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射病大鼠CatWalk运动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恒 沈丽娜 +1 位作者 张进进 吴士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应用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热射病(heat stroke,HS)大鼠进行阶段性运动行为学检测,探讨HS引起的运动行为学改变。方法取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于(25.0±0.5)℃下进行步态行为学训练1周,后以1%戊巴比妥钠(4 ml/kg)经腹腔注射麻醉... 目的应用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热射病(heat stroke,HS)大鼠进行阶段性运动行为学检测,探讨HS引起的运动行为学改变。方法取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于(25.0±0.5)℃下进行步态行为学训练1周,后以1%戊巴比妥钠(4 ml/kg)经腹腔注射麻醉,将大鼠置于温、湿度控制箱中热暴露,使大鼠核心体温>40℃、平均动脉压降至90 mm Hg左右,HS大鼠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10只作为HS模型组;取10只麻醉后仅行股动脉插管并置于(22.0±0.5)℃、湿度25%的环境中,维持核心体温(34±1)℃,作为手术对照组;取10只麻醉后大鼠仅置于上述温湿度环境中,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1、7、21 d后对3组大鼠进行Cat Walk步态运动学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手术对照组相比,造模后第1日,HS模型组前肢步宽明显增加,支撑时相-右前、右前摆动时长明显延长,瞬时速度-右后明显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7日,HS模型组左前制动时长、右后制动时长明显延长,左后足迹平均面积明显增加,左侧步基、右前相对于右后同侧协调性、左后足迹平均强度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21日,HS模型组支撑时相-左前、支撑时相-右前延长,左后制动指数、右后足迹平均面积明显增加,右后相对于左前对侧协调性、右前相对于左前同侧协调性、左后推进指数、左前推进指数明显减低,摆动时相-左前、摆动时相-右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脑是HS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易发与主要区域,并且可能存在持久性的神经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行为学科和活动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应激阈渐低模式与居家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状态的非药物干预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欣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83-1385,共3页
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危害,还影响了痴呆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恰当管理痴呆患者的BPSD,对患者、亲属及照料者都有益处。近年来,痴呆患者BPSD的非药物干预日益得到重视,在相应的理论支持下... 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危害,还影响了痴呆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恰当管理痴呆患者的BPSD,对患者、亲属及照料者都有益处。近年来,痴呆患者BPSD的非药物干预日益得到重视,在相应的理论支持下,可以尝试通过对居家痴呆患者的照料者进行知识宣教、技能指导实现对患者BPSD的恰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行为学科和活动 社区保健护理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晋翔 刘鹏 张雅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A)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A组:生理盐水组;B组:低剂量RA组;C组:高剂量RA组;D组:CUS+生理盐水组;E组:CUS+低剂量RA组;F组:CUS+高剂量RA组...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A)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A组:生理盐水组;B组:低剂量RA组;C组:高剂量RA组;D组:CUS+生理盐水组;E组:CUS+低剂量RA组;F组:CUS+高剂量RA组。建立CUS抑郁大鼠模型,干预结束后对部分大鼠(每组8只)进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行为学测试后,取海马组织蛋白样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各组其余8只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结果行为学实验、海马组织BDNF的ELISA检测、pERK1/2及ERK1/2蛋白定量及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结果 D组与A、B、C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组与D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E组与D、F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B、C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S模型大鼠会表现出类似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样行为,而一定剂量的RA干预能改善这一行为,其机制可能为RA通过上调抑郁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ERK1/2的磷酸化,促进其释放BDNF,进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抑郁 行为学科和活动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雅韵怡情和乐平心:中医音乐治疗基础理论建构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杰 石育才 樊志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60-162,共3页
目的: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源地之一,自《内经》始音乐治疗就是中医治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医音乐治疗作为新兴学科,亟待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更便于指导临床应用的有中医特色的理论框架,基于此而提出有关思路。方法:... 目的: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源地之一,自《内经》始音乐治疗就是中医治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医音乐治疗作为新兴学科,亟待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更便于指导临床应用的有中医特色的理论框架,基于此而提出有关思路。方法:收集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中医乐疗史料,纵览现代研究的文献和相关学科的成果,从中医音乐治疗的哲学基础、治则治法、作用机制、运用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推本溯源,梳理发生发展的脉络,探赜索隐,析出理论框架的刍形。结果:乐者,道也。音乐本于“太一”,中医乐疗理论的源头是阴阳五行学说;乐者,治也。音乐是一种和合之气,中医乐疗当属于八法中之“和”法;乐者,意也。音乐治疗的基础来自于音乐、情志、脏气共鸣互动;乐者,药也。用乐如用药,亦有归经、炮制、升降浮沉、寒热温凉、个体差异及不良反应,辨证施乐中比类选曲的方法恰是“同质原理”的要求,可视为用乐的“反佐”。结论:中医音乐治疗基础理论建构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总结文献,拓展应用,创新方法,在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乐的精华,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医乐疗曲库,提高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研究的规范性,探索自身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艺术疗法 行为学科和活动 音乐疗法 艺术中医学
下载PDF
中枢性老年性聋
5
作者 尹玲 陈穗俊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从外周听觉系统分析老年性聋,经典的分为感音型、神经型、血管纹型、耳蜗传音型和混合型。近年来,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及全球脑计划的开展,关于中枢听觉系统在老年性聋中的作用及与神经系统的学科交叉相关性有了新认识。本文主... 从外周听觉系统分析老年性聋,经典的分为感音型、神经型、血管纹型、耳蜗传音型和混合型。近年来,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及全球脑计划的开展,关于中枢听觉系统在老年性聋中的作用及与神经系统的学科交叉相关性有了新认识。本文主要对中枢性老年性聋的概念、检查方法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行为学科和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