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手法针刺风池穴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行为症状学指标、脑血流量及血清AC、cAM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开洋 邵娣 +1 位作者 康咪 屈箫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法针刺风池穴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行为症状学指标、脑血流量及血清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根据体重均衡原则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手针组和浅刺组,每组10只。4组大... 目的探讨不同手法针刺风池穴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行为症状学指标、脑血流量及血清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根据体重均衡原则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手针组和浅刺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采用硝酸甘油法建立偏头痛模型;对照组大鼠建立偏头痛模型后不做处理;电针组、手针组、浅刺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法、传统手针法、浅刺法干预。记录并比较各组大鼠的耳红持续时间、前肢挠头持续时间、各时段挠头次数、脑血流量及血清AC、cAMP水平。结果电针组、手针组、浅刺组的大鼠耳红持续时间、前肢挠头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时段挠头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电针组和手针组的各行为症状学指标优于浅刺组。电针组、手针组、浅刺组的脑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电针组脑血流量最高;电针组、手针组、浅刺组的血清AC、cAM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电针组的血清AC、cAMP水平最低。结论不同手法针刺风池穴均能减少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耳红和前肢挠头的持续时间及各时段挠头次数,升高大鼠的脑血流量,降低血清AC、cAMP水平,且电针组、手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浅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不同手法 风池穴 实验性偏头痛 行为症状指标 脑血流量 血清腺苷酸环化酶 环磷酸腺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