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吗啡行为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及其个体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希耕 李勇辉 +3 位作者 罗小景 肖琳 杨小燕 隋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目的:考察吗啡处理下,大鼠行为敏感化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及其个体差异性表现。方法:根据大鼠在初次抵达的新颖环境中水平活动量的高低,将大鼠划分为高反应大鼠(Highresponder, HR)和低反应大鼠(Lowresponder, LR)。应用自动监测大... 目的:考察吗啡处理下,大鼠行为敏感化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及其个体差异性表现。方法:根据大鼠在初次抵达的新颖环境中水平活动量的高低,将大鼠划分为高反应大鼠(Highresponder, HR)和低反应大鼠(Lowresponder, LR)。应用自动监测大鼠活动箱,分别考察HR和LR大鼠在行为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形成及表达上的差异。结果: (1)连续5天吗啡给药,LR大鼠活动量显著升高,HR大鼠无此效应; (2)条件测试日(第6天),给药与环境匹配大鼠,活动量较给药与环境非匹配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显著为高;此效应在HR和LR大鼠同时存在; (3)从给予吗啡到给予盐水LR大鼠活动量显著下降,而HR大鼠活动量无显著改变。结论:在连续给药下,LR大鼠较HR大鼠,在行为敏感化效应的形成中,具有更为显著的效应,此效应为LR动物对吗啡更高的药物效应,而非条件效应所致。同时HR和LR大鼠都可以对吗啡条件性线索产生应答,产生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行为敏感化 条件性行为敏感化 个体差异
下载PDF
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导的大鼠行为敏感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新旺 徐爱红 +2 位作者 于斌 王佳 郭春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9-305,共7页
药物重复处理导致的行为敏感化与成瘾过程密切相关。本实验检验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导的大鼠行为敏感化发展和转化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10mg/ks,吗啡组)、吗啡(10mg/ks)+东莨菪碱(3mg/k... 药物重复处理导致的行为敏感化与成瘾过程密切相关。本实验检验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导的大鼠行为敏感化发展和转化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10mg/ks,吗啡组)、吗啡(10mg/ks)+东莨菪碱(3mg/ks,吗啡-东莨菪碱组)前处理,36h腹腔注射4次(第1—2天)。自然戒断7天(第3—9天)。第10天,所有动物均使用吗啡(4mg/kg)激发,记录动物的自发活动量;第2,4天,吗啡组和吗啡-东莨菪碱组动物重复第10天的操作。实验二动物分为3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10mg/kg,吗啡组)、吗啡(10mg/kg,吗啡-东莨菪碱组)处理,36h腹腔注射4次(第1~3天);间隔12h后,3组动物分别接受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和东莨菪碱(3mg/kg)处理,仍为36h腹腔注射4次(第3~5天)。第6~9天不进行药物处理。第10天和第17天,分别使用吗啡(4mg/ks)激发,记录动物的活动量。记录时间均为两小时(10min为一个记录单元)。结果表明,东莨菪碱能够抑制吗啡诱导的行为敏感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延缓行为敏感化的转化但没有阻断这种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东莨菪碱 行为敏感化发展 行为敏感化
下载PDF
毒扁豆碱对吗啡导致的大鼠行为敏感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新旺 徐爱红 +2 位作者 张滨 于萍 郭春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2-365,共4页
药物滥用导致的行为敏感化被认为与成瘾过程密切相关。本实验探讨吗啡导致的大鼠行为敏感化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关系。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吗啡(10. 0mg/kg)、吗啡(10. 0mg/kg) +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0. 2mg/kg)前处... 药物滥用导致的行为敏感化被认为与成瘾过程密切相关。本实验探讨吗啡导致的大鼠行为敏感化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关系。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吗啡(10. 0mg/kg)、吗啡(10. 0mg/kg) +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0. 2mg/kg)前处理, 36小时腹腔注射4次。前处理结束1周所有动物注射小剂量吗啡(4. 0mg/kg);使用生理盐水前处理的动物,第2周注射毒扁豆碱(0. 2mg/kg);使用吗啡前处理的动物,第2周注射小剂量吗啡+毒扁豆碱(0. 2mg/kg),第3周再次注射小剂量吗啡。动物每次接受注射后立即记录其在两小时内的活动量(10分钟为一个记录单元)。结果表明,毒扁豆碱既能够抑制吗啡诱导的行为敏感化,也能够阻断小剂量吗啡对行为敏感化的“点燃”作用。由此推论,吗啡导致的行为敏感化与其抑制乙酰胆碱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毒扁豆碱 乙酰胆碱 行为敏感化
