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暴露视角下高温健康风险评估——以南京市为例
1
作者 张钰佳 翟国方 何仲禹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群健康带来极大挑战。高温健康风险的地理分布不均,因此,进行空间异质性评估对于识别高风险区域和指导空间规划至关重要。该文以步行指数来评估人们在户外活动中遭受高温的可能性,并构建高温健康风险评...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群健康带来极大挑战。高温健康风险的地理分布不均,因此,进行空间异质性评估对于识别高风险区域和指导空间规划至关重要。该文以步行指数来评估人们在户外活动中遭受高温的可能性,并构建高温健康风险评估体系。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化尺度定量评估高温健康风险的空间分布,精准识别高风险区域及主导风险因子。结果表明:①南京主城区步行指数整体呈“内高外低、多核心”的空间格局,高步行指数区具有较高的高温健康风险。②高温危险性、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高危险性区域集中于高密度建成区和工业用地,城市中心区域呈“高暴露、高敏感、高适应”特征、外围区域则相反。③高风险区域的主导因子类型在空间上呈圈层性:中心区域以高暴露性为主、过渡区域风险因素为综合,外围区域以低适应能力为主。该研究依据主导风险因子提出韧性提升路径,以期为降低城市高温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健康风险 风险评估 韧性 行为暴露 步行指数 南京市
下载PDF
农村居民自杀行为暴露与自杀未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志英 魏艳欣 +2 位作者 汪心婷 张杰 贾存显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2,100,共8页
目的探索农村居民自杀行为暴露与自杀未遂的关系,为相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山东省农村地区选取自杀未遂病例及对照各610例,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面对面访问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数据,采... 目的探索农村居民自杀行为暴露与自杀未遂的关系,为相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山东省农村地区选取自杀未遂病例及对照各610例,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面对面访问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数据,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行为暴露与自杀未遂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31.80±8.01 vs 32.00±7.98,P=0.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均占61.6%(376/610)。病例组自杀行为暴露、自杀死亡暴露、自杀未遂暴露分别占7.0%(43/610)、3.0%(18/610)和4.0%(25/610),均高于对照组的2.0%(12/610)、0.7%(4/610)和1.3%(8/610)(P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焦虑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冲动水平、绝望水平等因素后,自杀行为暴露史、自杀死亡暴露史、自杀未遂暴露史均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70(1.78~12.43)、6.85(1.37~34.33)和3.67(1.07~12.62)。结论自杀行为暴露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暴露 自杀未遂 亲属 农村居民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自杀行为暴露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关系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珍珍 汪心婷 +3 位作者 刘贤臣 王泽颖 安迪 贾存显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青少年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较为普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青少年自杀行为暴露与其自身NSSI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省青少年行为与健康队列研究。选取参与了2015年基... 目的青少年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较为普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青少年自杀行为暴露与其自身NSSI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省青少年行为与健康队列研究。选取参与了2015年基线调查和2016年第一次随访调查,并且基线调查中不存在NSSI行为史的51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通过自填式问卷收集,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社会心理学信息、终生及过去一年NSSI情况、自杀行为暴露史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自杀行为暴露与一年后NSSI间的关系。结果5154名研究对象的基线年龄为(14.49±1.48)岁,女性占48.5%。9.0%的青少年报告曾暴露于自杀行为,其中6.0%暴露于自杀未遂,4.9%暴露于自杀死亡,7.3%暴露于朋友/熟人的自杀行为,3.1%暴露于亲属的自杀行为。自杀行为暴露组的过去一年NSSI发生率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于自杀死亡(OR=1.91,95%CI:1.22~3.01)和暴露于亲属自杀行为(OR=1.79,95%CI:1.02~3.12)与NSSI风险增加有关。结论暴露于自杀死亡或亲属自杀行为可能会增加青少年NSSI行为风险。自杀事件发生后,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预防自我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自杀行为暴露 青少年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蔡锋 周欢 +3 位作者 肖入峰 陈刚才 张晟 王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4-191,共8页
