定性分析。所谓主体道德责任是:在社会客观道德标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定性分析 主体道德 道德义务 道德标准 伦理学 道德评价 道德能力 社会道德 行为善
下载PDF
工程总承包情境下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严玲 郭亮 韩亦凡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134,共9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意愿-行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工程总承包情境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3个行为意愿要素对承包人尽善履约意愿以及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回收的195份问...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意愿-行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工程总承包情境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3个行为意愿要素对承包人尽善履约意愿以及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回收的195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承包人感知价值态度、感知合作态度越积极,其尽善履约意愿就越强烈,承包人就越容易产生尽善履约行为;主观规范对承包人尽善履约意愿也有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承包人知觉行为控制水平越高,其尽善履约意愿越强烈,并直接驱动尽善履约行为的产生。研究结果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组织行为研究搭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框架,也明确了相关部门诱导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的制度设计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承包人 契约参照点理论 履约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原文传递
虚拟内疚:一种德育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郦平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2,共3页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特殊阶段,同时又因面临学习、择业等压力,其认知、情绪的变化异常突出。尤其是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时,往往持一种消极的态度或采取一些极端的应对措施,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鉴于虚拟内疚...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特殊阶段,同时又因面临学习、择业等压力,其认知、情绪的变化异常突出。尤其是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时,往往持一种消极的态度或采取一些极端的应对措施,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鉴于虚拟内疚是基于人际关系之间的心理换位基础上形成的,而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度过,于是提倡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虚拟内疚的教育方法引入道德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没有外在控制的情况下,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相互影响机制,以致彼此间可以相互调节、相互强化,进而促使其良好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德性 虚拟内疚 心理换位 行为
下载PDF
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尽善履约行为的贡献度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亚灵 林翔宇 凌美鲜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171,共9页
对尽善履约行为的贡献度评价是合理进行利益分配,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分析明确尽善履约行为的本质特征,即合同约定外、自愿和利于目标实现,并选定熵IAHP法对各具体尽善履约行为的贡献度进行评价;制定PPP项目商业模式创... 对尽善履约行为的贡献度评价是合理进行利益分配,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分析明确尽善履约行为的本质特征,即合同约定外、自愿和利于目标实现,并选定熵IAHP法对各具体尽善履约行为的贡献度进行评价;制定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中尽善履约行为的甄别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以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为目标层、商业模式创新的3个阶段为准则层、经确认的尽善履约行为为方案层的层次结构模型,由此得到尽善履约行为的两级评价,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运用算例研究验证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并提出3条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商业模式创新 履约行为 贡献度评价
原文传递
建设工程合同清晰度、承包人履约行为与项目绩效——一个中介传导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严玲 王美京 宁延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1-188,196,共9页
设计一个详尽且清晰的合同对减少建设工程交易风险提高项目绩效有重要作用,而承包人履约行为是实现项目绩效的关键路径,但是三者之间缺乏实证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检验承包人履约行为在合同清晰程度与项目绩效之间的中介传导效... 设计一个详尽且清晰的合同对减少建设工程交易风险提高项目绩效有重要作用,而承包人履约行为是实现项目绩效的关键路径,但是三者之间缺乏实证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检验承包人履约行为在合同清晰程度与项目绩效之间的中介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承包人字面履约行为在合同确定性条款清晰度与项目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尤其对实现项目基本绩效至关重要;②合同清晰程度对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的促进有重要作用。③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是合同清晰度促进项目增值绩效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中介路径;研究结论明确了合同清晰度对承包人字面和尽善履约行为的不同影响,为发包人在特定项目绩效目标之下拟定合同条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清晰度 字面履约行为 履约行为 项目基本绩效 项目增值绩效
原文传递
合同柔性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激励作用研究:以信息透明度为调节变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严玲 郭亮 +1 位作者 宁延 严敏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2-236,共15页
在建设工程不确定环境中,发包人选择的合同柔性策略对承包人履约行为有重要影响,但对其作用机理缺乏实证研究。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合同柔性分为价格、控制权、再谈判三个维度,引入项目信息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提出并验证了合同... 在建设工程不确定环境中,发包人选择的合同柔性策略对承包人履约行为有重要影响,但对其作用机理缺乏实证研究。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合同柔性分为价格、控制权、再谈判三个维度,引入项目信息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提出并验证了合同柔性的三个维度对承包人字面和尽善履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信息透明度高的情境下,合同柔性的三个维度对字面履约行为都有正向影响,其中控制权柔性对承包人字面履约行为促进作用最强;信息透明程度对合同柔性与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之间没有调节作用,控制权柔性和再谈判柔性对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价格柔性对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深化了建设工程合同柔性的理论研究,更为发包人设计柔性合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柔性 承包人字面履约行为 承包人尽履约行为 信息透明度
原文传递
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18
作者 杜亚灵 张棋彭 刘玲 《项目管理技术》 2023年第8期53-58,共6页
针对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所产生的超额利益,试给出清晰明确的利益分配方案。在采用基数×系数的利益分配思路的基础上,构建修正的不对称Nash谈判模型,将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中公私双方的尽善履约行为及关系要素(信任)作为实际贡献... 针对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所产生的超额利益,试给出清晰明确的利益分配方案。在采用基数×系数的利益分配思路的基础上,构建修正的不对称Nash谈判模型,将PPP项目商业模式创新中公私双方的尽善履约行为及关系要素(信任)作为实际贡献加以准确评价,以此在分成的基础上对利益分配进行再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配 修正的不对称Nash谈判模型 履约行为 信任
原文传递
价值论视阈中“耻感”的意蕴
19
作者 罗诗钿 《南方论丛》 2013年第5期75-84,共10页
规范地理解,耻感就是人的行为与内化为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差距甚至冲突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因此,耻感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情感的体验,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价活动。进一步说,耻感是自我评价活动的"理性"情感形式,... 规范地理解,耻感就是人的行为与内化为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差距甚至冲突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因此,耻感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情感的体验,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价活动。进一步说,耻感是自我评价活动的"理性"情感形式,它不但属于人类的高级情感即社会情感,而且是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自觉形式。在评价活动中,无论在个体对社会道德准则和社会价值的自觉选择上、建设性的情感升华上,还是在个体之耻的意识形态化中,都彰显了自我评价活动的自觉。这种自觉更为明显地体现在道德自我评价活动的否定方式中,即耻感以自我评价活动的否定方式把握善,是一种道德自我赏罚的特殊情感形式。耻感的自我评价活动的自觉性表明"耻感表征一种主体自由能力",是"内在心灵世界的善"与"外在行为的善"的统一:在具体的伦理境遇中选择德性生活方式的主体意识与自由全面发展自身的自觉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 自我评价活动 主体自由能力 内在心灵世界的 外在行为 意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