下载PDF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苯丙胺大鼠行为敏感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翟云鹏 周媛 +1 位作者 邢淑华 张晶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 (l-THP)对苯丙胺 (AA)引起大鼠行为敏感化 (behaviralsensitization)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每日定时给药法制作AA行为敏感化模型 ,观察l-THP对AA大鼠行为敏感化的影响。结果 AA引起大鼠典型的行为敏感化效应... 目的 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 (l-THP)对苯丙胺 (AA)引起大鼠行为敏感化 (behaviralsensitization)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每日定时给药法制作AA行为敏感化模型 ,观察l-THP对AA大鼠行为敏感化的影响。结果 AA引起大鼠典型的行为敏感化效应 ,l-THP可显著拮抗AA的这种效应。结论AA可使大鼠产生典型的行为敏感化现象 ,多巴胺受体参与调控AA的这种效应 ;l-THP能拮抗AA的行为敏感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四氢巴马汀 苯丙胺 行为敏感化 大鼠 影响 非麻醉性镇痛药
下载PDF
石杉碱甲对应激诱导的吗啡行为敏感化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静 李新旺 马兰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7-394,共8页
为探讨石杉碱甲对应激诱导的吗啡行为敏感化表达的影响,将40只动物随机分为5组:盐水组、石杉碱甲组、吗啡组、应激组、石杉碱甲+应激组。实验发现,急性/慢性空瓶应激都能够激发吗啡行为敏感化的表达,而石杉碱甲能够显著抑制空瓶应激的... 为探讨石杉碱甲对应激诱导的吗啡行为敏感化表达的影响,将40只动物随机分为5组:盐水组、石杉碱甲组、吗啡组、应激组、石杉碱甲+应激组。实验发现,急性/慢性空瓶应激都能够激发吗啡行为敏感化的表达,而石杉碱甲能够显著抑制空瓶应激的这种激发作用。经过吗啡点燃后,急性空瓶应激并不能显著影响动物的行为敏感化,提示与成瘾性药物的再现相比,空瓶应激对动物的影响力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石杉碱甲能够抑制急性/慢性空瓶应激诱导的吗啡行为敏感化表达,表明这类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依赖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行为敏感化 吗啡 应激
下载PDF
成瘾药物诱导的行为敏感化及其中枢调节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小景 隋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关键词 成瘾药物 行为敏感化 中枢调节机制
下载PDF
吗啡和精神兴奋剂的行为敏感化及其神经生物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幼虹 郑希耕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抑制剂 精神兴奋剂 行为敏感化 生物机制 吗啡 精神运动 运动中枢 安非他明
下载PDF
MK-801与环境线索交互作用对吗啡行为敏感化的影响
8
作者 于斌 李新旺 +2 位作者 王佳 王磊 任丽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8-1054,共7页
为探讨MK-801与环境线索交互作用对吗啡诱导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K-801组,吗啡组(匹配和非匹配)和MK-801+吗啡组(匹配和非匹配)。行为敏感化模型建立分为发展期,戒断期和表达期三个阶段。实验结果发现:同时给予M... 为探讨MK-801与环境线索交互作用对吗啡诱导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K-801组,吗啡组(匹配和非匹配)和MK-801+吗啡组(匹配和非匹配)。行为敏感化模型建立分为发展期,戒断期和表达期三个阶段。实验结果发现:同时给予MK-801(0.1mg·kg-1)会促进吗啡(5mg·kg-1)诱导大鼠行为敏感化的发展,而且会使MK-801成为大鼠行为敏感化表达所必需的条件性刺激。MK-801的内部线索作用过强,从而削弱了环境的外部线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K-801对吗啡诱导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存在状态依赖(state-dependency)现象,提示在NMDA受体与行为敏感化关系的研究中应考虑选择刺激特性更小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MK-801 行为敏感化 状态依赖
下载PDF
多巴胺与行为敏感化