环境综合暴露系数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关键因子,但受到人群身体特征、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暴露行为模式的影响而有较大差异。为了解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环境暴露行为特征及提高本地区人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开展了针对重庆... 环境综合暴露系数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关键因子,但受到人群身体特征、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暴露行为模式的影响而有较大差异。为了解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环境暴露行为特征及提高本地区人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开展了针对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主城9区180个行政村/居委会共2 602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环境暴露特征,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 541份,样本性别、年龄结构和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1%人口抽样调查年龄结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分析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室外空气、室内空气、饮水、水经皮肤、土壤经皮肤综合暴露系数分别为0.049 m^3/(kg·d)、0.220m^3/(kg·d)、0.031 L/(kg·d)、0.167 L/(kg·d)、3.074 mg/(kg·d)。重庆市主城区成人人群在空气、水中的暴露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在土壤中的暴露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建议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时使用本地区环境暴露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露行为模式 暴露参数 重庆市主城区
下载PDF
暴露/仪式行为阻止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祖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评价暴露/仪式行为阻止法(EX/RP)对强迫症的疗效,并比较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62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EX/RP合用帕罗西汀)与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 目的评价暴露/仪式行为阻止法(EX/RP)对强迫症的疗效,并比较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62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EX/RP合用帕罗西汀)与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Y-BOCS总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治疗后总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显效率为81.3%,对照组显效率为60%,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药物治疗合用心理治疗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说明EX/RP疗效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强迫症 药物治疗 暴露仪式行为阻止法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环境暴露行为对蓝色空间健康效应的中介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牛友山 钱芳 陈思琪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如何为建成区居民提供支持性蓝色空间,是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状况的新议题。基于Web of Sience核心数据库,回顾近10年45篇英文实证研究文献,从环境暴露行为中介作用视角探讨蓝色空间健康效应、分析影响因素、评价当前研究方法。结果表明:... 如何为建成区居民提供支持性蓝色空间,是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状况的新议题。基于Web of Sience核心数据库,回顾近10年45篇英文实证研究文献,从环境暴露行为中介作用视角探讨蓝色空间健康效应、分析影响因素、评价当前研究方法。结果表明:环境暴露行为可以概念化为3种类型,蓝色空间的内部环境和周边联系共同决定了环境暴露行为的健康效应,并受到个体差异的调节,通过潜在暴露行为测量和显性暴露行为调查2种研究方法测度环境暴露行为的中介作用。最后,针对当前数据获取与分析尚存的不足,建议未来研究在数据采集、研究方法、实践应用方面予以完善,以期为健康导向下的蓝色空间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空间 环境暴露行为 中介作用 公共健康
下载PDF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对强迫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素君 罗伟连 杨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5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在强迫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强迫症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联合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焦虑... 目的探讨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在强迫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强迫症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联合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7.3±6.4)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8.5±8.7)分,低于对照组(SAS评分(44.5±8.6)分、SDS评分(45.8±9.4)分(P<0.05);实验组Yale-Brown评分为(8.45±5.72)分、家庭环境量表评分为(9.71±6.41)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迫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 强迫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大学生狂犬病防制知识知晓情况及暴露后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晓霞 吕旺盛 刘婷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狂犬病防制知识知晓、态度及暴露后行为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的406名大学生中,只有56.4%的大学生知道狂犬病是传染病,54.2... 目的了解大学生狂犬病防制知识知晓、态度及暴露后行为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的406名大学生中,只有56.4%的大学生知道狂犬病是传染病,54.2%知道狂犬病致死率高达100%,51.0%掌握狂犬病暴露后伤口的正确处置方法。家中饲养犬猫的家庭占23.4%,其中,有被犬猫致伤过的家庭占54.7%,但是只有41.1%的家庭会按时带犬猫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89.7%的大学生被动物抓咬伤后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大学生狂犬病相关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66.7%)、电视(60.3%)和讲座(49.0%);83.5%的大学生愿意遵守文明养犬相关规定。结论大学生对狂犬病防制知识掌握不足;暴露后采取正确处置行为的比例偏低。应加强大学生狂犬病防制知识的宣传和对家中饲养宠物的免疫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狂犬病 防制知识 暴露后处置行为
下载PDF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余翔 廖节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 探讨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9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施以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耶鲁-布朗... 目的 探讨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9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施以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末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强迫行为因子治疗后各时段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29.41%、显效率为64.71%、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分别为25.71%、57.14%、82.8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效果显著,总体疗效与单用氯米帕明相当,但起效更快,改善强迫行为的疗效优于单用氯米帕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 氯丙咪嗪 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
下载PDF
四川盆地PM_(2.5)污染的人群暴露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可可 康平 +2 位作者 石光明 张小玲 王柯懿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7-257,共11页
为揭示四川盆地城乡人群的PM_(2.5)暴露风险特征,通过比较PM_(2.5)暴露强度(EI)、基于原始浓度的PM_(2.5)暴露风险(R)和基于人口加权浓度的PM_(2.5)暴露风险(R^(*))3种评估指标,对四川盆地17个城市共80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点2016-2020年的P... 为揭示四川盆地城乡人群的PM_(2.5)暴露风险特征,通过比较PM_(2.5)暴露强度(EI)、基于原始浓度的PM_(2.5)暴露风险(R)和基于人口加权浓度的PM_(2.5)暴露风险(R^(*))3种评估指标,对四川盆地17个城市共80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点2016-2020年的PM_(2.5)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综合暴露-响应(IER)模型对四川盆地2016—2020年年均归因于PM_(2.5)污染的疾病致死人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四川盆地R^(*)是一种综合考量人口分布及人群环境暴露参数的PM_(2.5)暴露风险评估指标,春、秋季R^(*)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盆地中西部及南部,夏季R~*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盆地中西部,冬季R^(*)高值区扩展到整个盆地中部及东部,且各季节R^(*)低值区主要位于盆地周边地区,四川盆地2016—2020年年均R^(*)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成都(2.296×10^(-5))、雅安(3.072×10^(-6)),与人口分布的一致性表明未来PM_(2.5)暴露风险防控重点区域应着眼于人口集中的地区;(2)从城乡人群差异看,城市人群R^(*)值于45~<60岁(12~<15岁)达到最高(低)值,18岁以上成年人群的R^(*)值比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高;农村人群R^(*)值于9~<12岁(15~<18岁)达到最高(低)值,成年人群中峰值出现在18~<45岁人群;(3)四川盆地2016-2020年年均可归因于PM_(2.5)污染的健康损失(即过早死亡人数)为12.65万人,其中由中风(STK)、缺血性心脏病(IHD)、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LC)4种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占比分别为52.42%、26.54%、13.37%和7.67%,表明四川盆地大气污染导致的健康负担仍然很重,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污染 人群暴露风险 环境暴露行为模式 综合暴露-响应模型 四川盆地
下载PDF
2021—2022年河南省非性行为HIV暴露后预防人群特征及预防用药及时性影响因素
11