9
作者 周媛 邢淑华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卡因、苯丙胺等)可引起用药个体的行为敏感化现象。其中,脑内多巴胺递质在行为敏感化现象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中枢神经兴奋剂引起的行为敏感化中,可能有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和新的记忆的形成。
关键词 多巴胺 行为敏感化 中枢神经兴奋剂成瘾 多巴胺递质 DA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冲动性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行为敏感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柳 李新旺 +1 位作者 张文婷 杜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6-943,共8页
许多研究显示,冲动性与尼古丁、可卡因、海洛因等药物成瘾显著相关,但它对吗啡成瘾的影响尚未见到报道。本实验考察冲动性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实验采用延迟奖赏模型将大鼠的冲动性区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 许多研究显示,冲动性与尼古丁、可卡因、海洛因等药物成瘾显著相关,但它对吗啡成瘾的影响尚未见到报道。本实验考察冲动性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实验采用延迟奖赏模型将大鼠的冲动性区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每个水平设置吗啡处理组和盐水处理组。结果发现:动物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程度表现为低冲动组>中冲动组>高冲动组,并且中、低冲动组动物形成了条件性位置偏爱而高冲动组没有形成这种偏爱;在行为敏感化表达期,与相应的盐水组比较,高、中冲动组动物的吗啡运动激活效应显著,而低冲动组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些结果提示,条件性位置偏爱任务中,动物的冲动性越高,吗啡的强化效应越低;行为敏感化任务中,动物的冲动性越高,吗啡的运动激活效应越高。由此可见,动物的冲动性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冲动性 条件性位置偏爱 行为敏感化
下载PDF
青龄大鼠和成龄大鼠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和行为敏感化效应上的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曙光 张月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9-981,共3页
目的考察青龄大鼠在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激活效应上是否比成龄大鼠更加敏感。方法使用条件化位置偏爱程序检验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敏感化效应,青龄雄性大鼠(出生后35d)和成龄雄性大鼠(出生后67d)每天接受盐水或吗啡(3mg/kg)注射,... 目的考察青龄大鼠在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激活效应上是否比成龄大鼠更加敏感。方法使用条件化位置偏爱程序检验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敏感化效应,青龄雄性大鼠(出生后35d)和成龄雄性大鼠(出生后67d)每天接受盐水或吗啡(3mg/kg)注射,进行6d的位置条件化训练,同时记录条件化训练期间大鼠在伴药箱的水平运动量,训练结束24h后对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进行检测。结果青龄大鼠没有形成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盐水组(20.89±31.14)S,吗啡组(90.75±27.91)S,P=0.15];成龄太鼠形成了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盐水组(31.5±41.24)S,吗啡组(266.13±32.26)S,P〈0.01];成龄大鼠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显著高于青龄大鼠(P〈0.01)。青龄吗啡组大鼠d3~d6的水平运动量均显著高于d1(P〈0.05或P〈0.01),成龄吗啡组大鼠d2~d6的水平运动量均显著高于d1(P〈0.05或P〈0.01);对吗啡给药大鼠进行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年龄主效应不显著[F(1,14)=0.33,P=0.57],年龄×处理交互作用不显著[F(5,70)=0.85,P=0.52]。结论青龄大鼠对吗啡的奖赏效应不如成龄大鼠敏感,但与成龄大鼠有着类似的行为敏感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行为敏感化
原文传递
慢性天敌应激诱发吗啡行为敏感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魏曙光 张月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612,共3页