作者 徐亚珂 王奇 +3 位作者 梁妍 施建春 张玮钰 张国龙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10期732-735,749,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非性行为HIV暴露后预防人群特征,探究暴露后预防用药及时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2022年河南省14家HIV暴露前后预防服务门诊接受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PEP)服务的职业人群和大众非性行为暴露人群个案,包括暴露... 目的了解河南省非性行为HIV暴露后预防人群特征,探究暴露后预防用药及时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2022年河南省14家HIV暴露前后预防服务门诊接受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PEP)服务的职业人群和大众非性行为暴露人群个案,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暴露源类型、暴露损伤方式、暴露源HIV感染情况、暴露至用药时间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2021—2022年,河南省HIV暴露前后预防门诊累计对169例暴露者开展了用药阻断服务,其中职业暴露人群56例(医务人员53例,警察3例),大众人群113例。暴露源为HIV阳性者119例,占70.41%(119/169);暴露源以血液为主,占88.76%;职业人群暴露方式以锐器损伤为主,占53.57%(30/56)。不同人群的暴露源HIV感染状况及暴露损伤方式均不同(χ^(2)值分别为14.640、15.723,P均<0.05)。职业人群在暴露后2 h内的用药比例为68.0%,高于大众人群的32.0%(χ^(2)=16.365,P<0.05)。暴露源为HIV阳性者在2 h内及2~24 h内服用阻断药的比例(84.0%、75.47%)均高于暴露源感染状况未知者(8.0%、20.76%)(χ^(2)值分别为7.791、6.100,P均<0.05)。职业人群在就诊前对PEP知识知晓率及服药期间依从性均高于大众人群(χ^(2)值分别为13.393、8.685,P均<0.05)。与暴露源感染状况未知相比,暴露源为HIV阳性的暴露者(OR=0.314,95%CI:0.131~0.752)更倾向于及早服药。结论进一步规范HIV职业暴露处置流程;扩大HIV检测,提高大众人群暴露源HIV检测率,缩短暴露至用药时间,有助于提升阻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人群 非性行为暴露 HIV暴露后预防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秀阁 段小丽 +4 位作者 王贝贝 姜勇 王丽敏 李天昕 郭静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1-944,共4页
为了解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特点,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开展了我国首次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片区、城乡和性别为主要分层因素,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 为了解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特点,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开展了我国首次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片区、城乡和性别为主要分层因素,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91 527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与环境介质、污染源以及环境健康风险相关的暴露特征等进行调查。最终获得有效样本91 121人,样本的性别、年龄结构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的人口应答率为94.6%。本次调查有较好的有效性、可靠性,样本有较好的全国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参数 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 方法
原文传递
一例严重强迫症的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兴华 李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1例严重的强迫症患者为对象,进行为期3周的密集型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期和后期进行... 目的:探讨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1例严重的强迫症患者为对象,进行为期3周的密集型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期和后期进行了测评,以评估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在多数指标上均有改善,其中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总分从治疗前38分降低到9分,其强迫清洗的时间和次数显著减少,主观困扰指数减少。结论:暴露与仪式阻止法能够有效治疗该强迫症个案,缓解其主观痛苦,恢复其生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法 个案
原文传递
风险偏好、信息获取与生猪养殖污染暴露行为——基于8省1489个生猪养殖者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立峰 金卫东 陈珂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9-144,共16页
畜禽养殖者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全国8省1489个生猪养殖者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偏好与信息获取对生猪养殖者污染暴露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殖者的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其污... 畜禽养殖者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全国8省1489个生猪养殖者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偏好与信息获取对生猪养殖者污染暴露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殖者的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其污染暴露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大;养殖者通过外部渠道获取养殖健康信息对其污染暴露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风险偏好对养殖者污染暴露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大养殖污染对身体健康损害的宣传、拓展信息获取的渠道、引导养殖者树立保险意识,对加强生猪养殖者健康保护、促进养殖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偏好 信息获取 生猪养殖 污染暴露行为
原文传递
Effect of thermal expos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Si-Cu-Ni-Mg alloy produced by different casting technologies 被引量:11
15
作者 Jia-ying ZHANG Li-jie ZUO +4 位作者 Jian FENG Bing YE Xiang-yang KONG Hai-yan JIANG Wen-jiang DI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717-1730,共14页