目的:建立慢性天敌应激诱发吗啡行为敏感化动物模型。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慢性天敌应激组、对照组。记录最后一次应激结束24h后大鼠在行为检测箱中20 min的水平运动量,之后急性吗啡给药立即放入检测箱继续检测120 min内的水平运动量... 目的:建立慢性天敌应激诱发吗啡行为敏感化动物模型。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慢性天敌应激组、对照组。记录最后一次应激结束24h后大鼠在行为检测箱中20 min的水平运动量,之后急性吗啡给药立即放入检测箱继续检测120 min内的水平运动量。结果:最后一次应激结束24h后应激组大鼠水平活动量低于对照组大鼠的水平活动量,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急性吗啡给药后应激组大鼠的水平运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天敌应激可以增强吗啡诱发的运动反应,表明慢性天敌应激模型可以作为研究慢性应激诱发药物成瘾易感性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应激 动物模型 吗啡 行为敏感化
原文传递
酸枣仁提取物对尼古丁行为敏感化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
13
作者 焦宇 王也夫 +3 位作者 吴桐 王小龙 崔光成 赵容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大鼠尼古丁行为敏感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神经化学作用机制。方法 36 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A 组)、单次尼古丁组(B 组)、尼古丁行为敏感化模型组(C组)、酸枣仁低剂量治疗组(D组)、酸枣...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大鼠尼古丁行为敏感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神经化学作用机制。方法 36 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A 组)、单次尼古丁组(B 组)、尼古丁行为敏感化模型组(C组)、酸枣仁低剂量治疗组(D组)、酸枣仁高剂量治疗组(E组)和高剂量酸枣仁组(F组)。 C、D和E组皮下注射尼古丁[0.4 mg(/ kg·d)]7 d,A、B、F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7 d,后停药3 d。在停药期, D、E 和F组分别灌胃给酸枣仁提取物每天1 次(低剂量组:60 mg/kg,高剂量组:180 mg/kg),A、B 和C 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第3 天灌胃后1 h,除A 和F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激发剂量的尼古丁(0.4 mg/kg),后立即利用大鼠自发活动量检测系统检测60 min 内大鼠自发活动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结果与A 和B 组相比,C 组大鼠的自发活动量明显增加,而D 组和E 组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多次尼古丁所致自发活动量敏感化增加;但高剂量酸枣仁治疗本身(F组)没有明显改变大鼠自发活动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C组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与B组大鼠相比有明显增高,而D组和E 组中尼古丁敏感化引起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酸枣仁可改善尼古丁大鼠行为敏感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脑内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纹状体 多巴胺 行为敏感化 酸枣仁
原文传递
诺米芬新对慢性吗啡处理后小鸡自发活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琳 谭北平 隋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求吗啡对刚出生的小鸡自发活动量的影响以及行为敏感化的多巴胺神经机制。方法 :连续 7d每天给予小鸡ip不同剂量的吗啡 (5、10、2 0mg·kg- 1 ) ,观察其行为敏感化效应 ,撤药 3d后观察多巴胺转运体阻断剂诺米芬新 (0 5、1m... 目的 :探求吗啡对刚出生的小鸡自发活动量的影响以及行为敏感化的多巴胺神经机制。方法 :连续 7d每天给予小鸡ip不同剂量的吗啡 (5、10、2 0mg·kg- 1 ) ,观察其行为敏感化效应 ,撤药 3d后观察多巴胺转运体阻断剂诺米芬新 (0 5、1mg·kg- 1 )的干预效果。结果 :反复给药后 ,5mg·kg- 1 吗啡显著增加小鸡的自发活动量 (P <0 0 5 ,P <0 0 1) ,而且其自发活动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多而不断增高 ;2 0mg·kg- 1 吗啡则明显降低小鸡的自发活动量 (P <0 0 5 )。诺米芬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5mg·kg- 1 组小鸡的自发性活动量 (P <0 0 5 )。结论 :反复小剂量吗啡处理能够导致鸟类行为敏感化效应 ,多巴胺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米芬新 吗啡 小鸡 自发活动量 行为敏感化 多巴胺 药物成瘾
下载PDF