The effect of thermal exposure at 350 ℃ for 200 h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for Al-Si-Cu-Ni-Mg alloy, which was produced by permanent mold casting(PMC) and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The effect of thermal exposure at 350 ℃ for 200 h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for Al-Si-Cu-Ni-Mg alloy, which was produced by permanent mold casting(PMC) and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HPDC). The SEM and IPP softwar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of Si phase in the studied allo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exposure provokes spheroidization and coarsening of eutectic Si particles.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HPDC alloy after thermal exposu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MC alloy at room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TEPMC and TEHPDC alloys have similar tensile strength around 67 MPa at 350 ℃. Due to the coarsening of eutectic Si, the TEPMC alloy exhibits better creep resistance than the TEHPDC alloy under studied creep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alloys with small size of eutectic Si are not suitably used at 3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Ni-Mg alloy thermal exposure COARSENING creep behavior
下载PDF
UV辐射与年龄、性别、职业和阳光暴露行为的关系
16
作者 嘉勉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年第6期8-8,共1页
本研究目的是对个人的时间相关UV辐射(UVR)剂量模式和阳光暴露行为进行评估。研究对象为285名年龄在4~68岁的丹麦志愿人员,他们的皮肤是健康的。这些志愿人员包括儿童、青少年、室内工作人员、阳光喜爱者、高尔夫球员和园丁。
关键词 UV辐射 年龄 性别 职业 阳光暴露行为 剂量模式 皮肤健康
原文传递
面向视觉健康需求的中小学校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17
作者 周卉惠 白晓霞 汪师贞 《当代建筑》 2023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校园空间是中小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用眼负荷最大的公共空间。在其设计环节中进行视觉健康的系统性干预,具有较高的健康价值。本文以视觉健康相关的医学研究和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进行空间环境风险因子遴选,聚焦学生视觉健康相关行为... 校园空间是中小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用眼负荷最大的公共空间。在其设计环节中进行视觉健康的系统性干预,具有较高的健康价值。本文以视觉健康相关的医学研究和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进行空间环境风险因子遴选,聚焦学生视觉健康相关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明晰中小学“空间环境—视觉健康”影响机制,并提出建筑空间环境层面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健康 环境干预 视觉作业行为 日光暴露行为
下载PDF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FX/RP)治疗程序
18
作者 何良 《大众心理学》 2005年第11期23-23,共1页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EX/RP)自1966年Meyer第一次报告以来,被证明在治疗强迫症方面有显著的疗效。采用这一方法,病人的治疗效果能巩固较长的时间,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当时实验的15个人只有两个人复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EX/RP)自1966年Meyer第一次报告以来,被证明在治疗强迫症方面有显著的疗效。采用这一方法,病人的治疗效果能巩固较长的时间,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当时实验的15个人只有两个人复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的EX/RP法包括长时间暴露于引发强迫思维的线索面前,另外还设计专门的程序阻止仪式行为。那么如何操作这种行之有效的EX/RP法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EX/RP强化治疗程序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RP 治疗程序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 强迫症 自我监测表
原文传递
怕见人的我该怎么办?
19
《心理与健康》 2007年第4期62-63,共2页
Q:我是一位中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年级的前茅,可是我却有一个心病,那就是害怕与人尤其是陌生人交往,只要与别人在一起,我就面红耳赤,全身肌肉紧张,说话也词不达意。我弄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
关键词 社交恐怖症 原因分析 行为暴露治疗 认知重建 社交技能训练 心理卫生
原文传递
见人恐怖症——隐形杀手
20
作者 周淑芳 《大众心理学》 2001年第6期6-7,共2页
一次课堂讨论刚结束,小王就急冲冲地走上讲台来告诉我,“我看见同学们一个个神态自若地上台发言,羡慕极了,曾几次鼓足勇气想上台亮相,希望与其他同学一样侃侃而谈,却始终不能,心理既着急,又难受、我该怎么办?”经我再三询问,... 一次课堂讨论刚结束,小王就急冲冲地走上讲台来告诉我,“我看见同学们一个个神态自若地上台发言,羡慕极了,曾几次鼓足勇气想上台亮相,希望与其他同学一样侃侃而谈,却始终不能,心理既着急,又难受、我该怎么办?”经我再三询问,才知道小王不敢上台发言,是因为她怕抬头正眼看同学们,只要同学们的目光与她的视线一交接,心理就恐惧,进而满脸通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人恐怖症 认识领悟疗法 暴露行为疗法 人格 社会心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