米非司酮(RU486)对吗啡成瘾后新颖环境探究活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海晨 郑英伟 +1 位作者 程嘉艺 马原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精神成瘾性药物急性戒断后行为活动量增加是一个突出表现,本实验以米非司酮(RU486)为干涉药物,抑制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间接抑制戒断期间DA递质升高所引起活动量的增加。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可以明显降低成瘾后急性戒断期间的活动量,但... 精神成瘾性药物急性戒断后行为活动量增加是一个突出表现,本实验以米非司酮(RU486)为干涉药物,抑制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间接抑制戒断期间DA递质升高所引起活动量的增加。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可以明显降低成瘾后急性戒断期间的活动量,但是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动物活动量影响不显著。结论:进一步验证糖皮质激素在吗啡成瘾戒断期间的易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戒断 吗啡 旷场 行为敏感化
下载PDF
咖啡因对小鼠脑内纹状体CART肽表达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胡贞贞 蔡震宇 +3 位作者 朱俊 徐方云 王红梅 鄢敏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3480-3482,共3页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小鼠脑内纹状体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CART)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低、中、高剂量咖啡因组(10、30、100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d,考察给药前后各组...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小鼠脑内纹状体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CART)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低、中、高剂量咖啡因组(10、30、100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d,考察给药前后各组小鼠运动活性,以产生行为敏感化为指标选取最佳给药剂量和时间;再考察最佳给药时间不同剂量咖啡因组脑内纹状体中CARTmRNA及其蛋白水平,以及最佳给药剂量不同给药时间脑内纹状体中CARTmRNA及其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运动活性明显增加(P<0.01和P<0.001);与各剂量组第1天比较,中剂量咖啡因组小鼠在第5天时运动活性明显增加(P<0.05),表明产生行为敏感化。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咖啡因组纹状体中CARTmRNA水平在第3、5天时明显增加(P<0.05或P<0.01)、CART蛋白水平在第5天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第3天CARTmRNA水平达峰值,第5天CART蛋白水平达峰值。结论:小鼠脑内纹状体中CART肽是咖啡因行为敏感化产生的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行为敏感化 小鼠 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 纹状体
原文传递
吗啡诱发的大鼠强迫性觅药动机及中脑神经元活动性改变
17
作者 彭永华 白云静 +1 位作者 梁璟 郑希耕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吗啡用药模式下大鼠的行为敏感化表达是否受到前期用药环境的调控,探索行为敏感化表达不受前期用药环境影响的动物模型及其中脑区域神经元的活动性改变。方法按吗啡给药方式将大鼠分为3组:累加大剂量吗啡前处理组(H...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吗啡用药模式下大鼠的行为敏感化表达是否受到前期用药环境的调控,探索行为敏感化表达不受前期用药环境影响的动物模型及其中脑区域神经元的活动性改变。方法按吗啡给药方式将大鼠分为3组:累加大剂量吗啡前处理组(HD组)、固定小剂量吗啡前处理组(LD组)和盐水前处理组(S组)。戒断后,在“非用药环境”中考察大鼠经吗啡点燃后的水平运动和刻板运动。随后进行腹侧被盖区(VTA)和黑质(SN)的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0mg/kg吗啡点燃后,HD组水平运动和刻板运动均显著高于S组(水平运动和刻板运动,HD组:26907±2003和129.6±6.5;S组:14962±1888和89.9±10.9,均P〈0.01)。与S组比较,HD组在SNr整体及SNr外侧部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均显著增高(SNr和SNr外侧部Fos阳性神经元,HD组:29.14±5.27和9.83±2.84;S组:17.29±1.51和2.06±0.45;均P〈0.05)。结论相对于固定小剂量吗啡用药,累加大剂量吗啡用药诱导的大鼠行为敏感化不受前期用药环境调控;SNr尤其是其外侧部的神经元活动性增加与累加大剂量吗啡用药大鼠的觅药动机表达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觅药 吗啡 行为敏感化 黑质网状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